慈悲智慧

教宗本篤十六世
 


影音 (1) 新聞報導 (0) 其他資訊
迴響 總覽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Google+

喇嘛網 日期:2013/02/13   報導

本篤十六世(拉丁語:Benedictus XVI,1927年4月16日-)是第265任(即現任)天主教教宗,本名約瑟夫·阿洛伊修斯·拉辛格(又譯若瑟·拉辛格[註 1],德語:Joseph Aloisius Ratzinger,拉丁語:Iosephus Aloisius Ratzinger),2005年4月19日被選為教宗,2005年4月24日正式就任。通曉十種語言,就任教宗前為德國籍樞機,由保祿六世冊封,是第八位德國籍教宗。當時有教宗選舉權的樞機中,連他在內有三位並非由若望·保祿二世冊封,這三位中他和另一位參與了上次教宗選舉,因此在參與教宗選舉的樞機中,僅他們兩位有經驗。[1]。2013年2月11日,教廷宣佈,本篤十六世因年老等因素決定辭職,歐洲中部時間2月28日晚上8時生效[2],成為繼1415年額我略十二世退位後、近600年來首位非因逝世而去職的教宗。

 

經歷

1927年4月16日復活節前日,拉辛格出生於上巴伐利亞阿爾卑斯山脈的馬克特爾鎮(Marktl am Inn),他也是在同一天受洗的。他是家中第三個也是最小的孩子,父母分別為老約瑟夫·拉辛格及瑪利。父親曾為當地警察,於1937年退休,並定居於特勞恩施泰因(Traunstein)。其兄長格奧爾格·拉辛格是天主教神父及音樂家,依然在世。姊姊名為瑪麗亞·拉辛格。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在度過了十四歲生日後,不情願地加入了希特勒青年團。1944年9月,拉辛格被分配至義務勞動,但他拒絕加入武裝黨衛隊。同年十二月,被分配至德意志國防軍。1951年任司鐸職,1953年獲神學博士學位,其論文題為《聖奧斯定關於天主子民與天主聖殿的教會學說》。拉辛格於1957年獲得大學教授資格,隨後在弗賴辛神學高校講授基本神學,後又轉至波恩大學任教。拉辛格在20世紀60 年代以其敏銳、深刻的思想而在天主教神學界脫穎而出,他於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期間擔任大會神學顧問,於1963年任明斯特大學教義學和教義史教授,1966年轉至杜賓根大學任教,1969年擔任雷根斯堡大學教義學講座教授。此後,拉辛格由學術界轉至神職界,於1977年擔任慕尼黑和弗賴辛總教區總主教,後又升任樞機。1981年,拉辛格離開德國長居梵蒂岡,擔任教廷信理部部長,此後長達23年內,拉辛格被視為羅馬教廷神學理論的官方代言人和天主教界神學紛爭的仲裁者。2005年4月就任教宗。

 

值得一提的是拉青格同時還是一位學者型的教廷領袖。他的《我為何仍留在教會內》一文,在神學界引起很大反響,文中指出:「只有在教會內,而非在教會旁,才可成為真正的基督信徒。」正因為他在神學界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地位,因此,當若望保祿二世於2005年4月2日在梵蒂岡去世後,78歲高齡的拉青格幾乎沒有多少懸念就當選為天主教歷史上第265任教宗。他也成為繼16世紀初的阿德里安六世(實際上是荷蘭人,當時屬於神聖羅馬帝國)之後482年以來的首位來自德語地區的教宗。

 

在推選教宗前對大主教的佈道中拉青格告誡他的同僚不要被現代宗教潮流所干擾:「我們正進到相對主義的獨裁中。它不承認任何事物是絕對的,它的最高價值是個人的自我和慾望。」拉辛格以發展出一套能應付社會變遷和挑戰的天主教教會學說為己任,其論域之焦點乃神學理論與教會存在的密切關係。

 

[編輯] 年表

 1944年:於奧地利應征入伍

 1944年:受德國步兵基本訓練;逃出德國軍隊

 1951年:晉鐸

 1953年:獲慕尼黑大學神學博士學位

 1969年:赴雷根斯堡大學任教(後任院長及副校長)

 1977年:為慕尼黑及弗賴辛總主教;同年升任樞機

 1981年:任教廷信理部部長

 2005年:繼若望·保祿二世為教宗

 2013年:宣佈辭職,成為繼1415年額我略十二世退位後、近600年來首位請辭離任而非逝世離任的教宗。

 出訪

教宗本篤十六世與美國總統喬治·沃克·布希和夫人蘿拉·威爾士·布希共同慶祝其81歲生日 義大利巴里(2005年5月29日)

 德國科隆(2005年8月18日至8月21日)

 波蘭(2006年5月25日至5月28日)

 西班牙(2006年7月3日至7月9日)

 德國(2006年9月9日至9月14日)

 土耳其(2006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

 巴西(2007年5月9日至5月13日)

 奧地利(2007年9月7日至9月9日)

 美國(2008年4月15日至4月20日)

 澳大利亞(2008年7月12日至7月21日)

 法國(2008年9月12日至9月15日)

 喀麥隆和安哥拉(2009年3月17日至3月23日)

 約旦、以色列和巴勒斯坦(2009年5月8日至5月15日)

 捷克(2009年9月26日至9月29日)

 英國(2010年9月16日至9月19日)

 古巴(2012年3月27日至3月29日)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