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 |
Ι、中文部分 |
一、古典文獻 |
(一)〈大乘起信論〉部分 |
馬鳴菩薩造 梁‧真諦譯《大乘起信論》,《大正藏》冊32。 |
───唐‧實叉難陀譯《大乘起信論》,《大正藏》冊32。 |
隋‧慧遠《大乘起信論義疏》,《大正藏》冊44。 |
新羅‧元曉《起信論疏》,《大正藏》冊44。 |
───《大乘起信論別記》,《大正藏》冊44。 |
唐‧法藏《大乘起信論義記》,《大正藏》冊44。 |
───《大乘起信論義記別記》,《大正藏》冊44。 |
唐‧曇曠《大乘起信論略述》,《大正藏》冊85。 |
───《大乘起信論廣釋》,《大正藏》冊85。 |
唐‧宗密《大乘起信論疏科文》,《佛教大藏經》冊67。 |
───《大乘起信論疏注》,收編於《大乘起信論等八種合刊》,台 |
南:昱慶出版社,1993年。 |
宋‧子璿《起信論疏筆削記》,《大正藏》冊44。 |
明‧真界《大乘起信論纂註》,收編於《大乘起信論等八種合刊》,台 |
南:昱慶出版社,1993年。 |
明‧德清《起信論直解》,收編於《大乘起信論等八種合刊》,台南:昱 |
慶出版社,1993年。 |
明‧智旭《大乘起信論裂網疏》,《大正藏》冊44。 |
(二)法藏著述 |
唐‧法藏《華嚴經探玄記》,《大正藏》冊35。 |
───《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大正藏》冊45。 |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大正藏》冊45。 |
───《華嚴經義海百門》,《大正藏》冊45。 |
───著,承遷註,《華嚴經金獅子章註》,《大正藏》冊45。 |
(三)佛經和論典 |
東晉‧佛馱跋陀羅譯《大方廣佛華嚴經》,《大正藏》冊9。 |
───《大方等如來藏經》,《大正藏》冊16。 |
姚秦‧鳩摩羅什譯《大智度論》,《大正藏》冊25。 |
───《中論》,《大正藏》冊30。 |
劉宋‧慧嚴等編《大般涅槃經》,《大正藏》冊12。 |
劉宋‧求那拔陀羅譯《雜阿含經》,《大正藏》冊2。 |
───《勝鬘獅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大正藏》冊12。 |
梁‧真諦譯,《佛性論》,《大正藏》冊31。 |
後魏‧菩提流支譯《佛說不增不減經》,《大正藏》冊16。 |
───《入楞伽經》,《大正藏》冊16。 |
後魏‧勒那摩提譯《究竟一乘寶性論》,《大正藏》冊31。 |
唐‧實叉難陀譯《大方廣佛華嚴經》,《大正藏》冊10。 |
───《大乘入楞伽經》,《大正藏》冊16。 |
唐‧佛陀多羅譯《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大正藏》冊17。 |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大正藏》冊16。 |
唐‧玄奘譯《解深密經》,《大正藏》冊16。 |
───《阿毘達磨俱舍論》,《大正藏》冊29。 |
───《成唯識論》,《大正藏》冊31。 |
───《異部宗輪論》,《大正藏》冊49。 |
唐‧不空譯《大集大虛空藏菩薩所問經》,《大正藏》冊13。 |
(四)其他佛教典籍 |
隋‧慧遠撰《大乘義章》,《大正藏》冊44。 |
隋‧費長房所編《歷代三寶記》,《大正藏》冊49。 |
隋‧法經等編《眾經目錄》,《大正藏》冊55。 |
隋‧智者《法界次第初門》,《大正藏》冊46。 |
唐‧澄觀《華嚴經疏》,《大正藏》冊35。 |
───《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大正藏》冊36。 |
唐‧窺基撰《成唯識論述》,《大正藏》冊43。 |
───《異部宗輪論疏述記》,《卍續藏經》冊83。 |
唐‧宗密述《註華嚴法界觀門》,《大正藏》冊45。 |
───《禪源諸詮集都序》,《大正藏》冊48。 |
唐‧道宣撰《續高僧傳》,《大正藏》冊50。 |
唐‧灌頂《妙法蓮華經玄義》,《大正藏》冊33。 |
唐‧湛然《法華玄義釋籤》,《大正藏》冊33。 |
───《法華文句記》,《大正藏》冊34。 |
唐‧圓測《解深密經疏》,《卍續藏經》冊34。 |
唐‧吉藏《勝鬘寶窟》,《大正藏》冊37。 |
───《中論疏》,《大正藏》冊42。 |
宋‧師會述《般若心經略疏連珠記》,《大正藏》冊33。 |
二、學術專書 |
方立天《法藏》,台北:東大出版社,1991年。 |
方東美《華嚴宗哲學(上)》,台北:黎明文化,1983年。 |
───《華嚴宗哲學(下)》,台北:黎明文化,1983年。 |
王海林釋譯《勝鬘經─中國佛教經典寶藏精選白話版‧67》台北:佛光文化,1997年。 |
牟宗三《心體與性體(一)》,台北:正中書局,1968年。 |
───《佛性與般若(上)》,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3年。 |
───《中國哲學十九講》,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9年。 |
呂 澂《印度佛學思想概論》,台北:天華出版事業,1982年。 |
───《中國佛學思想概論》,台北:天華出版事業,1982年。 |
───《中國佛學源流略講》,台北:里仁書局,1998年。 |
吳汝鈞《佛學研究方法論(上)》,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6年。 |
───《佛學研究方法論(下)》,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6年。 |
───《印度佛學的現代詮釋》,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 |
───《中國佛學的現代詮釋》,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 |
杜繼文《大乘起信論全譯》,收錄於《中國古代哲學名著全譯叢書》第二 |
冊,四川成都:巴蜀書社,1992年。 |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0年。 |
───《中國哲學原論‧原性篇》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9年。 |
高振農《大乘起信論校釋》北京:中華出版,1992年。 |
張曼濤編《大乘起信論與楞嚴經考辨》台北:大乘文化,1978年。 |
韋政通編《中國思想史方法論文選集》,台北:水牛出版社,1987年。 |
傅偉勳《從創造的詮釋到大乘佛學》,台北:東大出版,1990年。 |
楊政河《華嚴經教與哲學研究》,台北:慧炬出版,1980年。 |
劉貴傑《華嚴宗入門》,台北:東大出版,2002年。 |
霍韜晦《絕對與圓融》,台北:東大出版,1986年。 |
閻 韜釋譯《禪源諸詮集都序─中國佛教經典寶藏精選白話版‧33》高 |
雄:佛光出版社,1996年。 |
賴永海《中國佛性論》台北:佛光文化,1997年。 |
───釋譯《楞伽經─中國佛教經典寶藏精選白話版‧66》高雄:佛光出 |
版社,1996年。 |
釋印順《大乘起信論講記》,新竹:正聞出版社,1990年。 |
───《以佛法研究佛法》,新竹:正聞出版社,1990年。 |
───《印度佛教思想史》,新竹:正聞出版社,1990年。 |
───《印度之佛教》,新竹:正聞出版社,1992年。 |
───《如來藏之研究》,新竹:正聞出版社,1992年。 |
───《攝大乘論講記》,新竹:正聞出版社,1992年。 |
───《中國佛教論集》,新竹:正聞出版社,1992年。 |
───《勝鬘經講記》,新竹:正聞出版社,2000年。 |
釋恆清《佛性思想》,台北:東大出版,1997年。 |
釋圓瑛《大乘起信論講義》,上海:商務印書館,1929年。 |
釋寳靜《大乘起信論演義》,南投:中台文教基金會,1998年。 |
龔 雋《大乘起信論與佛學中國化》,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 |
三、翻譯著作 |
木村清孝《中國華嚴思想史》李惠英譯,收入於傅偉勳、楊惠南主編《現 |
代佛學叢書》,台北:東大出版,1996年。 |
田養民《大乘起信論如來藏緣起之研究》楊白衣譯,台北:地平線出版 |
社,1978年。 |
高崎直道《如來藏思想》李世傑譯,收入於藍吉富主編,《世界佛學名著 |
譯叢》第68冊,台北:華宇出版社,1986年。 |
湯次了榮《大乘起信論新釋》豐子愷譯,香港:佛典刊行社,1978年。 |
四、博碩士學位論文 |
尤惠貞〈《大乘起信論》如來藏緣起思想之探討〉,台北:國立臺灣大學 |
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0年。 |
朱 莉〈《大乘起信論》二疏比較:《海東疏》與《賢首疏》的對比研 |
究〉,北京:北京大學外國哲學系碩士論文,2000年。 |
何國銓〈《大乘起信論》之研究〉,香港:香港大學新亞研究所哲學組, |
1976年。 |
岑詠芳〈《楞伽經》如來藏藏識一體二名之辨〉,香港:香港大學新亞研 |
究所,1976年。 |
李世鎮〈法藏之法界緣起思想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 |
士論文,1989年。 |
唐慧敏〈《大乘起信論》一心二門之研究〉,台北: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 |
碩士論文,1982年。 |
孫富支〈《大乘起信論》「一心開二門」之研究〉,台北:文化大學哲學 |
研究所博士論文,1990年。 |
張超雄〈《羅馬書》與《大乘起信論》之比較:「罪」和「無明」為中 |
心〉,台北: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
黃俊威〈華嚴「法界緣起觀」的思想探源─以杜順、法藏的法界觀為中 |
心〉,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3年。 |
楊維中〈心性與佛性-中國佛教心性論及其相關問題研究〉(南京大學哲 |
學系博士論文,1998年),收於《中國佛教學術論典─《法藏文 |
庫》碩博士學位論文》冊16,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會,2001年。 |
趙儀文〈《大乘起信論》人生論之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研究 |
所碩士論文,1974年。 |
劉玉榮〈《大乘起信論》「一心」概念之研究:以元曉《海東疏》之詮釋 |
為中心〉,台北: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 |
龔 雋〈《大乘起信論》與佛學中國化〉《武漢大學哲學系博士論文,1993年》,收於《中國佛教學術論典─《法藏文庫》碩博士學位論文》冊31,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會,2001年。 |
五、期刊論文 |
(一)中文單篇論文 |
尤惠貞〈依「一心開二門」之思想架構看天臺宗「一念無明法性心」之特殊涵義〉,《中華佛學學報》第10期,台北:中華佛學研究所,1997年7月,頁341-362。 |
牟宗三〈《大乘起信論》之「一心開二門」〉,收錄於牟宗三《中國哲學十九講》,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9年,頁283-311。 |
吳汝鈞〈如來藏思想〉,收錄於吳汝鈞《印度佛學的現代詮釋》,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 |
吳言生〈論《大乘起信論》對禪思禪詩的影響〉,《普門學報》第3期,2000年5月,台北:佛光山文教基金會,頁140-179。 |
呂 澂〈起信與禪--對《大乘起信論》來歷的探討〉,《現代佛教學術叢刊》第35冊,1980年5月。 |
李健生著〈《大乘起信論》的「心」之概念及有關問題的研究〉吳汝鈞校訂,《諦觀》第73期,台北:諦觀雜誌社,1993年4月,頁99-138。 |
杜正民〈如來藏研究小史─如來藏學書目簡介與導讀(上)〉,《佛教圖書館館訊》第11期,嘉義:香光尼佛學院圖書館,1997年9月,頁32-52。 |
───〈如來藏研究小史─如來藏學書目簡介與導讀(下)〉,《佛教圖書館館訊》第12期,嘉義:香光尼佛學院圖書館,1997年12月,頁37-63。 |
───〈當代如來藏學的開展與問題〉,《佛學研究中心學報》第3期,台北:台大佛學研究中心,1998年7月,頁243-280。 |
杜保瑞〈《大乘起信論》的功夫理論與境界哲學〉,《普門學報》第10期,台北:佛光山文教基金會,2002年7月,頁177-222。 |
───〈《楞伽經》的知識意義探究〉,《第十二屆國際佛教教育文化研討會專輯》,台北:華梵大學,2002年,頁138-156。 |
陳榮灼〈「即」之分析─簡別佛教「同一性」哲學諸型態〉,刊載於《國際佛學研究(年刊)》創刊號,台北:靈鷲山出版社,1991年,頁1-22。 |
陳沛然〈《勝鬘經》之空不空如來藏〉,《鵝湖》第20卷,第9期,頁2-8。 |
郭勤正〈大乘起信論「無明說」給人的啟示〉,《慧炬》第234期,台北:慧炬雜誌社,1983年12月,頁4-8。 |
張春波〈心性本凈與心性本覺─呂澂先生在佛學研究上的一個重要貢獻〉,《文史知識》,1987年11月。 |
黃夏年〈《大乘起信論》研究百年之路〉,《普門學報》,台北:佛光山文教基金會,2001年 11月,頁233-267。 |
傅偉勳〈《大乘起信論》義理新探〉,《中華佛學學報》第3期,台北:中華佛學研究所,1990年4月,頁117-145。 |
程恭讓〈牟宗三《大乘起信論》「一心開二門」說辨正〉,《哲學研究》第12期,1999年12月,頁59-66。 |
智 銘〈談無明與明〉,《內明》第158期,香港:內明雜誌社,1985年5月,頁22-28。 |
葉阿月〈以《中邊分別論》為中心比較諸經論的心性清淨說〉,《文史哲學報》第 23期,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文學院,1974年10月,頁117-184。 |
楊維中〈本淨、本寂與本覺─論中國佛教心性論的印度淵源〉,《普門學報》第11期,台北:佛光山文教基金會,2002年9月,頁23-49。 |
───〈論中國佛教心性論的基本特徵〉,《宗教哲學》第1期〈=27期〉,2002年1月,頁137-160。 |
───〈論華嚴宗的染淨善惡觀與妄盡還源的修行路徑〉,《妙林》第12卷4月號,高雄:妙林雜誌社,2000年4月,頁51-62。 |
───〈本體之性與主體之心如何可能合一 --《大乘起信論》心性思想論析〉,《哲學與文化》第342期,台北:哲學與文化月刊雜誌社,2002年11月,頁999-1008。 |
廖明活〈華嚴宗性起思想的形成〉,《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6期,1995年3月,頁31-56。 |
趙亮杰〈見思、塵沙、無明、同斷耶?異斷耶?〉,《普門雜誌》第18期,高雄:佛光出版社,1981年3月,頁19-24。 |
趙儀文〈從《大乘起信論》論「無明」之起源〉,《哲學與文化》第23期,頁43-47。 |
劉嘉誠〈禪宗的藏識思想與體用論〉,《正觀雜誌》第15期,台北:正觀雜誌社,2000年12月,頁34-59。 |
鄧克銘〈法藏之心識觀的特色〉,《中華佛學學報》第9期,台北:中華佛學研究所,1996年7月,頁243-260。 |
霍韜晦〈如來藏與阿賴耶識─從思想史上考察〉,收錄於霍韜晦《絕對與圓融》,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86年,頁250-274。 |
賴賢宗〈法藏《大乘起信論義記》及元曉與見燈的相關述記關於一心開二門的闡釋﹕以法藏,元曉與見燈關於如來藏說與唯識思想的交涉的討論為中心〉,華梵大學第五次儒佛會通學術研討會,2001年5月,頁179-239。 |
───〈法藏《大乘起信論義記》及元曉與見燈的相關述記關於一心開二門的闡釋〉,《中華佛學學報》第14期,台北:中華佛學研究所,2001年9月,頁267-291。 |
───〈《楞伽經》與如來禪〉,《獅子吼》第33卷,第1期,1994年1月,頁15-18。 |
釋印順〈宋譯《楞伽》與達磨禪〉,收錄於《中國佛教論集》,新竹:正聞出版社,2002年,頁73-88。 |
───〈《起信論》與扶南大乘〉,《中華佛學學報》第8期,台北:中華佛學研究所,1995年7月,頁1-16。 |
釋恆清〈《大乘起信論》的心性論〉,收錄於台大哲學系主編《中國人性論》,1990年,頁210-230。 |
───〈《寶性論》的如來藏思想〉,收錄於釋恆清《佛性思想》,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7年,頁79-143。 |
───〈《佛性論》的佛性說〉,收錄於釋恆清《佛性思想》,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7年,頁148-206。 |
───〈「批判佛教」駁議〉,《國立台灣大學哲學論評》第24期,台北:台灣大學哲學系,2001年1月,頁1-46。 |
釋聖嚴〈印順長老著述中的真常唯心論─以《大乘起信論講記》為主〉,《中華佛學學報》第13期,台北:中華佛學研究所,2000年5月,頁1-12。 |
釋惠敏〈阿賴耶識之「無明、愛結、有識之身」經證考察〉,《中華佛學學報》第13期,台北:中華佛學研究所,2000年5月,頁105-122。 |
釋法舫〈阿賴耶識緣起與如來藏緣起之研究〉,收編於張曼濤主編《現代佛教學術叢刊》第25冊,台北:大乘文化,1978年11月,頁97-146。 |
(二)翻譯之單篇論文 |
一色順心著〈華嚴的真妄說與《起信論》〉梁國真譯,《國際佛學譯粹》第2期,台北:國際佛學研究中心,1992年5月,頁62-70。 |
吉津宜英著〈關於法藏的《大乘起信論義記》〉梁國真譯,《國際佛學譯粹》第2期,台北:國際佛學研究中心,1992年5月,頁56-62。 |
高峰了州著〈法藏大師及其華嚴教學之成立〉釋慧嶽譯,《佛光學報》第4期,台北:佛光文化,1979年6月,頁113-137。 |
鈴木大拙著〈大乘佛教與《楞伽經》〉郭曇昕譯,《中國佛教》第23卷第5期,台北:中國佛教社,1979年2月,頁21-26。 |
六、工具書 |
丁福保編《佛學大辭典》,台北:佛陀教育基金會,1998年。 |
台灣教育部編《國語辭典》,台北:教育部國語教育推行委員會,1998年。 |
詳見(http://www.edu.tw:81/clc/dict/)。 |
高觀廬編《實用佛學辭典》,台北:佛陀教育基金會,2001年。 |
釋慈怡主編《佛光大辭典》(光碟版‧第二版),台北:佛光文化事業,2000年。 |
釋惠敏、釋齌因編譯《梵語初階》,台北:法鼓文化,1996年。 |
II、外文部分 |
一、學術專書 |
(一) 英文 |
Hookham, S. K., The Buddha Within: Tathāgatagarbha Doctrine According to the Shentong Interpretation of the Ratnagotravibhāga, 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1. |
Lai, Whalen W., The Awakening of Faith in Mahāyāna: A Study of the Unfolding of Sinitic Mahāyāna Motifs, Harvard University, 1975. |
(二) 日文 |
平川彰編《如來藏と大乘起信論》,東京:春秋社,1990年。 |
高崎直道《如來藏思想の形成》,東京:春秋社,1978年。 |
二、期刊論文 |
(一) 英文 |
Gregory, Peter N., 〝The Problem of Theodicy in the Awakening of Faith,〞 Religious Studies, Vol. 22, pp.63-78. |
Lai, Whalen W., 〝Hu-Jan Nien-Ch''i (Suddenly a Thought Rose): Chinese Understanding of Mind and Consciousness,〞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uddhist Studies, Vol. 3, No. 2, 1980, pp.42-59. |
(二)日文 |
清水光幸〈法藏《大乘起信論別記》について〉,《印度學佛教學研究》第2期〈=66期〉,日本印度學佛教學會,1985年8月25日,頁513-??。 |
吉津宜英〈宗密の大乘起信論疏について〉,《印度學佛教學研究》第2期〈=60期〉,日本印度學佛教學會,1982年3月31日,頁289-293。 |
───〈法藏の大乘起信論義記について〉,《印度學佛教學研究》第29期〈=57期〉,日本印度學佛教學會,1980年12月31日,頁42-46。 |
柏木弘雄〈中國‧日本における《大乘起信論》研究史〉,收編於平川彰編《如來藏と大乘起信論》,東京:春秋社,1990年,頁289-333。 |
三、工具書 |
Hart, George L., A Rapid Sanskrit Method, Delhi, Motilal Banarsidass Publisher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