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觀』課程講授 印度 菩提加耶 大師有約 人氣:4897 日期:2008/1/02 08:08 Buddha dharma NPO 法王噶瑪巴為參加辯經法會僧眾開講中觀課程 地點:印度 菩提加耶 時間:2008年12月15─20日 報導:Jo Gibson 攝影:Tashi Paljor 每年於噶瑪辯經法會期間,法王噶瑪巴都會給予佛法課程的教授。今年法王噶瑪巴以第九世法王噶瑪巴旺秋多傑撰著的《 獅子吼:中觀概要》為教材,講說中觀課程。 首先,法王噶瑪巴談到現今的交通比過去方便許多,也使朝聖之旅途能更加的便利,而不再需要發很大的決心與毅力,即可成辦。法王強調,即使如此,我們的動機與願心仍是最重要的。 來到菩提加耶朝聖或聽講佛法,若沒有正確的動機和願心,那就不會有真正的利益。此外,將焦點放在以感到殊勝和福氣的心能夠來到聖地朝聖,而不是只想著旅途可能遭遇到的困難,這是很重要的。期能運用來到聖地的機會來體現佛法教證雙運的佛行事業。 法王詳述,在藏傳佛教中有著不同的傳承,但是學習不同宗派的論著及見解對學僧們而言,則是很重要的。 最後,法王簡略概說中觀學說的發展演化,由清辯論師首先使用『中道』一詞在他的論著《般若燈論》中,來避免落入斷常二邊之論點。 ---------------------------- 中觀課程第二天〈2008年12月16日〉 在今天的課程中,法王提到,龍樹對成立中觀學派的重要性。法王概述了龍樹菩薩的一生。龍樹菩薩的傳記存在於漢藏資料中。漢譯資料中,最早的一部的龍樹菩薩傳記大約是龍樹菩薩圓寂一百年後寫出。龍樹菩薩出生在南印度一位婆羅門家庭裡,之後在南印度學習了佛教經論。隨後經過多年的修行而證悟空性。許多資料中都有提到龍樹菩薩不可思議的故事,對於這些不可思議的故事則必須小心地理解、引用,因為其真實的意義,只有作者可以顯示! 法王給予了大眾第九世噶瑪巴旺秋多傑所著的《中觀要義》及《除惑獅子吼聲》口傳。 口傳之後,法王詳細分析了中觀學派的辯論方法式。最主要,中觀應成派的論師是不立自己的主張,而依靠運用他人(世界)觀點來做承許回應,與中觀自續派不同。 ----------------------------------------------- 中觀課程第三天〈2008年12月17日〉 中觀被認為是非常困難的課程,然而每一天前來聽講的信眾確有增無減,看著大殿裡的一大群人,讓法王想起了一段有趣的故事。法王說,有一位到外國弘法的格西,教授了中道課程,第一天,有許多人前來聆聽格西的說法,但隨著天數的增加,前來聽法的人數卻越來越少,到了課程的最後一天,那時格西發現只有他自己一個人在一間空房間裡說法。法王說,但這確定是不會發生在這裡的(眾笑)。 法王開始談到了聖天提婆的故事,法王比對了漢譯和藏譯版本有關提婆論師的傳記。提婆論師最著名的就是他的《中觀四百論》和他與外道辯論的技巧。根據傳記,提婆來自於斯里蘭卡的皇室家族,但也有其實書中說,他出生在南印度。提婆於南印度跟隨龍樹菩薩學習,並成為了龍樹菩薩的親傳弟子。 在課程正文中,法王返回昨天的討論主題,關於中觀應成學派的辯論方式,是不立主張只依於他人觀點而做回應承許。法王再次強調,這樣的不立主張並不是意指中觀師真正接受了他宗的觀點見解,中觀師依照他人的主張言說,主要是為了辯論的目的。法王也說到中觀師的依他主張,而其對象有三種觀察的不同:不做觀察、做部份觀察和做圓滿的觀察。 另外,法王也說到,他是如何發現在自己的生活中實修『無我』的利益,因為這樣不只可以降低驕慢,也可以消除對自宗教派的執著。盲目執著自宗教派是危險的,因為它可能導致因偏見而產生的許多問題,就如同我們所看到的在二十一世紀中所發生的那些事。是否成為一位佛教徒並不是很重要的,法王說到,在世界上仍有許多來自其它不同宗教傳統的人們,他們也從事了很多的善法,因此以是否成為佛教徒來評論他人是不好的。 關於藏傳佛教,它已發展為四個主要宗派,但重點是要記住他們的共同性而非差異性:所有學習中道的人也會修持戒律和金剛乘的法教。 -------------------------------------------------------------------------------- 中觀課程第四天〈2008年12月18日〉 課程中,法王噶瑪巴提出了藏傳經論中的一些議題,別是有關藏漢譯文中的差異。如漢傳中的彌勒菩薩五部論和藏傳中所提到的彌勒五部論典即有所不同,運用來自論典中的內在證據來說明論典的先後順序。 法王繼續給予大眾,本課程之主文-第九世噶瑪巴旺秋多傑所撰的《除惑獅子吼聲》口傳。 ----------------------------------- 中觀課程第五天〈2008年12月19日〉 法王噶瑪巴繼續口傳第九世噶瑪巴所撰寫的《除惑獅子吼聲》。他把焦點集中在中觀應成派中西藏學者的五點評論上,並讓聽眾透過第九世噶瑪巴合乎邏輯的辯論來駁斥。 法王接著談論有關佛法的本質,他引用了宗喀巴在道次第的願文。他解釋說,任何聽聞講說佛法的人,如果連自己都不太了解而告訴別人的話,那是很危險的。就拿法王自己來說:「我總是在說法,但是我是很謹慎的說。如果我不是很謹慎、很小心的,而是很輕率的話,那是不行的。這也要按照自己的經驗而說,就算我沒有實證到這個教法,按照我粗淺、簡略的經驗,而盡力的講授出來,用各種方便的方式,而且也是要帶著一念的悲心,慈心來說。如果沒有帶著慈悲心來說法,那是欺騙人的。因為那就只淪為技巧或方便法。如果只有方便而沒有慈悲的話,那就是一種欺騙。」因此說法者,如果沒有具有慈悲心的話,那麼他所說的法,就變成是一種欺騙。所以一定要帶著慈悲的動機而說,也是發自內心的要利益眾生的心而說法。但是光有慈悲心是不夠的,所以按照經典來,如果不具備聽聞空性的法器,而說空性法,反而會讓其升起邪見。也要有方便和智慧,所以個方面都要善巧方便,要不然所說出的法都是謗法。 法王說了一個印度國王的故事,當時因為他錯誤的判斷,而將他的父王關到牢裡,最後處死。但是後來他生起了一個非常大的後悔心,當時他非常的難過。如果這時佛陀跟他說,你殺父、殺母是罪大惡極的話,他反而可能會難過的自殺了。佛陀很聰明,他派文殊菩薩來告訴他說,殺父殺母是可以的,但是文殊菩薩是有另一層意思的,這就佛陀的善巧方便。先讓文殊菩薩跟他說,讓他心安之後,然後佛陀再慢慢的告訴他要懺悔、淨罪等等。 因此,我們在告訴人佛法,雖然是慈悲,你想幫一個人,但是你也要有智慧,我們不能在人家最慘的時候,直接告訴他一些你會落入地獄的,這樣是不對的。 所謂謗法的法是什麼,更寬廣的來說,例如死亡無常,佛典所說的才是法,而外道所說的就不是法,那是不是法一定就是佛經中所說的才是。但是死亡無常也不只在佛法中,在世間當中也是有的,所以有些時候,太執著法的時候,會覺得死亡無常就是經典當中的法,反而會忘了,其實在我們生活當中都存在的現象。如果我們能把佛法中所說得內容,跟生活結合在一起,才會變成是真正的法,如果把兩者分開的話,就算是法,也是無用。 我們也會看到一些具備熱誠及慈悲心的非佛教徒,有時他們所說的一些見解,的確也是我們佛教徒要效法的。什麼是真正的佛法,我們對這個法要有一個很好的認識,只要是一切的善法,我們都應該隨喜、行持、和效法。就算是外道的法,只要是善的,我們就應去行持。這是我們應該好好想的問題。就算我們沒有辦法做到,我們也要隨喜,當我們有這種隨喜的心,才會慢慢成為一個行法者、修行者。如果對各種善法都沒有隨喜的心,又如何能成為一位行法者呢? ------------------------------------------------ 中觀課程第六天〈2008年12月20日〉 法王噶瑪巴展現他的博學和幽默感,繼續解說課程本文《除惑獅子吼聲》,今天的課程中法王提出了兩個議題讓學僧們思維。 議題一,評定中觀應成派和中觀自續派之見解高低是否是正當的。議題二,關於自空見與他空見。法王探討了『自空』和『他空』之支持者的辯論歷史背景、前後關係。在岡倉噶舉中所接受的他空見之遠近傳承,遠傳承是來自覺曩派,而近傳承是來自第三世噶瑪巴讓炯多傑。 之後,法王將主題移到強調學習與修持之間的互相關係。法王說到,所有的顯密經典都是為了能夠讓研習者實修至證覺的目的而撰寫的,即使論典的著述也都是為了這個目的。 法王指出,實修沒有明了義理和學習沒有實修的願心將不會使我們證得究竟佛果。信心是必要的,然而我們也需要啟發智慧。法王開玩笑地說,開發智慧最為人所知的的方法是持誦文殊心咒,但持咒仍需要與觀想和禪定配合,才會有其力量。為了完全地建立其定義,真實有效的方法則是透過辯經、分析和仔細地檢測。 -------------------------------------------------- 中觀課程最後一天〈2008年12月21日〉 文字法王噶瑪巴繼續給予大眾第九世噶瑪巴旺秋多傑所著之《除惑獅子吼》之完整口傳。隨後,法王解說,大手印四種瑜伽,專一、離戲、一味及無修,每一瑜伽有分上、中、下三層次。在四瑜伽的分際上,法王將菩薩之五道十地安立於四瑜伽上。法王更繼續講到『顯像唯心』的義理。另外,法王也談到『自空見』與『他空見』的爭辯議題。 最後,法王以中、英文向來自東西方前來聆聽中觀課程外國弟子們開示,並提前祝福大家聖誕快樂和新年快樂! 主持人 第十七世大寶法王 大寶法王噶瑪巴官方中文網 法王噶瑪巴為參加辯經法會僧眾開講中觀課程大寶法王噶瑪巴官方中文網 大寶法王噶瑪巴-『宗門實修』網路同步直播! 碩博學位審議評鑑申請 上一篇(IBA短期閉關禪修) 回目錄 下一篇(淺談西藏佛像基本藝術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