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彌陀佛
|
| | |
阿彌陀佛經初探
何定一
阿彌陀佛經初探
邀請:何定一
演講審閱:梅冠香
錄音整理:黃俊威
校閱:王征士
何定一層士引言:
各位來賓:
今天非常高興能夠請到梅冠香教授蒞臨演講“阿彌陀經”。梅教授學的是電機工程,專長是電波,現任教於加州大學。因為有一次機會,他在美國三藩市參觀了一個佛堂後,就開始與佛法結下了緣。他對佛法的研究很有心得。我到三藩市時,曾跟他見過面,並向他請教一些宗教上的問題,他都有獨到的見解,能把我的心結打開,後來,又有機會碰到梅教授,他說他在講經。我想:必須是有道行的高僧,才有資格講佛經,他說他講佛經很受聽眾歡迎。那麼,我想梅教授所講的佛經,一定與眾不同,有他獨到的見解。主要是他用科學基礎,用現代所通曉的科學知識來解釋佛經中深奧的道理,當然是很吸引人的。後來,我才曉得佛經的深意是不易講的,許多證量的事也是不容易解釋的。但梅教授根據他科學的知識,加上善巧的剖析,卻能勉強幫助我們有更多的瞭解。梅教授平常只有暑假、寒假,才能回來,我很榮串兩次都能請到梅教授為我們臺灣佛教居士,來講出他的心得。請大家一同鼓掌歡迎梅教授。
梅冠香教授講詞:
1
謝謝明光法師、何董事長、還有王征士先生,我這次有機會又來到大雄精舍,給大家作研讀佛經報告,我是非常的高興。
說我到這裏來講佛經,實在是不敢當,正如何董事長所說,講佛經應該請法師來講。叫我這個即普通又教工程的人來講,實在是不太妥當。可是,我們教學生時,常常心裏在想,怎麼把一件本來很難的東西弄得很簡單,使別人更容易瞭解,這是我們教學生的一個目的。因此,現在學科學是越來越容易了。但是,當一項科學新知第一次被發現的時候,要瞭解它很困難,在經過多人努力後,越往後便越來越容易了。甚至於大學一、二年級的學生,也能夠瞭解——譬如“相對論”剛剛被愛因斯坦發明的時候,人們很難瞭解。現在卻越來越容易了。大學二年級的學生都能夠瞭解。我想佛經也是一樣,開始時很困難,要等到講的方法越來越多以後,它就會越來越容易被瞭解。我去年來講了一次金剛經,今天在座中應有很多人聽我講過。我回美國已經又一年了,今天再回來,大概有人會問我;這一年來你到底為佛教做了些什麼事情?很抱歉!我沒有做什麼事情。不過,倒是有一件事情,我去年來講的時候,跟今天一樣,明光法師帶領大家贊唱:嗡、嘛、呢、叭、咪、叫。我回去以後,與林雲居士常常相見,他有一個寺廟,叫雲林禪寺。我告訴他,臺灣很好,住演講以前,大家都唱六字真言,他說:怎麼唱呀?我說:“我不記得了。我想來想去,也想不起來。所以,我就作了一個曲,把嗡、嘛、呢、叭、咪、叫做一個曲。請大家唱。假如今天有時間,我就給大家唱一唱。還有後來,我又作了一首“南無阿彌陀佛”曲,越作越上癮,又作了一首“心經”的曲子。因為我並沒有受過音樂訓練,我可以作曲,我可以唱,但是我不會寫。所以,我來以前,就把它錄了音,叫雲林禪寺裏面的人把它譜出並寫下來,到了我臨走的時候,還沒有寫好。所以,今天很抱歉、沒有東西貢獻給大家。在我來這襄之前不久,林雲居士問我,能不能講“阿彌陀經”?我說:我看過,叫我講的話,可以試試看。所以,我就在那邊圖書館找了一些資料看了一下,就去講了。
在美國講經比較簡單,聽的人我都認識,講錯了沒有關係。到逭裏來就不同了,我昨天晚上,幾位前輩跟我座談,我覺得他們都是佛家高手。所以,對我來此講經實在有點膽怯。尤其講“阿彌陀經”,因為講“阿彌陀經”跟講“心經”不一樣,講“心經”,我是在講科學,而“阿彌陀經”內沒有科學,它只是在講阿彌陀佛國土的莊嚴。所以,我還是厚著臉來跟大家討論,來談談我對“阿彌陀經”的看法。“阿彌陀經”在很早以前,我已看過。可是,我看了後並不喜歡。因為,我是學科學的,覺得要用理智去找出邏輯,對我比較興趣。而念阿彌陀佛是老太婆念的,我是科學家,又擁有博士學位,怎麼可以去念阿彌陀經呢?
所以,“心經”我會看,“金剛經”看過更很喜歡。可是,“阿彌陀經”我就不喜歡。有一次,我有一個臺灣朋友,在美國碰到他,他就送了我一卷“五會念佛”錄音帶,就是念“阿彌陀佛”。我把它放在車子裏面播放,當它的聲音一出來,我就會掉眼淚。我就覺得奇怪:“阿彌陀佛我也知道,怎麼聽到聲音會掉眼淚呢?”所以,我就開始對“阿彌陀經”有興趣。後來我所作的阿彌陀佛曲子,也就是五會念佛的調子,我再把它重新改一下。今天講完以後,我也用這個方法來念,看看有沒有人會掉眼淚。哈!哈!很奇怪,我為什麼會掉眼淚、自己也不知道。
“阿彌陀經”是淨土宗最主要的一本經。所謂淨土三經,就是:“佛說阿彌陀經”一卷,“佛說無量壽經三一卷,“佛說觀無量壽經”一卷。
我看“心經”、“金剛經”、“阿彌陀經”,我覺得它們有很大的力量在裏頭,好像是引人人聖的力量。但是,我看了“無量壽經”,就覺得沒有這種力量。很奇怪,“觀無量壽經”也沒有這個力量。“金剛經”、“阿彌陀經”、“心經”是我們中國最流行的,大家應該都看過,我想這些經都是高僧們把它選出來的。他們選得很有道理,為什麼這樣子?我曾花了不少的工夫去研究它,為什麼“阿彌陀經”會有力量,但我仍說不出來,我只是直覺它有引人人勝的力量。
2
“阿彌陀經”是淨土三經中最短的一卷經,可是它的力量卻特別大,為什麼呢?我先在這裏向大家介紹元朝馬致遠的元曲小令;題名天淨沙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我把這首元曲做個示範,為什麼呢?這首曲是很特別的,因為它裏面沒有動詞,都是名詞。東西與東西之間的關係都不講。它只是一棵枯藤,一棵老樹、一條流水、一戶人家;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雖沒有動詞,但大家讀了都覺得很有力量。根據這首詞,我劃了這樣一福畫。畫面上是一棵古藤、一棵老樹、一隻烏鴉蔔一個西風、西風畫不出來。我只好畫一隻馬,將一條馬尾巴表示風從西邊吹過來。古道西風瘦馬,小橋流水人家,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詞裏面的東西全都有了;可是,總覺得它不行。我的畫既畫得不好,我的字也寫得不好。這福畫裏面,雖然什麼都全有了,但卻總缺乏某種味道,以及那種難以從畫面表現所得到的感受。
因為一作畫,就須要把東西與東西之間的關係擺在一起,詞裏面沒有講烏鴉在樹上,也沒有說馬在樹旁邊,它都沒有講。所以,這個詞比詩簡單,比畫簡單,畫要把東西與東西間的關係講清楚,一講清楚,它就缺乏了某種力量,也沒有了那種特別的味道。
“阿彌陀經”跟“觀無量壽經”都有同樣的意義。“阿彌陀經”講得很少,力量卻很大。“無量壽經”講得很多,好像一個是“三國志”,一個是二二國演義一。“觀無量壽經”是不是後來的演義,我不清楚,但因它講得太多,反而不行。我認為經越簡單,才越有引人人勝的地方,所以,“觀無量壽經”不算好經,更不算是很好的經,可說是演義,是後來的人寫的,並不是佛說的當時就記下來的。我以為這個“阿彌陀經”才是當時記下來的。為什麼呢?我第一次在看“阿彌陀經”的時候,我就覺得佛在講這一本經的時候,大概幾歲?年齡多少?因為這個很重要。像我開始學佛的時候,喜歡學襻宗,喜歡看公案,到後來便慢慢覺得沒有成就,便跑去研究“阿彌陀經”,最簡單的還是念“阿彌陀經”好。事實上,佛也是如此。佛說我們人有佛性,我想佛也有人性,他開始的時候,是講十二因緣、四聖諦、八正道、他覺得這個很簡單,你們照他這樣子做就行了吧!雖然很簡單,但是很難做到,後來他把宇宙的東西拿來解釋,所以就說一空一,其他修道法就講“金剛經”、禪宗那方面去了。到後來他年紀大了,覺得學這些東西還是有困難。他覺得大家都需要別人來幫忙,結果他就介紹了“阿彌陀”。“阿彌陀經”是大乘佛教中最重視“他”的一部經,按“大乘”、一小乘”佛教不同的地方,小乘佛教就是講原始佛教,也就是講十二因緣,八正道、四聖諦等,叫自己修,別人不能幫你忙的。大乘佛教則是可依靠別人幫忙的。阿彌陀佛可以幫我們的忙,用“他人的力量”來幫我們忙。這就是大乘和小乘佛教不同的地方。
假如用這種邏輯來探討的話,佛在講這一部經的年齡,一定相當大。大概是在後期的時候才講這一部經。那麼,怎樣可以從這篇經裏頭,看到它是後期的呢?因此,我就從這本經中的排名加以研究。因為我不研究經,不念經,念得不順口,常常會念白字,如有念錯的地方,請多多包涵。以下是我對經文的研究。
3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十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羅漢,眾所知識。”
平常我看經,都不去注意經中的名字,就跳過去了。但對奉經我改變了習慣,特別注意經中名字是怎麼排法,第一個就是長老舍利弗,第二就是摩訶目犍連,摩訶迦葉,你看:第一個就是長老,後面四個是摩訶,再後面排下去連摩訶都沒有了。摩訶就是大的意思。為什麼第一個叫做長老,因為它年紀很大,我猜他這個年紀一定比佛大,才叫做長老,而年紀跟佛相差不多的,就叫摩訶。因為老師跟學生年紀不會差太多。譬如說:我一九六——年在威斯康辛大學拿了博士,頭一個臺灣去的學生。他是在一九七二年拿的學士,博士跟學士之間的年齡只差三年。所以他年齡就跟我差三、四歲。有的同學念得晚,因此年紀比我大的也有可能。
我想這個長老,年齡比佛大。摩訶也比較大,所以經中前面那幾個都叫摩訶。後面就沒有排名了。排名一共是十六個,我就根據這個猜測來估計佛的年齡是多少。我劃了十六個符號,用它代表十六人。假如數字多的話,就可用統計的方法,用直線把它連起來。年紀大的排在第”個,年齡最小的就排在最後一個,那麼這年齡大的,大多少歲呢?我想舍利弗大概八十多歲二冱是我的一個猜想。最後一個叫阿那律,阿那律是佛的堂弟,這裏面有很多佛的親戚。我想列名在經傳裏的人,至少應有二十歲。我劃一條直線。中間是阿難》An^anda也是佛的堂弟,An^anda在印度的意義就是雙喜。為什麼叫作雙喜呢?因為佛開悟得道,是一件喜事。叔叔剛剛又生了孩子,也是喜事,所以他父親就命名叫雙喜,把名字取成An^anda。佛得道時三十歲,所以他比An^anda大三十歲,假如把An^anda的年齡找出來,把An^anda的年齡加三十,便是佛的年齡,An^anda列在第七位。所以,我劃了一條直線,一找就找出來,AMnda是四十八歲,這些都是大概,不是很確實的。把An^anda的四十八歲再加三十,便知道佛是七十八歲,這兩頭都可以增減的,要不然佛的年齡便會比長老大,或比他最大的弟子年紀小,所以佛是大概七十幾歲。摩訶大概是年紀六十歲以上的人,六十歲以下就不加“摩訶二一字。所以,An^anda下面,還有一個叫羅喉羅,羅喉羅是佛的兒子,照傳說講,佛當時要出家,他父親說不行,在你沒有太子之前,不准出家。當時他就指著旁邊一個妃子,說她已經有一個兒子,快要生小孩,那妃子自己一看,果然要生小孩,這是傳說如此。
所以,假如是這樣的話,那麼,羅喉羅的年齡不會跟佛差太多。我估計羅喉羅跟An^anda的年齡大概是差四歲,這個也很接近。所以,佛在說這個法的時候,就是他大概七十幾歲,也就是說,他說法說了那麼多年。以後,覺得一般要得道,實在是很困難,而用阿彌陀佛的力量得道是最容易,佛也知道他壽命已經七十幾鼠了,他再不把法介紹給弟子的話,弟子們就不知道那年才能得度,所以他就講這個法。我們一般年青人學佛的情形都差不多,年青人都喜歡禪宗、密宗,到了後來,還是回到阿彌陀佛,很多法師也是如此,像度輪法師,他原是學禪宗的,現在年紀大了,他也打佛七、念阿彌陀佛。要你們念阿彌陀佛,他覺得其他宗派,完全靠自己的力量來得道,實在是很困難。所以我再把這一部經看下去。前面是介紹諸上善人,接下來又介紹很多菩薩,因為理由相同,所以我就省略不重複了。
4
“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這部經跟其他經不一樣的地方,是學生沒有發問,由佛自己告訴長老舍利弗,“從是西方避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舍利弗,彼土何故名為極樂。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又舍利弗,極樂國土,七重楓掄,七重羅網,七重行樹,皆是四實風匝圍繞,是故彼國名為極樂。”
這一段開始就告訴我們,在西方,很遠的地方,幾十億佛上外面,有一個國家名字叫做極樂,這個極樂國土,何故名為極樂,因為它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所以叫極樂,這很有道理,因為它最樂,沒有苦,所以叫極樂。
下麵是:“又舍利弗、極盤國土,七重欄梔、七重羅網,七重行樹,皆是四寶周匝圍繞,是故名為極盤。 “普通一般參考書,並沒有對“七重欄梔、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做解釋。從表面來看的話,假如佛是神遊川極樂世界去,就好像跑到人家的後院厶一樣,有七重欄循就是欄杆,有七重羅網,七重行樹,而且,因為有這些東西,所以叫它極樂,好像在邏輯上,對不起來。我在猜想,可能是那些欄椐、羅網、行樹,有別的意義在裏頭。假如佛坐廠太空船,到太空去旅行。神遊一番,假如我們也坐太空船,看到了這樣的東西,這個是冥王星外面有的—圈東西,所謂欄循,就是矮牆,不完全把房子遮起來,就叫做矮牆。這一圈東西,我看了之後回來,世界上假如沒有人知道這樣的東西,你能使用什麼名詞去叫這項世界上沒有的東西呢?
羅網是什麼,羅網是把東西包起來,所以,假如他看到地球,外面有大氣層,有離子層,有臭氧層,把它叫羅網,我覺得也很妥當,並沒有過份的地方。假如說,地球有磁場,在磁場兩極,有很多離子噴出來,北極光就是這樣形成的。這個直線式射出來的東西,就叫它做行樹,也沒有過份,不會不妥當。因為沒有更恰當的名稱,所以就用這個名詞來代表。假如從表面上看,佛便像到別人家的後院子去了。我這樣一講,他好像坐太空船到太空去旅行一樣。用不同方法來看,會有不同的畫,就像我剛剛畫的一福畫一樣。每一個人畫的畫都不一樣。我並不是說,佛真的坐了太空船到太空旅行去了,我是說:假如把他所講的東西作為一個象徵,很可能是天體,他從外面進去,就是看到這圍的東西,所以我說七重欄椐、七重羅網、七重行樹。為什麼有七重欄循、七重羅網、七重行樹,這個國家就叫極樂呢?這其中又有什麼關係呢?他說因為有七重欄循、七重羅網、七重行樹,所以就叫極樂。現在,假如是一個地球,我們在地球襄頭,地球有大氣層,有離子層,有臭氧層,這些東西對地球有什麼關係呢?地球假如沒有大氣層,沒有離子層,我們人類就不能生存。你看其他的星球假如沒有大氣的話,就會被太空的隕石打得一塌糊塗,這種東西是保護人的。所以,七重行樹、七重羅網,也是在保護極樂世界中的人。
因為我們人是實質的東西,所以需要實質的東西來保護。靈的東西,心靈的東西,並不是肉體本身,也需要適當的。所以,七重欄梔、七重羅網、七重行樹、是保護、也是去邪的東西,邪進不去。只有好,只有樂、沒有苦。為什麼邪進不去呢?因為它有七重欄梔、七重羅網、七重行樹作保護,這是驅邪的東西。因為有這些東西,這個國家叫做極樂,這樣就通了。
七重羅網、七重行樹這幾句經文,經過我仔細的推敲,它原來是去邪的。為什麼去邪那麼重要呢?
天主教有天國,這個天國就沒有去邪的東西,什麼道理呢?這個天國有天使、魔鬼。按基督教的教義來講、魔鬼是從那裏來呢?它說魔鬼原來就是天使,天使變壞了就叫做魔鬼,所以,就可斷定因它沒有去邪的東西,天使才可以變壞。極樂世界比基督教的天堂要高一層,就是因為它有去邪的東西保護它不會變壞。從這一點來看,假如你相信極樂世界是有的話,是會比天堂較好,所以,我們要去極樂世界,一定要去看看。能去極樂世界看看也不錯了。假如兩邊都可以去的話,你會比較喜歡去極樂世界。
5
再往下看:本來我有影印一份準備給大家一起看的,我這裏把經文的主要部份分了段;經文“舍利弗,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池底純以金沙鋪池四邊階迭,金、銀、璃璃、玻璃合成、上有樓閻。亦以金銀璃璃,玻璃碑磲、赤珠、瑪瑙而嚴飾之,池中蓮華,大如車輪,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尤,白色白光,微妙香潔,舍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最後一句就是:“舍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在一般經典的解釋,都把它說成是感歎功德,這一句出現了好幾次,我發現佛經裏頭,常常有這種東西,在“金剛經”就叫做感歎比較功德,它的用途是什麼?目的當然是感歎功德,主要就是用來分段。因為當初沒有標點符號,所以就用感歎功德來分段,所以,從感歎功德到感歎功德算是一段,他是用這個方法來分開的,所以,這一段到感歎功德就完了。我們接著解釋:“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七寶池,八功德水,佛經裏頭的數字,常常出現,七寶、八功德、四念處、三惡道,有很多,有的有意義,有的沒有意義,可是,對講解的人,這個數字很困難,有人就問:這七寶是那七寶?八功德是那八功德?舉個例子,假如有學生被我口試,他說他的心七上八下,那麼,你怎樣解釋,那七個是上心,那個是下心。那我就糟了。在懂得中文的人,或許會自己解釋,才不會要求別人的解釋。
假如七寶蓮池、八功德水,真的只是一個數字。你要解釋那個八功德,那就上了當。可是,這個八功德確是有解釋的。因為在玄奘大師翻譯的“阿彌陀經”裏面就有解釋。這個解釋是宋朝一個叫智玄法師寫的,他說:“八德者,一、澄清;二、清冷;三、甘美;四、清柔;五、沉寂;六、安和;七、除饑渴;八、長養諸根。去逗便是八功德。其實,我覺得這個八功德,就是平常講話中的一個數字。你一定要解釋的話,我就湊約八項解釋給你。對於這個經典的解釋,一點幫助都沒有,所以有很多數字,我都不去探究。
七寶到底是那七寶?它就是:金、銀、琉璃、玻璃、碑磲、赤珠、瑪瑙七寶,這些都是當時在印度一般老百姓最喜歡的東西,為什麼要這樣講呢?這樣子,“阿彌陀經”看起來便很俗氣,當初記得我媽媽給我講,我要到廟裏去,有一個法師在講經,她說法師在講:“池底純以金沙鋪地,池中蓮花,大如車輪,她說這有什麼好呢?這些金銀、琉璃有什麼好呢?如果全是黃金,害得眼睛都睜不開,初看去好像很俗氣。我就說:看經典不應該從表面上去看。佛是出家人,他根本早把金、銀、財寶都去掉了。但佛為什麼又要講這個金銀財寶呢?
因為我們喜歡財富、財富很有用處,可以去換別的東西,我有錢可以買別的東西。可是,假如全地都是黃金,那就不值錢了,你要黃金,我在地上撿一塊給你。所以佛這樣講有道理。到了這個國家,財富就沒有用了。黃金實物多到你可以做房子。這些都是印度當時他們最喜歡的東西,他便用這些形容詞來代表,我已經講過,其實它只是象徵性的,並不是真的有這個東西。天國裏面的東西,跟我們這個世界應該完全不一樣。(待續)
摘自《十方》10卷4期
|
主持人 |
何定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