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岡波巴大師
|
| | |
道次第與本來面目
珍珠之鬘•岡波巴大師全集
智學法師
假如沒有經過“猛母火”的鍛煉,那麼,就算我們產生了一星半點兒的對於“本來面目”的相似感受,但那也不過是些孤苦伶仃的“幹慧”而已;倘若有了“猛母火”作為助伴,那麼,就是“方便”與“智慧”平等雙運、未相分離的了。
《功德薈萃》第七則
敬禮大寶上師!
至尊大寶達波仁波切又曾這樣教誨說:
總體而言,對於真心想要修持真純教法的修行人來說,他們就應該設法尋求“法趨於法、法趨於道、道遣除迷謬、迷謬顯現為‘本知本覺’”的真諦。
接著岡波巴大師又教誨說:
[此處恐有脫句]這就叫做“法趨於法”。
善知識仲敦巴值遇並依止了尊主覺窩吉·阿底峽,在聽聞了有關“慈”、“悲”的教導之後,對於慈心和悲心的教法,在身心中產生了定解與體悟,借助於如法地修習,他獲得了極大的成就。同樣的,他把這種體驗式的教導,只傳給了三位瑜伽士,他們也都是我岡波巴的上師。
接著,岡波巴大師又教誨說:
所有前代的噶當派(上師),他們都是從對“三士道”產生的定解與體悟,以及修習慈心和悲心而產生的。由此可見,這種“世俗菩提心”的修持,的確是極其重要的。
◆ 這種“世俗菩提心”的修持,在最初階段是必要的,這是因為,如果沒有這種廣大的發心,就不會走上大乘之道;
◆ 這種“世俗菩提心”的修持,在中間階段是必要的,這是因為,如果沒有這種廣大的發心,就會墮入輪回[此處義理有誤];
◆ 這種“世俗菩提心”的修持,在最後階段也是必要的,這是因為,如果沒有這種廣大的發心,就不會圓滿“兩種色身”。
◆ 有關“無常”的修持,在最初階段是必要的,這是因為,如果沒有這種修持,我們的觀念,就不會從世俗暫時的利樂反轉向“法”;
◆ 有關“無常”的修持,在中間階段是必要的,這是因為,如果沒有這種修持,倘若執著(涅槃)為“常”,就會耽延于聲聞等乘;
◆ 有關“無常”的修持,在最後階段是必要的,這是因為,如果沒有這種修持,就不會從今生暫時的利樂收回心念[此處義理有誤]。
◆ 有關“業、因、果”的修持,在最初階段是必要的,這是因為,如果在“業果”方面是清白無染的,那麼,就可以防止我們走向惡趣了;
◆ 有關“業、因、果”的修持,在中間階段是必要的,這是因為,借助于修持“業、因、果”,可以令我們只是猶如夢幻般地圓滿二資糧(大作夢中佛事);
◆ 有關“業、因、果”的修持,在最後的階段也是必要的,這是因為,借助於諸如此類的“業、因、果”的修持,可以使我們的菩提心達到究竟,從而圓滿兩種色身。
由以上的論述我們看得出,“道次第”的確是極端重要的。
◎道次第:初中後善1
假設身心之中尚未具備這些修行,那麼,就算我們心中生起了一點兒模模糊糊的“本來面目”的浮光掠影的幻象,其實,那也只如生翳人眼裡所看到的“毛輪”一樣,虛偽不實。如果自以為是地認為證到了“本來面目”,但卻依然還在貪戀著家鄉、親人以及各種物品等,那麼,依靠這種所謂的對於“本來面目”的證悟,是帶不來什麼好處的——放心吧,這種狀況,除了會讓我們朝下墮落之外,是絕對不會讓我們向上進步的!
由此可見,比這種虛幻的“本來面目”更重要的是:不要貪戀今生暫時的利樂;現象界的一切事物都是如夢如幻的,對此,我們要努力地使自己在思想上產生如此的定解和認同;另外,更要學修慈心、悲心和菩提心。倘若真正地產生了以上的定解和認同,那麼,我們就只會向上進步,而絕不會朝下墮落!
如果已在心中呈現出了一種真實、純然的“本來面目”,那麼,情形又是怎樣的呢?這種真實、純然的“本來面目”,要從三個方面來討論:
一、“本來面目”之體;
二、“本來面目”之果;
三、“本來面目”之因。
◆ “本來面目”之體,不是什麼都沒有,而是“遠離一切生滅”的義趣(是“遠離諸緣、緣所遺者”)。
◆ “本來面目”之果,是“無所生滅”,這“無所生滅”本身,即是“法身”;由此法身而現起兩種色身,因為色身也是從“本來面目”的經驗——樂、明、無念中顯現出來的,所以,三身都是“本來面目”之果。
◆ 因為那具有“樂、明、無念”體驗的“本來面目”,是借助于修持“猛母火”而顯現出來的,所以,修持“猛母火”,可以算是“本來面目”的根因。
假如沒有經過“猛母火”的鍛煉,那麼,就算我們產生了一星半點兒的對於“本來面目”的相似感受,但那也不過是些孤苦伶仃的“幹慧”而已;倘若有了“猛母火”作為助伴,那麼,就是“方便”與“智慧”平等雙運、未相分離的了。
有關這層道理,無上恩師米拉日巴尊者也曾教誨說:
非從修出見解難。
如果不是從反復實修中產生的見解,
那種所謂的“見解”,
是很難成其為正見的。
由此可見,刻苦精勤於“猛母火”的修習,是極其重要的。
◎見本面,何其難2
——岡波巴大師全集《珍珠之鬘第一輯·功德薈萃》第七則竟
|
主持人 |
岡波巴大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