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吳嵩浩】
小學時,每個班級甄選或票選模範生,為的就是透過同儕間的感染力,讓模範生帶著同學一起學習,提升全班的學習氣氛與成績。雖然校園內模範生的意義,已逐漸轉而成為同學爭取榮譽為主,但企業內如果能經過公平選拔找出優秀員工,並透過他們的感染力帶著企業員工向前衝,同樣能快速提升企業整體素質。
選拔模範生 頒發最高榮譽
走進信義企業集團總部地下室,牆面掛了十多位人像照片,照片中的主角並不是集團高階主管,而是榮獲集團頒發最高榮譽「信義君子」的歷屆得主,這些得主都是信義房屋第一線服務人員,經過層層關卡與考驗後,才能獲得如此榮耀。
就像校園內選拔模範生一樣,要得到信義君子榮耀也必須經過層層關卡。信義代書大安簽約中心所長葉惠玲是1991年的信義君子,同時也是近三屆評選主辦人。她表示,檢驗信義君子過程非常複雜,參選者在半年內要保持「零申訴」紀錄,再經過評選員面談及周邊訪談後,才能與高階主管進行複試,本身還必須具備一定的業績能力,並在頒獎前一秒鐘,都不能出現任何客訴事件。
顧客零申訴 達成完全滿意
在進行抽樣訪談時,如果消費者有所保留或遲疑,例如回答「他是很好,但是……」,那就表示這位人選還有缺失,很可能無法通過初選。此外,包括企業行政與法律問題、團隊合作精神,甚至是基本出缺勤狀況都會被檢驗,對公司理念、品質政策與客戶服務等企業策略,候選人也要有完整充分認知。如此嚴格的篩選,讓信義集團每年最多只產生兩位信義君子,有時甚至從缺。
葉惠玲表示,除了上述甄選條件外,總公司在評審候選人時,還有項非常重要的元素,就是感染力。她表示,即使候選人具備上述條件,但沒有感染力,依舊無法獲得評審青睞,主因在於企業舉辦這項活動,為的是要透過獲選信義君子的同仁,發揮母雞帶小雞的功能,讓他能帶著同仁走向正確的工作態度。
「沒有感染力,再優秀也只是個人優秀,如果能夠影響其他同事,就能帶動企業內部向上走。」葉惠玲認為,利用個人感染力來影響組織,對企業的人才培育工作有相當大的幫助,因為企業都希望培養出符合企業文化與特質的優秀人才,如果能先找出模範生並激發感染力,全體員工就有機會轉變成為管理者所想要的人才樣貌,也因為如此,信義君子的得獎者,都有為同仁授課及經驗分享的義務。
母雞帶小雞 提高員工素質
「曾經有位同仁雖然非常優秀,卻是獨行俠,無法影響周邊同事,這不符合信義君子的條件以致落選。」葉惠玲指出,許多企業內部人力競賽,都以業績等量化指標做為標準,如果競賽條件沒有「感染力」等元素,那最多只能透過活動提升業績,對提升整體員工素質並沒有幫助。
他們較在意的是榮譽與經驗分享,而這種態度也容易讓企業與管理者,對於員工心理素質及能力看得更透徹,對於管理者挑選接班人,也有相當幫助。
【2010/10/14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