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故里說玄奘
  張麗娜
  引子
  說唐僧的老家,或許比說玄奘故里更讓人聽得明白。這唐僧的老家,就在偃師市緱氏鎮,離洛陽不遠。
  多少帝王駕崩,當時驚天動地,過後煙消雲去。 而一個和尚,無權無勢,死了1000多年,卻叫人每每想起他西天取經的好處——玄奘若是個懂“規矩”的人,也該在九泉之下擺上一桌,宴請吳承恩。若不是人家寫了本《西遊記》,對他取經之事大肆渲染,唐僧的大名,至少在民間不會這樣響亮,弄得婦孺皆知。
  可如今的人們,都把唐僧與嘮叨嘴碎、善惡不分聯繫在一起,尤其是周星馳怪誕搞笑的電影《大話西遊》播出之後,這種觀念更是甚囂塵上,不免又讓人替他叫屈。
  唐玄奘,那可是中國歷史上的偉大人物啊!他不僅是中國佛教學界的大人物,而且是中國翻譯界、探險界的大人物。
  如果對歷任駐外大使進行評獎,他還可以穩拿溝通中印文化突出貢獻獎呢!
  (小標)出生在鳳凰山下的美少年
  唐僧本名陳(yi) ,洛陽偃師人,玄奘是他出家後的法名。 要徹底認識一個人,最好的辦法是尋根溯源。1月9日,我們來到偃師市緱氏鎮陳河村,拜望玄奘故里。據說,這個又名鳳凰穀的地方就是玄奘的家鄉。
  冬日的午後,小小的陳河村很安靜。過去的陳家大院,現在的玄奘故里,窩在深巷古街之中,悠然自得,從容地接納著遠近遊人。院門前一石碑,題寫有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親書的“玄奘故里”四字,似在點明宅子的分量。隋唐風格的青瓦白牆,朱門紅柱,印證著這裏經歷的千年風雨。
  遙想1300年前,那個叫陳 的漂亮小傢伙剛出生時,陳家大院裏是多麼熱鬧啊!美男子陳惠(玄奘的父親)的老婆抱著他左親右瞧:“眉目疏朗、相貌端嚴,哎呀,多象我相公!”
  不知是出身名門望族,天生就遺傳了好基因,還是多喝了院中老槐樹下的井水(人稱此井“慧泉”),這個小男孩自幼聰明絕頂,悟力特高。八九歲時,就開始捧讀古代經典。或許是過於早熟,他很少跟同齡人玩耍。即使外邊鼓樂喧天、歌舞動地,他也不去看熱鬧。這一點,倒真象《西遊記》中那個木訥不通的呆唐僧。
  (小標)落榜和尚反成佛門“千里駒”
  玄奘的曾祖父、祖父,都是學問淵博的“國家幹部”,可到玄奘這一代,“三品官”卻變成了光頭和尚。這與當時流行出家之風有直接聯繫。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玄奘出生時,南北朝剛剛被隋朝取代,佛教還很盛行。那時人人都想出家做和尚,但和尚卻不是人人做得的。據說要經過國家考試,考試合格才能被錄取。
  玄奘的哥哥陳素在洛陽淨土寺出家,法名長捷。這長捷自己“有幸”入佛門,不忘提攜弟弟當和尚。當時洛陽有4個道場,不少高僧在道場裏講經,長捷就常約了玄奘到道場學習佛經。玄奘在和尚堆裏呆得時間長了,也就萌生了當和尚的念頭。
  隋煬帝大業10年(西元614年),朝廷決定要選拔27個和尚。10多歲的玄奘欣然赴試。可惜他讀經時間太短,落榜了!
  玄奘徘徊在公門外,哀歎自己的命運——眾位別忘了,玄奘相貌端麗,美男子憂鬱思索的神情,恐怕酷得很。果然,主考官大理寺卿鄭善果被吸引了。他上前叫住這位小帥哥,問:“你為什麼要出家?”答:“我要遠紹如來、近光遺法!”意思就是:我要繼承釋迦牟尼的事業,弘揚佛教。
  鄭善果本來就欣賞他的好相貌,聞聽此言,又敬佩他有志氣,於是破格錄取了他,並向同僚表示:“誦業易成,風骨難得。我看他很有成佛的風骨,將來必能成為佛門偉大的人才。”於是,玄奘在淨土寺出家,得名三藏法師。 出家後的玄奘,沒有辜負鄭善果的厚望,他聰敏過人,所有佛經一聽就懂,很令大家敬佩。
  4年之後,隋煬帝在江都(揚州)被殺,群雄四起,中國大亂。洛陽因是都城兼軍事重鎮,為兵家必爭之地,紛亂中被李密領兵攻破,遭到嚴重破壞。
  戰亂頻仍,佛門也難清淨。玄奘感到在洛陽待不下去了,聽說李淵佔據長安,頗得人心,就同哥哥離開洛陽,前往觀光。說是觀光,實際上是希望引起統治者的注意,光耀佛門。可惜那時的李淵只重軍事,對學術興趣不大,很令玄奘失望。
  無奈之下,玄奘只能同哥哥一起去四川觀光——當時精通佛學的人,大多喜歡到四川旅遊。這次算來對了地方。玄奘在四川遇到了不少高僧,領會了許多佛學經義。之後,他又離開四川四處雲遊,訪求高人。荊州、揚州、相州、長安(今西安),一路逢寺就進,與人切磋經義,辯論大德。一時間聲名遠播,譽滿京都,連當時的佛學權威都對他大加讚賞,稱他是佛門“千里駒”。
  (小標)萬里取經,好男兒志在四方
  在玄奘故居的廳堂裏,掛有一幅玄奘取經圖。畫上的玄奘策馬西行,栩栩如生。而玄奘西行取經的碩果之一——《大唐西域記》,已被譯為5種文字,赫然擺放在西廂房裏。
  書畫不能言,卻默默見證著18年萬里西行的艱辛。《西遊記》上說,唐僧往西天取經時,是以“禦弟”的身份被皇帝親自送出京門的,沿途還收服了神通廣大的孫悟空,以及沙僧、豬八戒保駕護航。實際上,歷史上的玄奘取經是個體行為,且是不被政府批准的“偷渡”行為,一路上也並無一個弟子陪同。
  按說在當時的國內,玄奘的佛學造詣已經很高了。但當時國內佛教宗派雖多,對佛教經典卻都沒有很好的翻譯,使得人們莫知適從,不知該信誰的。“眾口不一,如何普度眾生?”玄奘決定“誓遊西方以問所惑”——這個“西方”,指的就是佛教發源地天竺(今印度)。
  主意打定,他就正式上表申請。此時是627年,唐太宗李世民當政。因當時國內還未完全平定,朝廷曾下令禁止國人出番,玄奘的出國申請沒有被批准。
  但玄奘是個很頑固的人,他決意要排除萬難,西天取經,完善祖國佛教。當年秋天,陝甘一帶發生霜災,災民四出逃荒,玄奘乘機混在災民群裏,由現在的甘肅出發,準備經過新疆前往天竺。
  那時去天竺是非常不易的,萬里路途只能騎馬或步行,不像現在,坐上飛機眨眼就到了。《西遊記》中講述唐僧取經歷盡九九八十一難,事實上,因沿途自然環境惡劣,時有強盜攔路搶劫,玄奘一路上遭遇的困難遠不止81個!
  那時往關外去要過五烽(古時邊防),這五烽都有重兵把守,且各烽間沒有水草,可憐玄奘的馬一烽沒過就死了。偏偏禍不單行,朝廷的通緝令也在此時到達,要抓玄奘歸案。幸好當地的州吏是個信佛的人,感動于玄奘的執著,撕毀了通緝令放他西行。
  但無馬如何西行?無人指引又如何過五烽?
  愁悶中,玄奘同一幫胡僧窩在道場裏誦經,不意中結識了一位老翁,據說很熟悉西域地形。這老翁聽說他要去天竺,非常驚訝:“西路環境險惡,要經過沙河(今戈壁沙漠),沙漠裏鬼魅的熱風,遇到就要喪命!你單身一人還是多作考慮,不要自輕身命。”玄奘卻說:“我為求大法誓要西行,不到婆羅門國決不東歸!就算死在半路也不後悔!”
  老翁見他意志堅定,就將自己的識途老馬送給他,指引他西行。從此,玄奘孑然一身,越戈壁,翻蔥嶺,以驚人的意志和毅力,最終克服千難萬險到達天竺。
  (小標)曲女城大會,聲震天竺
  當時的天竺分為東西南北中“五印度”,“五印度”中又分立許多小國。玄奘於西元628年前後到達天竺,前3年一直在北、中印度各國遊學。西元631年,才到了摩揭托國的那爛駝寺——別小看了這寺廟,在當時,它可是印度佛教的最高學府,有一萬多名常住僧員,每天都開辦專題講座,學術氣息極濃。
  因為佛學造詣過人,玄奘在那爛駝寺受到了最高禮遇:1200名僧眾焚香持花,對他熱烈歡迎。他還得到了最高一級的生活待遇,據說享受這一待遇的全寺只有10人。這還不算,連早已停止講經的該寺主持——戒賢法師,也破例收他作關門弟子,為他開課講經。
  玄奘在那爛駝寺學經5年,不僅深入掌握了佛學經義,還學會了熟練使用印度的語言和文字。戒賢法師讚賞他的才學,請他主持本寺的講席。玄奘的名字,由此傳遍印度各地。
  這時印度各國中,曷利沙國非常強盛。該國國王戒日王篤信佛教,非常仰慕玄奘,他下令約集各國僧眾,在曲女城(今印度北方)召開佛教辯論大會,並推舉玄奘作“論主”。
  玄奘端坐論壇18天,讀了他寫的長篇論文《破惡見論》。結果,上萬名僧眾沒一個敢站出來與他辯論。戒日王於是發佈了一道命令,稱:“支那法師(玄奘)……為降妖伏魔,來我國顯揚大法,破除愚昧。”
  本是到印度學經,卻被認為是去傳經——能在佛教發源地受到這樣的推崇,玄奘不虛此行!
  (小標)沒有玄奘,就沒有奉先寺?
  先要聲明,玄奘與龍門石窟奉先寺沒有必然關聯。但武則天弘揚佛教,修建此寺,當初的確是受了玄奘影響。
  這得從玄奘東歸說起。貞觀十九年(645)正月,一條特大新聞轟動了唐都長安:玄奘法師回來了!此時距玄奘離國已有18年。雖然印度方面執意挽留,許以最高禮遇,但玄奘心懷祖國,不忘故土,帶著657部佛經,毅然辭謝東歸。
  對於一個載譽而歸的高僧,他當初私自出國所犯的小小錯誤,在唐太宗李世民看來,完全可以既往不咎了!皇帝親自出城迎接,百姓自不待言,一時間萬人空巷,對玄奘夾道歡迎,盛況空前。
  玄奘拜見唐太宗時,武則天就站在旁邊。當時的武則天只是唐太宗身邊的小才人,她見到玄奘“談吐文雅,知識淵博,閱歷豐富,毅力驚人”,不禁驚呆了,遂由此對佛教產生濃厚興趣,並於稱帝后廣興佛事,續建龍門石窟,建奉先寺,造盧舍那大佛。
  當然,這是後話。對重修不修龍門石窟,玄奘當時是不關心的。他關心的只是如何儘快翻譯出經書,普度眾生。
  翻譯比原創更難,因為要以本國讀者熟悉的理解方式,去講解外國作者的創作思維。可玄奘卻“專務翻譯,無棄寸陰”。他每日給自己定了工作目標,白天完不成,夜裏就接著幹。其間,皇帝數次請他出來做官,他都婉言謝絕。但他答應將西行所見的風土人情寫下,這便是後來的《大唐西域記》。
  翻譯工作持續了19年,玄奘以身殉道,死在了工作臺上!至此,他共譯出佛經74部、1300多卷,為中國的佛教文化貢獻了燦爛一筆!同時,他所著的《大唐西域記》,文筆優美,為研究古代中亞,以及印度歷史,提供了重要依據。此外還有一點,恐怕各位不知道:“印度”這個譯名,就是玄奘首先確定的。
  片言隻語,難述玄奘之偉大。魯迅先生曾盛讚唐僧捨身求法,是“中國的脊樑”。

 

相關文章:
玄奘故里 夏陽 緣氣:(5472)
"玄奘之路"榮歸玄奘故里 緣氣:(6425)
玄奘故里景點解說詞 玄奘 緣氣:(5981)

上一篇(禪境趣談) 回目錄 下一篇(玄奘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