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修菩提心

噶瑪翁批堪布 翻譯 益西翁波

我們講了出離心,皈依等的修法,以及我們講到了“四種厭世法”或者是“四種除貪法”這方面的開示。我們經常會對別人講我們是大乘的修行者,我們是密法的修行者等等這樣的說法,在這樣的修行過程當中有一點是無疑的,通過我們昨天所講述的那種過程和方式,我們會到達一定的境界,或者我們需要到達某一種境界,就是說能夠有一種厭離心,我們願意出離。我們渴望並且非常的希望,也是正在努力的去做,讓自己從能夠這個輪回的苦海當中得到解脫的事情,這是我們修行的一個基礎點。

 

  但是,作為一個大乘的修行人,我們能不能只為自己的解脫而去修行呢?這是不可以的,我們時常稱自己是大乘的修行者,那就需要心懷一切眾生,一切眾生皆如我們的生身父母,所以為了回報他們的恩情,我們時時刻刻的要想到,我們的修行不僅要為了自己能夠得到解脫和成佛,更是要為了利益一切的眾生,使一切的眾生解脫輪回苦海,成就佛陀的果位。就象阿底峽尊者說的一樣,大乘和小乘的區別在於發心,外道和佛教的區別在於皈依。所以我們要知道,我們既然稱為大乘的修行者,就一定需要大乘的發心,大乘的發心就是利益一切眾生的菩提心,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區別,大家一定要記住。

 

  如何去發菩提心?菩提心怎麼樣修?有很多法門去引導我們如何更好的生起菩提心,象對待自己的生母一樣的對待一切眾生等等,這樣的教法非常的多。現在各種哲學中來講,佛教裡面菩提心是讓人覺得非常偉大的一種發心,一種心態。它有三種狀態,一是自他平等,就是我和一切眾生是一樣的平等的;二是自他相換,把自己和眾生的位置交換,然後我去承擔他們的一切痛苦,把自己的一切安樂回向給他們;三是自輕他重,就是一切眾生要比自己重要,勝過自己,然後去發菩提心的這種修法。

 

  這些菩提心要用什麼樣的方法去修?大乘當中有發菩提心的七支要訣,噶當傳承傳下來的七支要訣也被稱為因果七訣,“訣”是竅訣的訣。內容是知母、念母、報恩、慈心、悲心、增上意樂和發菩提心。

 

  七訣中首先要講的是知母,知母是要知道一切眾生都是自己的父母。我們從無始以來經歷了無數次輪回,已經無法計算到底輪回了多少次,這麼多次的輪回中,我們都需要有一個母體來承載我們的生命,來讓我們誕生,這個就是母親。我們看看我們這個世界有多少的生命,人就不用說了,其他的動物昆蟲等等一切的生命,有多少生命不是通過母體生出來的,可想而知我們在無數次的生命當中,我們從母體中出生過無數次,而無數次的出生過程中又有多少眾生扮演過我們的母親這個角色呢,不可能每一世都是同一個母親在生你,所以所有的眾生都有可能成為我們的父母,這是可以確定的一點。既然是我們的生身父母,我們就要回報他們的恩德。

 

  你可能會想,我可能很多世有很多的母親,但是否一切眾生都是我的父母?這樣的疑惑是錯誤的,因為你不知道你到底輪回過多少次,是難以記數的輪回,難以記數的輪回中難以記數的眾生都成為過你的父母,那你就要把一切眾生當成自己的生身父母一樣的對待感懷他們。佛陀說我們在無數次輪回中因為愛別離等痛苦所流過的眼淚,僅僅一個人流過的眼淚就可以把它彙集成比我們地球上汪洋大海還要多的水。僅僅是一個生命在那麼多的輪回中流過的眼淚都可以彙集成比汪洋大海還要多的水,而我們一輩子的眼淚能有多少,那可想而知我們輪回了多少次,多少次輪回中又流了多少次眼淚,你要懂得這樣去感知,一切眾生皆為自己的生身父母。

 

  很多的典故中都有說到,一切眾生都是我們的父母,或者是說我們現在覺得他是我們的親人朋友,過去有可能是我們的仇敵,現在覺得他是我們的仇敵,可能過去是我們的生身父母,對我們恩德無比。從前,嘎達亞尊者去化緣,看到一施主懷抱著一兒子,津津有味地吃著魚肉,並且用石頭打了正在啃骨頭的母狗。尊者以神通觀察,發現那條魚是施主父親的轉世,那只狗是他母親的轉世,前世殺害自己的仇人轉生為他的兒子來償還宿債。這樣的狀況,隨時會出現在我們的身邊,包括我們這一輩子中很多仇敵或者不喜歡的人是我們過去世的生身父母,我們現在非常喜歡非常眷戀的人有可能是我們過去世的冤親債主。既然出現了這樣一個狀況,那麼我們對所有的眾生都有如母一樣的態度,因為我們在向善,我們需要行善,從善念出發把一切眾生當作自己的生身父母,懂得他們就是我們在無數次輪回中的生身父母。

 

  知道一切眾生皆是我們的父母之後,就要知道去感恩、念恩,要知道他們的恩情。怎麼樣知道他們的恩情呢?今天在座的大多數都應該是為人父母者,你一定能深深的體會到,一個父母為自己孩子一生所付出的心血和精力。有一句俗話說:為人父母方知父母恩,所以當我們是父母的時候,我們就知道父母有多麼的辛苦,為孩子有多麼的擔心,有多麼的操勞。然後聯想到我們的父母曾經給予過我們的種種這樣的恩德。

 

  我們不僅僅看人類,我們去看看其他的生命,比如一個小狗,它從生下來就被狗媽媽照顧、呵護著,或者是一隻雞、一隻小鳥出生的時候,小鳥的母親會象保護珍寶一樣的守護著它,把它護在自己的肚子下面,盡心的去呵護,孵化出來後,還要到處去捉昆蟲來餵養它,直到它能飛能自食其力那一天為止。還有一句俗話叫“虎毒不食子”,即使是象老虎這樣惡毒的動物,也不會去吃自己的孩子,而且會非常用心的去呵護自己的孩子。我們在大自然中可以看到很多很多這樣的例子。我們發現,不僅僅是人類,連動物也是為了自己的孩子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和精力。

 

  更糟糕的一點是,有可能我們的父母為了讓我們快樂,為了讓我們幸福,而做了很多的惡業,由於無明和沒有智慧,為了我們能夠快樂他們做了很多很多惡業。而這些惡業導致我們過去世的這些父母正在三惡趣感受業報,他們可能投生在惡道中,正在償還這些業債。這些業債形成的原因正是為了讓我們得到幸福,讓我們能夠有一個好的成長。

 

  所以我們去感恩許許多多這樣的父母對我們的恩情的話,相信你會忍不住想報答自己的父母。過去世的父母和今生的父母為我們的付出是同樣的,我們都應該去感恩,報恩。

 

  想清楚了他們對我們的恩德,他們對我們有著深厚的恩情之後,我們就要去報恩。因為在過去無數世他們為我們付出了那麼多,甚至有些父母會為自己的子女付出自己的生命,來讓自己的孩子幸福快樂。那麼作為一個人,一個學佛的人,我們怎麼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父母親人深處痛苦之中而不去管他們呢?不去幫助他們呢?

 

  他們對我們有恩就等於是我們虧欠他們,既然是虧欠,我們就要償還他們的恩情。如何償還呢?就是希望他們能夠從輪回的苦海中得到解脫。我們要通過各種方法去償還,去報恩。有這樣的報恩的想法或者是正知正見,才是為人的最起碼的道德品行。如果我們對現世父母不報恩的話,我們會被這個社會和道德所唾棄。作為一個修行人則不僅要對現世父母報恩還要對過去世一切父母知恩、報恩。

 

  知道了要報恩,就要去瞭解如何報恩。下面我們講發慈心,慈就是願一切眾生與安樂及安樂之因同在。就是說希望一切眾生能夠快樂,希望一切眾生能夠和平,希望一切眾生能夠與快樂及使他們快樂的因同在,這就是慈心。讓一切眾生獲得快樂的任何想法都是慈心,對於我們的父母、對於一切眾生我們都應該有這樣一個念頭就是,如果一切眾生都能獲得安樂並且與安樂因同在的話,那該有多好,我願一切眾生與安樂及安樂之因同在,要有這樣的發心。

 

  生起慈心之後,我們就要生起悲心,因為只有慈是不夠的,還需要悲。悲心就是願一切眾生遠離痛苦及痛苦因。當我們看到眾生痛苦的時候,當我們看到眾生有諸多不如意的時候,我們對他發起慈悲心,我們希望他脫離這種痛苦,我們想他要是能從痛苦中解脫出來該有多好啊,我會因此為他付出很多很多,我會很努力的希望他能得到解脫。

 

  僅僅對自己身邊的父母親人發慈悲心是不夠的,我們要對一切的眾生發慈悲心,因為一切眾生皆是我們生生世世的父母。不管這些父母現在在我們面前以什麼樣子出現,是仇人的方式,還是親人的方式或者陌生人的方式出現,我們始終要有一視同仁的態度,對一切眾生有一個平等的發心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慈心、悲心,還是其他任何的善念,對一切眾生都應該是平等的,但是做到這一點非常的難。

 

  人是非常糟糕的一種動物,他的念頭當中充滿了親疏遠近的這種執著。包括生起嫉妒心嗔恨心的時候,都是從他身邊最親的人開始。他不會對一個陌生人生起什麼嫉妒心嗔恨心,但他身邊的朋友親人有了一點點的錢或事業名聲上有了一點點的收穫的時候,他自己沒有那麼好的時候就會覺得自己很沒面子,然後開始嫉妒他們,更糟糕的是有的人甚至會希望他們某一天能夠遭受什麼不幸,能夠飛來橫禍,那樣的話我會多高興。這樣的心態讓人覺得非常的噁心、非常的糟糕。所以做為一個人,愛也是從身邊的親人開始,恨也是從身邊的親人開始。

 

  既然我們是修行人,就要對一切眾生發慈悲心,就要對一切眾生一視同仁,沒有親疏遠近之分,能夠象對待自己的一個父母這一樣對待所有的眾生。這樣的話我們的慈心和悲心才是真正的無量的慈心和悲心。

 

  有了知母、念母、報恩、慈心、悲心之後,我們需要有的就是增上意樂。增上意樂是什麼?舉個例子來說,當你看到別人背著一個很大很重的口袋,你就會想,那個口袋應該由我來背,我要去幫他背這個口袋。就是很積極的一種責任心,一種勇於替一切眾生去承擔的責任心。看到一切眾生在痛苦之中,就會想到,這是我的責任,我要替他們去做能夠從痛苦中解脫出來的事情,我要讓他們從痛苦中得到解脫,我要給予他們幸福和安樂,我要為他們求取什麼,我要為他們創造什麼…..等等這樣的想法。這就是意樂,意樂就是看到別人痛苦的時候,想這個痛苦應該由我來替他承擔,或者是看到別人積德行善的時候,想這個我也應該和他們去做,我也要參與進去等等這樣的想法。當然你千萬不要這樣認為,看到別人有一個漂亮女朋友你就說,那個女朋友我幫他做男朋友吧,看到別人有很多錢,你去想那個錢我替他去花吧,不是這樣的。是看到別人的痛苦、看到別人不如意的時候,勇於替別人分擔的這種意樂。當看到別人痛苦時我要為他去創造快樂,我要替他承擔痛苦,我要替他化解痛苦,這就是意樂心。

 

  七支要訣的最後一訣就是發菩提心,這是重中之重。有了上面的基礎,我們就要發菩提心。菩提心就是知道如母眾生深處輪回痛苦之中,不能自拔,而現在一個普通的我沒有任何能力能讓他們在輪回的痛苦中得到解脫,唯有佛才有這樣的覺悟和智慧,於是我就要讓自己通過修學佛法,通過積德行善等方式,讓自己成佛,然後去普渡一切眾生讓一切眾生從痛苦之中得到解脫,登上極樂淨土,最終成佛。這樣的發心過程有三種方式,即自他同等、自他相換、自輕他重。

 

  在發菩提心境界裡有一種是自己先成佛再渡眾生,一種是我和眾生同時成佛,一種是讓一切眾生成佛後我再成佛。不管怎麼樣,我成佛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一切眾生能夠從輪回苦海中得到解脫,能夠得到佛陀的果位,這個就是我們說的菩提心。

 

  菩提心有兩種,即勝義菩提心和世俗菩提心。世俗菩提心又分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願菩提心就是有一個發願,願我能成就佛陀的果位,然後渡化一切眾生這樣的想法。行菩提心就是我不僅有那樣的願,而且我正在那樣去做,為了讓眾生能夠得到解脫,而讓自己先成佛,再去渡一切眾生,按照佛法的教導在做在實修。

 

  我們這一生獲得了暇滿人身,遇到了佛法,遇到了具德上師,我們在學習、在修行正法,當我們獲得了這麼圓滿的條件的時候,我們要感念眾生,回報眾生的母恩,所以我們要發菩提心,我們要渡一切眾生成佛。因此菩提心的修行是最上乘的修行,也是最根本的修行。佛陀說,發菩提心的人會受到人天共拜。這是因為,真正發菩提心的人是非常偉大的,即使僅僅一念間發出菩提心都是非常偉大的、神聖的。因此可見我們去修行菩提心是多麼的重要。

 

  為什麼佛陀稱這些菩薩為佛子,因為菩薩就是菩提心的擁有者,他們擁有和佛一樣的菩提心,所以他們被成為是佛子,受到佛的愛戴。

 

  我們實修時就按照上面講的七個次第去修,即知母、念母、報恩、慈心、悲心、增上意樂和發菩提心。發菩提心需要前面六點作為基礎,發菩提心是根本的目標。

 

  很多人想知道如何觀修菩提心,說起來很簡單,就是剛才我們所講的這些過程,這個過程當中,如果要打坐禪修的話,就需要象我們昨天說的,雙腿盤起,金剛跏趺坐,雙手放在肚臍下方持等持印,兩個手掌重疊在一起,腰要挺直,目光落在鼻尖處,調勻氣息。然後再去想。

 

  我們要從知母、念母、報恩、慈心、悲心、增上意樂和發菩提心次第的思維。要思維到底為什麼眾生是我們的父母?到底為什麼眾生對我們有恩?眾生對我們的恩情有多大?我們要如何報答他們的恩情?等等這樣的去想,逐步的去做。

 

  修菩提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修菩提心是讓自己的心培養一個習慣,有一個新的認識,有一個新的態度的過程。所以大家不要急於求成,要從零開始慢慢的做。有的人在想我現在有菩提心的念頭,我在這裡發菩提心,我做的這些都是基於菩提心在做,我很好。其實,這是造作的菩提心,沒有造作的菩提心是非常難得和可貴的。很多修行的弟子都知道應該發菩提心,但真正發菩提心的時候,卻是自己在強迫自己發菩提心,自己不知道什麼是菩提心,只是說坐在那個地方說我要發菩提心,假裝自己很有慈悲心。這樣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你要從一點一滴去感念眾生的恩情,去體恤他們的痛苦,去尋求解決他們這些痛苦的方法,迸發出這種熱情和渴求,很強烈的這種願望,想要讓一切眾生得到解脫並且成就佛陀的果位。

 

  如果有這樣的念頭和願望存在的話,我們每一天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可以成為作為一個佛子菩薩的修行,所有基於菩提心的行為,都是菩薩的行為。比如今天我去放生,我是為了一切眾生,我是為了一切眾生與安樂及安樂之因同在,為了一切眾生遠離痛苦及痛苦因,我願一切眾生能夠成就佛陀的果位,因此我要去放生,我要去積德行善。而且這些眾生是多麼可憐,我要讓他們脫離痛苦等等。做一個煙供、火供、佈施也都是如此不斷的去想。總之我的一切行為,包括吃飯、睡覺、走路都是為了有更好的精力和狀態為眾生創造解脫的條件。那我們一生時時刻刻都成為了一種修行,成為菩提心的修行。

 

  不要認為自己坐在那裡幾分鐘就是在修菩提心,其實菩提心是在你生活的每一分,每一秒當中產生或發生。我們打坐是為了讓自己能夠想明白一些問題,想明白以後要讓這個問題根深蒂固在我們的心裡面,就要從我們生活和工作的點點滴滴,從每一分、每一秒開始做起。

 

  在我們平時的工作和生活當中,運用菩提心的這種修法是非常重要的,對我們的生活和工作都非常的有幫助。因為當自己用很好的一個態度去對別人的時候,我們很少會被別人以惡言、惡行相對。我們自己能夠真誠的面對別人,設身處地的為別人考慮,為別人做事,為別人分憂的話,我們獲得的就是發自內心的一種快樂。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的生命是不希求快樂的,每個人做任何事情都是想獲得一種快樂,即使他是在殺人放火或者是在積德行善,都是希望自己獲得一定的快樂。

 

  那麼既然有希求快樂的心,我們就應該做能讓我們獲得快樂的事情。什麼是快樂,你們有一個確定的目標嗎?有一個好的社會環境,有一個和平、安定的社會環境,我們豐衣足食,與身邊的人相處的和睦愉快,這就是我們認為的世間的一種最根本的快樂。這種快樂需要以什麼樣的方式去創造呢?我們和善的對待別人,別人才可能和善的對待我們,我們為別人多考慮一些,為別人去分擔憂愁,別人才能這樣反過來對我。在現在充滿壓力的現代人群中需要的就是這樣的一種態度和發心。

 

  作為一個修行人來講,菩提心是最根本的修法,沒有菩提心你永遠都成不了佛。如果你希望自己能成就佛陀的果位,希望自己最起碼能脫離六道輪回之苦,那你沒有菩提心的話,永遠無法成就這一點。因為佛陀就是菩提心與無我的空性智慧相結合的一個心體,這樣的一種境界才是佛,沒有了菩提心你就沒有了成佛的基礎或者是條件,你就不具足佛的圓滿,所以說菩提心很重要。生活中,不用說菩提心,僅僅是慈悲心就對我們有非常大的幫助。當年佛陀成道的時候,受到很多妖魔鬼怪的傷害,射向他的箭,刺向他的刀子,紛紛化做花朵,沒有絲毫傷到他。這是因為他心裡面充滿了無上的菩提心,任何外界事物都無法對他造成傷害。而對於我們自身來講,如果我們能發菩提心,也能獲得同樣的成就。舉個例子來說,這個地球如果到處都是荊棘,我們光著腳走的話,肯定會把腳紮破,那我們不可能把地球的每一個角落都鋪上地毯或者用皮子包上,讓腳不會被刺到,最簡單的解決辦法就是穿上鞋,一個很結實的鞋,有了這樣一個結實的鞋,不管走道哪一個角落,我都不會擔心自己的腳會被紮破。我們的心也是如此,身處這個輪回之中,我們的心在面對世間,面對輪回中的萬事萬物,我們的心被這些事物所左右,當有一天將我們的心用菩提心把心包裹起來後,沒有任何的外在敵人可以制服得了我們,沒有任何外在的煩惱可以左右我們,賦予我們痛苦。

 

  所以說,內心的修法是重要的,菩提心的修法尤為重要,不管是日常生活還是修出世間的法。當然,如果你不想成佛,不想解脫,那麼你可以不去修菩提心,但慈悲心依然重要。

 

  大家不要認為盤著腿坐在那裡就是在觀修菩提心,觀修菩提心需要有一個內心的活動,心裡面要有一個思考,心裡要有一個念頭,心裡要有一個正知正見的產生,然後心裡要有一個轉變你才會成就菩提心。如果你只是坐在那裡口裡念著菩提心,心裡不好好觀修菩提心的話,沒有任何的幫助,你的菩提心提升不了。所以從內心裡面真正的去思維什麼是菩提心,真正的去思維發菩提心過程,真正的去思維眾生的痛苦,去感知他們的痛苦,希望為他們付出一切努力和可能幫他們脫離六道輪回之苦。這樣的話,你的心才開始有一個真正的轉變,你的心才開始真正的在修行,你的心才開始真正的在萌發一個菩提心,所以說這種內在的思維,內在的修行是最根本的修行,外在的東西只是一個輔助,而內在的東西才是一個根本的東西。

 

  菩提心對於我們的今生來世,不管是世間還是出世間的一切,都有非常大的幫助,都很重要。我們活在這個世間,需要與人和睦相處,如果有了菩提心,我們會相處的很圓融。出世間方面,菩提心為我們所積累的福德是無量的,是無法想像的。一刹那間生起的菩提心可以將如虛彌山一樣的罪業象火一樣燒掉,祛除掉一切違緣及業障。一刹那間生起的菩提心的功德,整個天空都無法裝載。由此可見,菩提心的功德是如此殊勝。

 

  在這裡用一個故事來說明內在修行的重要性,這個故事曾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版本在傳說,有一個人在拉薩的空地上,靜靜的打坐。路人問他:“你在做什麼呢?”打坐的人回答說:“我在修忍辱呀!”路人說:“修什麼忍辱,你去吃屎”打坐者一聽,馬上跳了起來,罵道“要吃屎你自己去吃屎!”。那從這裡可以看出此人坐在那個地方打坐修忍辱心並沒有修好,他只是在造作的修忍辱。他連別人說的一句話都忍受不了,可見他修忍辱修的很造作膚淺。我們不需要這樣的修行,這樣的修行是沒有任何益處的,只會浪費我們的時間,所以說我們修菩提心也好,修其他的修行也好都要從內在去著手,而不是擺個姿勢在那裡,心裡卻胡思亂想,讓別人看起來你是個很好的修行人就可以,不是這樣的。

 

  還有一個公案,無著菩薩在山中閉關,專門觀想彌勒菩薩,熱切希望能夠見到彌勒菩薩出現。九年的時間過去了也沒有見到彌勒菩薩。於是他很傷心失望。有一天他遇到一隻狗躺在路旁。它只有兩隻前腳,整個下半身都已經腐爛掉,佈滿密密麻麻的蛆。無著心中生起了無比的慈悲心,他蹲下來,要把狗身上的蛆抓掉。但他突然想到,如果用手去抓蛆的話,可能會傷害到它們,唯一的方法就是用舌頭去吮。無著於是雙膝跪在地上,看著那堆恐怖的,蠕動的蛆,閉起他的眼睛。他傾身靠近狗,伸出舌頭......下一件他知道的事就是他的舌頭碰到地面。他睜開眼睛看,那只狗已經不見了;在同樣的地方出現彌勒菩薩,四周是閃閃發光的光輪。

 

  這就是菩提心的力量,九年的閉關修行,不如這一刹那的菩提心力量廣大。所以作為一個修行人修菩提心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菩提心對於我們修行的幫助是不可思議的。所以大家一定要在這個上面去努力,去著手,去精進,用心去修菩提心。

 

  我們講了這麼多菩提心的修法,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得到一點收益?無論如何,我還是要強調的是,大家一定要在這上面去努力,去精進。因為菩提心不管是對自己還是對眾生都是最重要的,菩提心是無上的摩尼寶,一切成就和解脫都來自菩提心,所以這方面的修行一定要非常的專注和精進。

 

  我們講要對一切眾生發菩提心,這個眾生概念,很多人眼裡好象只是我們所知道的人類的世界,覺得其他的如雞、狗、豬、牛、羊等等這些生命,好象不是那麼重要,好象一些外道的教法裡面說慈悲只是針對人與人之間,這是很局限的一種慈悲。我們佛法裡面講的菩提心和慈悲是對於一切眾生的慈悲,包括人、天、阿修羅、地獄、餓鬼、旁生六道中的一切生命都發菩提心。這就是佛教的菩提心偉大之處,很多人只是對自己身邊的親朋好友發一點善心,這樣是不對的,我們要學會從自己身邊的人做起,不斷的去擴大我們的菩提心,去關愛一切,去眷顧一切的眾生,去感恩一切的眾生,用慈悲心去攝受一切的眾生,這樣的菩提心才是真正如法的菩提心。否則,我們的菩提心就是很狹隘的菩提心,它幾乎不能被稱為菩提心,因為菩提心是針對一切眾生的。菩提心的根本是沒有親疏遠近之分,平等對待一切眾生,發起慈悲心和無量心。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僅僅對待不同的人就會有不同的態度,看到有錢的人就會阿諛奉承,看到窮人或不如自己的人,就會看不起他,要諷刺幾句甚至遠離,這種做法是非常讓人唾棄和鄙視的一種行為。這種行為和念頭是非常沒有風度,沒有氣度的,更不要談菩提心。

 

  所以,今天在座的修行人和金剛道友之間,也需要有相互的包容,相互的關愛,不要覺得,他是頭頭沒有安排好,或者說這個人不聽我的,我是頭頭,不要這樣去想,人與人之間需要理解和包容。如法的在一切修行才能守好金剛道友之間的戒律,否則的話,你們之間互相產生嗔恨心、嫉妒心就破了金剛兄弟之間的戒律,這是很危險的事情。

 

  我們不論對待金剛道友還是生活當中的朋友或者一切生命,我們都要一視同仁,他們都是平等的,他們都是我的生身父母,我應該平等的賦予他們慈悲和關愛,這樣的菩提心才是真正好的菩提心,才是正確的修法,否則的話你的修行就會變成不如法的修行,就會變成一種惡行。這就很危險,大家一定記住這一點。

 

  我們講了出離心,又講了菩提心,我們都是圍繞著從六道輪回中得到解脫並且成佛這一點來講的,那麼大家要知道成佛是什麼?成佛是有了出離心然後發菩提心並且徹悟無我的空性智慧。擁有了無我的空性智慧和無上的菩提心的時候,那你就是佛了。那我們在講完出離心和菩提心之後,我們再講一講空性。雖然空性是很難的,是不容易一下子講明白的,但是今天出於某一種緣起,為了讓這個法更加圓滿的結束,我們簡單的講一講空性。舉例來說,比如一輛汽車,如果把它拆開,拆掉輪胎,變速廂等等的組件,它就不在是汽車,就變成汽車零件,這些零件又可以繼續分拆開,不斷的分拆,剖析,從分子到原子等等,到最後,這輛車變得什麼都沒有。它不是一個實際存在的東西,它完全是空性。不知道這樣講大家是否明白,總之空性需要以這樣的方式去參透,這只是空性中的一個方面。

 

  為什麼要修空性呢?就是為了去除無始以來強烈的我執,對於自我或者“我”這個東西的執著。如果象分解汽車那樣去分解這個“我”,最後會發現,其實我們沒有必要去執著這個“我”,因為這個“我”是空性。這樣就沒有了對自己的執著,也沒有了對別人的執著,眾生完全是平等的,你不會對任何事物有什麼特別的看法,包括我們所說的這個世界,我們所說的這個國家,我們身邊所有的人所有的事物,我們的手機電腦等都是空性,這個時候你沒有了執著,沒有了執著,你就具有了無我的空性智慧。

 

  當然,空性不是象我們今天談的這麼簡單和容易,我們今天略講一下是為了一個緣起,能夠讓我們今天的講法更圓滿而講了這個空性,今天的重點是菩提心的修法。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個圓滿的講法,能夠讓大家獲得一個很好的起點和幫助。

 

  我們講了如何在打坐中觀修出離心和菩提心的方法,其實在禪修打坐的過程中,噶舉派有這樣一個比喻:“虔敬心即為禪修之首,專心即為禪修之身,出離心即為禪修之足。”也就是對於一個正在禪修的人來說,對上師具有無比的虔敬之心;心不散亂、專注于自己所修的法門;以及遠離貪欲具備出離心非常重要。就象一個人要有頭、身體和足一樣。如果具備了這三個要素將是一個圓滿的禪修或修行。這一點大家要記住。

 

  開始我們講過,尋求一個真正的具德上師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能給我們修行上幫助的上師,就象摩尼寶一樣。阿底峽尊者一生有一百多個上師,在提到他的各位上師時皆合掌當胸,但說到他的根本上師金洲大師時,雙手合十於頭頂上並流下眼淚,呼喚上師的尊名。他的弟子不解地問:“尊者,為何偏偏在說金洲大師時合掌於頭頂,難道其他諸上師都比不上金洲大師的功德大嗎?”阿底峽尊者答道:“我的所有上師都與佛無別,功德沒有任何的差別,只是對我的恩德不一樣。我現在心中有的這一點點菩提心,全都有賴於金洲大師的恩德而得到的,因此,他對我的恩德最大。”

 

  所以我們也應該對我們生活當中對我們修行當中給予我們無限幫助的上師,我們應該有同樣的感恩之心,對上師也要有如是的信心。

 

  幾天的課程,希望大家能夠從佛法當中得到真正的收益,讓自己的修行能得到很大的提升,希望將來有機會,我們再在一切研討佛法。希望大家,在佛陀的教導下能如法的修行,獲得佛法的正知正見,並且成就佛陀的無上果位。

相關文章:
皈依的修習 如何修習皈依 皈依修學手冊 緣氣:(4532)
我是如何修成五世童子身的? 馮馮居士 緣氣:(4219)
密勒日巴 尊者如何修出世間法 索達吉堪布 緣氣:(8392)
如何修學菩薩道-觀世音菩薩對我們的渴求 仁俊法師 緣氣:(7341)
如何修出離心 德蘭根迥仁波切 緣氣:(7318)
如何修出離心 出離心 緣氣:(7754)
供佛 如何修七支供 迅速殊勝積累福德和智慧 緣氣:(9165)
如何修七支供 緣氣:(4674)
沒有母愛,如何修知母念恩 緣氣:(4317)

上一篇(秘密主三身合一忿怒尊儀軌) 回目錄 下一篇(“萬法皆空”和“因果不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