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認識三寶 一、何為三寶

每個人的生命內在,本具備三寶的一切品質。換言之,在心靈的某個層面,我們與十方諸佛無二無別。皈依的根本,正是通過修學佛法開啟這一寶藏。因此,必須認識到三寶具備的內涵。唯有對其種種特徵了然於胸,才能準確無誤地於自身進行挖掘。

一、何為三寶

   首先,應瞭解三寶的名稱。佛,梵語為布達,乃覺悟之義,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法,梵語為達瑪,包括佛陀所證之法及所說之法;僧,梵語僧伽,為獻身於佛法的實踐及弘揚者,包括聲聞、緣覺、菩薩。宣稱三皈,梵音為南無布達耶,南無達瑪耶,南無僧伽耶,漢譯為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其次,應瞭解三寶的內涵。佛陀為覺者,故成佛乃智慧的圓滿成就。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意為無上正等正覺,也就是至高無上、徹底圓滿的覺悟。佛陀的十大名號之一的正遍知,便顯示了其覺性所蘊涵的遍知功用。
   生命本具自覺的力量。這種自覺,是相對於不覺而言。凡夫的不覺,源自無始無明,所以才有執著和煩惱,才有輪回和生死。一旦開發出生命中的自覺力量,就能超越無明長夜。須知,覺悟和解脫是一體的。自覺的當下,便具解脫能力。故解脫並非遙不可及,更不必等到死後,因為它是生命本自具足的。只待我們開發這一能力並安住其中,當下就能衝破藩籬而得大自在。佛陀,正是因為體證到這種能力而圓成佛道。
   在佛陀成就的斷德、智德和悲德中,核心力量都不曾離開這種。佛陀,意為覺者,故覺悟是佛陀圓滿人格的核心作用。其中,智德是覺悟的體現,亦為契入空性的妙用。斷德也因覺悟而有,因覺悟能化解煩惱習氣。悲德同樣未離覺悟作用,在究竟意義上,悲智是不二的。佛陀成就無限慈悲,故應化於世,演說種種法要,度化一切眾生,而有佛法在世間的流傳。
   諸佛世尊遍於十方世界,而與我們娑婆世界最有緣的,便是釋迦牟尼佛,故名本師釋迦牟尼佛。論及三寶,雖是以釋迦佛為主,但必須瞭解,佛泛指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十方是空間概念,包括東、西、南、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及上、下;三世則是時間概念,包括過去、現在及未來諸佛。盡虛空、遍法界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是我們皈依的物件。
   法,即佛陀演說的教法,其概念非常寬泛,世間所有皆可以稱之為法,無一不在法的範疇內。這裏所說的,特指佛陀演說的覺悟教法。對於佛法,我們需從幾個方面來認識。
   一是從能詮的言教。詮為詮顯經典之文句,以能顯義理,故名能詮,主要表現為三藏十二部典籍。三藏分別是經、律、論三藏。經藏,梵音修多羅藏,藏有蘊涵之義,貫穿佛法不令散失。律藏,梵音毗柰耶藏,滅諸過失,止惡修善,調伏諸根,如法律般斷決罪之輕重,是佛弟子的行為準則。論藏,梵音阿毗達磨藏,抉擇辨別一切法義,以無漏智慧對觀四諦諸法之理,為各大菩薩及歷代祖師對佛法的領悟和詮釋。十二部則指一切經教的內容分類,分別是長行、重頌、孤起、因緣、本事、本生、未曾有、譬喻、論議、無問自說、方廣和授記。
   二是從所詮的義理,包括教法及證法兩大部分。教法包括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無常、苦、空、無我、二諦、三性、緣起性空等一切無漏善法,教化眾生破除無明煩惱業障。證法則是引導我們走向解脫的修行法門,如戒定慧、三十七道品、六度四攝等。換言之,佛法修行包含理論和行持兩大部分,教法偏重理論,幫助我們瞭解生命真相;而證法偏重行持,即調整心行之術,幫助我們改善生命現狀,證得諸法實相,成就佛菩薩那樣的良好品質。佛經中,將我們本具的內在品質喻為貧女寶藏,守著寶藏卻無法開發,只能乞討為生。其實,我們的現狀就是如此,雖具如來智慧德相,依然流轉生死,不得自在。修學佛法,不僅要通過教法勘查自身寶藏,更要學習開發寶藏的具體方法。
   僧伽,是和合之義,故一人不能稱僧,須四人以上方可。就象一棵樹不可稱林,須成片方成為林。僧團,是清淨和合的團體。佛法在世間的流傳,便依靠這一團體荷擔。故僧伽是佛陀的追隨者,正法的住持者,修行的實踐者,同時也是眾生的指導者。儘管佛陀已經入滅,但有如法清淨的僧團,佛法仍能燈燈相續,代代傳承兩千多年。
   僧伽有賢聖僧和凡夫僧之分。賢聖僧的範圍十分廣泛,包括十地菩薩、四果四向等,其中又有聲聞僧和菩薩僧之分,聲聞所有聖果及一切未成佛之菩薩皆屬於僧的範疇,如觀音菩薩、文殊菩薩、大勢至菩薩等。凡夫僧則包括一切出家現僧相而尚未證果、見道者。
   那麼,為何將佛、法、僧稱之為呢?《究竟一乘寶性論》中,特別就這一問題作了說明:三寶所以為,具有六層意思。
   一為稀有難得。在這個世間,真正能開啟這一寶藏者寥寥無幾。儘管人人皆具三寶品質,卻深藏不露,雖有若無,無法對生命改善起任何作用。
   二為清淨。三寶品質乃遠離一切的無垢法。三寶有形式和實質的區別,《寶性論》所指為後者,即三寶內在的覺悟、解脫等品質,是無垢、無漏的。
   三為勢力。三寶具有強大力量,可化解一切煩惱、執著。當生命內在的三寶品質發生作用時,困擾當下瓦解,就象雪花落入火爐,立刻消融得無影無蹤。
   四為莊嚴。一者,三寶能淨化心靈煩惱。世間垢淨是隨人心垢淨而顯現,因為內心充滿煩惱,故世界就成了五濁惡世。因而,淨化世間不僅要清理環境,更要依三寶力量淨化內心。再者,三寶品質蘊涵無盡功德,十方諸佛國土的清淨莊嚴,正是依佛菩薩的清淨心而顯現。
   五為最勝。包括兩方面:其一,三寶品質極為殊勝,清淨無漏;其二,擁有化解一切煩惱的能力。
   六為不變。在有為、有漏的世間,充滿著變化和不穩定。返觀內心,所呈現的也無非是散亂的想法和情緒。因而,生命只是混亂不安、漂泊無定的綜合體。但在多變的層面下,心還具有不變的層面,那正是內在的三寶品質,遍知一切、悲願無盡。
   因為具備這六重內涵,故稱之為。形式上的三寶,如佛像、經書、僧團,甚至包括如來的色身等等,雖也都是,終究還不圓滿,不是究竟意義上的
   我們皈依三寶,必須瞭解其殊勝處究竟何在,如是,才能對三寶生起決定信心。而這種信,正是成功之鑰。若不能生起決定信解,我們的心將徘徊於凡夫心中,掙扎於各種想法和情緒中。學佛,自然難有預期進展。

相關文章:
認識三寶 內在三寶與外在三寶 皈依修學手冊 緣氣:(3228)
認識三寶 三寶的種類 皈依修學手冊 緣氣:(3378)
認識三苦與八苦 斌宗法師  緣氣:(3210)

上一篇(認識三寶 三寶的種類) 回目錄 下一篇(皈依之因和皈依選擇 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