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佛教高僧活佛的塔葬
  西藏民俗 
  作者:寧世群
  

塔葬,就是將高僧活佛的屍骨放在塔內。藏傳佛教的習俗只有高僧活佛圓寂,才有資格塔葬,而一般僧人乃至小活佛,只能火葬或天葬,這已成為定俗。
  很早以前,高僧活佛圓寂後,先將屍體火化,然後將遺骸塔葬。據說釋迦牟尼圓寂後,他的弟子們火化了釋迦牟尼的屍體,結成了許多晶瑩明亮,五光十色而擊之不碎的五色珠子,稱為舍利子。藏語稱為“仁塞”,意為水存之物。並把它分別埋在“八大靈塔”中供奉。由於佛教信徒對釋迦牟尼佛崇拜,不能向其真身膜拜,便轉向膜拜埋葬佛的遺骸的塔,以表示自己的虔誠和信仰,這類塔叫做“靈骨塔”。通稱“佛塔”。佛教信徒把舍利塔看成是佛所在的塔,後阿育王興佛,造八萬四千座塔,成一時之盛。
  藏傳佛教很多寺廟都有塔的建築。曲水縣色香寺女高僧仁增曲尼旺姆,經數十年苦修瑜伽功,高超無比,德行崇高,被藏傳佛教界各教派公認為女活佛。其實,仁增曲尼旺姆本是一位普通的女尼。她苦苦修煉,數次煉丹,一生清苦,不依權勢,化緣興佛,屬白修而成的女活佛。據說她曾在曲水山后的岩洞裏面壁十年,煉就密術,空運、飛身、眼藥、劍術,無不精通。經她煉出的精丹曾使許多人起死回生。1953年,仁增曲尼旺姆圓寂,終年120歲,是當代活佛中壽數最高的。色香寺僧尼本想給她的屍體塔葬,但她圓寂前曾囑,不可與達賴、班禪佛等同,不能塔葬。她的弟子們為了既實現她的終囑,又不違背眾僧塔葬的願望,便將她的遺體火化,火化後再將舍利子塔葬。
  據說仁增曲尼旺姆女活佛火化後曾有五顆舍利子出現,這五顆舍利子分別建造了五座靈塔。這些塔均在文革中被毀,其舍利子也不知去向。這一現象並非僅在藏傳佛教高僧活佛中存在,內地有些寺廟也曾出現過。廣西洗石庵的寬能法師,1989年9月27日圓寂,火化後居然得舍利子(佛骨)三顆,其中大的一顆約小手指頭大,晶瑩透明,用放大鏡看,依稀可見寬能法師頭像輪廓。一般地,百分之九十九點九的人去世後火化,不會有舍利子出現。
  拉薩甘丹寺有一座佛塔,裏面保存著宗喀巴大師的肉身,外面裝嵌著各種珊瑚寶石及用金銀錫鑲繪著的各種花卉。這是一座很寶貴的塔。據甘丹寺喇嘛說,這座佛塔原有一小木門,可以打開,但只限西藏舊政府的大貴族才能看到。又據一位看到過的大貴族回憶說,宗喀巴大師的頭髮已長過膝,指甲盤到上肩,黃帽襲裝,仍如新的一般。後來十三世達賴喇嘛命將小門封閉,故後人再沒有有面拜宗喀巴大師法體的機緣。
  佛塔,如令已成為藏傳佛教的一種專用建築,而這種建築隨著沿習,已成為一種習俗。塔中無法體或佛之遺骸者,稱為支提,是表示道場古跡;而塔中有法體或佛之遺骸者,稱為佛塔,是供信徒朝拜頂禮的。現存的藏傳佛教傳播形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利用佛經來傳經念講;另一種是用形象化的實物。其中佛塔就是突出的形象實物,它與佛像、佛經並稱佛之“三寶”。
  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聖寺之一的塔爾寺,寺內佛塔林立。其中有八座如意寶塔通稱“如來八塔”,八塔有八種特點,根據《佛說八大靈塔名號經》中的記載而設計興建,是乾隆四十一年(1775年)由拉科部頭人桑結倫珠出資興建的。
  《五部遺教》一書中記載,松贊十布的遺骸未被火化,是以整體坐相安葬在巨陵正中高臺之上,然後封陵。松贊干布是藏族崇拜佛教的開創者,並非僧人,卻採取了整體遺骸安葬,這必然影響到後世藏傳佛教高僧活佛整體塔葬遺骸的習俗。松贊干布是西藏歷史上第一個有記載的整體安葬遺骸的人。其後,歷史上也曾出現過一些富有的僧人,其德行善業無功,卻仗勢爭相用保存完整遺體和建造金銀靈塔來提高自己身價的事情。章嘉活佛對此就很反感。他去世前曾向乾隆奏書,要求不要完整保存遺體,也不要建立金銀靈塔,只要求將遺骸火化後,把骨灰和靈骨裝在一個小銅塔里,安放於五臺山的鎮海寺即可。這就是章嘉活佛以靈骨和其舍利勸化眾生的思想體現。據載,章嘉活佛生前已意識到其圓寂時刻行將到來,他有意選擇了文殊菩薩現身說法的聖地五臺山(即清涼山),而圓寂日期則選擇在釋迦牟尼涅槃的四月(即氏宿月),唯獨未立囑建塔。但皇帝和廣大信徒因章嘉是高僧活佛,有功于國家,仍然為其建塔,保存了章嘉國師的遺體。章嘉活佛一生行為謹慎謙恭,對達賴、班禪佛尤為敬重,其不願建塔是他避免使人誤解他與達賴、班禪佛相提並論。乾隆皇帝提出建塔並在塔上增加幾種顏色,以此表示地位低於達賴、班禪佛。乾隆皇帝以700。兩黃金建了一座鑲飾無數珍寶的大塔,由北京送往五臺山,將章嘉活佛遺體安放在塔瓶內,遺體周圍擺滿四種舍利、奇珍異寶及各種香。
  藏傳佛教格魯派傳統習俗認為,一般凡夫俗子不能隨心所欲建塔,如果無功德厚業建造靈塔,不僅無益,反而會下地獄。佛經雲:未曾得道說得道,死亡說成是涅槃,信者為此如建塔,此系惡趣之根源。”
  藏傳佛教高僧活佛的遺體塔葬之前,對遺體要作一系列的處理,並有一定的儀規。七世達賴和十三世達賴的塔葬過程的儀式和對遺體的處理是:圓寂前,死者自己盤腿打坐,做枷跌坐相,待停止呼吸時依然如此。如果體弱而無力做腳跌相,則由其親近弟子協助去做腳跌坐姿。迨三日左右,死者開始流鼻液,佛教徒稱作紅白菩提水,這時身體軟化。這種姿勢被稱為是“幻化之身,成正等覺之相。”當即將遺體移入如意寶盆內,七世達賴遺體在被放人盆內之前,其貼身侍者為其遺體沐浴,塗抹香料。也有記載說,還要為遺體塗上屍鹽,以便使屍體脫水乾燥,然後為遺體穿上僧衣,戴上五佛冠,使遺體成枷跌坐姿。一般來說,這是經過整容後的活佛遺體形象,已同本來面目略有不同,顯得更加豐滿、莊嚴和高大,加上有“七俱拿”和背光為座後裝飾,手持金剛杵、佛經、金鈴等法物,更具有理想中的佛相。這樣做一方面出於對活佛生前功績的尊崇,也為一般佛教徒的膜拜方便。
  1989年1月28日,十世班禪大師圓寂以後,對其法體進行處理時,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提供500公斤名貴藥品,其中有5公斤藏紅花、還有帕苦瑪粉、白檀香粉及高級冰片等108種藥品,使用這些名貴藥品洗體,以綢緞裹緊,吸去法體中的水份。經過四個月不斷的更換,吸盡了水份,就能長年保存。對法體處理後,十世班禪法體端坐在一米多高的法臺上。在整容時徐上金粉,描繪了五官,頭戴尖頂黃帽(藏語稱“孜夏”),身披綢緞法衣,右手持金剛杵(象徵著方便和慈悲),左手持法鈴(象徵著方便、慈悲和智慧的結合),法體外有玻璃護室,供奉在紮什倫布寺的則甲殿堂內,供人瞻仰。
  藏傳佛教甯瑪派活佛也實行塔葬,不過,其法體處理和靈塔修建有別於黃教。在日喀則市哈吾寺,筆者曾見到過一位甯瑪派活佛圓寂後法體處理和靈塔修建的過程。哈吾寺六世活佛土登次旺?土覺多吉圓寂後,其肉身法體裝入一個盛立的與人體高低相等的大土框裏,土框周圍堆滿乾淨的細沙,等細沙吸幹法體中的水份後(大約三年時間),法體就會變成木乃伊,然後再對法體進行整容、穿僧衣、葬人修建好的“曲典”裏(相當於靈塔)。哈吾寺六世活佛土登次旺?土覺多吉活了90歲,1991年圓寂。他的兒子、現任哈吾寺活佛格桑旦增說:"1995年,法體將進入曲典,接受香火。”甯瑪派活佛的曲典的建築式樣,下方為一個四方式,裝藏活佛生前的遺物、經卷和供物。中間為回形,裝法體,上頂為一個圓錐形的尖。不建祀殿,曲典建在殿門外的一側.
  藏傳佛教格魯派高僧活佛的遺體有火化和全屍保存兩種。對於達賴、班禪這些宗教領袖人物來說,對其遺體的處理是一件大事。七世達賴圓寂後,乾隆皇帝命西藏第一任攝政第穆呼圖克圖負責此事,承辦塔葬事宜。第穆呼圖克圖決定以卜卦擇定遺體的安置。先將預言度母、自言天女等本尊佛像放在達賴喇嘛遺體前,然後進行卜卦,卦示表明要像宗喀巴遺體得到全屍存放一樣,將七世達賴的遺體全屍存放。卜卦又認為七世達賴遺骸靈塔以建在布達拉宮的紮西奇哇寢宮為宜。卜卦決定上述措施後,便開始集資,班禪喇嘛為此捐金幹兩,連同政府庫存開支和漢藏蒙信徒的捐贈,共有金一萬五千餘兩,同時還收集了無數珍寶,作為靈塔鑲嵌之用。繼之又以八百余兩白銀鑄成達賴的銀身像,並塑造諸多妙音天女,大悲觀音及喜金剛等等佛像,這些佛像都安放在布達拉宮紮西奇哇殿。藏曆九月,擇選吉日進行塔葬。首先由布達拉宮中的南傑紮倉的僧眾吹奏海螺等法器,在佛樂聲中,將七世達賴的遺體迎入紮西奇哇寢宮,安放在靈塔內的寶瓶中。寶瓶中有一大型檀香木寶崖,七世達賴喇嘛的遺體即安放其中。一般安放遺體在清晨,安放完畢正好太陽東升,以示吉祥。安放呼七世達賴的法體入塔後不久,以鼠政第穆呼圖克圖、阿旺嘉白仁波切為首的眾密宗師,又擇日為七世達賴靈塔的落成舉行開光儀式。從此,該靈塔向廣大信徒昭示,允許正式朝拜祭祀。成千上萬的僧侶信徒來此獻供,祈願者絡繹不絕。
  十世班禪大師圓寂後,決定為十世班禪大師修建金靈塔。中央政府撥出六千四百零六萬元專款,六百多公斤黃金,五百多公斤白銀,於1990年9月20日在紮什倫布寺動工。日喀則民間工匠專為十世班禪大師的靈塔祀殿打制精美彩繪的銅制“聚福寶瓶”,瓶高’近一米,粗約三十釐米,寶瓶內裝有金、銀、珊瑚、松耳石及珍珠等五種珍寶,四十七種珍貴藏藥、青裸等五種穀物,還有各種香料食物。寶瓶用各色綢布包起來,放進一口棕色的木箱內。木箱放在靈塔中央基石下面,據說這樣可以帶來福運。靈塔高一十一點五二米,鑲有各種珠寶的全金色十世班禪靈塔,修建成以後,十世班禪的肉身被移至靈塔內,以利世代相傳。
  活佛靈塔,藏語稱作“色爾東”,意為黃金靈塔。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在甘丹寺司東康建靈塔。後世達賴、班禪等大活佛圓寂後多加以效仿,五世達賴靈塔則建於布達拉宮的紅宮,是第巴桑結嘉措所建。七世達賴喇嘛到十三世達賴喇嘛,其靈骨塔均建在布達拉宮,其中以五世達賴喇嘛及十三世達賴喇嘛的靈塔最為有名,兩塔均高十四余米,均以木架為之,外裹黃金,前者用金十一萬兩,後者用金十四萬兩。這些靈塔被形容為“世間裝飾”。五世達賴喇嘛靈塔建造過程在R世間靈骨塔志少裏有記載。
  藏傳佛教高僧活佛的肉身塔分塔座(又稱須彌座),塔瓶(又稱塔腹)及相輪三部分。相輪頂部尖端裝有日、月及火焰,塔內裝藏物有金身遺骸(全屍)、舍利子及舍利骨、佛經、佛像和古錢等等。裝有整體遺骸者在藏傳佛教各教派中多有所見。塔身各部均有寓意,塔基代表地基的“土”,塔基上部的階梯式束腰部分,代表趣悟階路,即心靈發展的四個階段。塔瓶代表“水、相輪代表“火”—精進之火;又代表十三天(因相輪有十三圈),相輪頂端有日月,分別代表“神”—即精神或靈氣;代表“風”—即氣息和空.這種塔即代表“土水火風空”。這五者是統一而又循環往復周轉的,依次體現一個人所走過的出生—生活—死亡—精神的歷程。而這種人生歷程是輪回式的,也象徵活佛作為超脫者,可以有“轉生再世”的可能。經過處理的藏傳佛教高僧活佛的遺骸安奉在塔腹正中眼光門處,以供佛教徒或世俗百姓瞻觀。
  一般地自高僧活佛靈骨安奉靈塔中後,即進一步大規模地在塔前做四方的高體器物,並系以彩帶。藏傳佛教認為,這些彩帶即謂之為“天繩”(藏語稱“木踏”),高僧活佛的靈魂即通過這些彩帶升天或降落人間。格魯派自宗喀巴肉身金佛塔建立以來,達賴、班禪兩大系統活佛圓寂後塔葬已成習俗,是活佛轉世過程中一個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它標誌著一世高僧活佛在世間活動的終結,又是高僧活佛轉世的開始。
  高僧活佛塔葬以後,其塔旨在供佛教徒膜拜,因此要進行不斷的修建。青海化隆縣夏瓊寺,被認為是黃教祖寺,該寺的端珠仁青大師曾是宗喀巴的啟蒙老師,七十七歲圓寂後在夏瓊寺建立了一座靈塔。後來阿卓曲傑?喜饒堅贊又用磚砌靈塔,用金粉塗飾。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三世達賴索南嘉措到夏瓊寺,見該靈塔有些殘破,便贈黃金,將塔改建為要金銅塔,飾以黃金。第康哇羅桑熱丹用許多珠寶鑲飾該靈塔。拉卜楞寺活佛晉美成烈嘉措也對該靈塔進行了擴建。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夏瓊寺堪布熱羅珠固羅桑薩珠以該靈塔為中心,又建起了一座琉璃瓦殿宇。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七世達賴格列嘉措到夏瓊寺,按照夏瓊寺僧眾要求,委任阿旺諾布為夏瓊寺堪布,賜黃金五百兩,覆蓋該靈殿屋頂。
  甘肅拉蔔楞寺佛殿內供奉的舍利塔,有肉身塔和骨灰塔,共二十六座。塔的高低不等,大小不一。高的兩米多,低的一米多,一般都用銀皮包裹,在塔上捶雕各種花紋圖案,鑲嵌各種珍貴寶石,塔前有金銀鑲框的活佛畫像。為紀念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和他的兩大弟子一世達賴和一世班禪,以及嘉木樣二世,全寺於十月二十五日、二十四日、二十六日,要舉行三天燃燈節活動。因為宗喀巴、一世達賴、一世班禪和二世嘉木樣,分別於十月二十五,二十四、二十六、二十七圓寂。這幾天,全寺經堂、佛殿和建築物都點燃燈火,全面開放供信徒頂禮膜拜。
  三世達賴喇嘛和四世達賴喇嘛的靈塔,均建在哲蚌寺的大經堂內。三世達賴索南嘉措的靈塔以七千四百兩白銀製成,銀塔裝藏了三世達賴的心、舌、眼珠及佛舍利子等無窮寶物。四世達賴雲丹嘉措的靈塔也是以白銀製成的靈塔,塔內藏有四世達賴的舌、舍利子、遺骨、骨灰等。每年藏曆七月八日,哲蚌寺舉行龍崩節時,拉薩市內的信徒紛紛前往哲蚌寺舉行朝拜活動。
  藏傳佛教高僧活佛的塔葬習俗,歷經多年的沿襲,如今仍在延續。這一習俗,創造了眾多的歷史文物古跡,成為重要的物質財富。

 

相關文章:
喇嘛來台簽證減縮 藏傳教徒醞釀遊行抗議 大牌 緣氣:(3805)
879~ 藏傳佛教噶瑪噶舉傳承在台灣中心 台灣中心  緣氣:(8032)
寧瑪巴噶陀傳承 藏傳佛教大圓滿精義研習班開課 sophia 緣氣:(7397)
靈相佛光 藏傳佛教金銅佛像藝術漫談 丹曲 緣氣:(7885)
觀修的智慧與歡喜 藏傳佛教五大金剛的藝術特性 格桑尼瑪 緣氣:(9027)
甘丹寺創建六百周年 藏傳佛教史地位重要 緣氣:(8327)
傳奇 藏傳佛教的時空結點 劉岩 緣氣:(8044)
藏傳佛教的文化瑰寶 緣氣:(4496)
宗派概論 藏傳佛教 佛光教科書 緣氣:(6417)

上一篇(班禪世系) 回目錄 下一篇( 《菩提道次第攝頌》(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