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4/05/22 16:56 NPO
主法上師:尊貴的 塔澤堪仁波切
5/30(五)09:30 歡迎各位法友至佛學會恭迎 塔澤堪仁波切
10:00 十八羅漢法會
19:30 喜金剛前行灌頂(已額滿)
5/31(六)14:00 喜金剛正行灌頂(已額滿)
6/01(日)14:00 六臂白瑪哈嘎拉護法財神法會(任何財神寶瓶皆可帶來加持)
19:30 金剛瑜珈母灌頂(需領受喜金剛之灌頂)
法會地點:桃園佛教圓滿薩迦佛學會
(桃園縣八德市寶豐街15巷2弄11街20號,電話:03–3678385)
喜金剛簡介:
喜金剛為五大金剛法之一,初由卓彌釋迦智從迦耶達日具足聽受灌頂要門,依次傳下,至薩迦叔侄而大宏,屬於不二續之無上瑜珈法,為薩迦三根本(上師、本尊、空行、護法)。喜金剛藍身,八面十六臂,各面三眼,褐髮朝天,以斑杵及五骷髏頭為頭飾,濕頭骨鏈珠飾身。左右中央兩手持顱碗擁明妃,餘手皆持白顱碗,右八手的顱碗中分別有大象、馬、驢、公牛、駱駝、人、獅子、貓等;左八手的顱碗內分別有地母、水神、火神、風神、太陽、月亮、閻王、財神等。八面中三面前,中左紅右白,四面在後,為黑色,頂面為青煙色,有四條腿,右腿屈立,左腿半盤,左二腳曲,以舞立姿安住於蓮花日輪四魔重迭座上。明妃為金剛無我瑜伽母,身青灰色,一頭三目,右手持彎刀,左手持顱碗,左腿屈立,右腿緊纏父佛腰部,雙尊均裸身,擁抱威猛而協和。
喜金剛有身、語、意三種神像。
身喜金剛:身法潔,空明無別,具備七金剛法自性之身。此尊為喜金剛身所幻化,故稱身喜金剛。
語喜金剛:是佛語之功德在深密修道中所幻的形象,藏傳佛教把佛語分神變的佛音五支,即:深如雷音、美妙悅耳、賞心可意、悠揚明晰、入耳中聽。故稱為語喜金剛。
意喜金剛:藏密喜金剛六支修法分別為:生起道場大日如來支、灌頂不動支、受用甘露無量如來支、歌詠讚頌寶生如來支、廣興供養不空成就支和貪念隨成金剛薩埵支。該六支修法的經典及《喜金剛本續王經》,均有諸多喜金剛形象,其中就有”意”所幻化的形象,故名意喜金剛。
在其它教派或許有“母續”的喜金剛傳承,例如噶舉派(白教)的“瑪爾巴派”傳承喜金剛即是。所以或有造成將所有的喜金剛傳承,皆誤以為是母續的傳承。
其實喜金剛傳承,本來就有“母續”及“無二續”等多種傳承傳世。在薩迦派當中,此二種傳承皆具,而薩迦派最重要的根本法要-“口訣派”傳承喜金剛,即屬“無二續”的傳承。
薩迦派中最深、最廣的法要精髓-《道果》法教,即是全部依附在喜金剛本尊的修持上,故知喜金剛是薩迦派最為重要、不共(不與他派共通)的殊勝本尊。
金剛瑜珈母簡介:
瑜伽空行母,裸體紅色,一面兩臂,怒面三眼。右手持金剛彎刀,左手持盛血顱器。
以佛身五飾為飾,左肩及肘間橫持“喀章嘎”,上掛兩面鼓、法鈴和幡。面部朝天飲血之勢,五骷髏頭飾,頭頂有金剛嚴飾,骨項鍊、釵環、耳環、冠冕、絡腋帶俱全。身上塗有骨灰,飾以六種骨飾,骨嚴為裙。頭髮下垂,十二歲少女相,乳房豐滿。雙足左伸右屈,各壓著死屍,威立在蓮花日輪寶座上。
本尊為怒面,表示解除邪見。紅身表示能攝服天、地、人三界。頭下垂表示散射無二法性之法蘊。頭頂有金剛嚴飾表示具有大圓鏡智等五種智慧。五骷髏為頭飾表示具有五佛性能。五手印為飾表示具有法輪等五佛之飾。塗於身上的骨灰表示具有金剛薩埵的功德。雙足表示二真諦,足左伸右半屈表示不可望三界。右手持金剛彎刀表示清?實有及無事之意。橫持的“喀章嘎”表示具有菩提之心。左手持盛滿血液的顱碗表示具有大悲大樂之慈心或調伏四魔之意。以蓮花為座表示輪迴中無垢或行息業,消一切病魔之災。以日輪為座表示解除眾生所具的無明,或眾生中生出菩提心之苗,並得結果之意,或者給眾生大發慈悲之光輝之意。足踏人屍表示通達諸法無自性之意。
佛經說,修持金剛瑜伽母,可消除一切惡障,順利進行修習身、語、意三種瑜伽,能達到瑜伽三地,即證人無我瑜伽地、現證二取性空瑜伽地和現證諦實空瑜伽地,獲得至高無上成就佛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