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9/ 09:10 Buddha dharma NPO 獨家報導
全球“慈智中心”圖文設計
全球“慈智中心”圖文設計
如來藏 布闕噶仁波切 開示
發菩提心
在聽聞教法前,讓我們一起來發願:
希望今天能聽到適合自己根器的教法,饒益我心。(請唸三次,加強意念)
教育心的方法就是佛法,佛法能讓心不痛苦,不產生虛幻妄相。聽法前,首先應為自己的心佈置一個美好的環境,這個心境就是盡可能地生起清淨的菩提心,也就是心中熱切地想:「願一切眾生都能離苦得樂,並證得無上佛果。」如果能以這樣強烈的動機來聽法,將更能深入法義,令自心漸入佳境。
為了解脫自他而聞、思、修佛法
我要不間斷地學習和修行佛法
南摩布達雅 (整段請唸三次)
淨化心之法器-懺悔業障
為什麼要懺悔業障呢?因為懺悔業障能淨化自心。聽法時,若是以過去所累積的惡念來思惟,就會障礙了佛法的真義。好比一個人的耳朵如果塞住了,自然無法聽到聲音;眼睛一旦被遮住或閉起來,當然也就看不見了;心如果不能如實感悟,就會產生幻境。因此,在接受法教前首先應將種種心上的「蓋障」去除。請發自內心真誠地懺悔業障,讓自心成為一只乾淨的空杯,承受法教,請一起誠心唸誦:
諸佛菩薩聖者眾請護念我
請淨化我所有的惡業和惡心
在一切諸佛前
我懇切地發露我所有的過失
我誠實地懺悔我所有的害心和害行
我徹底清除我所有的負面思想和情緒
我徹底清除我所有的煩惱和惡業
所有一切違越戒律、違犯菩薩戒
違犯密乘戒之罪過,皆發露懺悔
所有一切身所造,傷害眾生之罪業,皆發露懺悔
所有一切語所造,傷害眾生之罪業,皆發露懺悔
所有一切意所造之惡業,皆發露懺悔
在佛菩薩的面前,從無始以來直到現在
凡身、口、意一切罪惡,我懺悔!我非常懺悔!我真的懺悔
我將永不再有害心。我將永不再做害行 (請唸三次)
嗡 班雜 薩埵 吽 (請唸二十一次)
我純淨 我自在 我清澈 我光明 (請唸三次)
(應覺醒!當完成自我淨化後,不可再放任自己沉溺於罪惡感中,自艾自怨)
調整心弦-不高不低
在聽法前應安置心態,就是令心維持在一種不卑不亢、中等的、平常的心來聽聞佛法。如果心氣太高就是一種傲慢的心,傲慢心往往會認為自己什麼都知道,這種心態無法讓佛法入心;反之,心也不可以太過於卑下,太過卑下的心無法對自己生起信心,對於聽到的佛法,總覺得無法承受,這樣卑下的心態也應該要避免。好比倒水入杯中,如果杯子,一下子高、一下子低、一下子左、一下子右,水怎麼能倒得進去呢?應該讓杯子維持平衡,才能將水裝進去!那麼現在請看看自己的心,讓心保持在平衡的狀態下,調整好心態後,讓心在這種狀態下稍稍安住一分鐘。
專注一心聽法
一場法會往往來聽法的人很多,然而,又有多少人能真正懂得該如何地聽法呢?其實聽法和實修應該沒有分別,所謂的「聞、思、修」即在聽聞的當下,就應該具足修持的威儀。換句話說,如果所聽聞的法與修持分離了,那麼其聽聞教法的功德也不圓滿了,這樣的聽聞是有過失的…因此,在聽聞教法時,不應講話、嬉戲,也不該做其他的事情,甚至連默唸咒語,都不是正確的聽法態度,因為做這些動作的時候,根本無法專注一心地聽法。真正專一聽法的態度,應如同是進入了禪定的狀態一般。您知道嗎?麋鹿非常喜歡聽琵琶的聲音…當麋鹿聽到琵琶聲時,會非常專注地聽,甚至獵人已經悄悄地逼近身旁要獵殺牠…由於牠太專注了,根本完全無法警覺,像麋鹿這樣將身心都投注於聽琵琶聲的專注態度,才是聽法者應具備的專注。所以若是您聽法時,連有人拿著武器來到您身邊要殺您,您都還感覺不出來,這才是專注…心若能這麼地專注,才能領略法的深義。
佛法能淨化執著的心
一場法會無論是講法的上師及聽法的人,都應該要清楚來參與法會究竟是為了什麼?佛法最大的功能,就是去除我執的心,佛法是幫眾生斷除我執,增上自心功德的方法。因此在法會中,無論是講者或聽眾,都應致力於淨化自心,讓「心」盡可能地離開「我執」。往往有些人聽到某些法,就覺得特別喜歡,這是因為其內心有所執著的緣故,一旦聽到與自己相應的內容,就認為這個上師講得好;相反的,如果聽到不相應於我執的教法時,他就是聽不下去,心中怎麼也裝不進這些法義。試想,如果一邊聽法,還一邊增長心中的我執,那麼聽法的利益何在?當然啦!說法者也不該為了迎合大眾的口味而說法…因此,不論是上師說了什麼法,或聽者聽了哪些內容,只要彼此的心中還存有強大的我執,那麼所說、所聽的法對於增上自心的功德就都沒有很大的幫助了,反而讓這些法滋長了我執。請覺知自己的心,將心中的執著盡可能地降低,這時倘若說法的上師也能如實地教授淨化內心執著的方法,那麼這場法會將會對自心功德的成長有很大的幫助。
皈依無我智慧,我執是枷鎖(請唸三次)
聽法就是修持六度
如果懂得修持,聽法的當下,同時就是在修持六度波羅蜜,如此將可累積廣大無邊的資糧:
(一) 、布施波羅蜜:想要聽法必須祈請上師轉動法輪,這是法布施,即布施波羅蜜。
願我慷慨地施予眾生財物
願我慷慨地給予眾生保護
願我慷慨地教予眾生佛法(整段請唸三次)
(二) 、持戒波羅蜜:以一種恭敬的心與姿態來聽法,就是持戒波羅蜜。即聽法時身體端坐,不放縱、不嬉戲玩鬧或談話等。
願我增長不害益行之戒
願我增長持續修善之戒
願我增長饒益有情之戒(整段請唸三次)
(三) 、忍辱波羅蜜:能忍耐聽法時,身體久坐的不舒適感,持續好好地聽法,就是行持忍辱波羅蜜。
願我能安然地忍受一切損惱我者
願我能安忍地接受一切世間痛苦
願我能安忍地面對佛法真義(整段請唸三次)
(四) 、精進波羅蜜:對於所聽的法,感到非常歡喜,內心生起歡喜心就是精進波羅蜜。無論是聽法或講法,其目的應該是希望佛法能改變內心的煩惱,因此,當然不可以用瞋怒或不悅意的情緒來聽聞佛法,一定要以非常歡喜的心來聽聞。
願我能具信地勤修佛法
願我能喜悅地勤修佛法
願我能無厭地勤修佛法(整段請唸三次)
(五) 、禪定波羅蜜:聽法時不散亂、專注一心,即禪定波羅蜜。
願我能專注一心地禪定於平等大樂
願我能專注一心地禪定於平等光明
願我能專注一心地禪定於平等虛空(整段請唸三次)
(六) 、智慧波羅蜜:當我們一邊聽法,內心中一邊「分別觀察」,這種「分別觀察」的思惟作用是屬於一種智慧,這就是行持智慧波羅蜜。
願我能增長聞慧
願我能增長思慧
願我能增長修慧(整段請唸三次)
所以在聽法的當下,若能具足六度波羅蜜的威儀,將能累積廣大的福報與資糧。
開示佛法應具足五種圓滿因緣
(一)、處所圓滿:講說教法需要一個沒有干擾的安全之處,處所圓滿就是說一定要找一個適當的、沒有危險的地方來宣講佛法。
(二)、時間圓滿:應在恰當的時間說法,比如說法的時段有很多人,來來往往非常嘈雜的情況就不適宜說法。
(三)、眷屬圓滿:法友彼此之間也要圓滿。尤其是金剛師兄弟之間不可以互相嫉妒或瞋怒。好比說,聽法時人多擁擠,旁邊的人擠過來,我的位子變小了,心裡面就不舒服,或是聽法時,他人做了一個看不順眼的動作,就不高興,這都是不適宜的。所謂眷屬圓滿,就是對於同時一起聽法的法友要互相尊重、保持和諧。
(四)、導師圓滿:導師就是開示佛法的上師,上師本身應具足哪些條件呢?上師心裡當然要懂得佛法。上師講的法應是從釋迦牟尼佛傳下來,有正確法統傳承的教法,並且要懂得如何講法,其內心還要具足慈悲心,這樣的上師才具備講法的資格。
(五)、法圓滿:所聽的法,須是世尊的傳承,清淨無染的教法。
堪布要給大家二個特別的口訣
第一個口訣是請不要像蒼蠅一樣:因為蒼蠅總是去找最污穢、最臭的東西,一般很香,味道很好的東西,蒼蠅都不在意,它就只喜歡去找那種很臭的、很污穢的味道,跟著臭味走!各位呀!請不要像這個樣子呦!
第二個口訣是請不要像不會淘金的人一樣:拿著網子站在水裡面淘金,當把沙子撈起來時,您看看…那個不會淘金的人,往往把金子流出去,卻把石頭留在自己的盤子裡面!大部份的人在人生的過程中,就是如此,總是把那些最差的、最不好的想法,留在自己的記憶裡,反覆回味,咀嚼痛苦。其實,每個人的一生都曾有過許多美好的記憶,心裡面總會有許多的想法,為什麼您心中惦記的一直都是過去那些不好的遭遇與記憶呢?對於種種美好的人、事、物,不管什麼時候,總是忘記,幾乎大部份的人,都是以這樣的心態活著。
因此,無論是聽聞佛法、思惟或修持佛法,不管在哪個階段,我們都需要時時去注意自己的心態,不要總是去尋思那些負面的、消極的、最差的想法,在我們心裡面應該要一直保有那些最美好、最快樂的記憶。
不信您可以試試!假設有個人剛從外面走進來,此時,無論拿個什麼東西隨便在他面前晃一下,在尚未看清楚的情況下,幾乎大部份的人,立刻聯想到並講出來的,都是比較不好的東西,這樣看起來似乎每個人都有一種自找麻煩的傾向,所以瞭解了這種情況之後,應該要時常提醒自己,絕對不要自尋煩惱,為自己尋找痛苦,何不時時看顧好自己的心,給自己和他人多多帶來快樂,不論是聽聞佛法或任何時刻,總要常常保持一種正面積極的態度,為人生創造幸福快樂。
願我了悟我的惡念是我自己痛苦的因
願我了悟我的惡念是一切眾生痛苦的緣
願我了悟我的惡念影響立即遍佈整個法界
願惡念永不從我心中生起
願惡念轉化為光明智慧
願我了悟我的善念是我自己快樂的因
願我了悟我的善念是一切眾生快樂的緣
願我了悟我的善念影響立即遍佈整個法界
願善念總是從我心中生起
願善念轉化為究竟大樂
三種福報的人
所謂的「福報」可以分成三種等級:第一等人的福報特別好,次一點的人福報還可以,還有一種人的福報就比較差了。關於這三種福報不同的人,當他們聽聞佛法時,也會有不同的情況:如果是第一等福報的人,一聽聞佛法,可以七天謹記在心都還不會忘記;對於中等福報的人,聽聞開示後,心裡面大概可以憶念個三、二天;福報比較差的人,對於所聽過的佛法,可能在聽的那一天中,就全忘光了。現在,在場有許多人來聽法,我預設大家至少都是中等福報的人,我希望大家今天聽了佛法之後,至少會記在心裡面三天,如果這三天中,能好好地憶念思惟,那麼,之後的三天也應該還能在心中持續不忘,如果能照這個樣子繼續下去,基本上九天不忘記,應該沒有問題吧!如果九天當中都還不斷地思憶,一個月大概還能記得哦!之後也許可以持續一年!在接下來的三年中,如果內心還能持續地去憶念佛法,則九年大概就不會有問題了,九年若能如此思憶佛法的話,當然三十年應該就不會再忘記了!此刻對於當下您所聽聞的教法,如果您是一個很有福報的人,該如何去行持,內心一定很清楚了吧!
什麼是如來藏
今天講法的主題是「如來藏」-佛性。
什麼是如來藏?首先說個譬喻:假如有個很有錢的人,他雖富可敵國,卻不知道自己很富有,其實他和一個乞丐並沒有什麼兩樣!好比說,全世界的首富比爾蓋茲,如果他忘了自己多有錢,反而走到您的面前,向您乞求說:「拜託您啊!給我十塊錢好不好?」當您詫異地看著他的臉時,您會有什麼感覺?您明明知道他是多麼地富有,然而,他竟像個乞丐般向您乞討,看到這種情況,您難道不會覺得很荒謬嗎?同樣的道理,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非常珍貴的如意寶,這就是最殊勝、無價的如來藏。然而,您想想看!明明自己已經擁有了一個如意寶卻絲毫不知道,那將是多麼可悲的一件事?如果連自己本具的如來藏都不能了知,卻想要對佛法僧三寶生起信心,那更是一件很詭異的事,如果無法對佛生起信心,卻口口聲聲地說:「我皈依佛!」這豈不是很矛盾嗎?如果不知道什麼是佛?那麼,又怎麼能在心中如實地生起菩提心呢?
從「四依」的角度談如來藏
所謂的四依,依次慢慢深入的順序是:
第一:依法不依人
第二:依義不依語
第三:依了義不依不了義
第四:依智不依識
(一)、依法不依人:這是什麼意思呢?好比有位非常有名氣的法師,但卻不太懂得佛法,也不太會向人開示;另外有一位法師雖沒什麼名氣,卻非常精通佛法。如果要學佛聽法,該如何地抉擇呢?依佛陀開示應該要依「法」不依「人」,學佛修法需要的是真正的法教,不是法師頭上的名銜,當然應該去選擇一位懂得教法的上師,也許他沒有名氣,也不是什麼高位的上師,但是應該要去依止的是「法」,而不是去依止有名氣的「人」,這就叫做「依法不依人」。
(二)、依義不依語:所該依止的應是詞義背後真正的道理,而不是表面上的詞義。往往有時候「詞語」是不太能夠相信的,好比有一些人的話,無論是用字遣詞或音高聲調,從表面上聽起來都是非常地動人好聽。然而,實際上,這樣的話可能會殺死許多的敵人。有些話,雖然講出來不怎麼好聽,但內涵卻很好,比如說父、母親在教導兒女的時候,所講出來的話,可能就不怎麼地好聽,但是意義卻非常地深遠,其所有的用心都是為了孩子著想,所以若單單僅從聽起來好不好聽?入不入耳?這般詞語的表面上去判斷好壞,將會有所偏頗,因此,我們所該關注的應該是詞語背後所要表達的真正意涵?這才是應該相信的判斷標準啊!
(三)、依了義不依不了義:所謂的依了義不依不了義,如果真要解釋,其涵義非常地深廣,並不容易理解,以最簡單易懂的方式來說,就是如果有一個教法與「我執」相應,就是「不了義」的法;反之,與我執相違,就是「了義」的教法。
好比,有人看到了他喜歡吃的水果時,倘若為了要迎合他的心理,您就和他說:「這個水果給您吃!」,他聽了當然會很高興,因為這正是他想要聽到的話,這種情況就是不了義。不了義就是與內心的我執相迎合的法。同樣的道理,有些教法當上師一講出來,我們心裡面會覺得很舒服,很合我們的胃口,這一類的法都是屬於不了義的法。以「了義」的法而言,其所詮敘的教法比較接近「實相」,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去除我執,因此,了義法與我執是互相違背的,這類法中最重要的法,就是「無我智慧」。
比如,有人說:「如果您去供養佛,可以累積福報功德,其果報將讓您更加地富有,事業又可以很順利!」這就是不了義的法。再者,若有人說:「您如果多多供養三寶,可以削弱貪執,進而能淨化心中的我執。」這就是了義的法。這兩種說法,第一種是:供養能給自己帶來好處,對自己有所利益。第二種是:供養能夠淨除內心中的我執。對於一般人而言,第一種說法比較能讓大眾接受,因為大多數人,聽到能夠發財或讓事業更順利的話,心裡會覺得很高興,因為這是他喜歡聽到的話;但是聽到供養能去除我執的話,他心裡面可能會覺得莫名其妙。
(四)、依智不依識:什麼是依「智」不依「識」,識就是心識,即分別能、所的分別識,心識就是心中的那些覺知、認識或感受,尤其有一些覺受,在心識中會呈現出很舒服的感覺,這是令人喜歡的感覺,但是,這些對我們並沒有太大的幫助,因為,這些感覺是會騙人的,是無法依靠的,這些感覺是不真實的緣故。相對的「智慧」呢?往往智慧所呈現出來的,並不一定會讓人喜歡,然而,若依止了智慧,即無分別智,就能了悟並解脫,因此學習依智不依識的教法,最主要就是告訴我們,對於心所擁有的種種認知,種種分別,種種覺受…都是不能相信的,一定要以「智慧」為最究竟的依歸。
關於如來藏的教法:
在依法不依人中,如來藏是「法」。
依義不依語來說,如來藏是「義」。
依了義不依不了義而言,如來藏是「了義」的教法。
依智不依識來看,如來藏是真實的「智慧」。
關於「基如來藏」
所謂「基」是基礎之意,如果沒有一個好的基礎,就連房子也蓋不起來,因此先從基如來藏來詮解。所謂的如來藏不是人,很多人誤解如來藏是一個人,如來藏不是天神,如來藏不是補特伽羅,如來藏是真實的佛。現在請跟著我唸誦,要發出如同獅子吼般的聲音肯定地唸誦,獅子是無恐無懼的,我們修法唸誦就應該要有這種態度!
如來藏不是人
如來藏不是天
如來藏不是補特伽羅
如來藏不是我
如來藏是真實的佛
關於「如來藏不是我」這句話中的「我」,這個詞義不容易了解,在藏文中有很多意思,其中以「相續」來表達比較貼切。最好是以金剛經中「無我相、人相、眾生相…」中的那個「我」來解釋。「我」與「如來藏」這兩個意思之間的分別是非常重要的,在日本話中已經將這兩者混淆了,但是這兩者的意義確實是不一樣!「我」在藏文的意思是「相續」,相續的涵義較深不易了解,相續的意義就是「我」,還有人認為如來藏就是我,為什麼呢?因為他感覺如來藏好像是在我們的心裡面,但是實際上這之中有一個很大的錯誤。因為所謂的「我」,是根本找不到的,如果從內心去尋找,是找不到一個東西叫做我的,沒有我這種東西,但如來藏是實有的,而我又是不存在的,這二者絕對不可能會是同樣的一個東西。所以如來藏也不是我。
如來藏不是天,不是天神,不可以認為如來藏是一個神,是什麼阿拉真主…如果有這種想法就差了十萬八千里了!又有一些人一講到「如來」就會認為是以前出生在印度的悉達多,而「藏」好像是他心裡面的什麼東西,這樣的想法也是不對的。
如來藏不是補特伽羅?「補特伽羅」是一個佛學名詞,在印度話中發音是「阿的嘛」那個字,「阿的嘛」這句印度話翻譯成「大我」,印度話中對補特伽羅就是這樣解釋的。有些人可能會覺得如來藏就是補特伽羅,不是的!這兩者是不一樣的。請各位以獅子吼音跟著我唸誦:
在我的身體裡面,確定有一個明覺的心
我的心開始的時候不生
中間的時候不老
未來的時候不死
這個就是我的心 (整段唸三遍)
多可惜啊!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有一顆心。現在讓我將這顆心介紹給您。首先一定要知道,這顆心一開始的時候是不生的,心不是由父母親生出來的。心!沒有辦法去說:心的爸爸是誰?心的媽媽是誰?心!也不會老,為什麼呢?因為這個心從無始以來到現在,已歷經生生世世的輪迴了,輪迴的時間無盡久遠,在這段時間裡,沒有一個所謂「老」的心。這個心也不會死,心是非常秘密的,不但心是秘密的,甚至心的體性還更秘密呢!所謂心的體性就是如來藏。
如來藏的五個特質
關於如來藏可以從五個特質去瞭解,如果能將這五個特質謹記於心,對於了悟如來藏會有很大的幫助。
一、如來藏遍於一切眾生心:遍於一切眾生心是什麼意思?所謂「眾生」在藏文中,就是「有心」的意思。只要是眾生、只要有心,就一定會有如來藏,所以一切眾生皆有如來藏的涵義就是如此。用辯經的術語來講,就是:「一切眾生皆有如來藏,心的體性為如來藏故。」這是採用因明辯證法的方式來說明如來藏,此辯經的方式有三句:
第一句是前提──「一切眾生」。
第二句是果,即結論──「皆有如來藏」。
第三句是原因──「心的體性為如來藏故」。
如果當律師和法官辯論時,用這種無懈可擊的方式說話,法官是沒有辦法辯得過律師的,因為這句話所講的理由太過強而有力了。所有一切眾生的心裡都有如來藏,因為心的體性本身就是如來藏。
二、如來藏極為清淨:是指如來藏完全去除掉所有的垢染,所謂極為清淨即完全沒有垢染了,這是從「沒有」的角度來看,沒有了什麼?沒有了垢染!其重點是「沒有」,沒有受到任何障垢所污染,說明了如來藏是極為清淨的。
三、如來藏極為清澈:形容如來藏是清澈的時候,是指其本身所具有的特色。以水為譬喻,當我們說水沒有垢染時,並不表示此水就一定是清澈的,這是不一定的!您可以試著去攪拌看看,攪拌後看起來也許就不清澈了,對不對?但是如來藏的清澈,所指的是其本身原來的特質,如來藏原來的本質就是清澈的,如同是沉澱後去除雜質的水,清澈得沒有任何的障垢,因此,以心的本質來看,其原本就是清淨的,是完全清澈的晶瑩剔透。
四、如來藏是光明的:無垢的智慧叫做光明。光的意思並不只是那種亮亮的光芒而已,「光」是沒有障蔽遮擋的意思;「明」是智慧了達的意思,光明所涵蓋的意思就是──原本無垢染的智慧。
所謂的「無垢染」當然是指沒有障蔽,障垢分為煩惱障及所知障,必須斷除二障才能達到無垢。再者,一般的石頭或琉璃可以說是有如來藏嗎?琉璃等石頭沒有心不是嗎?沒有心的物質怎麼能說其有智慧呢?所以石頭或沒有生命的東西當然不會有如來藏啊!那麼,有生命的有情所具有的如來藏又是什麼情況呢?如來藏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特色,就是沒有垢染。這種沒有垢染的狀態並不只是一般乾乾淨淨的層次而已,而是原原本本就沒有垢染,也就是此原本的智慧本來就沒有任何的障垢。
此處所謂的智慧是指佛的一切種智,佛的一切種智是已經了達一切,如果這其中有障垢的話,就沒有辦法完全了達了,關於這個光明的體性與特質,以其自己本身有的能力及功德來說,就是無垢的智慧。除了無垢染以外,其本身還有那種能遍知一切法的智慧,這種遍知的智慧是極為光明的,就像光芒一樣無礙,任何一種光,都不可能夾雜垢染,所以光明就是沒有垢染的智慧。
五、如來藏是不亂的:所謂不亂的特質,是相對於凡夫心而言。凡夫的心總是非常地紊亂,在這種心態下,往往會去執著這個是大的、那個是小的;這個是好的、那個是壞的;這個比較高,那個比較低;這是乾淨的,那是骯髒的…凡夫心就是會有這些種種的妄念,這就叫二元對立的執著,藏文叫做「二執」,由於凡夫的內心具有二執的緣故,使得我們對於這些顯現的現象,會去分別執著是大的、小的、好的、壞的…這是無法通達這些表象其究竟真義的關係,當然更無法了達這些現象在究竟上是互相沒有違背的。
以密勒日巴大成就者為例,他本身因為了達了諸法的實相,所以對於萬法,能夠同時不亂而了知,比如說他可以將自己的身體藏在牛角中,他的身體沒有變小,牛角也沒有變大,但是實際上在大小之間,密勒日巴尊者是一點紊亂都沒有。同樣的在一粒米中,或是一粒微塵裡面,可以裝得下三千大千世界,對於實相的證量來說,實際上這個微塵沒有變大,三千大千世界也沒有變小,這種智慧是不亂的,如來藏本身就具足了這種不亂的特質。
南摩本師釋迦牟尼佛
願我了悟在法界中,「我」不存在──無我
願我了悟所有現象,是緣起和空性的雙運
願我了悟所有眾生,心的自性是佛
願一切眾生了悟自心本性
如來藏不屬於四種因緣法
因緣法有四種特性,如來藏並不屬於因緣法:
一、生者皆死:凡有生者必有一死。
二、高者必墜:不管地位再高,總有一天會墜落。
三、和會有離:聚合者必分離,比如身體由地、水、火、風四大聚合而成,死時四大分解而消散,任何集合、積聚的人事物,不可能永遠和合,終有一天會散去。好比此時因舉辦法會眾人聚在一起,當法會結束,人群終會散去。
四、常者皆盡:任何的擁有,總有一天會失去,凡集聚累積者如財富等,總有一天會消散。
如來藏,絕對不屬於以上這四種因緣法的性質。
如來藏是「無為法」
如來藏是無為法,無為法就是不會變的,因為如來藏不變的緣故,所以眾生的如來藏和佛的如來藏是一樣的,佛的如來藏沒有比較好,眾生的如來藏也不會比較差,這兩者是一點差別都沒有。
闕噶仁波切覺得「有心」眾生的說法,比「有情」眾生更為貼切,他比較喜歡用有心眾生。請跟著仁波切唸誦:
一切有心眾生皆有如來藏(請唸三遍)
憶持如來藏的功德不可思議
能值遇如來藏的教法,並了知自己心裡真實具有如來藏,這是極為珍貴殊勝的福報,唯有積聚廣大善業,福慧圓滿的人,才能有因緣聽聞並憶持如來藏的教法。若能常於心中憶持:「我乃至一切眾生皆有如來藏」,雖僅是憶念就遠比觀修任何本尊還要更加地殊勝。在大藏經佛陀曾開示的佛法中,就有十部經典是如來藏的教授,可見如來藏這個法是何其地珍貴與重要,經典中也提到了,如果能明白並憶持自己具有的如來藏,實際上,能夠累積無量無邊的福慧,並可以增長不可思議的功德。
以下的例子說明了,對於如來藏了知與否的差別相:好比說,有兩個王子,他們都是國王的親生兒子,也同樣都具有繼承王位,統治國家的權利,但是這兩位王子之中,只有其中一位知道自己的身份是王子,可以繼承王位,同時,另一位王子並不知道自己是王子,雖然他們同樣擁有繼承權,倘若此時讓他們兩人都穿上了象徵權勢的服飾,並要他們站在所有百姓的面前,去宣誓自己即將要繼承王位,我們會發現這兩位王子,雖然穿了相同的服飾,其被賦予的王權也都一樣,但是知道自己是王子的這個人,當他穿著王子的服飾站出去對百姓說:「我是王子,我即將統治我的國家,統領我的臣民,你們將在我的領導之下…」當他講這些話時,他可是完全具足了信心,並充滿了魄力與威儀,他真的擁有這樣的能力,能夠充分彰顯出他本身所具有的王權;然而,另一位王子呢?我們去觀察他,當要他向百姓宣誓繼承王權時,他可能會連站出去都踟躕不前,說起話來更是結結巴巴:「我我…我是王子,我即將來統統…領你你們…」講這些話時,其心中不是有點心虛而已…在充滿懷疑的恐懼下,甚至愈說愈沒有力量…對自己完全沒有信心!更不確定自己是否有權力能掌管這個國家?
同樣的道理,倘若一個已經瞭解如來藏教法的人,當他說:「我要成佛!」這句話時,真是信心滿滿,充滿了確信與肯定。否則,有些人當他們在觀修本尊的時候,本尊是佛,他觀修自己是本尊時,如果他不了解自己內心本具有如來藏這一點的話,基本上他的修行就像是在騙人一樣,就好像坐在那裡自己騙自己,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如果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心裡本來具有成佛的種子「如來藏」,卻口口聲聲說:「我要成佛!」這豈不就像是在說謊一樣,因為他哪有能成佛的把握嘛!然而,對於一個已經瞭解自心本具如來藏的人,當他以這樣的見地及基礎去觀修自己就是本尊的時候,才真正可以與法相應而修成佛果。
如來藏是修持清淨觀的基礎
如來藏就是修持密宗清淨觀法門的基礎,以修持的次第來看,各乘教法修持的基礎分別是:
一、小乘教法:最重要的要義是修持出離心。
二、大乘顯宗教法:最重要的是修持菩提心。
三、大乘密宗教法:最重要的是修持清淨觀。
這是各乘教法修持的基礎,也是修持上最精華的部份,如果能抓住修行的重點,才能真正地食髓知味,否則,有些人表面看起來好像是在修密宗,然而,修起來卻像是印度的外道徒一般,這些修持密宗的人,明明修的是一種非常殊勝的法門,卻不知道法的真正內涵是什麼?更不知道密宗修法真正的精髓在哪裡?因此修起來就像是個笨蛋!真是非常地可惜啊!
為什麼學習密宗前,一定要先學習顯宗的教義為基礎呢?特別是修法時,首先要了解顯宗的法義,才有辦法真正深入密法的修持。好比以修持清淨觀來講,其理論的基礎就是建立在如來藏的教法上。因此,修持密法清淨觀,先必須了達如來藏,才會知道成佛所憑依的種子是什麼?及能否成佛的可能性?有了這樣的基礎,無論是修持清淨觀或觀想本尊等密宗的法門,才能深入法義,契合要領,得到事半功倍的效益,這就是為什麼密宗的修持一定要以顯宗為基礎的重要性!因此學習佛法的人,一定要按部就班的修學,如同過去的成就者所說,要知道密宗有多麼地殊勝,必須先對顯宗有透徹的了解,才能如實了悟。往往有許多人一心嚮往密宗,卻沒有修學顯宗教義為基礎,這些學習密宗的人,修起法來就像是回教徒般,因為他們在修法的時候,對於法的真正內涵並不了解,只有在外表上做做樣子,做一些表面功夫,這些動作看起來就像是在表演的外道一樣。
對於如來藏的錯誤謬解
有些對佛法不求甚解的人,當他向人講解什麼是如來藏時,也曾聽說過有以下二種錯誤的說法:
錯誤一、如來藏是無常法的謬論:有人說,所有的法都是無常的,如來藏也應該是無常的法。既然如來藏是無常的法,應該就是有為法了,有為法是苦諦的範圍,就是苦、集、滅、道四諦中的苦諦,而苦諦是應該要斷除,所以如來藏也應該要斷除。由於這種人將佛法的意思完全混淆了,因此,他居然會講出這樣的謬論,如果聽到有人這樣講時,應該立刻拿一把泥土,去塞到他的嘴巴裏面。
錯誤二、如來藏是常法的謬論:又有一些人說,如來藏是常法。剛才說是無常法,聽起來很好笑,一聽就知道錯了。這裡卻說如來藏是常法,其執持如來藏似乎是一個實物,可以拿出來的樣子,這個實物好比是某些外教徒所講的「大我」,是常一的、實有的東西,這種說法認為如來藏是一個實體,已經墮於邊見了,是墮於什麼樣的邊見呢?因為他主張如來藏是恆常的,又說如來藏是一個實物的東西,所以主張如來藏是實有法,然後發展出…如來藏是這樣…是那樣…等說法,實際上對於如來藏,他執著其本身是一個常法,已經墮於常邊,這是不得解脫的,佛說:「若墮於常邊或斷邊,任何一邊都是不得解脫的。」學習如來藏的法,應該特別注意不可以墮入以上這二種邊見。
我之前在尼泊爾時,曾遇見一位法師,他正在看一本書,但是書中的說法很有問題,當時他對我說:現在有些人,書沒唸幾句,就開始隨便亂著述,還寫書給人家看…這本書中關於如來藏的論點是這樣敘述的:書中將如來藏本身的特質「常、樂、我、淨」,與小乘中的「苦、空、無常、無我」兩種教義,好像搓麵團一樣揉在一起,這種說法,和究竟的實義,剛好完全顛倒,苦的他講成是樂的;空的他講成是有的;無常他講常;無我他講有我…!書中又說,所謂大乘或是如來藏的道理就是如此…此書還推論所謂的如來藏就是「大我」…任何看到這本書的人,全都被他教壞了,因為他把佛法的義理詮釋得亂七八糟的,好像一講到「有」,就一定要有一個什麼實存的東西一樣,當經典中說「有」的時候,應該要解釋有的方式是什麼樣子才對!「有」它有某一種涵義,要根據這個涵義去解釋,不可以全部都講成是有的,或是單以字眼上的「有」來解釋。又比如說常、樂、我、淨,各有其各別解釋的方法,講「常」有常的意義,說「樂」時有樂的內涵,不可以好像揉麵團一樣,全部都搓在一起,隨便亂講,而聽的人當然就更不容易瞭解,全被搞得更糊塗啦!因而可能對佛法產生了誤會,以為佛法好像主張「有我」,這是絕對不可能的,只要是佛教徒或是任何部派的佛法見解,無論小乘、大乘、密乘,甚至連小乘見解中最下層的部派,全部都是講「無我」,沒有一個會講出「有我」的這種法。像這樣子解釋佛經,把整個佛法都解釋錯了,簡直就像是在「謗法」一樣,這種人是因為經典讀不通!只把「有」和「無」的字眼拿出來,用字面上的意思去解釋,這樣的書怎麼讀都讀不通,引人入盲將會造成非常大的困擾!
佛法是斷除「我執」的方法
在密法中,有一種修持是觀想本尊用腳踩踏著屍體,有時甚至踩著四具屍體…修持這種法門其所代表的涵義,最主要的就是以這樣修法的方式去斷除對「有我」的執著,而執著「有我」的情況有以下四種:
一、執有。
二、執無。
三、執皆有:執有、無皆有。
四、執皆無:執有、無皆無。
這四者又叫做「四執」,也就是所謂的「離四執」中的四執,即執有、執無、執亦有亦無、執非有非無。觀想本尊腳踩踏著屍體,其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藉由觀修,去壓制進而淨化由屍體所象徵的我執,請不要忘了!修持佛法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消除我執,這一點請務必要有正確的見解,否則就會像有些宗教一樣,當他們一講到「我」的時候,不但會特別去強調「我」,還把「我」包裝得更加漂亮,比如說:他們會說這個我就是「靈魂」,像基督教與天主教的理論中,所講的就是靈魂;還有一些其他宗教的說法如「大我」或「原神」等什麼東西,這些教義把「我」包裝得更漂亮,非但不去消除「我執」,更去突顯出「我」的重要性,反而讓我執更加地增長與鞏固。然而,事實上「我」是絕對不可以與「如來藏」混為一談的,儘管,剛才說法的內容中,在形容如來藏時,也曾用到「我」這個字,可是這裡所講的我,並不是平常我們所認定的我。因此,一旦在見地上有了錯誤,本來該對如來藏生起信心的,卻反而去對「我」生起信心了,學佛好像成了增長我執的方式,這就徹底地搞錯了!因為「如來藏」跟「我」是完全不一樣的東西,如果一開始對法的認識有偏頗的話,那麼往後的修行,所修持的法全都變成是增長我執的法,所作的種種觀想也都變成是在穩固我執的修持。然而,事實卻剛好相反,佛法中的一切修持都是在幫助我們斷除我執的,所以,一開始建立正確的見地是多麼地重要啊!
以獅子般勇猛精進、無畏無懼的魄力修學佛法
當今的時代如果想要學習如來藏的教法,一定要非常地慎重小心,因為在現在這個世界上,真正懂得該如何學習佛法的人已經很少了!而能懂得佛法並修持佛法的人就更少了!再者,比這個還要少的就是來聽聞佛法的人。還有些人就是會跟著不懂佛法的人去學佛,有些法師自己不懂佛法,卻還在講法,有些人講了一大堆,也不知道在講什麼?然而,不解的是還是有很多人跟著他聽法,聽完後也搞不清楚該如何去修持?這就變成現在這個世界遍存的現象,一個帶壞一個,每況愈下,越來越悲慘的情況,真讓人感到悲哀啊!因此,當有因緣聽聞如來藏的教法,或有機會傳授他人這個法門時,一定要學習導師釋迦牟尼佛在經典中所開示的態度,要以獅子般勇猛精進、無畏無懼的魄力去學習及修持如來藏的教法。
如果追隨一位不懂佛法的人學佛,這就是一個拖壞一個的情況,也是內心的我執戰勝了,因而我執的力量將會愈來愈增強盛大,以飲食習慣為例,如果吃東西的口味比較重,鹽放得比較多的話,吃久了,一旦有一天吃到一個味道淡一點的食物,就會覺得食而無味,吃不下去。又好比有一個人,每天講的話幾乎都是謊言,當有一天他說實話的時候,人們會不知道該不該輕易去相信他?再者,以佛教的現象來看,好比說有人去寺廟拜佛時,看到一尊佛像好像會動,仔細定睛再看這尊佛像竟然又眨了一下眼睛,或是好像看見了佛像會發光等,這種事一旦傳揚出去,隔天可能就會有幾千個人來排隊想要看一看這尊佛像;但是,當有人說,今天堪布闕噶要在這裡講授如來藏的教法,可能卻只有五、六個人來聽法,這就是現今佛法所面臨的悲哀,佛法真正重要的內涵是什麼?反而大家不去重視,只喜歡追逐一些神通或怪力亂神的做法,因此,當我們在聽聞及修持佛法時,要真正去了知與分辨究竟哪個是實話,能真正幫助我們淨化內心,而哪些只是譁眾取寵的手段罷了!吾等一定要運用智慧去判斷與抉擇。
如來藏的修持就是把心往內看
當我們學習如來藏的功德與特質時,其實就是在認識自心的體性。一般而言,無論對任何事物進行了解時,都可以從外和內這兩種層次上去認知,當我們去了解這是什麼東西並知道該怎麼去使用它時,這是從外在上去認知,然而,學習如來藏是要把心轉過來向內去看,當我們認識了自心的體性時,會豁然開朗地大聲讚嘆:「哇!原來我的心有這麼殊勝的功德啊!」學習如來藏的教法,就是將原本我們有的──知道我們「有」;將原本我們是的──知道我們「是」。並不是原本沒有這回事兒,自己去創造一個什麼…或在這之中再去添加個什麼…並不是這個樣子的,如來藏的那些功德是我們原本就有的,只是透過修學去認知自己本有的寶藏。
如來藏的修持就是把心往內看,因此在修學如來藏的過程中,一定要時時提醒自己「把心往內看」!好比過去我在大圓滿吉祥獅子五明佛學院中,當時只要有學僧從學院中畢業並得到「堪布」的學位時,幾乎就能認定他就是一位大成就者了,為什麼呢?因為在學院學習的過程中,透過上師的教授與自己修行上的實證,他時時都把心往內看,不斷地去瞭解自心的體性,當他被授證為堪布時,事實上,他已經完全了悟心的體性了。因此,學佛若只是單單去學習經典,這是把心朝向外去學習表面上的字義,只把心往外看,這樣學佛,就算學了一千年也不可能會成佛,但是如果知道怎樣把心往內看,即使只是一個放牛的人,都能夠證得大成就者的境界。
顯、密、大圓滿法的本質一如
學好如來藏的教法,對於日後觀修大圓滿法將會有莫大的助益,如果能全然地了知如來藏的涵義,則幾乎也就快要了悟大圓滿法的內涵了,所謂的大圓滿法包含了如來藏及空性的要義。什麼是「空性」?空性就是「法性」;而如來藏即是「智慧」。法性與智慧兩者之間,有些什麼關係呢?談到法性實際上所講的就是智慧;而講到智慧,要知道其所指的也就是法性,這兩者絕不可以分開,也不可以對此二者持有相異的看法,以下所要探討的是顯、密、大圓滿法之間的關係。
以佛陀所講述的教法來看:
一、顯宗:講的是關於因緣法、因果業報、如來藏及空性等法。
二、密宗:就是清淨觀、生起次第及圓滿次第等法門。
三、大圓滿:有立斷(徹卻)、頓超(妥葛)及任運與本淨等法。
這些顯、密、大圓滿法之間有什麼關係呢?實際上這些法相互之間就像是兄弟一樣,彼此關係密切。
以顯宗而言,世尊曾三轉法輪:
第一次轉的法輪是四諦法輪。
第二次轉的法輪是無相法輪:主要就是講空性。所詮是空性,能詮的是中觀,能詮就是用來解釋所詮,就是用中觀來解釋空性。
第三次轉的法輪是善辯法輪:關於如來藏的教法最主要是在第三次轉法輪時開示,所詮的是如來藏,能詮的是寶性論,即彌勒五論中的寶性論,以寶性論的內容來詮釋如來藏。
顯宗教法中開示的「如來藏」;就是密宗的「生起次第」;也是大圓滿法中的「任運」法門,這些法在本質上是相同的。又以空性來講:在顯宗是「空性」的法;在密宗就是「圓滿次第」的修持;在大圓滿法即是「本淨」的法要。以上這些法,其彼此之間環環相扣,極有關連,只是在層次上有所不同而已,哪方面的層次不同?「深、廣」的層次不同。以顯宗而言:所謂的如來藏及空性的教法,相對於密宗就是生起次第與圓滿次第的修持,只是密宗比顯宗還要更加地深入與廣泛,這個部份在大圓滿法來說則是「任運」跟「本淨」的竅訣,雖然,大圓滿法這部份修持的基礎是如來藏及空性,但是「任運」跟「本淨」其法義的境界更加深入與浩瀚。因此可以知道在法義的層次上,顯宗的修法,只有界限在某個層面上而已;密宗的教法要比顯宗的法還要更深廣一些;而所有教法最完整的詮釋就是大圓滿法,大圓滿就是最深入、最廣泛的法。顯、密、大圓滿這些法的差別就在於法義、範圍上有深、廣之不同,但是所演繹的法都是同樣的本質。所以,同樣是空性的內涵,雖然在顯宗是空性,在密宗是圓滿次第,在大圓滿是本淨的法,這些法以同樣的本質為前提之下,絕不可能講空性講到後來會變成是另一個東西去了。
了悟自己的心性就是佛
從一開始到現在說了那麼多的法,其實,都只是在讓我們知道一件事,那就是自己有一個心,從而以這個基礎,再去瞭解這個心是什麼樣子?之前我曾說過:「這個心開始的時候不生,中間的時候不老,未來也不會死」。事實上,倘若這個心中存著「善」,將來就能得到樂的果;反之,如果心裡面存著「惡」,將來也就會遭受痛苦的果。此業因果的法則是不會虛誑的!業因果的真理更不會錯亂!因此,我們可以知道自心是所有一切的根源,這些萬法的一切現象都是由自己的心所顯現出來的,換個角度來說,現在所能感受到的一切萬法,都是由心造作而來。說到這裡,可能有些人會有一種想法:唉呀!這樣看起來似乎是「有我」呢!然而,究竟的實像就如同我所說的:
內在裡面「沒有我」
外面更是「沒有造物主」
此二者的理路是一致的,如果於心中不會執著有一個我,於外也就不會去執著有一個造物主。這是從心的角度來看,一切眾生都有一個心,心就像是一面對照外境的鏡子,由心能顯現一切法,所顯現的一切法都是由心所造,那麼,心為什麼要如此造作呢?這是因為心具有種種輪迴中的妄念,從無始以來這些妄念就必須透過執著有一個我來得到其存在的安全感,同樣的,外面的造物主也是我執心為了得到這份安全感而去造作的,為什麼需要安全感,因為「我執」最怕「無我」,在這裡我一直和各位講的都只是這個「心」,我可沒跟您說有一個「我」哦!
那麼,這個心又是什麼樣子呢?這裡所討論的這個心,先要對它有所認識與瞭解,它並不是一般人所認識的那個心,這個心是真正「有」的,但「有」的情況指的是如來藏。此心的有的方式就是如來藏,其體性就是──遍於一切眾生心、極為清淨、清澈、光明、不亂。如果能了解並觀修這樣的體性,透過修持將能漸次了悟自己的心性。所有修行的目標都是為了成佛,要成佛,必須先知道什麼是佛,講到「佛」,其實就是只有「了悟自己的心性」而已,雖然,佛聽起來這麼地偉大又有名,但是佛真的就只是這樣而已。
佛的地址在哪裡
之前曾講過如來藏是心的體性;但是,可沒說如來藏就是心哦!「心的體性是如來藏,如來藏是心的體性」,所謂的如來藏的「藏」其所表達的意義是,好像是被包在什麼…的裡面了,到底如來藏是被什麼東西給包起來了呢?如來藏是一個心要,是心最精華的那個部份,原來,如來藏就是被我們的心給包起來了,所以說,心的體性就被包在心裡面。那麼,心的體性是什麼?心的體性是如來藏是智慧。心又是什麼?心是輪迴中的種種妄念,然而,心本身的體性卻是智慧,以外面包裡面的情況來看,我們可以說:涅槃被包在輪迴裡面了!智慧被包在妄念的心裡面了!
我的思想,那就是我
就僅僅是現在一剎那的思想
我思想的本性,那就是佛
就僅僅是現在一剎那的明覺
如果能瞭解什麼是如來藏,也就能瞭解自心的體性,那才是真正的見到了「如來」。否則說見如來、見如來…還真讓一些人以為是看到了某些影像,聽到什麼聲音…或是在夢中看到了佛,又有些人將物質製成的佛像當成是真正的佛,會有這些想法其實是見地上出了問題,這種人是不可能會見到如來的。這樣說來,真正的如來究竟在哪裡呢?金剛經云:「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真正的如來就是「法身」,當我們瞭解自心的體性,即了達如來藏本身的內涵時,才能夠知道法身是什麼?此時心中了悟的境界才是真實地見到了如來。
其實,每一個人都想要看見佛!但是,倘若不知道佛在哪裡?那麼,再怎麼去找也不可能見到佛。如同上師一樣,如果把上師放在自己的家裡,卻去外面到處尋找上師,這怎麼可能會找得到上師呢?同樣的道理,想要見佛,一定要先知道佛到底是什麼樣子?什麼叫做佛?要用什麼辦法才能見到佛?堪布說他自己也很想要看到佛,所謂的看佛就是去體悟自心的本性,這可是要從自己的內心裡去找的,要不然單單只有向外面去找,怎麼可能會找得到佛呢?當我們能夠完全地體會自心本來的心性時,所有無量無邊的諸佛菩薩自然會顯現在自己的心裡面,這就說明了,如果想要見到佛,首先要知道佛的地址在哪裡?而佛的地址──佛所在的那個地方不就是在我們自己的心裡面嗎?因此,關於這一點,從此大家一定要好好地下決定學佛。
(當講到「下決定」時,堪布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大家都笑了!)
如來藏之見、修、行、果
要了解什麼是如來藏?可以從什麼是見如來藏、修如來藏、行如來藏及果位的如來藏這四方面去了解,也就是見、修、行、果四方面:
一、見如來藏:關於如來藏的見地,就是之前所講述的五個特質,即如來藏遍於一切眾生心、極為清淨、清澈、光明、不亂的特性,不僅要知道這些見地,還要在內心生起一種定解。再者,還要了達如來藏是離邊的,所謂的「離邊」是指超越了邊見、界限,超越了「常」、「無常」的邊執,超越了「輪迴」、「涅槃」的邊地。總括如來藏的見地,除了五個特色以外,還要了達如來藏是離於一切邊的。
二、修如來藏:該怎麼去修持如來藏呢?在觀修如來藏的階段一定要遠離執著。什麼是「執著」?舉例來說:好比有些人對於一些事物,總有自己非常堅持的想法與做法,看到喜歡的東西就一定要,好像沒有辦法放得下,這就是執著的樣子。「遠離執著」即觀修如來藏時絕對不可以有所執著。所謂「有所執著」就是心裡面去執取如來藏是這樣…或如來藏是那樣…等情況。觀修時,最重要是了解如來藏的內涵是什麼?而不是去執著如來藏是什麼東西?對於此二者間的差別,有些人沒有辦法立即理解,因此,在修持上他反而會產生執著。然而,不論是執「有」或執「無」,這兩者都是一樣的糟糕,只要是執著了,就不是一種正確的修持態度。
一般剛開始學佛的人,由於他的習性還很重,其內心比較執著,因此,剛開始修持時,他還會想要去抓住一個東西讓他能夠依附,否則,他根本無法入門,這種人修持時心中常會有:「啊!就是要這個樣子...」的念頭,但是如果修持到一個階段以後,還是依然如此執著的話,這樣的人往往就只有執著而已。所以在觀修如來藏時,一定要讓自己如實去了達內心的體性,了悟如來藏本身的內涵,而不是去執著如來藏是哪一種樣子。
關於觀修如來藏方面,在經典中曾說如來藏是一切法的基礎。經典中還說:如來藏是「無為法」。什麼是無為法?首先要知道一切萬法分成有為法與無為法。所謂「無為法」就是非由造作而來。如來藏是一切法的基礎,是無為法,不是由造作來的,是自生的。所謂「自生」,不是有人去捏造出來的,因為不是造作出來的緣故,所以不會有任何的紊亂,凡被造作者,有所操作的東西,一定會具有「亂」的性質,如來藏是「自生」故為「不亂」。
如來藏離於一切的輪迴與涅槃,如來藏不在輪迴也不住涅槃。如果是連輪迴都不在了;當然更不可能會在涅槃。如來藏是連名字都沒有,其他的當然就更沒有辦法去說如來藏是個什麼東西了,因此,如來藏是離於言詮的,如果您能了解剛才我所說的內容,並且安住在這種體性之中,就是在修持如來藏了,也就是在如來藏的境界中了,希望大家都能親自去實修並得到體悟。
願我了悟一切現象都是我自己的感知
願我了悟一切感知都是我心所造作
願我了悟我的身、語、意中有無數佛的壇城
願我了悟身、語、意與本初佛本然一如
大圓滿諸佛印心(密意)傳承上師
請加持我了悟心的本性
願我了悟心的本性
願我了悟大圓滿明覺
三、行如來藏:「行」就是行持,行如來藏是如何地行持呢?在了解如來藏的教法後,知道了每一個眾生其本身都已經具足了如來的種性,在行持如來藏時,一開始會對眾生生起恭敬的心,從心中去尊重一切有情,進而漸漸生起對眾生的慈悲心,並由內心產生了對眾生的信心,因為他相信任何一位他所看到的眾生都是佛,因此,會發自內心地產生淨觀,此時修持的成果會自然呈現。所以,恭敬、慈悲、淨觀在如來藏行持的過程中會依次地生起。
瞭解了一切眾生都有如來藏,都有成佛的種子在心裡時,我們會更加地去恭敬眾生,這是了解這個教法以後,會特別顯現出來的一種行為,因為自己內心有所體會,所以自然會表現出對人特別地恭敬。此外,外表言行上要以慈悲心來行持,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一切眾生都本具如來藏,也就是一切有情的心裡,根本就有一尊佛在那裡,只是不認識他自己就是佛,當他不知道成佛的種子就在自己心裡時,他才會有這些種種不宜的言行舉止,因此,當我們去對待他時,不管他有什麼表現?或是他的外表是什麼樣子,都要由衷地對他生起慈悲心。還要發自內心對每個有情產生信心,因為在眾生的心中都有如來藏──是真實的佛,因此,要對他們一定會成佛的這一點有信心。
不待眾生恭敬,我即刻尊敬一切眾生
我永遠敬愛一切眾生,我絕不自私
我永遠自信,我絕不自負
我真誠地敬重所有眾生如同佛、法、僧
這是一個真實的事蹟,過去有一位大成就者,就是龍欽心髓傳承中非常了不起的上師──第一世多竹千法王。由於法王本身的證量很高,並且時時都處於任運修持如來藏之中,對法王來說,無論看到任何眾生都是佛,當法王看到男的就好像看到了金剛薩埵尊,看到女性就如同是見到了空行母,法王所見到的每一位有情皆是佛,所見時空都是佛國淨土。因此,第一世多竹千法王不論何時何地對待任何一位眾生,都是非常地恭敬,因為他所恭敬的對象是眾生本身內涵的那尊佛,在外表上,法王對每一位眾生也都具足了慈悲心,因為法王知道眾生都是佛,只是他們自己並不知道而已,所以法王對眾生有無量的慈悲心。如果連多竹千法王地位如此崇高的成就者都如是行持,更何況你我,因此,在行持如來藏時,應該要以法王為楷模。
在任何情況下
我謙卑地奉獻生生世世以利益一切有情
我時刻阻止惡念
我永不屈從障礙
我絕不放棄佛法修行
聽聞了如來藏的教法後,應對所有的眾生生起慈悲心。我們不可以有這樣的想法:「我有如來藏,我自己是佛,其他的人都是笨蛋。」甚至常常生別人的氣!像這樣的人就是沒學過佛法,才會有如此的心態與言行,尤其是一個學過密宗的人,更應知道所有的眾生其本身都有如來藏,當然要去觀想一切眾生是佛,這是密宗不共的修法,還不僅僅只有觀想眾生為佛而已,而是以他就是佛的那種層次來行持對待。因此,假若平常生活中有哪一個人,對我們做了非常不好的事情,或是讓我們生氣了,這時馬上就覺得他很壞,壞到極點…從根本上就完全地將他否定掉,此時我們自己的密宗三昧耶戒也就跟著一起毀壞掉啦!所以,即使是像秦始皇、希特勒…這樣的人,都不可以去認定他是無藥可救的人,更不可以一竿子就把人打到最底層去,覺得這個人完全沒有一點用,是全世界最糟糕、最差勁的人,當我們把他人想成是完全沒得救、最無望的樣子時,是不是就是認為像他這種人根本就沒有如來藏呢?或是他不可能會成佛呢?那麼,我們又怎麼修持清淨觀呢?又怎樣能去觀一切眾生是佛呢?因此,不管是身、口、意中的哪一個部份與根本墮相違越時,就是破犯了密宗的三昧耶戒了。所以,無論是碰到任何人或是面對任何事,當他人產生導致我們生氣的言行舉止時,應這樣想:「嗯!這個人雖然讓我很生氣,但是他的心中也有如來藏,有成佛的種子,只是他還沒有認識到,所以他才會對我或其他人做出這種事,造下種種的惡業,現在就是我要對他生起慈悲心的時候了!」還不只是內心這樣想就夠了,實際上也要如此做到!
回教徒認為:沒有信仰阿拉真主的人,都要下地獄受痛苦、永不超生。所以,當他看到我們這些人常常會覺得我們的處境該被同情。還有人看到做惡業的眾生,知道以業因果來說,將來他要墮入地獄道中受痛苦,因此心裡會感覺他好可憐喔!這一些人的心態是什麼?是有一點難過與感傷,殊不知,這些負面的情緒根本就不是真正的慈悲心。所謂的慈悲心與傷心難過是兩回事,請千萬不要把這些悲傷、哀傷、感傷、傷心、難過、擔憂、憂心或心情不好等負面情緒與慈悲心混為一談。一個沒有真正了悟如來藏內涵的人,是無法生起真實的慈悲心!為什麼?因為當他看到眾生受痛苦的情況時,他並不了解在受苦的眾生,原來他心裡有本具的如來藏,只要他好好地去斷除惡業,將來也可以成佛。反之,了悟如來藏的人,會對眾生由衷地生起悲憫之心,因為他了知這些痛苦眾生具有如來藏,應該可以脫離痛苦,卻還在受痛苦的情況下,油然而生慈悲心!否則單單看到眾生痛苦,覺得好可憐哪!讓自己生起傷心擔憂的感覺,這麼做不但對眾生沒有任何的幫助,反而讓自己陷入於低潮的情緒中,造成對自心的另一種傷害,因為這種看到別人痛苦而悲傷的心,只是讓自心徒增一層痛苦而已,所謂的慈悲心哪是這個樣子呢?真正的慈悲心是絕不會造成我們內心痛苦的,由於心中了解痛苦的眾生也有如來藏,也能夠解脫,自然心裡面會生起慈悲心,真心祈望發願:祈願一切痛苦眾生都能從輪迴中解脫,離苦得樂,更進一步會想要積極地去行持種種利他的行為,這些動機的來源就是心中的慈悲心,這個慈悲心是建立於對如來藏的了悟上,因此,聽聞了如來藏的教法後,一定要把慈悲心與那種可憐眾生的傷心分別清楚。
在藏文中對於慈悲心的解釋為:「不忍眾生苦,願眾生都能離苦的心。」有些唯物主義論者,無法了解前世今生與來世的概念,也不承認有輪迴,他們認為人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也與自己沒關係了,當他看到一個人死了,他會感慨:「唉!這個人死了,他什麼都沒有了。」這時他的心中只有一種傷心或不舒服的感覺而已,他根本不知道要怎樣去生起慈悲的心,這是因為這種人根本不知道眾生有如來藏。還有一種多愁善感的人,這些人很愛哭,一分鐘可以哭好幾遍,不論看到了什麼事情,都很容易感傷,一看到不忍心的事,馬上就非常傷心,難過得都憔悴了。對於這種人,拜託!拜託!千萬不要稱這種人是有慈悲心的人,因為這與慈悲心完全是兩回事。所謂有慈悲心的人,您可以去觀察他的做法,真正有慈悲心的人,所顯現出來的是非常勇敢、有智慧、有魄力,這種勇敢的心識,也稱「勇識」,就是入菩薩行論中所說的菩薩;絕不是那種看起來很懦弱又自以為是慈悲而常常傷心,表現出哭哭啼啼的可憐樣子。所以對於慈悲心與傷心,這兩者一定要分清楚。一個有慈悲心的人能夠恆常地對眾生施與大愛的利益,這種人的大愛與大勇我們一定要有所了解才好。這樣的勇氣是真正了悟了如來藏後才能產生的,如此勇者的形象才是真正具有慈悲心的人,因此,唯有如實了知如來藏的教法,才能生起真正的慈悲心。
在各種情況
我不斷地積聚身、語、意功德
我不斷地訓練聞、思、修智慧
我不斷地幫助一切眾生證得大覺
能直觀眾生的如來藏,其修持已達如實生起慈悲心之證量,這樣的人所具有的慈悲心是非常勇敢的,這種大勇相較於那種傲慢的匹夫之勇,完全是不一樣的境界。傲慢而逞匹夫之勇的人,往往知道了一點什麼東西,就自認為自己很了不起,覺得自己什麼都很懂超厲害,看到任何人都很傲慢而目中無人…其實這種人根本不了解如來藏是怎麼一回事兒。反而是了悟了一切眾生都有如來藏,都有成佛的種子在心中的人,由於其內心有深刻的體會,誠於中、形於外,時時表現出對萬物的尊重,特別對一切眾生恭敬,這就是了解這個教法以後,所自然顯現出來的行為。
總之,行持如來藏會有以下幾個特色:
第一個是恭敬:對每一個眾生都會特別地恭敬。
第二個是慈悲:會非常慈悲地去觀待每一個眾生。
第三個是淨觀:知道每一個眾生本具如來的種性,而觀想其本身就是佛,所見一切時空也都是佛國淨土的景象,如實生起清淨觀。
這三個行持上的境界是依次而生起的,一開始會對眾生恭敬,接著生起了慈悲心,然後逐漸如量生起清淨觀,行持如來藏的成果自然呈現。
佛陀的教法就是要眾生修持善行,佛曾告誡即使有人傷害我們一百次,我們依然應該修持忍辱,而不要去傷害別人。一般人的做法就是「以牙還牙」,別人打了我一下,我就還他一次,至少要做到不吃虧,表面上看來很公平,事實上,這樣的結果不會很好,因為這個會侵犯我的人,他現在的心態是那麼地差勁,然而我的做法卻和他一樣,那我以後的果報,豈不是會像他一樣地糟糕。
還有一種情況是,有人只要當面說了我一句不好聽的話,我就一定要回他十句;如果一個人來傷害我,他打了我一下,我要回打他十下,投一報十,他碰我一下,我砍他十刀,這種人的做法比前一種人的情況還要更慘,您想想看嘛!這個人做出來的事這麼壞,竟然,我們做的還比他更過分十倍,當然以後惡業的果報就是比他更糟糕了。像這樣的人怎麼修學佛法呢?這種人還可以算是佛教徒嗎?
如果心態和做法能夠好一點,當他人打我十下,我實在忍不住了,就還手一次;如果他人傷害我十次,我頂多只去對付他一次,這種情況應該還可以吧!然而,佛陀告誡我們:即使有人傷害我們一百次,最好還是繼續修持忍辱,不要去傷害別人。還有,往往我們沒做什麼,卻有人無緣無故地傷害我,到處說中傷我的話,甚至在很多人面前公開地污辱我,當這些情況發生時,我還是要修忍辱對不對?然而,所謂的忍辱,並不是強壓抑住心中的氣憤,表面上強忍,這不是正確修持忍辱的做法!那麼,要怎麼做才是正確地修持忍辱呢?能否修忍辱其差別就在於有沒有學過佛法了,一個了知如來藏教法的人,會知道這個傷害他人的煩惱眾生,他也有本來具足的佛性,與我的、甚至是佛的都是完全一樣的,但是他自己卻不知道,況且他正受到煩惱的障垢,才會做出種種的惡業,及這些加害他人的行為,想想他的處境,此刻,除了接受他的現狀,包容他的煩惱,忍耐他的加害以外,似乎沒有更好的辦法了,就算是與他抗衡也沒有用,因為在他充滿煩惱的心中,再也聽不進去任何的道理,面對此時這種惡劣的情況應該要忍耐,因此我要對他修持忍辱,這是基於理性的了解下,自然地修持忍辱;否則,只是在那裡亂忍一通,心裡反而更氣、更委屈,這哪像個學佛修行的佛教徒,佛教徒不是懦夫,更不是受氣包,而是了知真實的情況,無畏無懼去包容與面對煩惱眾生的勇者。因此,了解了什麼是如來藏的這個道理以後,即使他人打我十下,傷害我十次,對於這樣的眾生,不但能做到不去報復,反而還會對他生起慈悲心,這樣的寬厚良善是透過行持如來藏後,自然而然所陶成的品德。
對於安忍的修行者
作損害的有情猶如珍寶
我將平靜地培養忍耐,不懷敵意
南摩布達雅
以修持佛法的環境而言,特別是處於現在這個五濁惡世之時,眾生的煩惱都特別粗重的時候,如果對於如來藏沒有一點認識與了解,想要生起慈悲心,想要修持佛法,簡直是益發困難的事。尤其時代愈亂,我們所需要的佛法加持力就要更加堅強,這種堅強的加持力,是依靠日常生活中不間斷地對佛法用功所累積而來的,這些修持包括:聽聞佛法、思惟法義、禪定觀修、禮拜佛像、讀誦經典、持誦咒語、唸修儀軌、布施供養、繪畫唐卡、助印佛經、印祈禱旗、做轉經筒、建造佛寺、塑刻佛像、刻經咒石、建築佛塔、修建閉關中心、成辦佛法中心、安排佛法研討會、共修會、放生、火供、水供、煙供、薈供、翻譯佛書、撰寫有益道德人心的文章、製造反映佛陀和證悟上師生平事蹟和教言的影片、音樂,以及朝禮聖地或獨自閉關…等,以清淨的發心,不斷地行持種種的善行去累積成佛的福慧資糧。除了累積外在的功德以外,尤其重要的是時時不忘失地觀照自心,將心往內看,經由觀想自心的體性即是如來藏的教法,去提升自己內心的慈悲心、清淨心、智慧…等的功德。
過去曾有二兄弟,生活過得非常地痛苦。有一天,他們去請求一位印度的大成就者,教授他們解脫痛苦的方法,這位大成就者就和兩兄弟說:「你們要常常地觀佛。」這兩兄弟得到了教法,歡喜地回家去了,哥哥回去之後常常坐在家裡,吃飯的時候吃飯,睡覺的時候睡覺,只見他一天到晚吃吃喝喝;另外那個弟弟比較用功,依照上師的開示,常常都跑去寺廟裡看佛像,觀佛像…過了一段日子,弟弟發現哥哥一天到晚都在家裡吃吃喝喝,因此就對哥哥說:「我們的師父是怎麼交待的?上師說要常常地觀佛!你怎麼一天到晚都在這裡吃吃喝喝呢?」哥哥卻說:「有啊!我依照上師的教導,時時都在觀佛呀!」這時候弟弟不相信哥哥的話,只是覺得他太過於駑鈍了,孺子不可教也,所以就不再理會哥哥了,自己還是常常去寺院觀佛。有一天,他們兩人又碰面了,哥哥對弟弟說:「今天我要成佛了!」當時弟弟覺得很好笑,你一天到晚只會吃吃喝喝,又坐在那裡發呆的人卻要成佛了?於是問哥哥:「您憑恃什麼方法而成佛呢?」哥哥說:「我成佛的方法,就是觀佛,這個佛就在我自己的心裡面,我已經觀佛許久了,現在要成就如佛一般的果位。」說完了這些話後,當天就捨下他的肉身,直接飛到佛國的空行淨土去。其他那些人,特別是他弟弟,還是常常去寺廟裡看著佛像,想要成佛。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所謂的成佛並不只是著重於外在的修行,當然啦!外在的修持對於我們達到了悟的境界是有幫助的,常常看佛像也是一種方式,但是這樣修持的效益是遠遠低於去直觀自心的佛,如果能時常地去觀待自己的內心,了達內心的本性,才有辦法真正的見到佛。我們常常說修法…修法…在一般人看來,會把弟弟當成是真正的修行人,因為弟弟是如此勤勞地拜佛、觀佛,可是真正成佛的卻是他的哥哥,這就告訴我們真正想要成佛,所要做的是去看自己內心的體性。
關於如來藏的體性、功德、教法…幾乎全都包含在「普巴金剛祈請文──無懼降伏普巴金剛讚」之中,平時若能多多修習,對於您的證悟會有很大的幫助。
無懼降伏普巴金剛讚
南無 無懼降伏普巴金剛佛 普巴金剛佛 您是
雄強 堅固 無畏 不變
不可抗拒 無法摧毀 永遠燃燒 恆常樂轉
能除一切惡兆 能誅一切仇敵 能滅一切魔障
南無 無懼降伏普巴金剛佛普巴金剛佛 您是
去除一切病苦無餘 燃燒一切惡業無餘 摧毀一切邪法無餘
雷霆威力無量 迅猛悲心無盡 閃耀智光無限
金剛身遍虛空 金剛語吼哈哈 金剛意顯慈悲
化身右面金剛笑 報身左面金剛怒 法身正面金剛嚇
南無 無懼降伏普巴金剛佛普巴金剛佛 您是
金剛母無二性 樂空智慧雙運融
金剛眼常觀照 大千世界無隱秘
金剛髮上旋豎 如雨武器障礙除
金剛牙白尖銳 我執屍體撕咬嚼
金剛翅黑藍色 飄展颳起劫末風
金剛手迅捷成 六大般若利眾生
金剛足威重舞 四方魔王足下踩
金剛聲真理響 天龍八部各皈命
金剛火黑風旋 十方惡敵連根剷
南無 無懼降伏普巴金剛佛普巴金剛佛 您是
普巴杵 如尖鑽 破憎恨 蕩無存
普巴杵 常雷霆 五毒血 飲無餘
恆常進入眾生心 恆常存活眾生心
此乃怙主嘰拉雅 自燃發出吽吽聲 恆常賜予幸福樂
南無 無懼降伏普巴金剛佛普巴金剛佛 您是
明覺本智普巴 釘於無二法界中
祕密菩提普巴 釘於大樂佛母內
無量慈悲普巴 釘於一切眾生心
任運事業普巴 釘於傷生敵魔處
諸佛融於普巴佛 正法融於普巴法 聖僧融於普巴僧
上師普巴賜加持 本尊普巴賜成就 空行普巴賜事業
尊勝普巴大金剛 遍行十方無罣礙 任運吉祥大圓滿
(此法是從卓千堪布闕噶仁波切,虔信顯密佛法者的心中生起)
空性與智慧是一樣的境界。想要達到證悟空性的境界,必須經由聞、思、修的過程,其觀修空性者就是能觀者,所觀的是空性,在了悟空性的過程中會有不同層次的次第。然而,尚未現證空性之前,在能觀者心續中所存有的並不能說是智慧,一旦能觀者現證了空性以後,此時其心的體性即是如來藏,而如來藏就是智慧。一般人常會將智慧及空性的內涵混淆了,往往他們的想法是:「空性是什麼東西?智慧又是心裡面的什麼智慧?這兩者是不一樣的…」有這種想法的人是不會了解空性的,還有一些人不但不了解,甚至還厭惡空性的教法,其實這樣的人還蠻多的。
如來藏是「體性空,法身常在」。即如來藏其本身的體性是空性,法身恆常存在。經典中說到「體性空」曾說其「非有」亦「非無」:
(1)、如來藏是「非有」:如來藏不像一般的物體,可以看到、接觸到,如來藏是「非有」──甚至連佛之微塵皆不得觀。即佛是由哪一個元素所構成的,連看都無法看得到,更是講也講不出來,甚至佛本身也都看不到有哪一個東西是如來藏?如果連佛都看不到!那麼,我們怎麼能看得到呢?這就是「非有」的情況。但是,以一般人來說,往往執著於一定要看得到、聽得到、感受得到才行。因此,對於如來藏其本身是「非有」,連佛之塵埃皆不得觀的情況,一定要有所了知啊!
(2)、如來藏是「非無」:接著又說如來藏是「非無」。所謂的「非無」並非是像兔角(兔子本身並沒有角)那種完全不存在的東西。如來藏是一切萬法的基礎,如來藏本身的特質,是離於一切言說的。因此,無論怎麼去形容,是講都講不出來的,只有從心裡面能瞭解的層面盡量去體認如來藏是怎樣的…佛陀也曾說如來藏是離於言詮的,如果要描述如來藏的話,就是連佛的舌頭要講都很困難。
這裡有一個公案,過去曾有一個大成就者,向文殊菩薩請法:「所謂的波羅蜜是什麼意思?」文殊菩薩的回答只有:「啊!」這樣一聲!什麼都沒有說。之後,導師釋迦牟尼佛非常讚歎文殊菩薩:「如此的大智慧,能夠向眾生開顯甚深的教法!」這是因為所謂的「波羅蜜」是離於言詮的,根本沒辦法用語言去詮解與形容,可是在非要講的情況下,不能說又得說的方法,只有「啊!」的一聲。其實六度波羅蜜真正的內涵就是如來藏的內涵,是離於言詮的,不可說!不可說!不可說…啊!波羅蜜詞面的意思是「到彼岸」,究竟是到哪一個岸?這個岸所指的就是「如來藏」,這也是修行者的終極目的地,一切修行就是為了要到達「如來藏」的這一岸。堪布接著問大家:「現在各位都已經到達了如來藏的那一岸了嗎?」(大家聽了都笑了)
佛陀所宣講的教法,每一個字乃至每一句話,都是為了利益眾生而宣說,因此佛所開示的法,字字句句都是真諦、真實語,當我們聽聞這樣的內容時,應該要生起極大的淨信心,以非常尊重且極其恭敬的態度來聽聞。之後,加上自己的精勤,努力去修學,對於佛所講的每個字、每句話,應該要深刻去體會其中真實的義涵,以及佛陀為了利益眾生,在詞句裡面的種種心血。(有人感動得流下淚來)
此時此地是在大圓滿吉祥獅子的法統下,來傳講如來藏的教法,在這個法統裡,其學習的一貫方針是「把心轉向裡面來」,看著自己的心來聽講、來學習。然而,有一些人卻抱持著一種心態來聽法:「我現在來聽一聽,以後就知道該怎樣去向他人講佛法...」這種人的心裡老想著:我要怎麼去當別人的老師,可是有這種想法的人,是否曾想過?要如何讓自己成為自己的學生呢?當他向別人講佛法的時候,他自己有沒有聽聽看自己到底說了些什麼?自己的心該怎麼去學習佛法?可別嘴巴裡講得頭頭是道,然而,從他嘴裡所講的那些東西,他自己是否能如實做到?想當他人的老師,究竟自己修得如何了?因此,自己該如何地學習與修持…才是最切身至要的事,否則!只有嘴巴說一說,自己沒有真正地修學,豈不是和現在的教法互相違背了?所以希望各位在聽了這些法教之後,當下就要讓自己將心往裡面去看。
「如來藏是體性空、自性明、大悲遍滿」其所代表的依次是法身、報身與化身。體性空是常在的法身,就是剛才所說之空性的法要。自性明就是如來藏的五個特性:遍於一切眾生心、極為清淨、清澈、光明、不亂。自性明所指的就是「報身」,而「報」這個字,是所有受用圓滿也就是功德圓滿的意思,「功德圓滿」就是以身、語、意三門去成就一切圓滿功德,由於這些功德全都圓滿成就,因此能顯現出報身像。報身佛其身、語、意三密的功德已涵括了所有的功德:
身方面的功德:報身佛有三十二相及八十隨形好等功德。
語方面的功德:報身佛有六十語功德等。
意方面的功德:有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及百無盡法等。
種種無量無邊身口意的功德,這些功德圓滿修持所顯現出來的就是受用圓滿的報身像,唯有當受用圓滿時,所呈現出來的像,才是不可思議的圓滿相。這些圓滿功德所包括的全部內涵都在自性明的要義中,也就是說自性明已包含了所有一切身、語、意的圓滿功德。然而,這一切全都是如來藏本身就具有的,每一個有情眾生的如來藏都具有這些特質,這些特質並非是塑造出來的,也不是以前沒有,現在重新創設的,更不是另外一個東西經過改造後得到的…而是如來藏原原本本就是這個樣子的。
「大悲遍滿」的意境是什麼?唯有通達如來藏的教法時,才有辦法真實地生起大悲心。為什麼?因為當一個人他不了解所有一切眾生都能夠成佛的道理時,又怎麼能夠生起大悲心呢?比方說:一根柱子可以成佛嗎?柱子沒有可以成佛的可能性,也沒有成佛的佛性,更沒有成佛的種子,因此柱子是不可能會成佛的。也就是說大悲心是源於一切眾生都能夠成佛,才有生起大悲心的基礎。當我們通達如來藏的教法時,對於一切眾生本具如來藏,且皆有成佛的佛性已經了解時,卻看見眾生由於無明障垢的緣故,使得他們仍在輪迴當中輪轉痛苦不已,因而生起我為了利益一切眾生願成佛的心,這是以所有一切的眾生為所緣,才有辦法真實地生起那種遍於一切眾生的大悲心,而這種大悲心的基礎就是建立在一切眾生之上,所謂的大悲遍滿就是這樣的內涵。
從解釋「如來藏是體性空、自性明、大悲遍滿」的內涵中,有些人卻產生了邪見,這些人覺得從這些如來藏的名相看來,似乎如來藏只有「意」的功德而已,如來藏僅僅是屬於心的一種現象,如果是心的現象怎麼能具有身的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等功德?及六十語音等語功德呢?然而,這些人哪裡會知道,如來藏的身、語、意,事實上就是佛的金剛身、金剛語、金剛意,「金剛」是不壞的、無法摧破的、無法切割的意思。以一般世俗諦的萬法而言,凡由物質所組合的東西,都可以把它拿來切割、分開,因為它是屬於有為法,只要是有為法就可以分開、可以切割,還有,其他大部份會壞滅的東西,都是屬於有為法。但是,如來藏是無為法,如來藏無法像有為法這樣去分割,也無法以一般那種支解的方式,或心理層面的分析方式將其分割,因此,如果對於如來藏的現象不了解的話,就會落入和那些人相同的邪見中,會一直執持如來藏好像是一種「意」,既然是一種意,即是一種心,又怎麼可能有身啊、語呀等功德?這就是不了解如來藏的功德,才會產生的邪見。總之,如來藏蘊含了金剛身、金剛語、金剛意一切圓滿的功德。
「若有法,必為如來藏」,這是辯經時所用的語法。其語義為:所有一切法,只要是有法的話,就一定涵蓋在如來藏裡。佛的身跟語都是佛的功德,因此,不能說佛的身跟語是沒有的,所以佛的身跟語也一定屬於如來藏的範疇。但是,上述的邪見則認為:只有佛的意功德在如來藏裡面,佛的身跟語不屬於如來藏的範圍。那麼,以剛才的立論──有法必為如來藏來看,就會得到佛的身跟語一定不是「有法」的結論,如此說來佛的身跟語是虛妄的,也就是說佛的身體是在輪迴裡面喔!因為輪迴是虛妄的,不是嗎?如果說佛的身跟語是虛妄的,所以是在輪迴中,這是多麼奇怪的見解啊!這樣的見解是只有小乘才會持有的見解,小乘認為佛的身體並非真實的,是有漏的,是煩惱的,是屬於苦諦的範圍,關於這樣的論點,我們怎麼能夠接受?佛經云:佛身是「非色、非心」。即佛身不是色法,也不是心法,是智慧。以佛身來講,單單是佛的一個毛孔就能夠了解所有過去、現在、未來的一切眾生心,一切眾生心是指十方眾生心,這即是佛的一個毛孔所具足的功德,所能了解之一切眾生心的境界,這是色法與心都無法了解的,只有智慧才能了解的層次,因此佛的身跟語如果不包括在如來藏裡的話,那麼佛的身跟語究竟是在哪裡呢?因此,以佛的身及佛的語之一切功德看來,當然是全都具備在如來藏裡面。總之,如來藏不但含藏了佛的金剛意,更是蘊藏了佛的金剛語跟金剛身之一切功德。以上的說明即是關於這一點的辯證方式。
堪布所教導之皈依誦文:
為了一切眾生不變的快樂
從今直至菩提
無論任何的情況下
我皈依佛
佛是我的導師
佛是所有快樂的緣
從我心最深之處
我信賴!我承諾!我確定!
願我了悟佛就是無量無邊的快樂
願我了悟佛就是無量無邊的智慧
願我了悟佛就是無量無邊的慈悲
願我了悟佛就是無量無邊的功德
為什麼說佛是無量無邊的功德呢?這裡所謂無量無邊的功德指的就是如來藏的內涵。
佛與眾生的如來藏是否有什麼差別呢?關於這一點:即使是一個最平凡、甚至於最卑劣的眾生,其內心的如來藏,與佛內心的如來藏,這兩者是一點差別都沒有。好比說,以現在法會中的情況來舉例:堪布闕噶仁波切與仁增塔欽仁波切兩位坐在一起,之後堪布睡著了,夢見有一隻老虎在夢中追著堪布,這時夢中的堪布因為非常害怕而驚慌失措到處亂跑;而仁增塔欽仁波切則是清醒的坐在他旁邊,但是,您們從外表上來看這兩位仁波切是沒有差別的,差別只是一個人睡著了在做夢;一個人清醒著。同樣的,這種情況就如同是:在輪迴的大夢中因著妄念而驚懼的眾生,即是「不悟」;已經了達心的本性而清醒的悟者就是佛。所謂的「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也就是說佛與眾生之間的差別,只是在於悟與不悟之間而已。那麼,所謂的「悟」,也只是讓原本就有的、清淨的如來藏彰顯出來而已。
一切現象都是自心的造作
心的本性原本就不落入任何的極端
我將不造作地驅散自己對自性的執取
南摩布達雅
這裡所謂的佛可以分成兩種層次:
(1)、一種佛是去除了偶然障垢的佛:「偶然的障垢」是指它只是在某一個時候突然跑出來的障垢,不是一直在那裡,也不是原本就有的垢染。一旦去除了偶然的障垢,眾生原本清淨的心性就如同是佛一般的心性了,這種佛成就的過程就是要透過不斷地修持,去斷除了偶然的障垢之後而成就的佛果。如是修持而得以成佛的例子就是釋迦牟尼佛精進苦修的成果,世尊去除掉了所有的障垢,而成為一個去除偶然障垢的佛。
(2)、另一種佛是體性原本清淨的佛:所謂體性原本清淨的佛,就是指一般的眾生而言。以現在的你我來看,我們原本具有如來藏的體性,我們的心裡面涵蓋了原本清淨的佛,我們是體性原本清淨的佛,是正等正覺的佛。但是,我們並不是已經斷除煩惱障垢而成就的佛,也就是說,我們不是一個現證的佛,但是,如果經由不斷地修持去斷除掉那些偶然的障垢之後,進而,也能證得去除偶然障垢的佛果位了。
以上兩種佛之間的差別,就是這樣子而已。既然我們都是體性原本清淨的佛,一定要先了解這一點,然後對此生起信心。現在請各位跟著我唸:
我們都是原本清淨的佛
不是斷除偶然障垢的佛(請唸三遍)
四、果位如來藏:所謂的「果位」如來藏,所指的就是斷除一切障垢而成就的佛果,也就是現證了佛果的階段,即已證得了去除偶然障垢的階段,並且同時獲得「體性原本清淨的佛」及「去除偶然障垢的佛」這兩種佛的果位,這就是「果位如來藏」。
以三種推理的方式來說明如來藏:
論述中觀的見解時,有幾種不同的思惟方法:由果知因、由因推果或是體性法爾的推理方式。
第一種是由果知因:這種思考的模式是看到結果是什麼樣子,然後進一步去推知其緣由,推理出是哪個原因造成這樣的結果。
第二種是由因推果:第二種思考的模式是知道有這個因以後,去推理接下來會產生什麼樣的結果,進而了知可能會發生的情況。
第三種是體性法爾的推理方式:是從自然現象的直覺去了知。也就是說,了知自然的現象後,進而去推知其他的事物應該也是這個樣子的。
關於「到底有沒有如來藏」這件事,可以從以上所說明的三種不同的思考模式去分析其結果:
第一種是由果知因的想法:這種思考的方式所採取的是一種辯論的方式:「所有一切眾生皆有如來藏,釋迦牟尼佛有者故。」即所有一切眾生都有如來藏,因為釋迦牟尼佛有的緣故。也就是說,如果釋迦牟尼佛沒有如來藏的話,他是不可能成佛的,因為他已經成佛了,所以他有如來藏。這是由果來推理,進而推知其因。這種方式就如同:一個人拿了石頭,敲!敲!敲!敲打出火來,他會得到一個結論:因為這個石頭可以打出火,所以所有的石頭都可以打出火。同樣的,當他說:現在這塊木頭的中間這一段是可以被燃燒的,如果您問他為什麼呢?他會說:因為前面的那一段我已經燒過了,這就是他論證的方式。在佛經中以這種論證的方式來論述如來藏的經典,差不多每部論典都有六、七百頁之多,在這些經典中其辯論的智慧是非常地廣泛,並且其文字與內涵也是非常地優美。在西藏有一些終生閉關的人,能長期待在閉關房中主要就是以這種理論為根據,他們才有辦法在那裡快樂的過日子(大家都笑了),有時候你看他在裡面好像是非常開心地唱歌跳舞,很喜悅歡欣地修持,他主要的依據是什麼?就是深信他自己有如來藏,他會如此深信,並不是因為他讀過很多的經典,得到了很扎實的理論基礎,而僅僅只是他相信有如來藏這回事兒,他對於「以前有人成佛了,他有如來藏,所以我也一定有如來藏,我一定會成佛」這種想法深信不疑,所以他可以高高興興的在那裡過日子,他修佛可以修得那麼自得其樂的原因,並不是因為他有錢,或是他有什麼食物,這些都不是他快樂的原因,他的修持與法喜就只是根源於這種想法而已。好比大成就者密勒日巴尊者,當您問他說:「您快不快樂?」他會回答您說:「不但我很快樂,甚而我的坐墊,我的山洞都非常快樂!」所以如果想要找到讓自己快樂的方式,不一定要有錢或是有許多外在的東西,如果能了悟自心的本性,才是真正能夠讓自己快樂的泉源,即使沒有錢、沒有吃的、沒有穿的、沒有任何的東西都沒關係…殊不知,所謂的錢財等外物只是令內心的快樂生起的助緣罷了,真正的快樂是沒有辦法完全去依靠這些財物而生起的,甚至這些助緣的影響力是微乎其微的,真正要生起快樂是要從自己的內心裡去尋找啊!
縱使變得富有和聲名顯赫
我也將明智地避免自負
了悟世間財富沒有實質
南摩布達雅
還有些人以這樣的想法為依據:「一切眾生皆有如來藏,都能夠成佛,因為悉達多太子成佛了。」這些人認為:由於悉達多太子成佛了,所以一切眾生都能成佛。悉達多太子是佛陀從兜率天下降還沒有成佛以前的名字。
以前有一個大成就者叫做竹巴恭內,有一次他見到了一尊佛像,他向佛像頂禮並在頂禮前說:「一開始的時候我們都一樣,現在您因為精進而成佛,我因為怠惰而輪迴,所以我向您頂禮。」這句話表示,他與佛兩者之間,一開始並沒有什麼差別,但是佛因為努力精進的修持已經成就佛果了,所以值得跟佛頂禮。
第二種是由因推果的想法:因自己本身有成佛的種性,所以一切眾生都有佛性都可以成佛。自己有的佛種就是因,進而推測所有一切眾生都有可以成佛的果,這就是由因推果的想法。
第三類是體性法爾的推理方式:以空性為喻,眾生所思惟的空性,與佛心智慧中的空性是一樣的,只是了解的層次有所不同而已。換言之,不可能說眾生心中的空性會比較差,而佛所了悟的空性就比較好,以空性來講都是一樣的,沒有差別的。因為一切眾生及一切法,都是由智慧中所顯現的。因此以空性的道理而言,無法說佛的就比較好,眾生的就比較差,只是對於空性的了解有層次上的差別。由以上的道理推知眾生內心的如來藏,與佛內心的如來藏是一樣的,沒有差別的。
了悟如來藏能增上出離心、慈悲心及清淨觀的修持
為什麼認知與瞭解了如來藏的教法後,對於修持菩提道上的出離心、慈悲心及清淨觀會有很大的幫助呢?因為知道了自己原本就有成佛的種性,只是被偶然的障垢所羈絆,因而,一定要想辦法盡量地去除掉這些心上的障垢,這種想要去除障垢並脫離痛苦的心,就是「出離心」。再者,如來藏的法讓我們知道實際上眾生的內心中有一個真實的佛,因而能自然而然地去觀修眾生是佛,這對於修持大乘的慈悲心及密乘的清淨觀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在佛前,以清淨的出離心,我承諾絕不傷害任何的有情眾生
在佛前,以清淨的慈悲心,我承諾永遠愛護所有的有情眾生
在佛前,以覺照的清淨觀,我承諾恭敬尊重一切的眾生如佛
如來藏是生起不變異之勝解信的基礎
瞭解如來藏的教法後,更可以提升內心的信心到一種堅定穩固的境界。一般人的信心有以下幾種型態:
一、依於別人而生起的信心:比如說,當他遇到了一位很會講法的師父,其威儀與作風都非常超凡脫俗時,這個人會因為這位法師而生起了信心;當他又遇到稍微差一點的人時,他的信心又沒有了。同樣地,這種人的信心,也會受到其法友們的影響,與他一起聽法或修持的法友們,如果常常鼓勵他,他就有信心;若是遇到比較差的人打擊他,他的信心馬上就消失了,這種人的信心完全是依賴他人給他的感受而來的,這是一種相當不穩固的信心。
二、善變的信心:本來這種人,他的心中並沒有什麼信心,但是,經過別人說服之後,他改變了,變得有信心了;當他再聽到另一種論調的時候,他又改變了,這也是種不好的信心,因為太容易改變了,沒什麼穩定性。
三、堅穩不變的勝解信:在菩薩道上,需要的是堅穩不變的信心,這種信心不會因為任何人或任何事而有所改變,這樣的信心是基於真正地瞭解了如來藏的內涵後,由內心裡面生起定解而產生的信心,這是非常穩固不會再任意改變的勝解信。此勝解信,不會因為他人做得好不好,不會因為上師做得怎麼樣,或是有人講了什麼話而改變,這種信心的基礎是建立於對法的了悟上,這是真實了達如來藏後,所生起的不變而穩定的信心。
如來藏的吉祥加持力
了知自己有如來藏的同時,亦了知所有眾生也和我們一樣本具如來藏,能有這種的認知是非常吉祥的,並且會有極為殊勝的加持力。單單只是想到:我有如來藏,一切如母的眾生也同樣地都具足如來藏。光是這樣子的思惟,就能夠讓我們非常迅速地得到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的加持力,因此,學習與觀修如來藏的教法,是非常吉祥又充滿了諸佛菩薩無量無邊的加持。
在每一刹那,有無數的有情證悟
在每一刹那,有無數證悟的聖者成佛
願我了悟 無數的佛恆常圍繞著我
願我了悟 無數的佛正慈愛地引導著我
願我了悟 無數的佛正任運地加持著我
願我了悟 無數的佛從不曾與我分離過
了知我與一切眾生皆具如來藏,由此而生菩提心
在一個發菩提心的偈頌文中,有這樣一句偈:「了知我與一切眾生皆具如來藏,由此而生菩提心。」這句話的涵義是:當我們知道了,自己本身及一切眾生都具有如來藏,有成佛的種性,並由知道而漸次了悟,由此而能生起菩提心。這種了悟,並不是眾生的如來藏比較差,而佛的如來藏比較好。如來藏無論是對於佛,或是對眾生而言都是沒有差別的。如果能夠這樣子觀修,這就是菩提心,也是清淨觀的修持。
願一切有情生起殊勝的菩提心
願一切有情了悟本具的如來藏
願一切有情具足明覺與空性不二的智慧見
願一切有情具足慈悲與空性不二的光明定
願一切有情具足顯現與空性不二的慈悲行
願一切有情具足大樂與空性不二的寂靜果
願一切有情行持諸佛覺證的任運事業
願一切有情得依正統傳承的大圓滿上師
如何觀修如來藏
如來藏的修行必須要確實地實踐,不可以只是知道或是念念儀軌而已,要確實地、真正地、好好地來觀修如來藏。首先,身體呈金剛跏趺坐,脊椎打直,雙手自然打開,平放在膝蓋上,嘴巴微張,用嘴巴自然的呼吸,眼睛平視前方,請一邊唸誦一邊觀修如來藏的法義。請觀照自己的心念,至心專注、莊重有力,如獅子吼般地唸誦下文:
無始以來,我已一次次受生
直到成佛,我將一次次投生
此生,我得到珍貴人身
在我的身體裡,有一顆明覺的心
此心就只是現在一剎那的思想
此心有無量之能,此心有無窮之力
此心從未出生;此心永不衰老;此心永不死亡
此心的本性即是佛性
我感受的一切都是此心的造作
心若是惡,其果報則是惡的,依惡念而行帶給我痛苦
心若是善,其果報則是善的,依善念而行帶給我安樂
因果業力的自然法則顛撲不破
心的體性為如來藏,如來藏為真實的佛
如來藏不是人、不是天、不是補特伽羅、不是我
如來藏是真實的佛
體性空、自性明、大悲遍滿;離一切邊,離一切言說
超脫一切心,超脫一切心與微塵
如來藏遍於一切眾生心
極為清淨、極為清澈、光明、不亂、無為
一切功德圓滿,遍知一切,無有執著
顯現無有自性,明而無有執著
無量的慈悲、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力量、無量的功德
無量的事業、無量的大樂、無量的願力、無量的加持
本初的如來藏,我們皆是原本的佛,體性原本是佛
所有的現象本來就是緣起與空性的雙運
所有有情的本性本來就是佛
願所有有情遠離痛苦和惡念
願所有有情具足安樂和善念
願所有有情永不離無上大樂,超越迷惑與顛倒
願所有有情安住於究竟等捨,超越恐懼與希望
願我就在此生證悟成佛
願一切有情速證無上大覺
(啊!à發大聲長音。啊!啊!啊!啊!…à發連續短音並雙手合掌向上)
(文中引用粗黑體之偈文,出自大成就者堪布闕噶仁波切之「佛道」一書)
如來藏 布闕噶仁波切 開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