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綜合外電】

華爾街日報社論「台將成區域商業中心」

兩岸29日簽署經濟合作協議(ECFA),華爾街日報社論特以「台灣的貿易收穫」為題解析。華爾街日報指出,過去十年,台灣眼看著亞洲其他國家的經濟因開放與中國的貿易而蓬勃發展,馬英九政府已開始修正這個錯誤,敲訂全面的兩岸貿易協定。這不僅是台灣人民的好消息,也是馬英九致力推動的兩岸融冰政策的一環。

該文指出,花了兩年時間醞釀的ECFA,其重要性很難輕描淡寫,最初的結果明顯對台灣企業有利,台灣並將受惠於中國的服務業開放。簽訂ECFA對台北當局是一大巨變,這個小島向來看重商業,因此出於本能的對兩岸商品、人員和資本的自由流通豎起壁壘,現在這些障礙紛紛拆除,台灣將發揮成為區域商業中心的潛力。

社論建議,捍衛台灣主權人士必須更花點心思而不是假裝自己主導趨勢,台灣社會的共識仍大幅傾向維持政治現狀。然而,最好趁經濟、政治和軍事都處在有利位置時與大陸談判,這意味著,台灣必須保持生命力,並繼續在全球生產鏈中占有一席之地,這樣其他強權才會關心台灣的生存。華爾街日報提醒,馬英九冒著極大的政治風險推動ECFA,他可以藉著推動更多自由市場改革提高台灣的區域競爭力,藉此鞏固近來的自由貿易成果。

【2010/06/30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