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醫生「執業」10年 入不敷出要休診

不少醫院、老人養護、特殊教育中心,偶爾會出現幾隻訓練有素的「狗醫生」,陪伴病人、身心障礙人士度過疼痛、積極治療;然而成立十年的台灣「狗醫生協會」,因長期入不敷出,準備要吹熄燈號「休診」。

 

「來!跳一下」,本來腿部無力的劉奶奶,復健時總是苦著一張臉,但遇到可愛的「狗醫生」出診,馬上伸腿、拉高,看著狗兒跳過自己的腿,開心的像孩子,「多跳幾下也沒問題」。罹患自閉症的年輕人,從不願對任何人開口,也因為遇到了狗醫生,敞開了心胸、主動表示善意。 

這就是狗醫生的魔力。在狗醫生與飼主志工的陪伴、互動下,服務對象獲得心靈的關懷,經由動物媒介,接受刺激促成口語對話、心智訓練,也能自發性地進行肢體復健,不少患者因此治療進展加速,疾病也好得快。

 

台灣狗醫生協會理事長陳秀宜說,協會與護理系、福利機構合作的實證研究也顯示,經由寵物輔助治療的介入,在老年療護、身心障礙兒童、失智老人等成效高,連國外的相關組織也表示印象深刻。

 

「走了十年,也是漂亮的一役」,陳秀宜說,直到今年,台灣狗醫生已培育了兩百組的狗醫生家庭,服務了十五萬位對象,為超過百間的醫療院所、機構提供輔助治療及歡樂,更重要的是,台灣看待人與動物關係的正向態度也大大提升。

 

不過,儘管國人對寵物治療、及動物權益的意識提升,狗醫生出診純粹是服務性質,陳秀宜感嘆說,協會每年平均約有六百萬元的支出,但狗醫生到各機構的服務完全免費,雖然一開始有亞洲動物基金的支持,開展了第一次的狗醫生服務,父親無償提供辦公室空間,但十年間也僅有兩家企業短暫的部分贊助,以及「少得可憐」的個人捐款,而且訓練師、狗訓練課程不斷流失,也讓維繫會務的收入銳減。

 

陳秀宜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日前理事會已決議,大約年底前、現有資源用盡,將結束台灣狗醫生服務。

 

【記者劉惠敏/台北報導】台灣狗醫生創辦人陳秀宜指出,由於狗醫生需要每年健檢、認證,才能取得「執業」的資格,一旦協會關門後,這些散在各家庭的狗醫生,將回歸到家犬的身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