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燈之光 上師瑜伽

2010/11/14本網報導:
人氣:4,336

慧燈之光之二 上師瑜伽    慈誠羅珠堪布

 

今天開始講上師瑜伽的修法。“瑜伽”這二字出自印度梵文,是修行、修持的意思。上師瑜伽就是上師的修持(也即修持上師)。

  一、修持上師瑜伽的意義及前期準備

  為什麼要修上師瑜伽呢?自從我們皈依後就成了佛教徒,發了菩提心就是真正的大乘佛教徒,修金剛薩埵可懺除罪業,修曼茶羅可增長資糧,而修上師瑜伽則可讓我們得到上師的加持,得到上師的加持則有助於證悟大圓滿的無上智慧。

  如果外加行、皈依和發心還沒修好的話,就暫時不必專修上師瑜伽,只需略修即可。修行時念誦儀軌也有一些要求,在一座當中外加行的部分如人生難得、死亡無常等都要修,但可修得略些。接下來如果是在修上師瑜伽,則大部分時間都放在這個修法上;如是在修發心的話,也如此類推。

  念誦儀軌的方法有廣略之分。簡略的就是遵照《普賢上師言教》前面所附的〈開顯解脫道〉前行念誦儀軌,在每座中都需念一遍。譬如修菩提心時,從〈開顯解脫道〉的開頭一直念到發菩提心為止,然後開始迴圈不斷地念四句發心偈,起座時,再把菩提心以後的儀軌念完。修上師瑜伽時也是一樣,從人生難得到曼茶羅都要簡單地修一遍,然後開始修上師瑜伽,起座時將剩下的儀軌念完。廣的儀軌比較長,也較繁複,一般人或受限於時間,或因念誦的難度較高,一天念一遍就夠了。譬如修菩提心,早上的一座從外加行開始念並簡略地修,直到菩提心為止,然後只就菩提心反復地修,下面的儀軌就不再念了,起座時做一個回向。晚上的一座也要從外加行開始簡略地修,菩提心的部份就多些時間專修,起座時將早上剩餘沒念的儀軌念完。如此修比較省時,能多念儀軌當然是好,但再加上思維與觀想,可能時間會過長,所以個人要視自己的情況去安排取捨。

  由於〈開顯解脫道〉特別簡短,上師瑜伽修法中有些偈子在此處就沒有,在廣的儀軌中才有。這些偈子在《普賢上師言教》中可以找到,大家只需照書念就可以了。至於其他的修法,一般照〈開顯解脫道〉念是可以的。有些特殊的偈子,如三身曼茶羅的儀軌,在〈開顯解脫道〉中只有一句,就太略了。有時間的話,還是念廣的儀軌比較好。以上是念誦儀軌的方法。

  今天課堂中有些人是新來的,雖然以前沒有聽到上師瑜伽之前的修法講解,但網上有音頻可下載,也有整理過的文字資料可上網查詢,再加上《普賢上師言教》的書,我想利用這些方法應該是可以開始修的。以後如有機會聽講,可從頭再聽一遍。如沒有的話,就只好這樣修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居士既沒有灌頂,也沒有傳承,自己請了法本就回去任意地修,這就不對了。

  密宗的正行修法就更不允許如此。為什麼呢?因為這樣修不僅修不出結果,更由於沒有竅訣而會出差錯。但是,像人生難得或死亡無常這類不是正行的基礎加行修法,若根據所有的錄音和文字資料來修,應該不會出任何差錯,所以這次新來的人可以先這樣修。不過這並不是正行的修法,要修正行以前必須先聽講才可修,只聽錄音帶得不到傳承,任何人的錄音帶都無法給你傳承。因此,最好聽一個傳承再修。

  希望凡是來聽法的人都能實修,何時修完要視每個人的情況而定,但總要有個開始。如果要求所有人在同一時間修完,可能不太實際,不過每天至少應安排兩個小時來修法。早上可早起一個鐘頭,在梳洗完畢,未用早餐之前,就開始打坐一個鐘頭。晚上下班後,吃過晚餐,再打坐一個鐘頭,這是最起碼的要求。

  為了生活我們都可以忙碌地投入工作,為了了脫生死,又怎能不盡力投入呢?所謂的生活也就是幾十年的時間,現在拼命發展、賺錢的成果,是決不可能在下輩子繼續享用的。這幾十年的生存是在人間,再怎麼難也都可以過。如果換了身體、環境、時間,下一世是怎樣就誰都不敢說了。世上沒有任何人,可以真正推翻輪回的存在。雖然有各種說法,但到目前為止都無法推翻輪回。不僅如此,我們還有強力的依據來證明輪回的存在。可以肯定的是,每個人無可避免地都要轉世,下一世轉做什麼樣的眾生,誰都不知道。對此,我們一定要有所準備。

  很多人怕老時日子不好過,所以現在拼命賺錢存錢以作準備。為了下一世,為了解脫輪回,為什麼就不做準備呢?不為後世打算,是很愚昧的行為。我們在一天當中一定要有適當的時間用在修行上,其餘的時間可用來工作。學佛後如果立即放棄親友及生活來源,也不是很合理。修行人歷來都有兩種:出家人,沒有世間的責任,主要任務就是修行與弘法;在家人,佛並沒有要求所有人都出家,在家人應該擔起家庭與事業的責任,但這只是為了生存,並不能解決生老病死的問題。所以希望每個聽法的人都能去修,只要修就會有進步、就會有收穫。如只聽講而不修的話,是不會有收穫的。

  漢地居士由於缺乏系統的佛學教育,很多行為都不如法。只要哪里有灌頂,火供,會供,修財神、長壽等法事,很多人都十分感興趣。可是,如果不修行,這些活動也解決不了什麼問題。真正的修行對每個人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人卻對這些修法沒有興趣。不修,就不能解脫。聽法後一定要好好想想,需不需要解決生老病死的問題?如無所謂,就不用修行了,但對每個人來說,這都應該是很重要的問題。重要但沒有方法解決也沒用,可是佛已經給了我們方法。所以居士們在有機會、有條件的情況下,一定要對聽法、修法加以重視。如果只願參加所謂的灌頂等法會,對要下點功夫的修法卻不感興趣的話,就是不能解脫的前兆。也許在輪回中流轉時,會因此得到一些財富或健康長壽,但解脫是沒有希望的。要解脫就必須系統地聽,系統地修。其實對每個生命來說,這都非常重要,只是除了人以外,其他生命都沒有這個機會。在人類當中,也只有學佛的人有此機會,所以一定要珍惜。

  二、關於依止上師

  在密乘中,上師的加持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證悟大圓滿,其方法既不需要邏輯推理,也不靠氣脈明點的修法,生起次第也不強調。雖然加行中金剛薩埵的修法有一些簡單的生起次第,但這不是重點。在所有加行修完之後,最後要證悟空性的關鍵就是依靠上師的加持。

  當然,並不是任何上師都能給予加持,必須依止有加持能力的上師才可以得到加持。就如同杯中要有水才可以喝了止渴,如果是空杯,再怎麼倒也無法用來止渴一樣。有一些自稱是金剛上師、大活佛的人,卻不一定有加持,也不見得都是上師。別人的真假如何我們不必理會,但自己一定要依止一位真正的金剛上師。外加行中講過依止上師的方法,也列出了密宗上師所應該具備的條件。如果一位上師具足了這些條件,自己有信心的話就可以依止為根本上師。如果沒有具備足夠的條件,那麼最好就只是恭敬他,去請教問題或結緣就可以了,但要作為自己的根本上師是不夠資格的。

  有些居士認為上師替自己解決了一些世間的疑問,或有時摸摸頭、拍拍肩膀,自己心裏得到一些溫暖,但這與修法或成為密法的金剛上師並沒有直接關係,因為一個普通人也可以讓你感受到類似的溫暖。密法的金剛上師不是要教你一般做人的道理,或是解決你家庭、事業、感情上的難題,而是要能教你通過修行來解決生老病死的問題,有這樣能力的人才可作為你的金剛上師。

  在漢地有一種普遍的現象,假如一個陌生人自稱有了不起的頭銜,或具備某種特殊能力,大家就盲目地去依止。過後看到此人有不如法的行為時,又立刻開始譭謗。這樣的依止方法,給藏傳佛法帶來了非常不好的影響。

  密法特別強調在選擇根本上師時要詳加觀察,絕不允許盲目依止、接受灌頂。如果以前已經依止了,現在能做的就是只看上師的好,而不能挑他的缺點。事實上,凡夫人眼中的缺點也未必真是過失。也許這些上師只是修行比較好的凡夫,而作為凡夫,總是功過並俱的。除了佛以外,沒有人能達到完美無缺的境地,如果一味地觀察這些上師的不足,徒自造做惡業而已。

  三、具體修法

  依止上師後就要開始修持上師瑜伽。具體的修持可分三個階段:觀想、七支供、祈禱。

  1、觀想福田

  觀想的方法有兩種:一、觀想自己根本上師的相貌。譬如:如果法王如意寶是自己的根本上師,就以法王的相片為准來觀想法王的相貌,而無需觀想任何本尊如蓮花生大士等;二、將上師觀想為蓮花生大士。外貌觀想為蓮師,但實際本體是自己的根本上師法王如意寶。

  我們應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觀想方式呢?有些人對上師具有特別強烈的信心,一看到上師的相貌就生起無與倫比的歡喜心,與看到一般佛像的反應是有所不同的,這樣的人就直接觀想上師的相貌,而無須觀想其他本尊。如果對上師雖然有信心但不是那麼強烈,觀想時也只能視上師為普通凡夫,信心難以增長,如此則應觀想佛像。一位真正具格的上師,在本體上就是佛的化身,也就是佛。觀想時外表要對照經書中佛像的描述,而本體則是自己的根本上師。修五加行時,是統一觀想蓮花生大士,有極個別的人可以觀想上師,但按經書中的要求是觀想蓮師。

  首先,應該請一幅標準的蓮師單身像唐卡,因為書中的圖片通常都太小,不適合用來觀想,觀想的方法就比照金剛薩埵的觀想一樣。為什麼觀想的表面是蓮師,而本體是自己的根本上師呢?這就與緣起有關了。從前,當諦喏巴尊者在給瑪爾巴大師(密勒日巴的上師)灌頂時,頭上現出了本尊的壇城,諦喏巴尊者問瑪爾巴:“你是從本尊座前接受灌頂,還是從上師我的座前受灌頂呢?”瑪爾巴想,從上師座前接受灌頂比較容易,而在本尊面前接受灌頂則非常難得,所以他回答道:“我還是從本尊座前接受灌頂吧!”話音剛落,所有本尊都倏然消失而融入上師,當時諦喏巴上師就說這個緣起不好。因此,後來雖然瑪爾巴的法脈很長,自己也得到很大的成就,但其後裔卻因此緣而如彩虹般地消失了。因此,密宗特別強調對金剛上師的信心。由於金剛上師在這一世給我們傳法灌頂,與我們有極深的法緣,所以觀想蓮師的本體為金剛上師可以比較快速地成就。其他的佛菩薩也時時刻刻在度化眾生、加持我們,但金剛上師與我們更親近一些。因而,如此觀想上師能加速成就。

  書中對蓮師的服飾以及它們所代表的意義都有詳盡的描述,在此不再多作講解,如是觀想即可。蓮師周圍要觀想其他的佛菩薩及護法神。當我們在修皈依或金剛薩埵的前部分時,自己仍是自己,維持不變。可是修上師瑜伽時,要將自己的相貌觀想為金剛瑜伽母,而本體則是勝海空行母,就是蓮師的空行母。為何要如此觀想呢?修上師瑜伽時,如果自己仍為普通人,就會帶有普通人的邪見,例如對上師有不好的看法等,從而對修法造成障礙。如果將自己觀想為金剛瑜伽母,由於緣起的關係,則可斷除這些障礙,因此要這樣觀想。

  在金剛瑜伽母頭頂一箭許的上空觀想蓮花生大士,觀想好後就開始念誦。由於〈開顯解脫道〉太過簡短,這裏我們就念廣的儀軌,我先將傳承念一遍:

    讓 囊 恨 哲 大巴 繞 加 揚 

  自現自成清淨無邊刹

 夠 巴繞 奏 藏 鬥 花 熱 威

  莊嚴銅色吉祥山中央

    讓 涅傑 珍多吉那 久 瑪

  自身觀為金剛瑜伽母

   呀 戒 夏 逆 瑪  薩 這托 怎

  一面二臂紅亮持刀蓋(托巴)

    呀  逆 鬥 達 現 色 那 卡 則

  雙足舞式三目視虛空 

    謝窩班瑪 簸 大 涅 得蕩

  頭頂日月千瓣蓮墊上

   加  內 根 地 匝哦喇嘛蕩

  總集皈處根本上師尊

  瑞 美 措 吉多吉哲 波哥

  無別海生金剛變化身

    嘎  瑪 蕩  旦 雲 逆夏 側 堅

  白裏透紅亮澤童子相

   拋卡秋 故 匝為 洞 瑪 索

  身著大氅內法咒士衣

  壓 戒 夏 逆 加 波 弱 波 達

  一面二臂國王游舞式

 夏 意 多吉 雲 貝 托 哦  那

  右手金剛左持托巴瓶

    哦 拉 達 旦 班 米年 葉索

  頭戴具瓣蓮花鹿耳帽

    千 空 雲 那得 洞 葉 秋 瑪

  左腋之下殊勝空樂母

  為 波 策 記卡張賊 色  那

  以隱式持三尖卡張嘎

  加 賽 特 利 慪 彭龍 那 耶

  住于彩虹明點光蘊中

  

  謝 扣 慪 昂紮為 賊 波 龍

  外旋絢爛五光莊嚴界

    哲 波 吉邦 涅謝匝昂蕩

  化現君臣二十五尊者

    加窩班 智 熱 怎 耶達拉

  印藏成就持明諸聖眾

  卡  卓秋 炯 達 堅 真 達 的

  一切空行護法如雲聚

    薩 洞 年 內 親 波 昂 德 薩

  住於明空大平等之中

  這一段要念完,並且要邊觀想邊念。念誦偈子的作用就如同西藏人的一個習慣,當有人要求我們捎信給在外地的人時,我們就會在自己的手指上綁一根線作為提醒。等到達目的地時,一看到那根線,就想起要捎的信了。念誦儀軌的目的就是要提醒我們該如何觀想,如果念時不觀想,並不是沒有任何加持,但好比手上綁了線卻沒有口信要帶一樣,已失去了最主要的意義。接下來觀想蓮師身上放光,這些光形成網狀圍繞蓮師,每個網孔中都安住一位佛菩薩、大持明者、護法等。接著開始念七句金剛句:

  吽! 鷗堅 耶 戒訥 向 參

  吽!鄔金刹土西北隅

   班瑪給薩 東波拉

  蓮莖花蕊之座上

 雅參 秋 革 慪 哲 尼

  稀有殊勝成就者

 班瑪炯 內 意 色 紮

  世稱名號蓮花生

    扣 德 卡 晝 忙 布 夠

  空行眷屬眾圍繞

 切 戒吉色 達 折 吉

  我隨汝尊而修持

    新 吉 漏 些 謝 色 索

  為賜加持祈降臨

   格日班瑪思德吽

  格日巴瑪思德吽

  念誦的同時,觀想從蓮師清淨剎土有無數的蓮師融入觀想的蓮師,或可觀想所有的根本上師都降臨融入觀想的蓮師。為什麼還要迎請呢?難道我們觀想的不是蓮師嗎?因為,我們現在還是初學者,仍有許多分別念,雖然觀想的就是真實的蓮師,有些人還是認為這是自己心中想出來的,還不夠真切。為了斷除這種執著,所以要迎請蓮師。

  這樣觀想念誦之後,蓮師就成了所有根本上師和蓮花生大士的綜合體。這以上都是觀想的階段。

  2、七支供

  七支供是顯密共同的積累資糧方法,將上師觀想好後,在上師面前供七支供則能更迅速地圓滿廣大資糧。

  第一支是頂禮支。五加行中有一個十萬遍頂禮的加行,就是在此處的上師瑜伽修法中。如果簡單地做,則在修皈依加行時也同時頂禮,雖然這樣可以同時完成兩個加行,但這樣做不夠圓滿。因為皈依和頂禮各有其不同的觀想,所以我們不採納。頂禮能與上師瑜伽一起做,是最圓滿的。

  頂禮時首先要合掌,這也有一些講究。兩隻手掌不能完全地合在一起,從手心到手指之間都要有空隙。合掌的方式有兩種:一是嘎屋式。嘎屋是一種帶在身上的四方形法器,由於手指頭沒有合在一起,看起來有些像方形。二是蓮花苞式。兩個食指與無名指放得比中指低一點,指尖接觸,這樣看起來有些像含苞待放的蓮花。(請看圖)

  不論採取哪個方式,手掌中都要留有空間,因為經書中說外道的合掌才是沒有空間的。合掌時,要觀想手中拿著如意寶。頂禮的第一步是將手掌放在心間,而不是頭頂上,這表示對佛菩薩的恭敬。第二步是將手掌放在頭頂的發旋兒處,而不是額頭上,此時觀想向佛的身頂禮,清淨自己的身業如殺盜等。第三步放在喉間,觀想向佛的語頂禮,清淨自己的語業如妄語、粗語等。第四步放在心口,觀想向佛的心或智慧頂禮,清淨自己的意業如貪瞋癡。之後五體投地,即額頭、雙掌與雙膝同時觸地,觀想向佛的身、語、意、功德、事業頂禮,清淨自己極細微的障礙,有些人稱此為磕短頭。如將身體伸直匍匐於地以五體頂禮,則稱之為磕長頭。當身體趴下去時,雙手合掌置於頭頂上,前面放置念珠計數,然後站起來。

  頂禮主要是一種恭敬的表示,磕長短頭都可以。雖說頂禮的方式有很多,但上面講的兩種在經書中有記載,所以是如法的。站起時身體要正直,不可彎腰駝背;合掌時手要合好。縱然加行的數量要做夠,但品質更是重要。就算只磕一個正確的頭,也能積累很大的資糧,清淨眾多的罪業。不如法的磕頭,就算做了成千上萬,不僅沒有功德,反而有罪過。因為在佛像前隨便頂禮,是對佛像的不恭敬。所以,每一次頂禮都務必要認真地做,才可圓滿功德。

  在頂禮的同時,觀想在自己四周有無數的父母眾生及冤親債主隨著自己一同頂禮,也就是有無數的身體在同時向佛頂禮。頂禮的同時,有兩句儀軌文要念:

  啥  大 利 揚各德 逆德

  啥  吾身化為盡刹塵

   那 巴 這 為 夏 擦 漏

  無邊無數而頂禮

  這樣的頂禮要做十萬遍,另外再做一萬遍作為補充,這個修法完成以後,與前面四個加行加起來,就算圓滿了五個加行。以上講的是頂禮支。

  第二支是供養支。主要是觀想以清淨心在上師座前,以各色各樣的實際供品及意幻的無數美妙供品來盡力供養。如果只有觀想的供品,有沒有功德呢?要是自己能真正地觀想,則與實際供品沒有差異。有人會問:既然如此,又為何需要真正的供品呢?因為,我們對真實的供品往往會產生執著,認為它們是非常珍貴的東西,如此用來供佛,則能更快地增加資糧,所以觀想的與實際的供品都需要。平時在公園裏或路邊看到絢麗的鮮花,或是山明水秀的風光,都要想到供養三寶,如此則時時刻刻都可積累功德。打坐時,就觀想將所有的人天受用,都用來供養三寶。念誦的儀軌也是兩句:

  慪  夏 葉 哲 當 怎 記

  陳設供品意幻定

    囊 這 秋 波 夏 加 簸

  現有以供印供養

  以上是供養支。

  第三支是懺悔支。此處懺悔的方法與金剛薩埵的修法不一樣,這裏我們將無始以來所造的所有罪業都觀想為黑色的微塵,堆積在我們的舌頭上,前面觀想好的上師佛菩薩放光照射在這些罪業上,使之即刻清淨。當然,對這些罪業做深度的懺悔並發願永不再造還是必要的。此處的儀軌也是兩句:

    夠 色 莫 給 累 那 根

  一切三門不善業

  慪 薩 秋 給 昂 德 夏

  光明法身中懺悔

  第四支是隨喜支。看到他人聞思修法、行善積德時,要生起歡喜心,而非嫉妒心。隨喜是一種強而有力的積累資糧方法,譬如,假如有人供齋給僧眾,旁人雖然沒有供齋,但如果能誠心誠意地隨喜,則雙方得到的善根功德是完全一樣的。反之,有些人見到別人作功德時,不僅不歡喜,更由忌生恨,到處去數落此人的不是,如此非但沒有功德可言,還造了不少惡業。本來可藉由隨喜替自己積累同樣的功德,卻由於忌妒而使自己失去了大好機會,這實在是可惜。

  隨喜時,應該隨喜十方諸佛菩薩、金剛上師、善知識等等的一切戒定慧功德,然後回向。在西藏,有很多人會從遙遠的地方一路磕頭到拉薩,過程異常艱苦,如果有人能真心誠意地隨喜他們,縱然沒有經歷路途的艱辛,卻能得到同樣的功德,這是佛親口說的,對此無須有任何懷疑,這就是積累資糧的訣竅。隨喜支有兩句儀軌要念誦:

   燈 巴 逆 記 地 巴葉

  隨喜二諦所攝持

  給 湊 根 拉記葉 讓

  一切善業之資糧

  第五支是請轉*輪支。釋迦牟尼成佛後七七四十九天沒有說話,梵天與帝釋就下來向佛供養了右旋海螺與金輪,並請佛轉*輪。同樣,我們也應觀想自己身體變成無數個身體,在無數的佛座前各站一個,祈請佛轉*輪,佛也應允了,並為適應不同根基的眾生而轉了大小乘的*輪。雖說這是我們的觀想,但只要有誠心,還是可以圓滿資糧。此處念誦的儀軌只有一句:

  特 色 秋 扣 故 瓦 哥

  祈請常轉三乘法

  第六支是祈請不涅槃支。當釋迦牟尼佛預備涅槃時,有一個居士叫珍達祈請佛延遲涅槃,佛就推遲了三個月才涅槃。我們也同樣應觀想自己變成無數個身體,站在無數剎土中即將要涅槃的佛和金剛上師們的座前,祈請他們不要涅槃,繼續度化眾生,他們也答應了。就算這是觀想,但我們若是真心誠意的,還是可以積累資糧的。這裏的儀軌有兩句:

    戒這 扣 瓦瑪 洞 瓦

  乃至輪回未空前

 釀安莫 大 耶  索  得

  祈請住世勿涅槃

  第七支是回向支。關於回向,以前講過很多次了,現在就只略講一下。譬如開車時要右轉還是左轉,全憑方向盤而定。一個人手中有一百塊錢,要如何用就看他的動機是什麼。同樣,我們修行所有的善根要如何運用?是用於解脫輪回?還是用來獲得世俗的圓滿?關鍵都在回向。因為所有的善根都是自己造的功德,要長壽可以長壽,要解脫可以解脫,就看如何回向了。

  要是廣的回向不會的話,就學《三十五佛懺悔經》中那樣:“三世十方諸佛菩薩如何回向他們的功德,我也如是回向。”這樣就完整地包含了一切。不僅是過去和現在的功德可以回向,未來的功德也可以回向。將所有的善根功德彙集起來一起回向菩提:願我能以此善根,為度化眾生而證悟菩提。如果有人要替父母親友加一些特別回向也是可以的,並不妨礙大局。但主要的目的應該是為了能度化眾生,而發願早日證悟成佛。如果廣的回向不會做,就做前面所說的簡單回向。《普賢上師言教》中也提到了這個簡單回向,它既方便、又包含了所有回向的意義,是一個很有用的回向方法,如果書上不說,也沒有人會知道,這也就是所謂的竅訣。回向的儀軌也是兩句:

    地 色 薩  波 給匝根 

  三世所積諸善根

  向 切 親波 傑熱慪

  回向廣大菩提因

  七支供至此就算完整了。

  3、專心祈禱

  祈禱時將上師或蓮師與佛菩薩觀想在自己前面,至誠地祈請讓我們能早日證悟大圓滿的智慧,以此作為祈禱目的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在上師三寶面前發起無比強烈的信心,以至於汗毛直豎、淚水橫流,發願今後唯有依止上師,希求得到上師的果位,除了上師三寶以外,不再尋找其他的依止處。就是要這樣一心一意地祈禱。念誦時就按照《普賢上師言教》中的儀軌念:

    記尊 革熱仁波切

  至尊蓮花生大士

  切 訥桑 吉 踏 加 戒

  您乃諸佛之總體

  特 記 辛 辣 得 波 花

  普降大悲之加持

  思  堅 擁 戒 滾 戒 簸

  有情唯一之怙主

  利 蕩 龍 秀 漏 釀 張

  自身受用識心胸

  鬥 巴美巴 切 拉 簸

  毫無遲疑供養您

  的 內向 切瑪透 瓦

  自此未獲菩提間

  戒 德  累 逆 透 漫 根

  善惡苦樂貴賤等

  記尊 親波 班 炯 親

  皆由至尊蓮師知

  然後一邊祈請,一邊精勤念誦蓮師心咒:

  嗡阿吽  班則格熱班瑪斯德吽

  如果要從輪回中解脫,要解決生老病死的問題,我們必須有個依處。什麼是我們的依止處呢?世俗人所看重的名譽、地位、財產,是我們的依處嗎?碰到生老病死的問題時,這些顯然都變得沒有價值了。錢作為依處可靠嗎?遇到世俗間一般的問題時,父母親友有時是可以靠的,但面對生老病死時,他們就完全束手無策了,所以也不是我們最終的依處。工作單位和其他社會團體同樣不能解決輪回的問題。我們唯一的依止處,就只有上師三寶,除此別無其他途經可助我們解脫。

  念上師祈禱文時要邊念邊觀想,那些非常虔誠的弟子們在接受上師灌頂時,都是雙手合掌、熱淚盈眶地念誦上師祈請文,這樣的反應是因為他們對上師有強烈無比的信心。不然的話,儀軌照著念完了,卻沒有絲毫感受可言。所以要對上師由衷地發起強烈的信心,誠心誠意地祈禱上師,發誓從今以後只皈依上師三寶,並祈禱上師加持自己能早日證悟空性。許多修行人由於對上師有無與倫比的信心,他們終能輕輕鬆松地證悟空性,這樣的例子有許多。

  蓮師心咒每念一百遍,就是念完一串珠子時,就再念祈禱文:“記尊革熱仁波切……記尊親波班炯親”(見前面)如是念誦到所誦咒數的一半〈如修一百萬遍蓮師心咒,誦到五十萬〉時,每念一百遍蓮師心咒中間誦:

  大 拉瑞薩煙 那美

  我無其餘希求處

  達得 地 安 涅 莫 晝

  如今惡世濁時眾

  莫 奏 德 愛 大 德 香

  沉於難忍苦沼中

  的 累 救 謝瑪哈革熱

  願救此苦大師尊

  。2%- 28A- {<- &A¥- LA/- _2?- &/;

  旺 月 革 戒 辛 辣 堅

  賜予四灌加持者

  gR¥?- 0- %R<- &A¥- ,¥?- eJ- &/;

  鬥 巴布 戒 特 記堅

  賜予智證大悲者

  1A2- ¥*A?- 。R%?- >A¥- /?- 3,- &/;

  這 逆  擁 謝 逆 特 堅

  淨除二障大力者

  念時要專心一意地祈請上師蓮花生大士,就這樣盡力念誦蓮師心咒和上師祈禱文,最後在上師座前接受灌頂。

  灌頂時觀想在上師眉間有一個像白色水晶般發光的“嗡”(<)字,發出無量光芒融入自己頭頂,同時觀想清淨所有殺盜淫等身業,也清淨了氣脈明點的脈障,得到寶瓶灌頂以及上師的身金剛的加持,獲得化身果位的緣份。所謂脈障,就是因凡夫的脈沒有打開,從而會產生很多貪瞋癡等惡念。脈一但打開,氣脈明點就自在了,就能出現許多修證的功德,並成就金剛身等。但目前我們對這些還不需要瞭解太多細節,因為這涉及到密宗正行的修法,我們只要心中如此觀想就行了。

  然後觀想上師喉間有紅色“阿”(=)字放光融入自己喉間,清淨所有語業,得到上師金剛語的加持,並獲得報身果位的緣份。接著觀想上師心間有藍色“吽”(>)字發光融入自己心間,清淨以心所造的意業,並得到上師意金剛的加持,獲得法身果位的緣份。然後再觀想上師心間的吽字上又出現一個吽字,這第二個吽字以飛快的速度、像流星般融入自己心間,使自己得到上師身語意共同的加持,清淨了身語意共同的業,也就是阿賴耶識上最細微的業障,並獲得本體身果位的緣份與無上的智慧。此時靜下來,觀想上師的心與自己的心融為一體。

  未證悟大圓滿以前,兩個人的心實際上是不可能變成一體的,我們只是如此觀想而已。開悟後就有可能,因為上師的心不像我們的心那樣儘是分別念,而是像佛一樣已經覺悟的智慧。當我們開悟後,就可將心專注在上師的智慧中,此境界即無任何分別可言。猶如兩杯水倒入一個碗中,只見一碗水而分不清各自杯中的水了。

  同樣地,在法界中、光明中、或空性中,所有人的心都是一體的。但未開悟前無法達到這個境界,只可觀想自己與上師的心融為一體,然後在這個境界中安靜下來,心中不起任何雜念。如果前面加行修得好的話,就有可能在這個境界中找到真正上師的心,但通常是根基很好的人才有這種可能。一般人還是要繼續聽聞修持後面的修法,才可達到如此境界。

  前面加行修得好的人,或對上師有強烈信心的人,雖然只是觀想與上師的心合在一起,但由於心完全靜下來了的緣故,就有可能看到上師的心,也就是自己心的本體。如同水面上的月影,水波蕩漾時月影就被打散了;水面平靜時就像一面鏡子,能清晰地看到月亮的倒影。當心靜如明鏡般,沒有雜念的擾亂,即可看到禪宗所謂的本來面目,或密宗講的光明如來藏。用的名稱可能不同,但都是一體的。前面加行修好了再去聽後面正行的修法就不是很難了,如果基礎沒有做好,後面就會很難,甚至是不可能。

  當心再度產生雜念時就起座,然後念:

  南 協才耶地 續才

  何時命終壽盡時

  讓 囊鄂 呀 花 瑞 揚

  自現妙拂吉祥刹

  宗 戒 這 波 揚 卡 色

  雙運化身刹土中

  月 利多吉那 救 瑪

  身成金剛瑜伽母

  薩 才  慪戒貢哦熱

  晶瑩剔透光團中

  傑 內記 尊 巴 炯 蕩

  明觀至尊蓮花生

  瑞 美 親波 桑  吉得

  無二無別正等覺

  得 蕩 洞 波秋徹 戒

  空樂雙運之神變

  益西 親波 肉 巴累

  廣大智慧遊舞中

  卡  色 思 堅瑪 利巴

  三界有情一無餘

  真 波 得 混 大 巴熱

  最勝引導勝商主

  記尊 班美 哦  擁  索

  祈禱蓮師賜安慰

  索 瓦釀 各 戒 內 得

  衷心摯誠而祈禱

  卡匝策匝瑪因諾

  並非口頭之言詞

  辛 辣 特 戒隆 內 奏

  祈賜智慧之加持

  森  敦 哲 巴 匝 德 索

  一切心願自然成

  最後觀想蓮花生大士心間發出紅色溫熱的光,一接觸到自己所觀想的金剛瑜伽母心間,立即變成碗豆大小的光團,剎那間像火星般〈如燒木材時發出的火花〉融入蓮師心口,然後就專注在這個境界當中,能維持多久就維持多久。

  在這個時候也有可能會找到本來面目,這與禪宗所講的本來面目是差不多的,只是證悟的方法不同而已。密宗能用的方法極其豐富,尤其在證悟上有許多竅訣性的東西,這是它的優點。密宗裏的法器、面具、咒語等並非它的特長,而是能讓我們飛快地回歸到本來面目,回到真正的大自然,也就是回到未成為凡夫人之前最原始的面目──原有基光明的助緣。

  我們都是基光明中產生的一種現象,通過後來的修持,我們還可再回歸到原來的光明中。光明沒有因緣、脫離輪回與生老病死,是真正的大自然,外在的山河大地不能與其相提並論。所謂回歸,是說我們未成凡夫之前是在光明中,由於某種因緣使我們變成如今缺點滿身的凡夫,但通過佛的教導,穿越時空,我們還是可以重新回到本來面目,這就是密宗大圓滿的證悟,也是禪宗講的本來面目。淨土宗則是念佛往生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並非是去享福,而是在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時,在佛將手擱在頭上的一剎那之間,就可產生禪定並達到回歸本來面目的境界。

  俗語說:條條大路通羅馬。同樣,生命的條條道路最終也是要回歸到這裏,這是我們生命的歸終,並非死亡之意,而是輪回於此結束。如果能在此境界中結束輪回,則表示我們所有的修法都已成功了。

  輪回結束也並不意味著所有都不存在,仍然有心、有意識,但不再有貪瞋癡慢等煩惱。如同吃藥治病只會消除病症,而不會毀滅身體或體內的器官一樣。修行可消除貪瞋癡等煩惱,可滅除生老病死,但卻不會消滅心的本性與我們的身體。我們仍然有身體,但那是像佛一樣有三十二相、八十隨好的身體,因為人的肉體也是佛的智慧顯現。那時我們的工作就是要轉*輪、度化眾生。由於我執已經淨除,不再需要為自己張羅什麼,便可一心一意地度化眾生,這才是修加行與大圓滿的最終目的,也是我們將來唯一的事業。不論顯密的佛教徒,最終都是要達到這個境界。所謂修五加行到後來回到本來面目就什麼都沒有了的觀點,完全是錯誤的見解。

  起座時念回向文:

  給 瓦的噫 涅 德 達

  我今速以此善根

  花  滾 喇嘛哲 傑 內,

  成就怙主上師尊

  晝 瓦 戒 江瑪 利巴

  令諸眾生無一餘

  得葉薩拉故 巴 秀

  悉皆安置於此地

  蓮師心咒的數量在書中也有要求,但這不算在五個加行中,是一個特別的修法。上師瑜伽的修法就講到這裏,細節處還是要看《普賢上師言教》等書,一般人沒有很多機會聽法或提問題,所以要將書本當作自己的上師。如果從開始的人身難得直到上師瑜伽的修法都能認真修持,我們的成佛之道也就是一片坦途了。

  有人會提出質疑:連大圓滿的正行都沒講,怎能成佛呢?這在《普賢上師言教》中明確地講過,上師瑜伽雖說名稱是加行,但正行的修法中沒有比上師瑜伽更重要的了。如果前面的加行修得好的話,在修上師瑜伽的過程中是有可能開悟的。如果在修上師瑜伽期間發生意外,無法完成其他修法的話,修到一定層次的人絕對可以往生到蓮師剎土,然後在蓮師剎土中再次接受密宗的灌頂與傳法。在這個剎土中修行速度非常快,不像現在,短時內即可成就。修與不修、解脫與否,還是要看自己。佛也說過:“吾為汝說解脫道,當知解脫依自己。”如果沒有佛和善知識,我們不會知道解脫的方法,一旦方法清楚了,就全要靠自己。希望大家都能開始起修才好。

  1 這裏所說的人,是指處於人道的普通凡夫,以及佛菩薩化現于人道、並以人的形象所出現的化身。

  2 《經莊嚴論》契合大乘經典的義理,彙集了唯實和中觀等所有大乘的精華。

  3 我們現在的眼識、耳識等五識屬於心,不是智慧。心和智慧的差別在於,有執著的、不清淨的現象是意識或心;智慧是無執著的、證悟空性的,從現象的角度來講,智慧是清淨的顯現。

  4 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爾時舍利弗。承佛威神作是念。若菩薩心淨則佛土淨者。我世尊本為菩薩時意豈不淨。而是佛土不淨若此。佛知其念即告之言。于意雲何。日月豈不淨耶。而盲者不見。對曰不也。世尊。是盲者過非日月咎。舍利弗。眾生罪故不見如來佛土嚴淨。非如來咎。舍利弗。我此土淨而汝不見。爾時螺髻梵王語舍利弗。勿作是意。謂此佛土以為不淨。所以者何。我見釋迦牟尼佛土清淨。譬如自在天宮。舍利弗言。我見此土。丘陵坑坎荊蕀沙礫。土石諸山穢惡充滿。螺髻梵言。仁者心有高下。不依佛慧故。見此土為不淨耳。舍利弗。菩薩于一切眾生。悉皆平等。深心清淨。依佛智慧則能見此佛土清淨。於是佛以足指按地。即時三千大千世界若干百千珍寶嚴飾。譬如寶莊嚴佛無量功德寶莊嚴土。一切大眾歎未曾有。而皆自見坐寶蓮華。佛告舍利弗。汝且觀是佛土嚴淨。舍利弗言。唯然世尊。本所不見。本所不聞。今佛國土嚴淨悉現。佛語舍利弗。我佛國土常淨若此。為欲度斯下劣人故。示是眾惡不淨土耳。譬如諸天共寶器食隨其福德飯色有異。如是舍利弗。若人心淨便見此土功德莊嚴。

  5 生盲:一出生就看不見的盲人。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