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1/13本網報導:
中論空無思想、中道思想之探源及其與現代的關係
<兼述中論辯證法的研究 李昌頤
探索空無思想的歷史意義開始,說明人類因執著形式設定----宗教、道德乃至哲學等方便----為實有並窮究形式而分析之、彌補之,終於產生心靈的獨斷、迷失等種種弊害,一方面這是形式設定本身的限制,再方面亦是人為的原創心靈的喪失,為避免弊害之再生,亦為提醒自覺或原創心靈的重要性,空無之思想應此而生。其次藉著對中論辯證法的研究,提出中論歸謬的辯證法,實奠基於人類認識能力或經驗範圍的穩固基礎,越此範圍的一切設定,其必然要產生矛盾的結果,人必須認識此點,而不再就形式設定之假象,只可窮究、分析乃至無謂的彌補,藉著設定而了解實踐的
原創精神是最重要的。
繼辯證法之研究後,再敘述空無思想的還原,此即勿再執著空無之亦做為一方法的本身,重又掉落於與執著其它方便設定犯同樣錯誤的窠臼中﹔並且要積極地進一步尋求人類少不得的一切相關於宗教與道德設定的原創意義與其間溝通的可能性,完成一「涅槃與世間」不分的具有包容、自由的
無阻心靈,這便是中道思想的意義﹔最後嘗試提出佛法與現代的科學文明與西方宗教相會遇的情況下,如何面對人們新的意識型態的轉變,以作反省與回應的參考方向,使佛法的真理能再放光芒,重擔救渡眾生的使命。
凡此,均為闡發空無思想、中道思想的原創意義與其發用。的確,人類的歷史是不會重演的,而人類的歷史中,每一個新的文明運動的興起,必然是由創造少數的引導,及眾人的相應而諦造之。但是,幾乎是必然的,由於彼一文明中原創心靈的喪失,使眾人皆因循舊法、模倣舊法,而未能以
堅實的生命的辯證過程印證之,終而導至舊法的僵化,使其成為徒具形式的言談資料,亦使得彼一文明喪失對時空之轉變以及外來文明所帶來的挑戰的回應能力,這是該文明所涵蓋到的所有人們的悲劇。因為文明在沒落乃至解體與滅亡的過程中,沒有不發生人心迷失、罪惡叢生,甚至戰爭之塗炭生靈的情形的,這是歷史的教訓,也是眼前的事實,如果我們能深刻地記取這一教訓,並且又真正認識當代人類各種文明的困境,那麼由對於佛法原創意義的重視與尋索,乃至能認真地貫澈自身,實踐並印證空無之真正意義與大乘佛法中對於中道精神之強調意義,並能精確、實際地了解各種被簡化的名相,如「有」、如「空有不二」,如「世間」,如「事事無礙」之「事事」等之所指,則必能使佛法精神再現,亦必能使佛法具有充分的回應挑戰的能力。
其實這種努力,就是真正能以自己創造而非模倣的生命,觀看屬於文字表達背後所隱含的原創者的心靈的基礎,亦是使彼等「法」真正再復活的契機,亦是再創新法的可能。
生命的學問如果斷卻了這種與生命原創心靈的聯繫,則剩下的只是一堆僵硬而無用的、能填滿記憶的文字,就之分析、 排比或重演一番,何益於己﹖又何益於人﹖又何談佛法之復興﹖我深信對於闡明空無思想以及中道思想的原創意義的反省與努力,將可克服此弊,並使空無思想、中道思想之光芒再照今日之世間,這是我撰寫本文的動機,至於本文最後所述的「空無思想、中道思想與現代」,算是一種對佛法未來努力方向的反省的參考,它涵蘊著我對自身的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