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進德嘉言錄 忍

2012/08/01本網報導:
人氣:3,424

 

修身進德嘉言錄 忍 

 修身進德嘉言錄

    有些行為我們很難辨別其是非對錯,有時看似兇惡的行為,細細推究卻是救人的善心。有時看似濟世利行,卻反而害了對方。古今聖賢都重視忍辱,但也有奮身衛護,或捨生取義的。“忍”,乃成聖作賢第一切要功夫,但關乎大局群眾利益事,當爭不爭者,轉入消極,卻是過惡。

                                             

  經云:“若以諍止諍,至竟不見止;唯忍能止諍,是法可尊貴!”除了維護教譽,一切爭執,均宜以“忍”來平息!
  △莫大之禍,皆起於須臾之不能忍。
  △緩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禍。
  △忍得一時之氣,免得百日之憂。
  △事不三思終有敗,人能百忍自無憂。
  △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容人所不能容,處人所不能處。
  △真正勇敢的人,應當能夠智慧地忍受最難堪的侮辱。
  △忍辱,不同於奴顏婢膝的諂媚、屈辱和喪失人格,而是高尚難能的功夫,唯大智慧、大度量的人才能做到。
  △大智大福之人,均能忍人所不能忍之辱。
  △百戰百勝,不如一忍。
  △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世事如棋,讓一著不為虧我。心田似海,納百川方見容人。
  △忍一言,息一怒;饒一著,退一步。
  △有退步時須退步,得饒人處且饒人。
  △得忍且忍,得耐且耐,不忍不耐,小事變大。
  △學一分退讓,討一分便宜。
  △忍,是修行者的功夫,寬容的涵養。仁者的心量,故“仁者無敵”。為什麼無敵?何以無敵?乃是仁者不與小人計較,他們為千秋萬代而爭,不為一時之氣而爭。他們為救苦救難而做,不是為個人私利而做。
  △忍百忍者,百福之源。
  △忍,是一種犧牲,是一種定力,忍是陰德。
  △忍為世間最,忍是安樂道,忍為離孤獨,賢聖所欣樂。
  △氣是無明火,忍是敵災星。但留方寸地,把於子孫耕。
  △沒有忍辱的功夫,無論是修持,無論是作事都達不到理想,一句閒話就要計較,一點小小的折磨就受不了,這種沒有力量應付環境的人,是不能擔當任務和成就什麼的。
  △你能把忍功夫做到多大,你將來的事業就能成就多大。
  △忍是身之寶,不忍禍之殃。思量這忍字,好個快活方。
  △人有拂鬱,先用一忍字,後用一忘字,便是調神和氣湯。
  △欺人是禍饒人福,忍字可以走天下。
  △忍是一種陰德,可以增加福報。所以,如果有人欺侮你、冤枉你、你不但不必擔心,而且要感謝人家,因為他為你送來了福報。
  △忍耐好,忍耐是奇寶。一朝之忿不能忍,鬥勝爭強禍不小,忍氣不下心病生,終日將你苦纏繞。讓人一步有何妨,量大福大無煩惱。
  △不能忍辱的人,人家說你兩句好,你就笑;說你不好,就拉長臉不高興。這樣人家叫你哭,你就哭;叫你笑,你就笑,你這不是被人玩的傀儡是什麼?你若真的是強漢,就不會被人家牽著鼻子跑!
  △布袋和尚說:有人罵老拙,老拙只說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唾到我臉上,任它自幹了,我也省力氣,他也無煩惱;若知這道理,何愁道不了。
  △忍辱,不但是要忍受別人給予的辱,同時更要忍自己遭遇的境,要於窮困痛苦的逆境中,忍頹喪卑賤之念不生;于富貴順利的佳境中,忍驕矜沉迷之念不生;于不順不逆、萬法生滅的常境中,忍隨俗浮沉之念不生。
  △忍得淡薄可養神,忍得饑寒可立品,忍得語言免是非,忍得爭鬥消仇恨。事來之時最要忍,事過之後又要忍。人生不怕百個忍,人生只怕一不忍。不忍百福皆雲消,一忍萬禍皆灰燼。
  △語曰“小不忍則亂大謀”。蓋世出世間事,莫不成於忍而敗於不忍。彼果是而我非,則過在我矣焉得不忍?彼果非而我是,則我心無愧矣,安用計較為?故學道之人當達物我兩空,安心如地,一任牛馬犬羊踐踏,不生一念瞋恨之心,是名忍辱。
  △學道曆千魔而不退,遇辱堅百忍以自持。
  △貴在忍,記住百忍便成金。見事應以忍為貴,大事化小小無蹤。能有修養謂之勇,處世溫柔最有用。表現自己量宏大,才是真正有威風,能忍令人百事通,能忍方是真英雄。
  △蘇格拉底說:“沒有人想犯下錯誤,之所以會犯下錯誤,乃是他的無知。”故而,如果有人犯下錯誤,我們要學會去關懷他、寬恕他。以及以身作則地去感化他,而不是去發怒、生氣、討厭和打擊他,否則,我們就與他一樣,同樣是無知的人,因為我們也犯下了無知的錯誤。
  △法國有句諺語:一旦知道一切,就會寬恕一切。
  △生氣,是拿對方的錯誤來打擊自己;懷恨,是拿對方的錯誤來折磨自己。
  △“恨”就象牢獄,被囚禁在裏面的是我們自己,而非我們所恨的人。
  △憤怒一旦主宰了人,他的理智就無所作為了。
  △何事紛爭一角牆,讓他幾尺也無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愚癡生瞋怒,皆因理不通。休添心上火,只作耳邊風。長短家家有,炎涼處處同。是非無實相,轉眼究成空。
  △饒人不是癡漢,癡漢不會饒人。
  △怒不變容,喜不失節。
  △制怒者當涵養於未怒之先。
  △激之而不怒者,非有大量,必有深機。
  △涵養怒中氣,提防口中言,謙恭原益己,輕薄易招愆。
  △“瞋火能燒功德林”,愈是憤怒的時候,愈要克制自己,不輕易口出惡言,傷人傷己。一時的怒氣,無心的語言,往往會毀掉多年辛苦培養的友誼和功德。
  △憂則天地皆窄,怨則到處為仇,哀則自己束縛,怒則大敵當頭。
  △何以息謗?曰“無辯。”何以止怨?曰“不爭。”
  △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贊謗由人,不必計較。謗可消業,何須煩惱?
  △設有人謗我、毀我,自慚無道,概不計較。
  △是非以不辯為解脫,煩惱以忍辱為菩提,辦事以盡心為有功。
  △試觀世界上偉大的聖賢,哪一個不是從譏諷譭謗中成就出來的?譏諷譭謗打不倒一個有理想、有抱負、有熱情的人,恰恰是譏諷譭謗,方顯出偉大的人格和聖賢的節操。
  △所有成就偉大事業的人,他們常常把一些委屈置之腦後,他們吃了虧也不懊喪後悔,因為吃了虧的人能夠得到海闊天空,得到更多的自由,更多的時間,更多的空間以及更多的精力去面對其他的大問題。
  △人欺不是辱,人怕不是福。
  △含容終有益,任意易生災。
  △屈己者,能處眾;好勝者,必遇敵。
  △能下人者,其志必高,其所致必遠。
  △世事讓三分天寬地闊,心地培一點子種孫收。
  △忍片時,風恬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凡事付之一笑,於人無所不容。
  △寬性寬懷過幾年,人生人死在眼前。隨高隨下隨緣過,或長或短莫埋怨,自有自無休歎息,家貧家富因果顯。萬事忍字放在首,一日清閒一日仙。
  △笑口相逢到此都忘恩怨,肚皮偌大個中吸盡乾坤。
  △大肚能容,斷卻許多煩惱障;笑容可掬,結成無量歡喜緣。
  △君子居安,宜操一心以慮患;處變,當堅百忍以圖成。
  △忍者眾妙之門,小忍小益、大忍大益、暫忍暫益,久忍久益,化有事為無事,化大事為小事;忍之忍之,人無奈我何也。
  △寒山問拾得,世間有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騙我,如何處置?拾得曰:只要忍他、讓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
  △辱我、罵我、毀我、負我,本來無我。讓他,容他,忍他,恕他,不要理他。
  △我心與一切眾生之心,無二無別;一切眾生受諸苦惱時,與我受苦惱時之苦,亦無二無別。每一念此,不覺欲淚,一腔怨心、怒心、恨心、毒心皆油然而化悲心矣。
  △滿腔歡喜,笑開古今天下愁;大肚能容,了卻人間多少事。
  △受得小氣,才不至於受大氣;吃得小虧,才不至於吃大虧。
  △吃虧就是佔便宜,佔便宜就是吃虧,這是老莊退一步進三步的道理。
  △我不識何等為君子,但看每事肯吃虧者便是。我不知何等為小人,但看每事好便宜者便是。
  △某君臨終時對其子立遺言:“無他言,汝等只要學吃虧。”
  △吃虧人,常在世。
  △周興安說:“我在數十年的實踐體驗中,深深感覺到:
  人與人之間的一切糾紛與災禍,很多從好佔便宜與不肯吃虧中來。處事能吃虧,是大便宜,大安樂。守住自己的本份,絕不妄想占別人絲毫的便宜,從大處遠處著想,遇到和發生利害衝突關頭,常作退一步想,不與計較,省卻不少煩惱。
  遇到別人無禮相加或言語相侵,不加報復,不與爭執。他占了便宜,欣然自得;我吃了虧,不予掛心,心安理得,更免卻不少是非。”
  △凡情最難忍受的,莫如侮辱。辱即可忍,則一切諸忍都易做到。其實侮辱之來,如合理的,正是為我痛下針砭,有甚可怒?如不合理的,由果推因,怨債應償,有甚可恨?
  △“要愛你的仇敵”,所憎恨的只是他惡行,而不是他本身。他的不好行為必然基於身不由己,因為他有一個幕後指揮者——魔鬼(壞心理、壞習慣……),他是無知的,他是善良的,或許,他會因你的寬恕而覺醒過來,從而明白自己的不對。
  △原諒別人已經認識到的過失,是一種美德。
  △寬恕是不是懦弱的表現呢?不是的,為什麼?因為凡是能夠寬恕他人過錯的人,都是明理、開朗的人。他們不會與人斤斤計較過去,或爭是非鬥意氣,反會原諒別人。他們說:犯錯誤大都是不明真理者所為,他們已經染下了惡習難以自撥,他們的心是枯燥的、乏味的、心靈是貧窮痛苦的。如果我們看見一個非常貧窮痛苦的人,是可憐他還是痛恨他呢?正因為我們看見了他心靈的貧窮,所以我們寬恕他。
  △一個不肯原諒別人的人,就是不給自己留有餘地。須知每個人都會有犯過錯而需要別人原諒的時候。
  △罵人罵不得嗎?如果罵你一回就斷你一分我執,罵你一回就斷你一分習氣,罵你說你就是接引你,只要用得恰當,一切煩惱都成妙用,何必斷呢?
  氣怎麼不能生呢?在關鍵時刻,往往生一下,對人對己對國家民族都有好處,為什麼不可生一下氣?強淩弱,眾暴寡,你不生氣;民族國家受到侵略,你不生氣,你還能叫做人麼?反之,如果出發點不乾淨,出於自私自利,什麼善事完全都可以成為壞事。古今聖賢都特別重視忍辱,但,若不為自身謀祿位爭地盤,如文王一怒而天下安,身心挺安然自在,這正是大機大用啊!
  有些行為我們很難辨別其是非對錯。我們應該慎言。不該說而說固然不好,該說的不說也不對。比如歷代祖師大作獅吼,他們如果緘口默言豈不是大損失?又如發現一個間諜或壞人不去檢舉,因而危害到國家與人民的利益和安全,這樣的慎言和持重是不可取的。保持對事物的正知正見是重要的。
 

 《修身進德嘉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