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景工程/女才加值社企 把夢想再做大

【聯合報╱蘇美玲/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竹縣竹東)】

 

2013.02.14

我很慶幸,活在一個女性地位與表現大轉折的年代,我曾經看著奶奶一頭扛著家務,又得早起做家庭代工賺些家用補貼,也看著媽媽隨父親創業而做起稱職的老闆娘。

 

父母親提供給我很好的教育,我身邊不乏許多女性朋友正苦讀著博士班,陳樹菊成了我人生最欽佩的慈善家,陶晶瑩則讓我見證創業與家庭兼顧的最佳示範,我的工作組織有七成以上的女性可以一起瘋狂團購…這些改變讓我看到女性許多潛在的能量,讓我有自信在自己的生活發揮自我,並深信女性可以為台灣注入更多新的創新動能。

 

透過聯合報近期願景工程系列報導,以及超過八百人參與的社企流年度論壇活動,源源道出台灣新創企業已注入新的價值思維。社會企業蘊含著對弱勢族群、全球環境、文化活動等更聚焦的關懷,訴求軟性與柔性的人本價值,更成為適合女性發揮的場域。尤其,過度現代化的反思凝聚青壯年世代渴望找出兼顧家庭與職業的工作模式,或是再定位了男女共負家庭的平等角色,而女性經營者在傳統家庭責任思維下,更能具同理心並帶來符合潮流的新變革。

 

女性經濟正興,包括家庭的購買決策多掌握於女主人,或是女性創業成功率相對較高,而國際許多女性領導的企業展現了新穎的管理模式,例如Title Nine這家女性運動產品公司,推動「失敗派對」,在會議上要求員工說出錯誤並加以肯定,從接受錯誤到提出改善策略,逆向操作從失敗中成長的謀略。

 

因此,我國各界都應正視並鼓勵女性投入創業及就業活動。政府部門應先行研究我國婦女企業最適化優先投入的產業或業別,針對能運用女性基本特質、開發女性潛能的幾個高附加價質行業加以導引投入,像設計師、手工藝匠等,並發掘女性企業創造的貼心就業環境,樹立優良示範。而民間則應以開放、平等、信任態度,接受女性在職表現暨肯定、支持女性企業主融資相關資源。

 

這些年看著奶奶、母親與那些溫暖社會的女企業家,從政府、市場、第三部門失靈而衍生了社會企業,都印證生命不斷尋找出口的人類力量,以及每一個人對美好社會的嚮往與行動。若社會企業的左手正忙著處理全球問題,那右手即是追求企業的永續經營,此尋求平衡的挑戰如同幾世紀一直探索共處之道的男女,需要時間考驗,更需要兩者的智慧,雖兼顧不易,然共存共榮!

 

【2013/02/14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