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八吉祥偈》(八聖吉祥頌)講解
巴都祖古仁波切
中文名 聖八吉祥偈
外文名 The eight auspicious verse
別名 八聖吉祥頌
目錄
1 介紹
2 聖八吉祥偈
3 八佛
4 八大男性菩薩
5 八大女性菩薩
6 八護法
7 問答
巴都祖古仁波切開示[1]
介紹
尊敬的堪市卡塔仁波切與我本人,在尊聖的第十六世大寶法王讓炯日佩多傑(自然全知金剛)的指示下,曾到許多分佈各地的中心講授佛法,使那些有心人,有機會接觸佛法。透過學習佛法,眾生得以去除染汙,成就佛果,而能利益更多的眾生。不論您是佛法的老修行,或是新入門的初修,在此,我非常歡迎你們的參與,並樂見你們對於瞭解佛法與修持佛法的渴求。
世間的財富——食物、衣服,與生活所需——故然非常重要,然而,最重要的卻是佛法,唯有佛法,能讓我們去除無始劫以來因無明所造作的染汙,因此,才能顯現我們本然的智慧,而成就無上利他的事業。
為了鞏固對佛法的修持,我們首先要瞭解,我們生而為人是何等的珍貴稀有,能具備八有暇、十圓滿,是多麼難得。尤其重要的是我們必須知道這不是隨機可得的,這是我們每一個人,各自累積了無量的功德,無量的善行,我們杜絕造作惡業,在我們的前生持續保有無瑕疵的善業,才能獲此睱滿人身。所以,要生為人道眾生,是相當稀有趵一件事。同時,在任何時刻,我們都很容易就喪失了我們寶貴的人身,此點無庸置疑,因為我們隨時可以由身邊的事,得到證明。
常常思維我們所擁有的人身易失,是相當有效的修持法門。若我們浪費寶貴的人生,無疑是最大的羞恥與最大的悲劇。有這麼一句話,“浪費寶貴的人生,比把鑲寶石的黃金容器用來當廢紙簍還愚蠢”。如果有一個人,用一個鑲有鑽石與珠寶的美麗的黃金花瓶,當作廢紙簍,或是丟垃圾的容器,那麼,我們會感到很驚訝。但我們應感到更驚訝的,是我們未善用自己生而為人的這個寶貴的一生。
生而為人,我們能思考、會講話,這意味我們有潛力、有能力去達成我們個人的目標。“個人的目標”有三種,也就是說有三種人。一種是平凡的眾生,他們想要得到快樂,來世生到更好的地方等等。另一種是中等的眾生,他們想要獲得自己的解脫,不再輪回。最後一種,目標最殊勝的眾生,希求全然證悟而臻佛果,以利益一切的眾生。不論我們所追求的目標是前述三種中的那一種,我們都有潛力,能夠達成目標。雖然,我們總是會認為,“我沒有能力達成任何目標,我很絕望,我一點用處都沒有。”這樣的態度,很容易使我們一事無成,就巳失去了寶貴的人身,因為,我們的生命是如此的脆弱,我們的生命是如此的短暫。
若我們視證悟佛果,為生命的終極目標,那麼,我們不必然要在此生、此身,就成就完全的果位。相對的,我們在這正確的方向上,那怕只是前進百分之五——我們走了全程的百分之五——我們也只剩下百分之九十五的路。如果,我們每一輩子,都能進步百分之十的話,那麼我們僅需再九生,乃至十生,就可以證悟佛果。所以,雖然我們不能百分之百的將此生用於修行,以致證悟,但是,至少,我們必須盡—點努力。
進入佛門,修持佛法,我們希望自己與眾塵都能解脫輪回。當然,我們同時也希望取悅諸佛菩薩。然而,佛法教導我們,取悅諸佛菩薩的唯一方法,是取悅眾生。諸佛菩薩已走過無數劫,他們已經累積了無量的功德與智慧,並淨化了種種的染汙,由於他們證悟的境界很高,所以,要以物質供養或世間的成就來取悅他們,是非常困難的。相反的,諸佛菩薩心中所關切的,是遍虛空的有情眾生,都能獲得無上的快樂與和平。所以,只要我們能引領眾生,更接近證悟——當我們升起菩提心,當我們真正利益他人,簡言之,是我們不浪費生命的時候——就是取悅諸佛菩薩最好的方法。事實上,我們可以說取悅他們沒有第二法門,沒有第二種供養,最上之道,就是利益他人,利益自己,以達究竟果位。
聖八吉祥偈
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稱為“暗劫”(“末法時期”),也就是向下沉淪的年代。當今的眾生,美德少,善行弱,可為佐證。在此末法時期,即使我們發心向善,欲成就好事,也相當難成功。因此,為了讓此末法時代的眾生,能夠成功的修持佛法與完成世俗善業,以利益他人與自我,佛陀開示了《吉祥文經》(《The Sutra of The Words of auspiciousness》)。這部經很長,若想每天持誦,顯得不切實際。因此,為了團體或個人修法上的方便,鞠米龐仁波切(Ju Mipham Rinpoche)將此經摘要重寫為《吉祥偈》 (《Stanzas of Auspiciousness》),這就是我們每天念誦,俗稱的《吉祥祈願文》(《TASHI Prayer》)。念誦此祈願文,能使修行者有所成就,且可令他們所從事的種種善業沒有障礙,這也就是以下我所要講解的祈願文。
我們每天所持誦的祈願文法本全名是《聖八吉祥偈》(《The Stanzas Of the Eight Noble Auspicious Ones》),祈願文在介紹中提到,此偈可以在你要開始做任何一件事的時候持誦,所謂任何一件事,包括佛法與世間法兩者。譬如說你要開始修法(特別是你要開始修習一個新的法門),或是你將開始做某件世間法的善事,像是你想要做一件利己或利他的事。此祈願文也可以在你想要改變某個環境的時候念誦,譬如想要轉化悲傷與不愉快為和諧與快樂,想要止息病痛,止息紛爭等等。當你想要開始上述所有這些事情的時候,如果你事先念誦《吉祥祈願文》,那麼,事情將會如你所期望的發展。也就是說,持誦此祈願文,將能為你去除障礙,成就你所欲達成的目標。所以,我們要將此祈願文的介紹,牢記在心。
祈願文的作者鞠米龐,同時也寫了偈頌的注釋,今天我在此所做的講授,主要是以此注釋為底稿。第—偈的四句,注釋裡面沒有講解,所以,我依法本的文句本身作講解。法本以字母“嗡”開始,“嗡”字代表十方三世諸佛之五身與五智化現的總集。第一句[法相清淨自性任運成]是講一切所顯、一切存在皆是自然任運的,皆是清淨的。—切所顯,意指用我們的眼睛所能看到的一切,用感官所能知覺到的一切。一切存在,皆是任運的存在,我們無法見到它真正的實相。所以,一切所顯與一切存在,包括了萬事萬物。所以,此句是說一切相皆是自然任運而成的,皆是全然清淨的。一切存在皆清淨,乃因無始以來,它們從不曾具任何實質,從不曾實質存在。所以,它們不會有任何染汙。經驗到它們的不淨,實際上是因為我們的無明,所投射出的結果。我們經驗到的痛苦、不淨等等,全部都是我們自己的無明的投射,因為一切事物,不具任何的本質,所以,在根本上沒有所謂的不淨。這些非實存、無不淨的事物,所顯現的狀態,就叫做任運而生,自然顯現。
第二句到第四句[安住十方吉祥世界中,佛陀正法一切聖賢僧,我等頂禮祈願皆吉祥。],是說佛、法、聖僧(高僧),他們具有一切事物的清淨本質,常住於十方三世的法界之中。十方是指東南西北四方,以及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四隅,和上下。十方,即所有處與一切處的簡稱。這裡的十方,還代表一切的佛、法、僧。佛是指已舍一切當舍,已淨—切當淨,已證—切當證的成就者。他們已捨棄一切的染汙與無明(煩惱障與所知障),所以,他們已完全的顯現俱生智,獲得—切智。
法是指佛陀的法教——包括法教的經典與了悟法教於心的眾生兩者。這些經典,通常分為三部,稱為三藏。律藏或律部,是對治“貪”煩惱的良方。經藏或經部,是對治“嗔”煩惱的良方。最後是論藏或論部,講述一切事物的本質,是對治“癡”,“無明”煩惱的良方。
僧在此偈當中的意思,是指高僧、聖僧,包括所有男性菩薩與女性菩薩,他們是初地到十地的菩薩,祈願文的第一偈,向佛法僧頂禮,祈請他們加持,使我們吉祥如意。易言之,透過我對於佛、法、僧的禮敬,因他們已經具證—切事物的清淨本質,故以此禮敬的力量,祈願在所欲成就的道路上,沒有任何障礙。
八佛
第二偈(八句)則是禮敬八位佛陀,念誦他們特別的佛號。在持誦此一特別的偈頌的時候,你只需要念誦此八佛的名號,然後,在結尾的時候,念道:[即聞名號增德晉吉祥,八大善逝佛陀我頂禮。]米龐對於這個法本的注釋,是由這個偈頌開始的,所以,我們現在來看他的注解。注釋的—開始,是解釋為什麼我們要特別念誦這八個佛號,《八吉祥經》(《The Sutra of eightfold Auspiciousness》)是釋迦牟尼佛時代,璃車(Licchavi)家族的熱薩(Ratsa)祈請佛陀所做的開示。他祈請佛陀講述持誦那些佛號,可以帶來吉祥。他請教佛陀:“請問有那些佛,由於他們殊勝的願力,以致只要聽聞他的名號,就能驅除一切人與非人的傷害。請問有那些佛,有能力使人們說話真誠有力,以致只要聽到他的名號,就能驅除各種的錯誤,甚至驅除惡夢及夢魘。持誦那些佛號,可以使我們免於在戰爭中受傷或被殺。又有那些佛號,可以使我們免除戰爭與危險。請您告訴我,他們的佛號。”佛陀為了回答他的問題,所以講出了這八個善逝(佛)的名號,他們的名號可以在佛經中找到。佛陀回答的是此八佛的名號,譬如說其中的第一位佛,就住在此地的東方,叫做卓巔(Drakden)的淨土。
在原始的經文裡,說道我們要向這八大善逝頂禮,原文要較此長得多,在我們這個法本裹,僅僅列出他們的名號。在這裡,一個接一個念完了之後,才念[即聞名號增德晉吉祥]。在原始經文裡,每個佛號之前,都要加“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足行、菩逝…”,然後才念他的佛號,譬如,第一位是准昧佼播 (Dronmey Gyalpo),即燃燈王佛。然後,我們才說[於此菩逝佛陀我頂禮]。原始經文裡每一位佛都要這樣稱頌一遍,然後才念他的佛號。此處唯一的不同,只是簡化了他們的稱謂。
在注解中還說道,若你常能憶念此八佛名號於心中,則將獲不可思議的利益,因為,此諸佛之淨土,已免於五種退轉。如我先前所說,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是末法時期,由五個面向來說明此時代的沉淪,但是,諸佛淨土,是免於這些沉淪的。由於諸佛過去的願力,所以,不論你是在白天清醒時憶念他們,或是晚上睡前憶念他們,那麼,不論你現在從事的世俗的活動,或是精神上的活動,只要一憶念這些佛號,都會使你成功,使你興盛,且不會有障礙或阻擾。同時,持誦此八大殊勝的佛號,會使天神戰勝阿修羅,所以,我們的世界就會變得美善。如果你誦此佛號,你會感到快樂,而且,會遠離恐懼,你不會因為氣惱別人而痛苦。同時,你會超越戰爭,“超越戰爭”的意思是說你將超越勝利,平常我們說你在戰爭中贏得勝利,只是說你戰勝了,而超越戰爭則是指你根本沒有戰爭,你將具有權威、和平,沒有煩惱和恐懼。
一般而言,甚至只是聽到“佛陀”這個字,就比諸天神無量劫對於獨覺佛無數的供養,要來得殊勝。若僅聽聞“佛陀”一字,就有如此殊勝的功德利益,那麼,禮敬諸佛,持誦諸佛名號,功德利益自然是更大。持誦諸佛名號的不可思議功德,就是在這部經裹講授的,對此經做注釋的大學者米龐,在他自己所使用的法本裡,他寫道:“我也寫下—些佛的名號,以便於我自己的持誦。”
流傳下來的注釋,僅及此特別殊勝的八大佛號,並末將所有的佛號列入。我們所採用的法本,並未將佛號翻譯為英文,所以,我在此稍作解釋。
第一位是准昧佼播(Dronmey Gyalpo),“燃燈王佛”(或曰火炬)。第二位是早殿頓住貢(Tsalten Dondrupgong),“勇力憶成佛”,文字上的意思是“穩健有力,憶念的目標能夠達成”(這些佛號的名字確實很長,所以法本沒有譯成英文)。第三位是將貝見巴(Jampay Gyenpal),“慈嚴德佛”,即慈愛之榮耀裝飾。第四位是給紮巴當巴(Gedrak Paldampa),“善名聖德佛”,意思是善德之神聖與榮耀的名聲。第五位佛是棍拉貢巴夾切查巴見 (Kunla Gongpa Gyacher Drakpachen),“憶念一切具廣大名聞佛”,意思是憶念一切佛的廣大名聲。第六位佛是論播大帕早查巴當尼(Lhunpotar Phaktsal Drakpal),“如須彌勝力具名聞德佛”,意思是榮耀、著名、有力,屹立不搖如高山。接下來是第七位佛僧見湯傑拉貢查貝包(Semchen Thamchela Gong Drakpaypal),“憶諸有情具名聞德佛”,意思是憶念一切有情眾生,具有榮耀與名聲。最後第八位是宜慶賊巴早熱查巴得 (Yitsim Dzepa Tsalrap Drakpal),“所作如意勝力名聞德佛”,意指榮耀、著名,最具威力能滿足眾生願望的佛。
這些名字在藏文裡有點複雜,因為藏文是沒有標點符號的,所以,很難斷詞,分辨由那裹開始是前一個佛號,由那裡開始屬於下一個佛號,(法本翻譯為英文之後,都已經加上了標點符號。)
八大男性菩薩
接下來的偈頌(八句),是以同樣的虔敬心,來祈請與稱誦八大菩薩的名號。在進入偈頌文之前,我們先來看注釋。此處所提到的八大菩薩,稱為“佛陀八位親近的兒子”,兒子在這的意思是心子。菩薩是佛陀的心子,此八大菩薩被認為是最殊勝的菩薩,所以,稱為八大心子,因為他們是男性,所以稱為八位親近的兒子。這八大菩薩,事實上是佛所化現出的菩薩身形。何以他們較其他菩薩為殊勝,或甚至較其他諸佛殊勝,是因為雖然他們已經成佛,但是,他們發願要以菩薩的身形留佇輪回,直到每一位眾生皆在他之前證悟佛果為止。
所以,有這樣的說法,若我們以文殊師利菩薩為榜樣,稱誦他的名號,則此功德,勝過我們去念三千大千世界種種不同的佛號。文殊師利菩薩之名,之所以較其他三千大千世界諸佛名號殊勝、有威力,是因為他雖已成佛,卻基於對眾生的慈悲心而仍停留在輪回之中。此一說法,在很多地方我們可以看到,譬如說《妙善文殊淨土建立經》(《Sutra that Establishes the Qualities of the realm of Manjushri》),還有其他的經典也說道,稱誦文殊師利菩薩的名號,比稱誦如恒河沙數的諸佛名號,要更有利益。不僅是文殊菩薩的名號如此,所有其他七大菩薩的名號亦然。例如,金剛手菩薩是八大菩薩中的另一位。在經藏與密續當中,都教示我們持誦金剛手菩薩名號的威力與功德,解釋的理由與前面所說的相似。持誦八大菩薩任何一位的名號,都有功德,所以我們要觀想是持誦八位菩薩的名號。
有些經藏與密續還說,只要我們持誦菩薩名號或擺設菩薩肖像,乃至於他們所持的法印法器,則不論是八大菩薩中的那一位元,都會使我們獲得偌大的功德與利益。每一位菩薩都有他所持的特殊的法器或法印,我們可以由法器來辨認他們,在法像裹,我們也常常會繪出他們所持有的法器,這也就是偈頌的後四句所描述的。接下來請大家翻開注本,偈頌的原文寫到,[文殊童子、貝德金剛手、聖觀世音、怙王彌勒尊、地藏菩薩、除蓋障菩薩、虛空藏,及普賢大菩薩]。他們手持[烏巴拉、杵、白蓮、龍華樹、摩尼寶珠、月、寶劍、日輪],然後繼續念到[善妙法幟吉祥德殊勝,八大菩提薩埵我頂禮]。
此處八大菩薩與八大菩薩所持的法器,兩者的次序不是一一對應,所以,接下來我們要一個一個的講解。第一位提到的是文殊菩薩,所持的法器是劍。第二位是金剛手菩薩,這比較簡單,因為金剛手的意思就是手中持有金剛杵者,所以,他所持的法器是金剛杵。第三位是觀世音菩薩,所持的法物是白蓮花。彌勒菩薩持的是龍樹。地藏王菩薩的意思是“土地的精華”,所以他持的是摩尼寶,如同土地所結的果實與精華。除蓋障菩薩的意思是“去除所有的煩惱障礙”,故所持物是藍色的烏巴拉花,或是藍色的蓮花。虛空藏菩薩是指“虛空的精華”,法器是月亮。最後一位普賢菩薩,法器是日輪。
八大女性菩薩
再下來的偈頌與前一個很相似,是對八大女菩薩禮敬。這個偈頌比較不困難,因為只提到八大女菩薩所持的法物,沒有一一提及她們的名號,所以,不需要一一比對,首先是八種法器, [殊勝寶傘、吉祥金色魚、妙力寶瓶、悅意青蓮花、名聞之螺、圓滿如意結、尊勝寶幢、力自在法輪],在敘述完她們所持的法器之後,念道:[持妙寶幟殊勝八吉祥,供養諸佛令彼生歡喜,婆娑麗質憶念德增長,八大吉祥天女我頂禮]。意思是說,我向八位殊勝的天女禮敬,只要憶念或持誦她們的名號或注器,就能增長我們的榮耀與功德,八大天女的本質美麗動人,她們恒常供養十方三世諸佛,令諸佛心生歡喜。她們手持寶傘、吉祥金魚、滿願寶瓶、悅意的蓮花、令聲名遠播的海螺、圓滿如意結、永遠不被擊敗的寶幢、能掌控一切的法輪,以上八種殊勝的珍寶,是八大天女的法器。注釋很詳細的一一講解八大天女所持物的功能。
八大女菩薩是以供養天女的形態顯現,她們恒常對過去、現在、未來三世諸佛做供養。基本上——她們真正的實相——與前述的八大男性菩薩一樣,她們已經成佛。事實上,如密續所教授,她們與佛陀無二無別。如果,我們把八大男性菩薩與八大女性菩薩想在一起,其實他們就代表大多密續法本中的忿怒本尊,八位主要的忿怒本尊,如大威德金剛等等。大威德金剛等同於文殊菩薩的化現。 每一位男性菩薩都對應到一位忿怒本尊,而每一位女性菩薩則對應到八位空行母,例如:高麗(Gauri)、俏麗 (Chauri)等等。換言之,密續中的忿怒本尊,對應到八對男女菩薩,他們之間只不過是名字不同,服飾、法器略有改變罷了。更確切的說,以新譯的高層次密續為例,上樂金剛壇城的八大守護天女,就是這八大女性菩薩。在密集金剛壇城裹的男女菩薩,正是上面所說的八大男女菩薩。同樣的,在喜金剛的壇城裡,男女忿怒尊,亦是前述的男女菩薩。在舊譯的高階密續裹,曼達壇城的八天,藏文作“竹帕卡捷”,其中八位主要的本尊,也正是這八位。在特殊的曼達壇城裡,例如金剛嘿嚕嘎(藏文作:央大)的九支壇城,環繞在最中間一層的本尊,也是這八對菩薩,簡言之,在金剛乘的曼達壇城所呈現的各個本尊,基本上就是這八大男性與女性菩薩。而且,依蓮花生大師所言,他們在本質上,與上師的八種名字相同。
此處,八大女性菩薩化現為八大吉祥天女。所以,用她們所持的特殊法器來描述,以象徵她們各自的吉祥特質。整體而言,所有八大天女的特質,都是平息災難、助長成功。各別而言,持殊勝寶傘的天女,能平息國內的經濟衰退,將經濟走下坡轉化為走上坡,她有治癒經濟的能力。持吉祥金魚的天女,使我們能看得清楚,她帶給我們吉祥清晰的視覺、智力,與身心的健康。持妙力寶瓶的天女,帶給我們無窮的財富,而且,在我們證悟佛果的時候,她會帶給我們無盡的法音。有此一說,佛陀的喉嚨部位,有一個海螺的形象,象徵他的聲音永遠音量適中,他開示的時候所用的語言,總是讓別人很容易理解,如果你在很遠的地方聽佛陀的開示,你不會覺得太小聲聽不到,如果你就坐在佛陀的身邊聞法,你也不會覺得聲音太大,而且,你能夠理解他開示的內容。手持悅意青蓮花的天女,能帶給你悅意的談吐,及表達能力,而且她會帶來外貌的美麗,而且,她使我們免於不淨,並帶來種種的悅意。
持名聞之螺的天女,可使我們牙齒健廉美麗,特別是如佛陀的完美(佛陀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其中之一是牙齒完美)象徵,所以,她能帶給我們美名,而且可以平息傳染性的疾病。手持圓滿如意結的天女,能夠成就各人特殊的願望,並增長我們的智慧等等。持尊勝寶幢的天女,能令身體有力,並贏得各種不同的情境,譬如像社會地位等。天女手持力自在法輪,可以控制個體的環境,手掌與腳心的吉祥輪印記,是佛身的標誌,可以征服他人的攻擊
八護法
接下去的偈頌有八句,是對世界各方的護法禮敬。這段藏文的法本首先提到“倉巴千播”意指“大梵天”。然後是“得炯”,文字的意義是“祝福之源”,即“大自在天”。再下來是“誰昧布”是指“遍入天”。然後是“密動殿”,意思是“千眼者”,是“帝釋天王”。接下來的是國王(藏文叫“佼播”),“持國天王”(藏文“佼播右扣送”),“增長天王”(藏文“帕借播”),“龍王廣目天”(藏文“鹿望密蜜桑”),“多聞天王”(藏文“難特誰”)。八大護法的名字集中在—起,前四個是天神的名字,後四個是國王神祗的名字,等一下會做詳細的解釋。然後,提到的是八大護法的法器,待會兒也會一一解釋。偈頌以[三界之中增長善吉祥,八大世間護法我頂禮]兩句做結尾。
八大護法的前三位大梵天、大自在天、遍入天,在密集金剛密續裡,說他們是三金剛的化現,也就是佛陀身金剛、語金剛、意金剛的化現。 大梵天是身的化現,大自在天是語的化現,遍入天是意的化現。基本上他們屬於三個尊貴的家族——文殊菩薩家族、觀世音菩薩家族、金剛手菩薩家族——化現為宇宙中的守護。就外觀而言,當然他們是大梵天、大自在天、遍入天,他們是佛陀的隨從。當有人證悟佛果的時候,他們就會出現以表示歡迎,他們還會協助這些證悟者保護他們的法教。 這三位天神,就如同是這個世界裡的一切守護神或精靈的國王或領主。第四位護法是帝釋天,他曾親自面見佛陀,並在佛陀的指導下悟見真理,他獲致證悟,並守護佛陀的法教,所以,他是所有善神與精靈的領導者。他在宇宙中的地位,是欲界六天中第二天的天王,也就是三十三天的大王,如是,他看管人類的世界,協助人們行善。
這是前四位護法,大梵天、大自在天、遍入天,及帝釋天。接下來的四位是“四大國王”,他們掌管欲界六天的第一天,也就是須彌山頂的四個方位。他們是真正的菩薩,住於八地菩薩的境界,他們基本上是要保護佛陀的法教,是各類天神的國王,是具大威力的國王,各類神祗則居住在須彌山的四周——食香神、鳩盤荼、龍、夜叉等等。有此一說,只要你聽到八大護法的任一個名號,你都能免於危險與傷害。同樣的,每一位護法,都能為我們帶來與增長上中下三界的功德、卓越、繁榮。此處所謂的三界,下界是指地獄與餓鬼道;中界主要是指人道與畜牲道;上界則是指天道與阿修羅道。此三道不管有任何好事發生,基本上都是此八大護法所行的威力與利生事業。他們的功能,在使這個世界的眾生,獲得最大的安樂。
現在,我們就要一一講解他們的名號及法器。第一位是大梵天,他所持的法器是輪。第二位是大自在天,藏文是“汪邱” (此天神有許多的別名),他的法器是三叉戟。第三位是遍入天,藏文在此叫做“誰昧布”,意思是“誰昧”的兒子,他的法器是短槍。第四位是帝釋天,他的法器是金剛杵。接下來是四位國王,第—位是持國大王,他的法器是琵琶。第二位是增長天王,法器是長劍。第三位是廣目天王,他是龍族的國王,法器是寶塔。最後—位是多聞天王,他的法器是尊勝幢。
在《八吉祥經》及《吉祥祈願文》(前者的濃縮版)裡,我們是禮敬八大如來(佛陀)、八大男性菩薩、八大女性菩薩(化現為八大吉祥天女),和八大護法。米龐的注解,是說明這四組的八大,是三十二位本尊,基本上,所有的本尊曼達壇城,都已經包括在這裹面。換言之,所有的曼達壇城都是這三十二位本尊的替換。因此,若以虔誠的態度持誦此祈願文,則可以淨化我們的惡業及染汙,可以立即轉生於更高的境地,而且,就長遠而言,日後可以獲得完全的證悟。也就是說,透過持誦此經文,將使所有的善業都會增勝(會有更好的下一世),會發揚光大(意即解脫輪回——獲得解脫)。持誦此經文之所以如此殊勝,是因為只持誦此一部經文,你就已經向佛陀所開示的所有本尊禮敬,在所有經藏及密藏的論著中都提道,這些本尊是值得信賴的,是殊勝的。
最後一點要放在心中的是有關於所敬誦的《吉祥祈願文》的八佛,此八佛現在正以佛的化身,示現在各個特殊的淨土。所以,他們的名號也就特別有名,而持誦他們的名號,將會相當吉祥殊勝。不過,我們仍然要知道,一切佛本質相同,在具神變的“賢慧”(Bhadra)請問佛陀的經典裡,佛陀開示道:“賢慧,若你禮敬一位勝利者(佛),你就等於禮敬了十方三世—切佛。”為什麼?佛雲:“賢慧,因為我的法界與我的自性是無二無別的,而我的自性亦與諸佛無二無別。”一佛,就是一切佛。對一佛供養,就是對一切佛供養,並且會獲得相同的大利益,因為,一切佛皆已證悟一切事物的自性。所以,在究竟上諸佛是無二無別的。到此,大學者米龐的注解告一結束,並簽了他的名字。 最後一個偈頌(四句),注釋未做講解,[我等如今所做諸事業,一切障礙損擾盡安寂,滿願增德如意皆成就,吉祥善妙祈願臻圓滿]。意思是說,祈願此刻我所開始做的任何事(可是佛行事業、世俗事業,如貿易等等),可能遇到的一切違緣障礙,都會因為禮敬這三十二位本尊所獲得的力量,而淨除。並且,祈願一切善得以增長。一切願望,如我們所希望的實現。簡言之,願快樂與美善光輝圓滿。本頌還有一個跋,做了進一步的指示,如果你在早上起床念誦此祈願文,那麼,這一整天不論你做什麼事,都會順利成功,如果你在晚上睡覺前持誦,你將會有個美夢。如果你在有紛爭的時候持誦此願文,你將會獲勝。如果你在開始做任何一件事之前持誦,你的目標將會達成。如果你每天持誦,你將會長壽、騰達,且有美名。你會變得快樂、善良,你的一切願望將會非常成功。所有惡業與染汙將會被淨化,你將有所成就,最後會勝利,證悟佛果,一切目標都會增勝、發揚光大。”再次,這裡所謂的增勝,是指會有較好的來世,而發揚光大是指會解脫、證悟。大學者米龐在結尾處簽名並記下日期,以上是整個《聖八吉祥偈》的講解。
問答
問 題:
因為這個祈願文可使我們吉祥順利,所以,我們在法輪中心每週第一次共修的時候,是否必須在念完傳承祈請文之後,念誦《吉祥祈願文》?我們還共修四臂觀音,那麼如何才是最佳的次序?
仁波切:
如果要持誦《吉祥祈願文》的話,最好是在最前面,也就是所有其他念誦之前。此願文的注解中曾說,祈願文最好在開始任何事之前持誦。
問 題:
當仁波切提到六道與淨土的時候,所指的是實際存在的地方嗎?它們是真實的地方,或是一種意識狀態?還有,當我們說到諸佛菩薩的時候,他們是我們世界裹真正的人,發展進步到那個次第,亦或他們是某種程度證悟者的化現。
仁波切:
關於你的第一個問題,六道與淨土,是由於眾生業力不同,所感受到的環境上的差異。所以,某一群眾生,他們感受到相似的外境,是因為他們業力相似之故。因此,他們或多或少同意所看到的外在環境就是那樣,因為他們有相似的業行,相似的動機。在淨土,其內的眾生所知覺到的外在環境都是清淨的,因為他們累積的都是善業,動機都是清淨的,已去除了所有具染汙的動機。由於他們善念成熟,所以,反射出的外境,都是純淨的、人道是我們所居住的地方,這是我們的經驗,我們所經驗到的外境是相似的,至少是可以溝通的。換言之,我們可以同意所處的外境看起來像什麼樣子。因為我們的動機相似、行為相似,所以我們所經驗到的,大體上說來是相同的。對於地獄道的狀況,傳統上有兩種解釋法。一種如我剛剛所說,是由於業力感召之故,所產生的覺受。由於他們業力的投射,使他們感受到如地獄的外境。另一種說法,是地獄在我們這個地球的地底下——深入地表的某個深度,你就可以到達地獄。以上兩種解釋都曾開示過。至於你的第二個問題,關於此處不同的本尊,以菩薩為例,是已經穿越修行之道,了悟到他們已達到的次第的眾生。以觀世音菩薩為例,經藏裡面提到,他是一位比丘,他在數劫之前出現等等。同時,觀世音菩薩也被認為是諸佛慈悲的一種化現。相似的,文殊菩薩被認為是諸佛智慧的一種化現。餘者類推。
問 題:
我曾讀那洛巴的生平故事,他的前生,在以那洛巴之名出現以前,曾經是普賢菩薩。此處所談到的普賢菩薩與那洛巴有關係嗎?
仁波切:
那洛巴與普賢菩薩在此並無特別的關係,普賢之名出現在印度,所以,可以是印度人給小孩子取的名字,就像我們今天為孩子取名一樣。印度有人叫做悉達多,但這不會讓他變成佛陀。
問 題:
一般人會以出現在我們眼前,我們可以看到、經驗到的去做連結,這樣子我們比較容易去相信、瞭解、經驗,而視他們為另一個層次。我的意思是說,活在我們現在這個世界裡的眾生——他是這些菩薩的化現。若我將此人與我的修行乃至祈願文連結,那麼,會不會產生更大的效用呢?在做實修的時候,若是將祈願文與這位眾生的形象連結在一起,好像會讓修行更有效。
仁波切:
事實上,你禮敬的是一位菩薩或是菩薩的化身,基本上沒有什麼不同,因為兩者間無二無別。舉例來說,就像禮敬太陽與陽光一樣。若你禮敬陽光,你也等同禮敬了太陽。若你是禮敬太陽,那麼你也同時禮敬了陽光,因為,不可能只有其一而無其二,兩者是下可分割的。以文殊菩薩為例,他是佛陀智慧的化現。我們以文殊菩薩之名,代表一切諸佛的智慧。所以,當你禮敬文殊菩薩的時候,你同時禮敬了文殊菩薩的化現。而當你禮敬文殊菩薩的化現的時候,你也自然的禮敬了文殊菩薩。他們是不可分的,如空中的月亮與水中映射的月亮一般。若你看水中映射出的月亮,你可以在天空中找到相同的月亮;若你看天空中的月亮,你會知道水中也會是相同的月亮,最重要的是你要向你最虔信的物件禮敬,所以,如果你覺得文殊菩薩能給你最大的加持,你就禮敬文殊菩薩,因為你對他最有信心。如果你覺得禮敬文殊菩薩所化現的人身,能得到最大的加持,那麼,你最好禮敬他所化現的人身,理由是你相信那樣可以獲得最大的加持。
問 題:
這正是我想探究的根本,我們有這許多佛及菩薩的名字,對於這些名字我們並不熟悉,我們並不是浸淫在這些名字中長大的——例如:從我們的父母口中聽聞長大。但我們確實與他們有緣,他們來到這裹,就像仁波切您一樣,這使我們的內心,我們的心靈產生了一些變化,好像我們依照這樣修下去,確實會獲得很大的力量。所以,我很想知道,如果我不能很深刻的感受到他們的存在,而我仍然依法修持,則仍然可以獲得相同的效果嗎?或是,我必須內心先很深刻的感覺到他們的存在,我的修持才會有好經驗產生?如果我不能很清楚的感覺到他們的存在,而他們仍然會關照我嗎?
仁波切:
嗯,關於覺受與覺受的意義,我敢說我們所經驗到的許多覺受,如獲得加持或是修行有進境等等,都是由於我們的期待而產生。我們會認為做各項修持或向某個特定的物件祈請,我們就會得到一些驗象或啟示。因期待而獲得,是我們的心有所造作,而後我們經驗到它。如果你所說的覺受,是上述這種經驗。那麼,是否有這樣的經驗就不重要了。這種經驗本身並不代表獲得加持,它只意味是—種期望罷了。但是,有另外—種修行有進境的徵兆與指標,它的發生與你的期待無關。這種狀況,是當你在做某一項修持(可以是修寂靜尊或忿怒尊,兩者在此沒有差別)的時候,你只是專注於修持,你沒有任何結果或驗象的期待。此外,你不但沒有預期,而且對結果沒有畏懼,這時,如果產生了什麼現象,才是真正的有意義的驗象——當它不是在期待下發生。
問 題:
我想請教—個關於內文翻譯的問題,是在禮敬八大吉祥天女的那一段。提到天女的美麗、莊嚴、歌、舞、花、香、燈、塗,我似乎沒有聽到對這些的講解。
仁波切:
事實上藏文法本,對於這些沒有一一解釋,藏文法本只是說“如同美麗(更精確的翻譯是迷人)等等”,這裡的“等等”就包括了美貌天女、歌唱天女、舞蹈天女、薰香天女等等。
問 題:
我不清楚的翻譯名詞海螺這個字,為什麼是八大護法的權杖(所持物)?
喇嘛耶喜嘉措:
此處“海螺”的翻譯不正確,藏文“動”字有兩種意義,一作“海螺”,另一作“三叉戟”,這裡的“動”字有前加字“瑪”,後面是短槍或矛,所以,應該是 “三叉戟”的意思。順帶一提的是前一個偈頌,講八大天女,也提到“海螺”這個字,該處翻譯為“海螺”是正確的。(中譯注:“海螺”與“三叉戟”的藏文拼音不同,請參見書末的藏文偈頌之原文。)
問題:
請問“琵琶”呢?
仁波切:
此處“琵琶”是指四弦的樂器,原始出處是梵文。
問 題:
關於八大菩薩,我知道大-寶-法-王是觀世音菩薩的化現,泰錫度仁波切是彌勒菩薩的化現,我想知道我們傳承當中還有那些仁波切是不同菩薩的化現。
喇嘛耶喜嘉措:
仁波切不會告訴你的。不過就我所知,巴都仁波切是文殊菩薩的化現,蔣貢康楚仁波切是毗盧遮那與文殊師利兩者的化現,我們傳承有許多是菩薩們的化現。
仁波切:
瑪爾巴是虛空藏菩薩的化現,而泰錫度仁波切也是瑪爾巴的轉世,所以,他是虛空藏菩薩及彌勒菩薩兩者的化現。問題:那麼卡盧仁波切呢?喇嘛耶喜嘉措:卡盧仁波切是蔣貢康楚仁波切的五個轉世之一,所以,他也是毗盧遮那與文殊師利兩者的化現。
問 題:
如果我們一直在道上修持,不斷進步,而達開悟,那麼我們最終是否也是像他們—樣轉世再來呢?
仁波切:
是的。問題:我們能夠選擇以什麼樣的形式轉世再來嗎?
仁波切:是的,如果你發願的話。在修行的過程裡,我們發願要效法本尊(或追隨者)的種種善行,譬如,在修完度母、蓮師,或釋尊祈願文之後,我們總是會再加上“願我能像您一樣,有名、有眷屬,願同您一樣,證悟法身,完全像您一樣的利益所有的眾生。”修行的結果,就是你要達到那樣的境界,這是必然的,我們可以百分之百的保證。它不是我們睱想的可能達成,或是含糊的達到,而是非常確定的。因為在偈頌裹我們唱到,“願我的身像您,願我的眷屬像您的眷屬,願我能達到您的境界…”如是等等,這正是無數生之前,釋迦牟尼佛所許下的願望,他在佛前許下了菩提心願,他許願道:“願我能成佛,和您完完全全一樣,與您有相同之名,相同的眷屬,相同的境界,等等。”他最後所達到的結果,就是他在一開始所發的虔誠的菩提心,因為這個菩提心,使他成就了佛果,即我們今日所稱的釋迦牟尼佛。他當時,確實是以一把土,將自己的功德供養給諸佛,這是他所能供養的—切,他將這把土放進佛的乞食缽,然而,功德就是由這裡開始累積,正確的供養發心,使他成為釋迦牟尼佛。
問 題:請原諒我問這麼幼稚的問題,請問祈願如何能產生力量?
仁波切:
菩薩已經接近佛的果位,向他們祈求會產生效用,乃是透過他們證悟的力量。對凡夫而言,當我們發願時,我們沒有能力讓願望立即實現。所以,我們發願的時候,我們祈求諸佛菩薩加持我們,祈請諸佛菩薩關照、加持我們的願望,使我們的願望得以實現。事實上,當我們在做祈願的時候,我們是靠透過諸佛菩薩自身的願力,來落實我們的願望。因為,他們的願望,是互相包含的,也就是要盡可能的利益眾生。如果我們的願望也加入了他們的行列,那麼也就成為他們的願望的—部份,所以,願望會達成。當我們走完了絕大部份的修行道路,有了完美的發願,到了那個境界,那麼,只要我們的願望一升起,願望也會自然的成就。那時,可以透過諸佛菩薩的加持力量,加持凡夫的祈願。就像是一滴水,僅僅一滴,如果你喝了它,或是就讓它留在原地,那麼,過不了多久,它就沒有了。相對的,如果你將這滴水,滴到海洋裡,那麼,只要海水不幹,這滴水就永遠不會消失不見。只要海水不乾涸,這滴水就永遠蘊含在裡面。你所行的善業也是一樣的,如果你不回向給他人,你只把它當作自己的美德,因為這樣,而你變得高傲、自大,如是的態度,使得你的功德也跟著用罄,功德消失,耗用殆盡。但是,如果你將功德回向給所有的眾生,這麼做,你就不再擁有它,特別地,我們應該這麼想:“如三世諸佛菩薩一樣,他們將功德回向給所有的眾生,願眾生獲無邊、永遠的快樂。我也像他們一樣,把自己的功德,做相同的回向。”如此,將被諸佛菩薩的大願所吸收,成為它們願力的一部份。功德不再屬於你,功德也不再會被你的任何行為或無明所摧毀。如果你如此發願,那麼你所做的任何善業,將使眾生在最短的時間內,由他們的痛苦當中解脫。最終,他們會解脫痛苦而獲證悟,如此,美德不會乾涸,就像是將一滴水滴到海裹一樣。這樣做,可以利益眾生,因為,立即的效益,是你在道上提升了自己。就長遠來說,你利益了眾生,因為你在修行道路上的提升,將使你更快速的有能力去幫助眾生,如此輾轉向上。
問 題:
如果您知道這八大天女的名號,能否請您告訴我們?
仁波切:
此處她們的名號是以她們的所持物命名——海螺、金魚等等。通常,她們叫做曼妙女、莊嚴女、歌女、舞女、花女、薰香女、塗香女,及燈女。
問 題:
我想知道男性菩薩與女性菩薩的差別是什麼?又為什麼男性菩薩化現為男人的身形,而女性菩薩化現為女性的身形?
仁波切:
不,不必然是這樣。譬如說,觀世音菩薩在西藏被認為是男的,但在漢地被認為是女的。 問 題:
個人的修持專注在一位本尊上比較好,還是專注於所有的本尊?如果專注於一位本尊,是否可以較快速的成就?我們需不需要選擇自己的本尊?
仁波切:
專注於—位是較有益的,一位本尊、一種祈願、再生於一個淨土等等。這是基於單純、講究實際的理由。大師阿底峽就曾經說道:“在西藏,你們修持一百位本尊,一個也沒有成就。在印度,我們只修持一位本尊,卻成就一百位本尊。”這個意思是說,如果你認為各個本尊是分別成就的,那麼你就必須修一百種本尊法,學一百種不同的曼達壇城的觀想,念誦某個數量的一百種不同的咒語。所以,對於每一位本尊你都只能做相當有限的少量修持,如此,你將不會成就任何一個本尊,在你獲得某位本尊成就之前,你已經又換了另一位本尊來修持。相對的,如果你在一位本尊修持上獲得成就,那麼,你將了悟所有本尊的自性。
問 題:
請問這個祈願文,和祈願文的注解,是在什麼年代寫下來的。
仁波切:大約是在上一世紀初——約1900年的時候,寫下來的。但是所依據的經典,則是源自於釋迦牟尼佛的教授。
問 題:
如果尊敬一佛即是尊敬諸佛,那麼為何我們在此法本裹,要念誦這些佛的名號呢?
仁波切:
所謂禮敬一佛即是禮敬三世一切諸佛,想要強調的是,如果你只禮敬一位佛而省略其他佛,並不犯錯。但是,這並不表示如果你禮敬一位以上的佛,你就犯了持誦過多的錯誤。所以,兩者皆無誤。你不是必須只禮敬一位佛,而是可以只禮敬一位佛。大堪布米龐在他的注解中指出這一點,他必須指出這一點,是因為如果他不指出來的話,我們就不瞭解這—點。我們不知道寧瑪傳承的根本本尊是那一位,新伏藏的根本本尊是那一位,各自的曼達壇城為何,以及他們如何連結到—位本尊上面,如此種種。對於這些,我們感到非常含糊籠統。所以,在他的注解中,他要指出來,這些如何融合為一,以及如何以此單一法本,你就真正能夠一次禮敬所有的本尊與所有的曼達壇城。此話的意義,他主要是要點出,超越法本文字本身,不論你所修持的是無數伏藏或寧瑪傳承的任何一個曼達壇城,他們的本質都是相同的,因為,他們都是相同的本尊。
問 題:
在此祈願文當中,似乎我們不僅祈願在佛法的修持上殊勝,而且還祈求在世間法上也殊勝。我很想知道這個祈願文與《修心七要》法教間的關係,因為《修心七要》中提到“不要操弄這個世界”,我們應如何結合《吉祥祈願文》與《修心七要》呢?
仁波切:
此法本所言,運用於世俗生活目標上,與“修心”的教授,是沒有矛盾的。不同之處,是“修心”法教強調的目標,是過嚴謹的出離生活。此一取向,是基於噶當派大師的生活方式,他們終其一生,都在做閉關,他們將生命的每一片刻,都用在更接近覺悟的道路上,如此,他們可以在一生,也就是此生證悟。此處的《吉祥祈願文》比較與我們當前的生活方式配合,若我們宣稱自己現在的修行與當時噶當派大師的修行一樣,是不正確的,我們並沒有那麼嚴謹的在修持。我們確實有世俗的事要關心,我們確實有世俗的野心,在這當中,我們又必須將佛法溶入其中,所以,你只好把它想成是我們對於現實生活的一種讓步。例如,有許多噶當派的上師,是完完全全沉浸在“修心”當中,他們是如此的投入修行,以致於他們甚至不願花費時間去吃飯,或是去洗澡。他們認為這些行為是有違全神貫注的修持的。他們沒有時間浪費在那樣的事情上,從來不管睡眠。對照他們,讓我們用比較實際的態度來面對我們的現況,我們花很多時間在吃飯,花許多時間照顧自身,花費很長的時間睡覺、喝茶,或是做其他事情。所以,我們不應宣稱我們自持如他們的水準。不過,如果你能發願達到與他們一樣的標準,將是非常殊勝的。
問 題:
您說虛空藏的所持物是月亮,請問它象徵的意義是什麼?
仁波切:
我不確定它的特殊象徵意義是什麼,一般而言,月亮代表的意義是清涼——平息我們的染汙等等。太陽代表燃燒,所以,虛空藏菩薩以持月亮為象徵,而普賢菩薩以持太陽為象徵。
問題:
這個祈願文有沒有灌頂?
仁波切:
沒有,只有口傳。
問 題:
假設我們修四臂觀音,那麼,我們持誦他的心咒,是否有一定的數目?數目為何?
仁波切:
如果你是問團體共修時應持多少遍,那麼通常是108遍,或是500遍,或1000遍,視共修團體或日修儀軌的時間長短而定。如果你是問圓滿某個法的修持的基本數量,那麼一般的標準是持咒100,000遍,再乘以咒語的字數,所以,四臂觀音法的心咒有六個字母,故應持誦600,000遍。除此之外,西藏人若是將此心咒當做是他的根本修持法的時候,一般是會持誦一億遍。有一個說法是,任何人只要他持誦了一億遍的觀音心咒之後,他就會長出—顆新的牙齒,這在西藏確實很常見。掉了牙齒的老先生或老太太,在念完一億遍之後,果然長出新牙。聽起來似乎不太可能,但是確實有人精進修持,在三年內念完—億遍。
問 題:
是否有必要記錄已持誦多少遍的咒語?必須那樣做嗎?譬如我們在開車的時候持誦,而不是一定要手持念珠的計數?有必要知道自己完成了多少遍嗎?
仁波切:
嗯,一般而言,這由你自己決定。計數或不計數,對於你的修持都是正向的。之所以要計數,只是為了幫助自己承諾做到某個程度的修持。如果你的動機是想“我至少要達到這個數目”,這樣能夠鼓舞你自己,那麼,你用念珠計數,就能讓你知道你現在念到那裡了。
問 題:
完成度母的修持,應持多少遍的度母心咒?
仁波切:
一百萬遍,因為度母的心咒有十個字。
問 題:
如果每天有段固定的時間,譬如說一小時,可以完全用來修持,那麼,是否有特定的修持是有益的,好比說某個法修多長的時間?怎樣的安排最有利?
仁波切:
這真的是要依你的各別情況而定,在此呈現給各位的,是一個漸進的、和諧的修行次第,大家各自可以做相當數量的修持,然後再進入下一個項目。基本上,由止的修持開始,然後,修四加行,繼之以本尊的修持,原則上,先修噶-瑪-巴希上師相應法。目的是讓你在某段時間內,專注於某個特定的法門上做修持。舉例來說,如果你現在在修“止”,那麼關於止的方面的修持,你做得愈多愈好,然後伴隨著—些四臂觀音法的修觀等等。如果你現在在修四加行,在這個特定的時段裡,你就專注的修四加行,盡你所能,做得愈多愈好,不論是四加行裡的那一個加行。你們參考泰錫度仁波切為五年大手印課程所安排的功課表,就知道四加行的修持有多麼的重要。第一年,有每日的課表,視各人完成四加行的進度不同,安排了三種功課表。他所設計的功課表,在五年中的第一年,要完成四加行的修持,對於那些已經完成四加行的人一一在仁波切開課前就已經完成四加行的人——就只需要花四周的時間做四共加行、四思維,一個加行一周。然後,四不共加行的每一加行,也是專注的做一周,無需掛慮做了多少數目,但是每天至少要花兩小時,專注於那一周所應做的加行。不過,對於尚未完成四加行的人而言,他鼓勵他們多做—些四加行。尚未完成四加行的人,第—年的功課,前幾個月,每天要花較多小時在四加行的每—加行上面,如此,他們才有足夠的時間完成四加行的修持。
問 題:
身為西方人,我們大多數不是在您所呈現給我們的傳統中長大。我們不是這樣被帶大的,所以,我想請教仁波切,是否可以給我們一些指示,讓我們可以很虔誠的修持佛法,而不是可能多多少少掉入一種執著異國風情的短處裡?或是落入某種缺陷,即欲將佛法納入我們的文化,而敗壞佛法?
仁波切:
為了不落入上面兩種歧途或錯誤之因,第—件事,必須是真正的修持佛法——嚴謹的修持。修持佛法本身,可以讓我們不偏離到第一種錯誤的道路上,受異國風情吸引,模仿要做西藏人。牢記佛法不等於西藏文化,這一點非常重要,佛法不是由西藏開始的,它也不等同印度文化,但它源於印度。西藏所傳的佛法,並未添加太多西藏文化的色彩。所教的佛法,與所修的佛法,是西藏人由印度大師那裹學來的。所以,你學佛法,並不是學西藏文化,所以,你也不需要把西藏文化自佛法中拿掉,因為,你從一開始就不是在學西藏文化。事實上,西藏的環境,在一開始甚至比美國人還不能接受佛法,因為西藏有自己很強勢的傳統,也就是苯教。它是一個宗教一元化的社會,所以一開始的時候,抗拒性更強。不過,佛法已經完整的傳入西藏,而且幾乎完全保持原貌,未被扭曲,未受文化或其他因素所改變,所以,它並未被西藏化,因此,各位不必擔心這—點。而且,佛法帶給西藏莫大的利益,正如它利益所有它傳佈到的國家一樣。佛法盛行的國家,有無數的個體,因為結合正知見與實修,而獲致證悟。直到今天,這些都仍持續發生在有佛法的國度。至於,如何保持對西藏習俗文化遠近適中的距離,我可以說:在美國,我們或多或少可以看到全世界的每一種文化,而且,每一種文化都被研究,被商業化的呈現,且有不同的人種居住在這個國家,所以,沒有特別的理由,要特別害怕西藏文化。它不過是這個世界上的另一種文化罷了,所以,你沒有必要特別將它排除,雖然它可能取代了你的生活。另—方面,學習與研究西藏文化,並不必然對你的佛法修持有幫助,西藏文化既不傷害佛法的學習,也不幫助佛法的學習。然而,危臉的是誤把某些事情當做是西藏文化的表現——事實上那事情與文化無關。說到這裡,第一個也是最常讓人想到的就是金剛乘的儀軌(法會儀式),包括它的旋律,正確的供養方法,所使用的樂器等等。這當中的某些事務,譬如說,法會儀式當中所奏的音樂,它的旋律是在西藏所作,是由不同的西藏上師們,在淨觀或頓悟中所得的靈感。這些東西,不能且不可,因為你不想吸收西藏文化,而將它們拿掉。這是金剛乘相當根本的部份——文字風格、音樂、獻供等等,它們不能被捨棄,因為它們不是文化,它們是佛法。另外一個例子,是即使這些儀軌和修持法門,是由梵文翻譯成藏文,但並非完全翻譯,例如,咒語,乃至於獻供時所念的咒語等等,都仍然是以梵音唱誦。明顯地,這些念誦有些難以辨認它們的梵音,因為,它們的發音與古梵文的發音有些出入,但它們仍舊是梵文。所以,原始的佛法應該被保存,我們絕對不可以將它們擦掉。將佛法翻譯為藏文的這些個人,都是有過人的智慧,而月他們都承諾要做最正確的翻譯,今天,他們都還能將藏文翻譯,對照著翻譯回去,成為梵文,逐字的——重建原始的梵文。這項工作,事實上已由“編納爾梵文大學”(Benares Sanskrit University)及其他地方的學者們在做檢測。與瓦拉那西的西藏大學一起合作,他們已經重新恢復了一些文章,而後,他們比對梵文原文,發現兩者相同。這並不是西藏人比其他人有學問,文學素養高,而是這些特殊的翻譯者是菩薩——證悟的個體,他們在一千年前,將這些經典翻譯為藏文。而且,他們全然地承諾,他們所做的事業是純淨的,就某方面而言,當今之世,很難達到像他們—樣的境界。
此書是尊敬的巴都祖古仁波切,於1999年1月,在佛羅里達州的噶瑪噶舉法輪中心所講授。
《聖八吉祥偈》講解
著者:尊敬的第三世巴都祖古仁波切
藏譯英:喇嘛耶喜嘉措偈頌
藏譯中:李佩光居士
內文英譯中:貝瑪秋頓
出版:慧眼雜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