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舉派祖師那洛巴尊者傳(二)

體驗種種轉化的核心之處,在於瞭解如是妙理,安住此覺,自然任運,無造作偏頗,也不起散亂。
  一味是行為舉止的方式。它並非將好壞等等參雜而生成的混亂狀態,領悟事物如是本性,就是一味,而這樣的領悟必須加以調練。
  在實際應用上,可以視覺體驗作為說明:當一個人看見一樣物體時,就有一個主觀的印象產生愛或憎的感覺(亦即情緒干擾了對物體的直接體驗)。
  再進一步觀察,看起來在那兒的東西,實際上根本不存在,外顯諸物既是顯現又是空性,內在覺知的過程並非主體(並非與客體相對的、截然不同的)。根、塵、識三者同時顯現。此理可推廣到耳、鼻、舌、身、意,皆是如此。
  這就是六重一味。同時體驗六者,就能夠放棄對於此生的貪執,具足無常正念,思及六道痛苦,出離繁雜俗務,對上師起勝解及虔誠心,獲得心靈的清涼自在。
  能不散亂地安住這種沒有任何外在參考點之境,就是真正在修行一味。
  3、 誓約
  帝洛巴在密林中度過一年,他時常乞食。有一天,附近的人們安置一座舍利塔,並在聚落中集會。那洛巴恰巧經過當地,得到滿缽的供品,於是就拿回來供養上師。帝洛巴大聲地咀嚼並且說:“那洛巴!這真好吃。”
  那洛巴想:“師父以前是一個字也不說,今天看來心情很好。”於是就問上師是否要他再多拿一點回來。
  帝洛巴回答:“是啊!去吧!”並且交給他一個裝滿水的瓶子和一把木劍,說:“要是哪些人心有不甘不願給你,就把水倒在食物上;要是大夥追你,就在沙上畫一個水的符號,要是他們還不回去,就揮舞你的劍。”
  在這國家裏有個習俗,就是任何人第二次到別人家乞食,都不會如願的。因此人們就說:“你剛才已經拿過了。”而不願意再給他食物。那洛巴就把水倒在食物上,接著有人大喊:“這個人把飯弄砸了。”幾個男人聽到就追過來,一群人快追上的時候,他就在沙子上畫了一個水的符號,這裏竟變成一個湖,整夥人都過不過來。
  一個老女人此時出現,告訴他們可把湖水弄幹再追,大夥便開始挖地,很快地湖水便被弄幹,
  並又趕向前追上了他。那洛巴就舞動手中的劍,劍頓時變成一棟鐵屋,那洛巴則坐在裏面。老女人又告訴憤怒的人們去拿煤炭和風箱來燒。過了會兒,那洛巴無法再待在裏頭被烘,只好奪門而出,就在快回到帝洛巴所居地方的時候,不幸被人給逮住,用棍棒和石頭把他打個半死。
  帝洛巴走到他身邊,問:“那洛巴,你師怎麼啦?”
  那洛巴回答:“如同米粒被搗爛、芝麻被壓碎,我的頭裂開了,痛苦萬分。”
  帝洛巴遂說道:
  “輪回此一曲銅壺,
  實應將其作粉碎,
  親愛吾子那洛巴!
  看入自心誓約境,
  空行秘密之家園。”
  並以手碰觸那洛巴,那洛巴即完好如初,接著他就教授誓約滿願寶教法。
  此法分為兩部分:信任與諦觀。
  一般而言,只要不違反自己所做的承諾,就算有了誓約,哪怕它甚至小到只有皈依的儀式而已。特別言之,金剛乘中誓約占了很重要的角色。特別當行者受了瓶灌之後,必須持守無上誓約,視法界為本尊壇城,一切有情為空行勇父。
  瓶灌的體驗,乃化身誓約的基礎,又稱為“範疇”。
  秘密灌的體驗,乃報身誓約的基礎,又稱為“無二”,于六解脫修行法中則名為“較高之門”。
  智慧灌的體驗,乃法身誓約的基礎,又稱為“深奧”,這是指與勇父永恆之喜秘密相結合,也叫做“較低之門”。
  第四灌的體驗,乃自性身的基礎,又稱為“完全深奧”,這是指大手印覺的照耀。
  實修的應用上,行者必須試著安住此合一之境,令體驗不致瓦解成零碎的片段,於刹那亦不舍離此境,食此禪定妙餐,守護真實自性。
  “範疇”誓約分三重:
  ·透過俱生覺禪觀空性,保任法身。
  ·透過直觀瞭解禪觀大樂,保任報身。
  ·透過認知力(認出眾生本性)禪觀與眾生的一體性,保任化身。
  “無二”誓約亦分三重:
  ·認出自性
  ·體驗道上的進展
  ·懺悔未能證果的過失
  心乃是念頭與空性無二之性,它無法被捕捉到,但卻不間斷地示現種種遊戲。顯現的就是心,心即是究竟,心與法身不可分割,因此不能將心視為在這、在那,也不能視心為物。心念來來去去,認識持守誓約滿願寶的必要性,也就同時體驗了它。
  破犯了與上師(真實自性)的誓約,是很大的罪過,此刻應依下法懺悔:若上師仍住于世,行者應修持金剛薩(土垂)禪修法,然後請求上師的認證,如此真誠地做,直到禪修此法的特殊征相出現為止。
  若上師已經圓寂,就要請求與上師同一法脈之人認證三次、七次或者更多次,依需要情況而定。
  同理,若對法友起嗔心,也應在佛堂前懺悔。要是行惡、犯戒,就要詳細地進行懺悔,然後重新開始。行者若能不犯真實自性(即上師)戒,一切誓約都將完好無瑕。上師本尊不可分割,上師現本尊相,金剛瑜伽母為本尊明妃,三寶即是真實自性,亦即上師。上師的化身即聖眾,因此,勇父、護法與道友們皆是上師的化身。上師的報身即聖法教,其法身即佛境。
  所謂“諦觀”,就是穩定地守護真實自性戒,如此一戒護持一戒,各戒整合於自性戒中,簡略地說,這是一種令人喜悅的信心,其中沒有絲毫自責或是罪惡感,因為能明察善惡之因,做出應做之事。
  4、拙火
  帝洛巴又到了鄰國邊境地帶,無語靜坐一整年。
  那洛巴以適切的行儀合掌繞行,請求傳法。帝洛巴就說:“跟我來!”
  然後就走了。他走到一個又黑又深又有許多水蛭的潭邊坐了下來,說:“要是我有弟子的話,他就會在這潭上搭一座橋。”那洛巴立刻開始建橋。
  當他下半身全浸到水裏的時候,不慎滑倒,落到潭底去。潭水受到擾動,成群的水蛭、寄生蟲等蜂擁而至,咬噬他的身體。血液流失令他產生虛脫的感覺,水流灌入傷口,令他產生徹骨寒意。
  帝洛巴問:“那洛巴,你是怎麼啦?”
  那洛巴答:“水蛭的啃噬令我虛脫而寒冷,我無法控制自己了,真實痛苦萬分啊!”
  帝洛巴遂道:
  “宿業所成身之潭,
  實應將之作冰凍,
  親起吾子那洛巴!
  諦觀汝心拙火鏡,
  空行秘密之家園。”
  於是,他便用手碰觸那洛巴,那洛巴遂完好如初。接著,就給予他永恆喜悅與暖樂自明的拙火教法。
  此法分為兩部分:相信透過清晰觀想得以體驗拙火,利用拙火作為方便。
  對於清晰觀想即可生起拙火,這種信心包括三方面:
  ·修行脈氣明點,修行心境,以及修行二者合一之法,就能趨入本性之根。
  ·種種對此拙火的體驗,即是道。
  ·果乃證悟法身,永恆喜悅於空性。
  關於這種分法,大班智達那洛巴曾說:“根、道,以及了悟果的各個階段。”
  根的方面分為:視根為脈、氣、明點,視根為心境,視根為脈、氣、明點與心境共通之處。
  關於視根為脈、氣、明點方面,那洛巴曾說:“脈靜氣動點創造。”
  脈再分下去,又有粗脈、細脈、極細脈的區別。
  在如同舍利塔的難摧微妙身中間,有整個系統的軸心——中脈。
  中脈上通頂門,下達密處,具有四種性質(紅、亮、直、中空)。中脈左方是拉薩那脈(右脈),具白色而略帶一點紅色,它在臍輪下四英寸的地方分出來,向上直到右鼻孔,中脈左方相同距離之處有拉拉那脈(左脈),呈紅色略帶白色,亦從臍輪下四英寸處分出來,直通到左鼻孔。
  左右兩粗脈在眉心處並回中脈,形成頭內白色的部分此處分出許多支脈,其中兩條粗脈到達雙眼和鼻孔,在這些地方生起作用。除了兩條在大腿分枝的脈以外,所有的脈都是多重的。
  中脈上方的頂輪是大樂之輪,像一朵三十二瓣的倒立白蓮花,代表凝聚力;喉輪是溝通之輪,像一朵十六瓣的正立紅蓮花,代表暖熱力;心輪是法身之輪,像一朵八瓣的倒立黑蓮花,代表流動力;臍輪是結構之輪,像一朵六十四瓣的正立黃蓮花,代表堅固力。這些輪中的粗脈一共一百二十條。
  在細脈方面,心輪中每一片花瓣都再分出三條脈,二十四條細脈通往二十四個部位,每個部分又分出三條脈,再一直分下去,直到總數為七萬兩千條為止。
  極細脈極多,有如身上毛髮一般。
  氣可分為兩類:實際表現之氣與分別之氣。
  即使身體依照心意而活動,成為一切活動的基礎,這就是所謂的“實際表現之氣”。
  “分別之氣”,是指延著不同脈道震動的氣,可分為五種:下行氣、平住氣、命氣、上行氣及遍行氣。
  下行氣——是不空成就佛,為風大的震動,綠色,集於密輪,此氣與大小便
  排放有關。
  平住氣——是寶生佛,為地大的震動,黃色,集於臍輪,此氣與消化有關。
  命氣 ——是不動佛,為水大的震動,藍色,集於心輪,此氣與呼吸有關。
  上行氣——是阿彌陀佛,為火大的震動,紅色,集於喉輪,此氣與唾液及其
  他體液的流動有關。
  遍行氣——是毗盧遮那佛,為空大的震動,白色,集於頭部和四肢,此氣與
  身體的移動和姿勢有關。
  根據以上五氣,又可再細分下去。
  平住氣中有一股稱為“移動氣”,位於眼內,形狀如一朵盛開的芝麻花,此氣負責視覺。
  命氣中有一股稱為“真動氣”,位於耳內,形成如溝,此氣負責聽覺。
  上行氣中有一股稱為“顯動氣”,位於鼻內,形如銅針,此氣負責嗅覺。
  下行氣中有一股稱為“速動氣”,位於舌內,形如半月,此氣負責味覺。
  遍行氣中有一股稱為“極速動氣”,位於全身,好比鳥身上的羽毛一般,但主要集中於體表和性器,負責觸覺。
  另一種分別法是以功能來分的,可分為業劫氣與智慧氣。
  還有一種分法是根據禪定覺受來分的,包括男性、女性和中性;每一種又可再細分為三類(男男、男女、男中;女男、女女、女中;中男、中女、中中)。
  最後一種分法,是依震動速率不同而分的:一個處於健康、休息狀態的成年人,將其吸氣、吐氣及二者之間這全部的過程,當成一個單位,那麼一晝夜(二十四小時)就有二萬一千六百個單位,這個速率是對中脈而言的。若將一天分為晝和夜兩部分,則各分到一萬零八百個單位,這個速率是左右二脈內的速率。若將一天分為四等分,每個等分就分到五千四百個單位,這是密輪內速率。若將一天分為八等分,每個等分就分到二千七百個單位,這就是心輪內的速率。若將一天分為十六等分,每個等分就分到一千三百五十個單位,這就是喉輪內的速率。若分為三十二等分,就有六百七十五個單位的速率,這是頂輪內的速率。最後分為六十四等分,就有三百三十七又二分之一個單位的速率,此速率屬於臍輪。
  關於黃道天相,每一星象震動速率為一千八百次,這速度也屬於四輪。密輪有十二瓣蓮花,每瓣震動速率一千八百次。每瓣又分五枝出去,所以共分成六十四枝,每枝速率即是三百六十次。子、午時分,有個從中脈而起的智慧氣,震動速率為十一又四分之一。十二瓣蓮花之邦的震動速率為五十六又四分之一。一晝夜中,起自中脈智慧氣的震動速率總共是六百七十五個單位。這樣的震動是難以察覺的。
  作為五官動力的氣,屬粗氣。
  作為八十種自起的煩惱模式,是屬於微細氣。
  作為行於三毒習性的智慧氣,則屬於極微細氣。
  明點亦為三種:
  ·粗明點以“阿罕”(即“我”坐代表)。
  ·細明點乃是以始覺覺本覺。
  ·極細明點則是於無始本覺中生起萬物之力,而以紅、白二色為象徵。
  視根為心境,可分三層:
  ·視根為五官感受——粗層。
  ·視根為八十種自起的煩惱模式——微細層。
  ·視根為三毒宿習——極微細層。
  視根為脈、氣、明點與心境共通之處,此是指八十種煩惱模式的微細氣,以及具三毒習性的心境,兩者無始以來就不可分割,如水入水一般,因而造作出輪回與涅磐。這點在多傑潤巴密續中曾提到。
  修持拙火之道,其相關的特質將一一介紹如下。
  拙火又稱“度摩”。“度”本指兇猛,意味著直接降伏所有不能通達證悟的因素,所有應捨棄的事物。
  “摩”本指母親,意味著自發生起一切善行、一切應保留的事物。
  實修拙火,就是籍由自燃之熱傳佈全身,覺悟空樂之性。
  拙火可分為外、內、密和究竟四種:外拙火如火,內拙火如藥,密拙火如獅,究竟拙火如鏡。
  ·外拙火降伏八萬障礙,于行者體內生起暖熱。
  ·內拙火平息八十四種疾病,生起樂受。
  ·密拙火摧伏八萬四千煩惱,生起樂空不二之覺。
  ·究竟拙火,則是“度摩”真正的意義,因為它驅散了無明黑暗,所以是“度”,因為它開顯了妙覺,所以是“摩”。
  在效能方面,外拙火使中、左、右三脈發出明亮的紅光;內拙火使五色光芒直如拉緊之弦;密拙火使智慧氣大力增長,猶如神射手所發之箭;究竟拙火使行者精勤保任心性,猶如守護強風中的的燭火。
  拙火向上燒入自存之覺,照亮“上門”之脈;向下燒入難名大樂,照亮“下門”之脈;於中間,照亮輪回不停的連續性,顯示脈和氣的限制。
  外拙火征驗——即使控制氣的技巧有時弱了下來,身體的暖熱也不會失去。
  內拙火的征驗——疾病永不侵犯。
  密拙火的征驗——業劫氣的的作用停止。
  究竟拙火的征驗—散漫念頭與自我分裂的情況,轉為般若、一體的妙覺。
  拙火成就有十相,一般五相乃對五大略具控制力時所產生的,另五相為對五大具完全控制力時所顯現的。
  一般五相如下:
  ·對地大氣能控制時,見到煙相。
  ·對水大氣能控制時,見到閃光相。
  ·對火大氣能控制時,見到螢光相。
  ·對風大氣能控制時,見到焰相。
  ·對空大氣能控制時,見到無雲晴空相。
  因此,帝洛巴說:“能控制五大之氣時,就會見到煙、眼前閃亮之光、螢火蟲、火焰以及無雲晴空。”
  能完全調伏地大之氣時,維持穩定時,行者會感到寧靜,見到日光相。
  完全調伏並穩定水大之氣時,行者會感到冷,見到月光相。
  完全調伏並穩定火大時,行者會感到很熱,見到閃電相。
  完全調伏並穩定風大時,行者會感到身體很有力量,移動非常快速,見到虹光相。
  完全調伏並穩定空大時,行者會感到身體寬廣。
  樂受熾然,但卻又沒有樂的概念,此時見到日月融合相。
  上根成就者,于清醒時可親見這些征相。
  中根成就者於某些境界中,才有上述覺受。
  下根成就者則在夢中見到。
  因此帝洛巴說:“已達穩定之五相,行者可直接親見日光、月光、閃電、虹光以及日月交融相”
  拙火的八功德,分為四共、四殊勝。
  四共功德:
  ·透過脈,獲得財富。
  ·透過氣,獲得人望。
  ·透過明點,獲得真實性。
  ·此三者同等兼備,獲得三界中的美麗與圓滿的生活。
  四殊勝功德:
  ·由於控制了下行氣與上行氣,行者能于末劫通天徹地的大火中毫髮無傷。
  ·由於控制了命氣,行者能使巨川倒流。
  ·由於控制了遍行氣,行者能于虛空中行走、坐臥以及飛行。
  ·(原著中缺少平住氣的部分)
  5、幻身
  帝洛巴又繼續無言靜坐一年。那洛巴以合宜的姿勢,合掌繞行,當帝洛巴瞥向他時,他遂上前請求教法。帝洛巴說:“若你想要教法的話,就帶著火、蘆葦和油塊過來。”
  那洛巴把東西帶了過去,帝洛巴就用刀切開蘆葦,並將其削得尖尖的,然後把蘆葦尖端浸入火上滾燙的油中,再拿起蘆葦把尖端插到那洛巴的身上。當痛苦達到難以忍受的程度時,帝洛巴淡淡地問:“那洛巴,你怎麼啦?”那洛巴答:“這個內有佛境本質的繩結折磨著我,痛苦萬分。”
  帝洛巴遂道:
  “信‘我’汝身之繩結,
  實應切斷,那洛巴!
  觀生幻身汝心鏡,
  空行秘密之家園。”
  他用手碰觸那洛巴,那洛巴即回復完好如初。接著他就開示本質離於世間八風的幻身法門。
  此教法分為兩部分:
  ·由各種思維認出幻相。
  ·金剛乘所教導及修持的,對於幻身即同魔咒的體驗。
  一個幻術師對一堆石頭、木頭念咒,造出許多男人、女人、牛、馬、驢、騾、房間、家宅等,一切看似真實、卻不存在之物。受幻術師把戲迷惑的人,將變化的幻像都當成真的,並且追逐這些東西;然而幻術師本人,絲毫不受那些看來像是房舍和牛群的假相所吸引;不被幻術矇騙的人,根本就看不到牛和馬,只是看到一堆石頭和木頭而已。同理,對凡人來說,一切現象看起來都是真實的,在追逐事物的過程中,就累積了業,而將在未來遭受苦果。
  已獲直觀體悟空性的辟支佛和菩薩,見到同一個現象的真實面,但不會去追逐;只有對佛而言,才完全沒有迷亂的現象和追逐之心,唯有純淨的顯現。
  那洛巴用十二譬喻說明現象的性質:
  “如魔咒、如夢、如眼前微光,如倒影、如電、如回音、如彩虹,如水中月、如雲為地、如眼前晦暗,如霧、如幻影,此乃現象之性十二喻。”
  簡言之,瞭解到輪回充滿了衝突,就能覺察死亡不定,而讓一切事物如是顯現。行者不斷提醒自己,一切都是夢、都是魔咒,念頭上調整成昨晚夢境一般半透明的情況。因此,行者透過諦觀、透過嚴守身、口、意三門,不斷努力瞭解魔咒這個開示。
  特別是關於秘密幻身的教法,這包括短暫與真實兩部分。
  ·“短暫”這部分是關於五大之力所成、含有種種體驗可能、投生於六道的
  生命而言。
  ·“真實”則是指心與氣。“真實”幻身並沒有和“短暫”幻身分離過。
  即使已捨棄了肉體,也不表示沒有了短暫幻身。中陰期間具足五官能力的微妙身,就是短暫身,但這階段的微妙身仍非真實身,而是像水和水溫的性質。真實身純由心和氣組成,其本性與水及濕性相似。五大所成的粗糙肉身若仍存在,短暫身就可視為客舍,真實身猶如裏面的客人。因此,心、氣所成微妙而真實之身,即為成就幻身的基礎。
  實修法門上,首先要透過深呼吸(觀想氣在動)向上、向下、到身體脈絡中央,或者是透過拙火法,提高感知能力。接著進行另一種呼吸,嗡、阿、轟三種子字震動,經由“融入”與“蒸發”的禪觀過程,達到專注之境。
  當行者感覺體內各敏感部位都受到影響,中脈也因明妃氣光而亮了起來,此時專注心力,即能令諸業劫氣流停止,所有氣皆進入、安住並消失於中脈。氣入中脈時,會產生規律風息之相,氣住中脈時,會產生腹部難以移動之相;氣消失于中脈時,會產生地大融入水大,水大融入火大,火大融入風大,風大融入識大之相:眼前有閃光、煙、螢光及燈光。
  四相過去之後,如月光般柔和的明點乘甘露之流由罕極*5降到心間,如日光般強烈的明點乘紅火之焰由阿極*5升到心間,日月消失於心後,產生一片黑暗,接著就出現了赤裸的法身空性光明。
  于法身光明中發生氣的擾動時(或相反地,氣入法身之時),不二心氣的原始光明就和早先的身心五蘊分開了,並且具足一切相好莊嚴、五蘊淨相與五受用*6,此氣成為明亮白光的幻身,其軀體、面容、手足皆歷歷分明。
  剛開始,這只是個觀念,但後來會成為事實。
  此時,即轉識成為不二空樂妙智,基本心識即成法身當下示現的幻術。若能堅定地、離於二元對待地如實體會,就是此覺受的精華所在。於壇城中,此真正尊貴之相退回到行者之身,猶如生起次第中智慧尊融入誓句身一般;這個過程中,所見到的境界順序和原來的相反。當行者再看到眼前的閃光相時,即瞭解萬物皆是空性,同時又是大樂。
  此幻身所能結合的經驗伴侶,其數如同須彌山上的微塵般眾多。籍由一再進入原始光明之力,內在方面,覺性將淨化成無瑕之境,並能明白可能發生的一切事物;外在方面,能知主體的限制不復存在,故瞭解最極微妙事物之“覺”得以廣大地開展。成就幻身法,即可了悟具七種特質*7的報身相。
  注釋
  5  五大之力,產生了堅固的俗我(阿罕),這在父精母卵結合之後,就分成兩極。來自父親的明點升到頭部,最後抵達“罕極”,此明點為白色的,它的功能在形成身體的光澤;來自母親的明點降到臍部(或甚至臍下),最後抵達“阿極”,此明點為紅色的,它形成身體的暖熱。透過拙火的點燃,兩極之間的緊張狀態即得舒解。凡俗生活所依存的分裂的“我”逐漸回復完整,行者即可見到自己真實的情況。
  6 五受用是指:具阿迦尼吒天人之壽命、金剛持之莊嚴、十地菩薩為眷屬、
  無盡的原始光明以及時間。
  7 此七種特質將在第二部分教理的介紹中說明。
  6、夢觀
  帝洛巴又無言坐一年。那洛巴以適當的行儀,合掌繞禮。當帝洛巴看向他時,他就上前請法。
  “若要教法,就跟我來!”帝洛巴說完就走了。
  在一片廣大草原的中央,有個男人背著一個包袱,帝洛巴說:“去追他!”那洛巴就跑過去,但那人就像個虛幻的人一樣愈跑愈遠,怎樣追都追不到。那洛巴精疲力盡地倒在地上,一動也不能動。帝洛巴就走過來,問:“那洛巴,你是怎麼啦?”那洛巴回答:“我如同麋鹿般追逐顯現而又消逝的幻影,痛苦萬分!”
  帝洛巴遂道:
  “三界之繩為輪回,
  實應切斷,那洛巴!
  諦觀自心夢鄉鏡,
  空行秘密之家園。”
  言畢,以手治好了那洛巴,並給予自斷迷惑的夢觀法。
  此教法分兩部分:
  ·等待夢境而加以捕捉
  ·修氣而加以捕捉
  經部和續部法典都聲明,整個世界均如一夢。
  能提起此一正念,對於有個“清淨自我”存在的謬見就會瓦解。從入睡到夢境出現為止,這段經驗即同死亡的過程;夢境出現,即同于中陰;當一個人醒過來,就進入堅固實執的世界了。因此,要摧伏視白晝所見事物為實的這個信仰,夢觀在十二個對此虛妄世間的譬喻中,算是最好的一個。
  實修法如下述:
  行者放棄對此生的一切執著,並能穩定地體驗幻身境時,可於夜晚或其他任何時刻入眠,將注意力集中於喉輪,當睡眠徵兆出現時,心輪中一點微細而快速移動的螢光,就變成強烈卻不燦爛的光,此光難以捕捉。就從這裏,原始光明一受干擾,夢境就在喉輪出現。行者必須專注地將任何顯現之物,都當成五識感官的展現,而且為時愈長愈好。
  成功地修行此法後,下一步就要進行複製,並且將這幕戲轉為吉祥之征,再利用它來對治怖畏。行者修持此神奇夢觀瑜伽法,於入夢過程即可能見到佛土等境,而對於“醒時所見事物為實”之惑見,亦得根除。於拙火生起、暖熱上升、白菩提下降、修煉金剛誦震動等嫺熟的瑜伽士,也可在夜晚或其他時刻入睡時修行此法。當夢境出現時,其夢身會有特殊的樂受,行者應專注觀想自身為黑魯嘎,莊嚴具足,此時間保持愈長愈好。
  觀想清楚後,就將此境複製成十個乃至更多,使夢境成為佛土等等,並且創造種種增益之境。有些情況中,他能淨化過去累積的業力;有些情況下,他可以進、出及住於種種禪定;或是聽聞許多國土上的諸佛演說教法。
  修持夢觀,對醒時堅持真實外物的謬見將被消除,內在堅固糾結的脈道也會解開。
  7、光明
  帝洛巴又無言靜坐一年。那洛巴以適當的行儀,合掌繞禮,念祈請文,當帝洛巴看向他的時候,他遂上前請法。“要法的話,跟我來!”帝洛巴說完就走了。
  他們遇到一位大臣,正在迎娶坐在大象上的新娘回家,帝洛巴說道:“要是我有弟子的話,他就會把他們拉下來拖走。”
  那洛巴聽了就照辦,結果大臣和他的手下把那洛巴打得遍體鱗傷,那洛巴痛得一動也不能動。帝洛巴就來了,問道:“那洛巴,你是怎麼了?”那洛巴回答:“不可戲謔此大臣,一個玩笑他就要把我搗成粉末,痛苦難當。”
  帝洛巴遂道:
  “信‘我’汝身此石塊,
  實應粉碎,那洛巴!
  諦觀汝心明耀光,
  空行秘密之家園。”
  言畢,即以手治好那洛巴,並給予離無明暗惑的光明教法。
  光明教法有三部分:
  ·根——亦即光明
  ·道——亦即各階段對於相似光的體驗
  ·果——亦即證悟究竟真實光明
  光明的同義詞有:根本、究竟真實、外貌、直觀、燦爛、非燦爛以及體驗光。“根本”是指體驗涅磐之樂與輪回之苦的心意活動,所具有的光明性與不可摧毀之性。
  “究竟真實”只指了悟高度一味後,所出現的樂空合一之覺。
  “外貌”是指沈著的般若智,即覺性由高度合一的體驗延伸至低度一味時所產生的。
  “直觀”是指對事物產生低度非概念的認識之後,所生起的般若智慧。
  “燦爛”是指體驗高度非概念之境後,所生起的解脫覺性。
  “非燦爛”是指由非二元體驗延伸至中度非概念化之境的定力。
  “體驗光”是制對於低度、中度及高度非二元體驗的定力。
  修光明法之道上行者,可于白天中由定力而現出光明,亦可于夜晚時籍控制睡眠之法來達到目的。這裏要介紹後者所用的技巧。
  當一個由地、水、火、風、空、識六大和合而成的人入睡之際,四大一個收攝到另一個,意識集中到心輪,此時非燦爛之光就會閃現。行者透過深奧教法之助,認出這特別的一刻,那麼,醒時所持妄見就能轉化成禪修定力。此法亦是解開心輪脈結糾纏的精要。
  具足四灌、受持戒約、修證生起圓滿二次第、知苦本性、堪能不動搖地諦觀一法之瑜伽士,應住於僻靜之處,避免四種取食方式(食用祭亡者供品,食用盛宴之物、偷取及劫奪),只須維持生存即可,如是專注於自性中,持續六個月。
  籍由晝夜恒觀實體、非實體(此二者指事業手印)與完全非實體(此指智慧手印),行者即能打開脈結,於中脈裏將其打直,猶如火熔化冰一般;業劫氣完全停止,三毒成為智慧妙覺,紅白之物成為明點。行者肉身經過改造(成金剛身)心境也成為大樂明空的法身。
  8、遷識
  帝洛巴再度無言靜坐一年,那洛巴如前地備置曼達、念祈請文,帝洛巴遂說:“要教法,就跟我來。”
  他們遇到一位國王帶著他的王后及隨從人員。帝洛巴說:“要是我有弟子的話,他就會撞倒王后,將她拖走。”
  那洛巴依言而行,結果國王和臣子們重打那洛巴,那洛巴只剩下一口氣了。此時帝洛巴前來,並問道:“那洛巴,你怎麼啦?”那洛巴回答:
  “國王的快樂像箭一般地飛走,因此我飽嘗痛苦。”
  帝洛巴說:
  “信‘我’汝身之習性,
  實應捨棄,那洛巴!
  諦觀自心遷轉性,
  空行秘密之家園。”
  說完,即以手治好了那洛巴,並給予他遷識的教法。
  教法包括了:
  “根”在於認識自己進行遷識的能力
  “道”在於體驗遷識的種種階段
  “果”在於了悟遷識的極致所在
  遷識的教法,遍于經續法典中。但在下三部密續及經部教法中,所謂遷識,就是以卑劣的現世身為基礎,透過秘密種子字“嘻”的運用,將神識從頂門射出,而得以往生淨土的方法。
  修行無上瑜伽密乘生起次第的瑜伽士,結合禪觀境的本尊、壇城之光與心輪中的明光,籍氣的運行,將代表了五智的“轟”種子字升到頂門開口射出,而投生於真言密刹阿迦尼陀天或是鄔金淨土。
  修行圓滿次第:
  上等智慧的瑜伽士,于生時即可了悟虹光身,具無死之精神成就。
  中等智慧的瑜伽士,于死時認持明光,而不會經歷所謂的中陰。
  最愚庸的圓滿次第瑜伽士會出現中陰期,若行者夠聰明的話,中陰之光開始閃耀時,他可以透過兩種集中(即“融入”及“昇華”)生起本尊,或是在死後頭七中的“小死”之時,認持明光而獲真實解脫。
  若他已到投生的階段,見到未來的雙親在交合,若此時對父親起嗔心,對於母親起愛染心(這是投生為男的情況,投生為女時則相反),他可將母親子宮觀想為壇城中的三昧耶薩(土垂),將自己觀想為由父親口、鼻或其他部位所發出的智慧薩(土垂),入於母體壇城之中。如此即可獲得修行真言乘所需的暇滿人身,在他轉生之後,可獲得解脫成就。
  要是行者智慧很低,當他見到未來父母交合之際,對於將入住在子宮感到驚恐的話,他可能就使自己投生到阿迦尼吒天去或是到鄔金淨土去。
  (注:智慧高的並不怕住在這個世間,但智慧低的會生怖畏之心,而設法逃開。天堂是逃避者所保持的想法。)
  不能了解法身,就有無明輪回惑障,對這樣的眾生而言,透過四層灌頂、生起圓滿次第及其他技巧來闡明法身的教法,就是所謂的“遷識”。
  而已經瞭解了法身的人,就已經完成了遷轉到真實自性的過程。
  關於體驗方面,簡短的說明如下:
  堪能立即瞭解的瑜伽士,長時期承事上師,而後專志成道,於靜僻之處獨居,遠離一切干擾,諦觀萬法如實之性,不生情緒波瀾,即得視一切顯現為遷轉的深妙本性。
  透過漸道了悟的瑜伽士,首先要將自己準備好,如同一位神射手般的,然後將意識射向心中的目標物,最後射達目標,與三身相融一體。
  9、奪舍
  帝洛巴又無言靜坐了一年。那洛巴如同從前一樣,向上師獻曼達,合掌敬禮。帝洛巴的目光照向那洛巴,那洛巴就趨前請法。帝洛巴說:“要教法,就跟我來!”言畢即離去。
  他們遇到一位王子,剛沐浴完,眾寶嚴飾,坐於馬車中,周圍禁衛兵力森嚴。帝洛巴說道:“若是我有弟子的話,他就會將這位王子拖出來,推著他繞圈子!”那洛巴依言照辦,結果士兵們用箭、矛、劍和石頭,將那洛巴打得命如懸絲。士兵們走了之後,帝洛巴來了,問道:“那洛巴,你是怎麼啦?”那洛巴回答:“我就像沒有庇蔭保護的鹿一樣,受了痛苦,沒有什麼保護著我,快樂消失得不見影蹤。”
  帝洛巴遂說:
  “信‘我’汝身之麋鹿,
  實應誅伐,那洛巴!
  諦觀自心復活鏡,
  空行秘密之家園。”
  說完,即以手治好了那洛巴,並給予“奪舍”的教法。
  奪舍的教法分兩種,一般的與殊勝的。
  一般的教法,可再分為兩層:
  ·以特定物質為資助
  ·利用有力的咒語
  前一種以特定物質為資助的方法呢!
  主要是印度境內深諳此道的人,以一種特別的油膏塗在屍體上,或者服用一種藥物。兩種情況都必須使用加持過的聖水才行。至於利用有力咒語的方式,因牽涉到惡咒的使用,是和真理相違背的。
  殊勝的教法,可分為生起、圓滿兩次第。
  修行生起次第的瑜伽士,於自身能顯現其所觀想本尊之相好莊嚴等,到達某種程度,透過深度定力,即可以本尊之相復活,這種定力使行者淨化惡業,並且獲得圓滿次第特殊的直觀瞭解。
  修行圓滿次第的瑜伽士,能使一切的氣進入、駐留及消融於中脈,與此過程相關的四相顯現之時,行者透過心氣之力,即可為利益眾生而進行奪舍。
  奪舍有許多種,本書只介紹透過生起、圓滿深道利益眾生所展現的奪舍體驗。這種體驗分為頓、漸兩種情況。
  頓道,乃是指生起壇城本尊的甚深善巧方便。
  對上師具有不動搖虔誠及敬意的瑜伽士,體驗內在拙火光明暖流,而能了悟真實自性之虹光身,白天時如是顯現幻身,夜晚時於夢中亦如是顯現。
  漸道,則是關於時間、物體(奪舍所發生的地方)、與所奪之舍復活時間相關連的物體、穩定寄居新軀體內的能力,以及有意識地體驗新軀體相關事物等等的教法。
  10、永恆喜悅
  帝洛巴又靜坐了一年。那洛巴再度獻上曼達,合掌敬禮,請轉法輪。
  帝洛巴說:“去找個女孩子。”那洛巴就和一位既健康又具備堅固信仰心的女子交往。
  他有一陣子非常快樂,然而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兩個人就誰也不聽誰的了。那洛巴形色憔悴,肌膚枯糙,做住鐵匠的工作。在他痛苦地承受著這種難以適應的改變時,帝洛巴前來問他:“那洛巴,你快樂嗎?”那洛巴回答:“我因為在這個看來二元化的世間中,進行自我分裂,無有間歇,所以痛苦不斷。”
  帝洛巴遂道:
  “輪回涅磐實一體,
  致力證取,那洛巴!
  諦觀自心恒喜鏡,
  空行秘密之家園。”
  接著他就給予永恆喜悅的教法,所謂的“下門”教法,這也是金剛乘戒律中最善妙的一種開示。
  此法分三部分:
  ·明妃的本性是為起點
  ·四喜的體驗是為過程
  ·證悟永恆之喜是為結果
  女子可分為四種,其中最好的是屬婆羅門種姓,具外內密種種相好,蓮花密壇離四垢染:亦即無經期事、無穢氣味、無有病染、陶醉于歡情時對瑜伽伴侶不生絲毫羞赧或限制之心。其年紀必須在十六到二十五之間。修行無上金剛乘圓滿次第的瑜伽士,覺察氣流消失于中脈諸相時,渴望即生證取虹光成就。如是之人,將致力體驗其本身或其明妃之性。首先,行者要激起自身性的力量,勿令退失,接著透過吸收明妃對等之力,而產生不斷的樂空覺受。
  這種體驗的精華在於精通四種善巧:向下移動、駐留、向後移動以及飽滿。
  ·“向下移動”:如同鐵匠槌制銅鏡一啊 令四喜猶如龜行一般緩慢地由頭
  頂降到密輪,並依次了悟四喜之性。
  ·“駐留”:像維持住暴風中的燈光般地,令行者內在對於俱生喜實相的體
  驗毫無間斷。
  ·“向後移動”:猶如大象飲水一般,令四喜上升到頂輪,並能使其穩定。
  ·“飽滿”:猶如農夫灌溉作物一般,仔細地令每一個毛孔皆得飽滿,體驗
  喜悅的極致。
  修行此道之果,在於了悟真實自性的虹光身,此時沒有任何外在的參考點,六官所及一切萬法的實相,都呈現為無染的永恆喜悅之流。
  幾天之後,帝洛巴又來了,說:“那洛巴,你根據佛陀教法而出離,做一個比丘,現在卻和一個女孩子住在一起,這又是這麼回事?實在不是你該做的事吧!自己懲罰自己。”
  那洛巴說:“這不是我的過錯,是它的過錯。”於是,他拿起一塊石頭重擊自己直立之杵。他因劇烈疼痛而面臨如瀕死之境。
  帝洛巴問:“那洛巴,你怎麼啦?”
  那洛巴回答:“因為貪欲是眾惡之根,我重擊密杵以為懲罰,如此使我痛苦萬分。”
  帝洛巴遂道:
  “諦聽吾言,毗瑪拉,
  汝應自擊,那洛巴!
  悟其苦樂實無異。
  諦觀自心一味鏡,
  空行秘密之家園。”
  接著以手碰那洛巴,那洛巴因此而至少能夠小解,帝洛巴也給予他“那洛巴”這個名字,以及六重一味的教法。
  此教法的內容主要是:一切顯現都是原始覺性的活動。
  雖然一切都是空樂不二俱生的顯現,此覺由於自我障惑之力,而成為俱生無明,於外在方面,此無明對一切顯現生起二元分別之心,而有了因果上錯誤之行。
  由於如此,就根據業習流轉,形成十二因緣的變化。三毒紛起之故,就有了六道眾生的愚蒙。只有透過具德上師的口耳教法,才能瞭解這樣的迷惑會成了某種生命型態之因。瞭解如何令超越的覺性顯現,並保任使其不離實相妙義,則一切感官顯現之境,都將住於俱生喜的戲變之中。如同羽毛在空中漂浮一般,行者行于世間,卻無所執著。對於粗、細及晦暗三種情況的境界體驗,都具一味的價值,這就是此法精華所在。
  11、大手印
  帝洛巴又靜坐了一年。那洛巴獻上曼達,合掌敬禮。帝洛巴就向他瞧過去,那洛巴祈禱,請求開示。
  “要是想要教法的話,就把你的女孩子送給我!”那洛巴照辦,但是那個女孩不理帝洛巴。她看著那洛巴,向他微笑,頻送秋波。帝洛巴就打她並說:“你根本不在乎我,你只喜歡那洛巴。”那洛巴對上師的行為不起絲毫邪見,當他快樂地獨坐一旁的時候,帝洛巴問他:“你高興嗎?那洛巴!”那洛巴回答:“大樂,就是毫不遲疑地將手印做為酬金,獻給佛陀一般的上師。”
  帝洛巴遂道:
  “無盡實相奧義道,
  堪受恒樂,那洛巴!
  諦觀自心大印性,
  空行秘密之家園。”
  接著就給予大手印妙覺的教法。
  此教法分三層面:
  ·透過秘密啟蒙法,對無生法身,也就是“根”,產生決定見。
  ·透過後續展現的智慧力,認持不滅的大手印之“道”。
  ·透過俱生關係,了悟離言的大手印之“果”。
  真實而超越俗慮的原始智慧本來無有一物,但在種種因緣聚會下,卻可以變化出一切萬法。本智於其究竟面而言,已超越所謂的真理,就其功用性而言,它也不是所謂的謬誤。它既不起于常邊,也不落入斷邊,同時又不住於分別見中。它離于八邊見,超越三重無明惑障,本無一物,卻又顯現種種因果。透過秘密啟蒙的方式,令行者直接了悟如是妙理。
  於不滅的空性中生起了純淨的覺受。心在自己化現的不滅淨受中,因煩惱執著現前,而向內找尋“自我”、向外以五官攀緣,而成為分化的狀態。所謂的輪回涅磐主客二元顯現之惑,其實從來也沒有真正地存在過,這就如同夢喻一般。顯現即為幻影,無有真實存在,能臻此境時,即可了悟展現的智慧力。
  這種淨受無以言喻,即使努力表達,也難以如願。它光明燦爛卻一無所有,無相、無怔、無可體驗、超越四種喜悅,甚至比光明更深妙,它完全地超越,於空性中生起,而同時具足利益眾生的大悲本質。行者得臻大一味境時,即悟此理。
  在體驗方面,行者于休息時,赤裸諦觀休息者自性,自性光明的覺受本身空無一物,離言絕慮,如同晴空般地廣闊。當顯現為五官的對境時,行者赤裸諦觀所顯之境,此乃永恆喜悅,亦為空無一物之幻影,所有境界及執以為實之物,都在同一味中。移動之時,行者赤裸諦觀移動者之自性。了悟無物可修觀的瑜伽士,完成初步階段後,就能透過秘密啟蒙之道,直觀地證悟實相,此秘密啟蒙之道並無固定客體存在,卻同時對一切惑境中的眾生起利他悲心。以上即是赤裸明見休息與移動時自性的深妙方法。“無物可作禪修”之境,雖為秘密啟蒙的一部分,然而它卻和智慧展現出的大悲以及超越世間之道等等並不矛盾。
  般若經典中曾說道:
  “(住於悟境之菩薩),
  了知諸法空性,從本無生,
  于諸未明此理之有情生起大悲,
  而得與佛教法無有離異。”
  12、中陰
  帝洛巴又靜坐一年。那洛巴獻上曼達,合掌恭敬,祈請開示。尊貴的帝洛巴說道:“要教法的話,就跟我來!” 
  他到了一片廣大的沙漠地區,悠閒地行走,那洛巴在後頭努力追趕,就是無法追上,最後,終於精疲力竭地倒下來了。他告訴帝洛巴,由於耗盡力氣,使他瞭解到究竟真理的重要性。
  帝洛巴說:“想要教法的話,就備置一個曼達。”
  因為找不到水,他只好用沙來做曼達,又因為找不到可供灑用的水,
  他只好告訴帝洛巴自己的困難所在。
  帝洛巴問他:“你的身體裏難道沒有血嗎?”那洛巴就切開自己的動脈,讓血汩汩流出。
  可是他東看西看,發現仍缺少他所需要的花朵。帝洛巴遂責備他:“你難道沒有四肢嗎?把頭切下來放在曼達中間,將四肢放在頭的周圍。”
  那洛巴依言完成了曼達,獻給上師,然後,因失血過多就昏死過去。當他醒過來時,帝洛巴問:“那洛巴,你快樂嗎?”那洛巴回答:“快樂就是將自身的血肉壇城獻給上師。”
  帝洛巴遂道:
  “垢樂相隨無實身,
  應成恒喜甘露泉,
  諦觀自心中陰鏡,
  空行秘密之家園。”
  接著他以手治好那洛巴,並給予他中陰的教法。
  此教法分五個層面:
  ·所須淨化之物,亦即認識此生的中陰。
  ·淨化過程所移之根,亦即介紹具究竟義之中搖 指出明光“母親”的實相。
  ·究竟面的中陰以及其不淨的展現。
  ·道上修持“子”明光之法。
  ·證果。
  (1) 從出生到死亡這段時期的中陰,是由宿昔業力所造成的血肉之身來渡過的;睡和醒之間的夢中陰,是由心氣結合所成的微細身來渡過的;從死亡到轉世之間的大中陰,則是由稱為“幹(外門裏達)巴”的意生身來渡過的。
  (2) 人們死亡的時候,四大一一消融,在柔和之光、強烈廣大之光以及完全黑暗之境散去後,代表完全空性的明光,將如同秋日早晨的無雲晴空般地,遍照一切眾生。這個明光就是“母親”。
  (3) 究竟面的中陰,可分為沉滯及移動的展現情況。具有癡煩惱的沉滯狀態,乃是投生畜生道之因,具有貪煩惱及嗔煩惱的移動狀態,乃是投生鬼道與地獄道之因。三毒煩惱,即為淨化的對象。
  (4) 修行道上的瑜伽士,經歷了氣入、住、消融於中脈的過程,三空四相現前,最後會見到完全空性的明光顯現,此光即所謂的“子光”。修行時須致力由此認識生、死及大中陰的情況。
  (5) 修行圓滿次第的瑜伽士,要能分別兩種根器的情況,一是銳根,一是鈍根。
  銳根者經歷了三空四相之後,於明光中氣動的那一刹那,不二心氣即具足了如來自莊嚴、佛土、聽法眾、妙法教以及說法時刻的五種圓滿相,而於報身中陰證得佛果。
  鈍根者在光明中產生氣動之後,將會進入具有六定、六不定性質的中陰身狀態,這種狀態具有七種特徵,行者可一再地回到光明裏,於死後的二七中,證虹光成就。若行者無法如此解脫,而將投生為人,則他會見到未來世的父母交歡之相,視此為合宜居所,於是進入母親子宮之中,由此證果。
  那洛巴完整領受了這些教法後,就到了師利卡馬拉寺去。在當地,他打敗了所有傳佈教法的班智達。
  帝洛巴內心不悅地說:“那洛巴,書中所說的都只是字而已,那些就和小店裏賣的滲水牛奶一樣差勁。”
  那洛巴遂請示心靈修持之力所成就的無染利益,以及自己是否應到東方卡馬魯巴寒林修行禪定。
  帝洛巴就拿出一個天靈蓋,裏面盛滿了不淨穢臭之物,說:“吃掉!”那洛巴只好照辦,結果看似難以下嚥的穢物,竟然十分美味。
  他心裏就想:“有心靈支持力的時候,這堆穢物也具有涅磐八法味,沒有心靈支持力的時候,它就似乎穢惡不堪。同樣地,不修禪定的話,煩惱就是輪回之根,但若能禪修的話,它又成為涅磐妙樂。因此上師的意思,就是要我為自利利他之故,修習禪定。”
  此時帝洛巴說:“你想的沒錯!”
  然後就給予那洛巴一般除障法以及轉諸行為道的教法。帝洛巴與那洛巴師徒心意乃成無二無別。
  B、 依帝洛巴指示修持離言絕慮之道
  一日,帝洛巴對那洛巴說:
  “盲人空等不見物,
  聾人茫然不聞聲,
  愚人難明眾事理,
  雙腳殘疾難步行,
  一樹不長諸根須,
  大手印諦不分明。”
  那洛巴忖道,這些話意味著他應該有所行動,才能產生實益。於是他換上棉布褲,手持天靈蓋,出發作一個托缽僧,口中念道:“伐依杜拉。”這句的意思,是表示他能消化所有吃下去的東西。
  他遇到了一些孩童,其中有一人聽懂這句話的意思,就拿一把刮胡刀給他吃。那洛巴接過把手來,將刀片放到口中。當刀片猶如奶油般地溶于口中時,在場之人盡皆驚鄂。這個消息傳到了國王的耳中,國王甚為驚恐,不知如何才好,竟派遣軍中大象來攻擊那洛巴,象匹的象牙上都綁著利劍,向那洛巴沖來。那洛巴定視那頭象,那頭象就倒地而亡。
  附近居民害怕象屍腐爛會造成瘟疫,大家人心惶惶,國王對於心愛之象暴死也很憂傷,遂責怪大臣:“這是你們的錯,你們必須再替我找一頭象來。”他們一個一個推卸責任,最後,把過失都歸在給那洛巴刀片吃的那小孩父母身上。
  他們無助地流出眼淚之際,有位老女人出現,告訴他們:“你們應該去找那位瑜伽士!”他們依言而行,合掌恭敬。那洛巴以定力將象屍移除,驅走了居民的憂慮,又以心靈支持之力,使象復活,國王與小孩的父母都不再難過了。
  國王對那洛巴生起很大的信心,請他到王宮去,備加禮遇,並將公主劄那帝比許配給他,公主並接受灌頂及教法。那洛巴上師卻被人看見以雙身相的型態帶著一群獵犬捕捉一頭鹿。那些人非常震驚。國王的祭司大臣們將這件事稟告國王,並且提議:“將這個惡徒趕走!若您不能納受忠言,他會毀了皇家。”由於國王自己也親眼看到,於是就勸上師不要再做這樣的舉動。那洛巴依舊我行我素,大臣就上奏:“陛下,你若不將此惡棍趕走,我們就將棄官離職。”
  國王想著:“要是這些大臣離開的話,人們就會閒言閒語,說我背離祖先傳統。當他還在這裏的時候將他殺死,有什麼不好呢?”國王和祭司們商議之後,就把那洛巴請來;又派人把那洛巴及公主押走,所有在場的王臣們都高聲責駡二人:“你們做了不該做的壞事,破壞了佛的教誡。”大家用力槌打他,劍棍齊下,最後砌了一堆檀香木,打算用熊熊烈火將他燒死。
  第二天,一位大臣及一名國王的侍從來到執刑現場,想將灰燼拋入河中,結果竟看到上師父母在一片燦爛的火光中央跳著舞。他們目瞪口呆,急忙沖回宮去將所見所聞回稟國王,所有的人都認為這是不可能的,紛紛前去一探究竟。結果事實印證了兩人的話。
  國王問:“上師受刑,竟然沒死嗎?”
  那洛巴就答道:
  “惡言、虐待與利劍,
  雖微亦助忍辱行,
  滋生苦惱業力鐐,
  助我離於三毒攻,
  檀香之木更增益,
  燃盡我執信仰軀,
  利劍切斷輪回結,
  棍棒粉碎執我魔,
  無所預謀殺眾生,(眾生是指相信事物實存的這種見解)
  不犯三戒不下墮,
  助我行者那洛巴,
  一切任運皆合宜。”
  他又繼續道:
  “為應超臣嫉妒意,
  縱火欲斷二人命,
  未曾明察吾動機,
  因果不慎縱業行,
  墮于惡道萬劫苦,
  若起勝解本當避。”
  當場王臣眾等皆深感難過,他們都做了一個夢,夢見大地裂開,自己在地獄中受千萬劫的苦難。
  大家醒來之後,全都起了懺悔心,異口同聲地祈禱:“那洛巴,我們沒有詢問您的動機,就在貪嗔中造下惡業。我們已親眼看到投生地獄的惡果了。我們誠心懺悔,請尊貴的您容忍我們所造下的滔天大罪。從八風的弓弦上,箭猶如上師所預示般地射中了標的物,我們夢見自己投生到下三道受苦。請尊貴的您饒恕我們的過錯啊!燒去錯謬的教法,燒去我們的迷信,請原諒我們無心犯下的阿鼻地獄罪業。”
  那洛巴說:“陛下,若您和其他人真心想懺悔的話,光說一些話是不夠的,請注意這席話:
  ‘諦聽!國王施主眾,
  八風之結以鬆散,
  輪回三毒以枯竭,
  無明暗器以驅除,
  無上正覺大火炬,
  悔過火苗已燃起,
  無生境中行懺法。’”
  王臣眾等盡皆清淨惡業,再度回到上師門下,大家並由小乘道轉向大乘道行持,均證得解脫之果。
  接著,那洛巴又到了另一個國家去。他像個小孩子般地和其他小孩們玩耍、大笑及哭鬧。
  C、 那洛巴領悟同時俱起之義
  他對於同時俱起的一味性生起直觀的瞭解,這種方式分為無重:
  1聲明“受到心創造的一切所欺騙”
  2求教上師,不再對惑亂之心障道感到怖畏
  3聲明“放棄對輪回涅磐取捨的執著”
  4要求以斷棄執著之法根除一切垢染
  5聲明“解脫自顯自明”
  1聲明“受到心創造的一切所欺騙”
  有一天,帝洛巴和圍繞於身旁的勇父空行眾等在空中顯現,並且唱道:
  “啊!那洛巴!
  未得上師勇父諾,
  體驗直觀亦闕如,
  自發執著仍系縛,
  切莫行動,那洛巴!”
  那洛巴心想:“這是否意味著我應該依從佛法的教導呢?”
  空中又傳了話過來:
  “聽從佛法言語相,
  猶如解渴飲海水,
  渴求難斷,那洛巴!”
  那洛巴想:“我是個博學之士,這是否意味著我應該要傳法了呢?”
  聲音再度響起:
  “演繹文字戲中戲,
  其義難彰,那洛巴!”
  “那麼,我是否該禪修呢?”
  “渴求自起自解脫,
  勿禪修之,那洛巴!”
  “或者,我該有所行動?”
  “超越主客對立境,
  何來行動,那洛巴!”
  “我該諦觀法身嗎?”
  “超越智非心意物,
  無從觀之,那洛巴!”
  “那麼果德將自發成就嗎?”
  “希、拒之念皆蕩然,
  無果可成,那洛巴!”
  “既然沒有事情可做,那麼想去做什麼的欲望一定是惑障了,我應該請教上師以去除疑惑。”
  2求教上師,不再對惑亂之心障道感到怖畏
  那洛巴問道:“若是萬千形相都存在於無生法身之中,行動就是可能的,若否,那麼這個想要行動之願又是什麼呢?若是生起念頭的光明、自覺之性能於空性中成就,那麼渴望就有可能產生,若否,為何我們產生渴求之心?心識、光明與空性,既非善亦非惡,若其有實,就能被人體驗到,若否,體驗又是何物?若在自足的大樂中,有功有過,快樂和痛苦就有可能發生,但若一切平等,所謂行善斷惡的意義又在哪里呢?”
  3聲明“放棄對輪回涅磐取捨的執著”
  帝洛巴答道:
  “大班智達那洛巴,諦聽吾語細分明。
  因緣所現萬千相,從未發生如所見,
  於此未徹悟境前,福慧資糧莫舍離,
  如輿雙輪甚要緊。
  指示無生妙意師,親近請益勿遲疑,
  紅白顯現思緒源,如領航鳥任翱翔,
  倦已必歸船本家,享大地德,那洛巴!
  心性自覺與光明,無異萬法自生起,
  以執著心行體驗,自尋桎梏,那洛巴!
  無始以來離言慮,經驗無實皆和合,
  依願而行,那洛巴!
  分別彼此千萬緒,此乃投生輪回因,
  應以直觀鋒利刃,當下斷除勿遲疑。
  於色聲境起執著,猶如戀蜜蜂汲汲,
  因此揚棄貪執意,那洛巴汝當勵行。”
  4要求以斷棄執著之法根除一切垢染
  那洛巴說:“我的確犯了過失,讓串習念頭四處奔散。貪執生起,如戀蜜之蜂;欲望在如雨境界的薰陶下,更加新銳。輪回三毒之海,益發深沉;業力的鎖鏈更加緊扣,無有一刻間斷;無明於暗垢中,愈來愈厚;對於實相的體驗,微小如龜身之毛;直觀的瞭解從未生起,如同天上的花一般。我該如何在惑暗中斷除欲望?”
  5聲明“解脫自顯自明”
  帝洛巴於是唱了這首口耳教法之歌,其內容包括了精要的至高證悟義諦:
  “善妙法器那洛巴,普拉哈裏寺院中,
  難言廣大明空境,振起俱生雙羽翼,
  遷識心鳥高翱翔,捨棄信‘我’之渴求。
  無二般若慧寺中,幻身作為供養盂,
  大樂暖熱覺智火,燒去三門惡習薪,
  夢習油料亦燃盡,捨棄彼此對立心。
  難言義諦寺宇中,大樂大印直觀劍,
  切斷中陰嫉妒索,捨棄諸執之泉源。
  踐履滿願寶密道,步向不變瓊樹境,
  松解啞者舌纏縛,停遏信‘我’輪回川,
  認清汝之本來性,如母識子無有疑。
  此即自明般若智,超越言語所示道,
  無念之境亦難及,我帝洛巴無可指,
  自發自顯如是悟,切莫思維造作之。
  座上座下松坦住,對境無心無牽系,
  憶念思緒杳無跡,心性自在自光明,
  本無一物可為名。”
  那洛巴接著表示,已經完全領悟了離諸偏見的行動。他吸收了帝洛巴寶藏心中的一切功德,證十二地菩薩果位,並以此偈表達自己直觀的悟境:
  “已見實相之行者,無須開口探內情,
  離言赤裸越識心,無染自起自解脫,
  上師恩慈大威力,無上正覺已證取,
  自利利他咸圓滿,如是之理如實知。”
  D、那洛巴受囑行利生事
  帝洛巴說道:
  “普拉哈裏大寺中,
  驅除瑪提無明障,
  妙覺自在暖陽光,
  遍灑其身令解脫。”
  帝洛巴授記馬爾巴的事情之後,就到希羅馬尼寺去了。
  大學者那洛巴透過前三種大苦行,清除了今世肉身的惡業。瓶灌頂使他了悟較低層次的一味性,並證得六地果位,具足化身功德。接下來的三大苦行使他清除了和其他眾生之間的惡業,秘密灌頂令他了悟中層次的一味性,證得八地報身功德。
  其後三大苦行清淨了他對因緣狀況的執著染汙,智慧灌頂使他了悟高層次的一味性,證得十地法身功德。
  最後三大苦行清淨了三者結合的染汙,第四灌頂使他了悟初級及一般的無修智慧,證得十二地自性身的功德。
  由於他已解除了一切纏結,自在任運無有偏見,所以就動身到一個沒有佛法信仰的國家去利益眾生。
  那時,裏裏巴和卡索裏巴來到了粗吉諾布寺,雙手合十迎接帝洛巴,向他致敬。他們沒見到那洛巴,就詢問他的下落。
  帝洛巴答:“他已證得大手印最高成就,不論是我或金剛持在他身旁,他都沒有問題可問了,於是就讓他到另外的國家去。我告訴他:‘在蠻荒的西藏地方有位馬爾巴瑪提,堪能燃起聖教之燈,燒盡他的無明暗垢,當般若智光閃耀于當地之時,就到超越思慮的國度去。’現在我沒有他的消息。”
  裏裏巴和卡索裏巴異口同聲地說:“我們三個是同門師兄弟,但他就像第二佛的示現一樣,沒有人可相比擬。他能行利生事業,因此,應該請他慈航普渡才行。”帝洛巴就建議二人去找他,他們就問:“要是我們請他來,他不來呢?”帝洛巴說:“告訴他,這是我的意思。”
  於是兩人結伴而行,花了很長的時間四處尋找,不過就是沒有任何那洛巴的消息。他們在絕望中念出了祈請文,於是很快地就找到他,發現他正坐在一個山谷中。
  二人合掌向那洛巴繞禮,並且詢問其近況,他們說:“最尊貴的那洛巴,您無異於第二佛,世上沒有人能和您相比,您不行利生事業,卻住于超越思慮的境界中,實在是不對的事。帝洛巴說您應該開始做利生的事業。”他們邀請他前來傳法,他回答:“要是尊貴的帝洛巴說我應該去,那麼,事實上我就必須去。”於是三個人就一起回到帝洛巴跟前。
  帝洛巴對那洛巴說:“那洛巴!我已經將全部教法傳給了你,因此你應該進行利生事業了。”
  最後,他將所有教法總結起來:
  “諦聽此令那洛巴,
  自明自覺天空中,
  聖法之雲化為雨,
  此非意識之所生,
  成熟具器法弟子。”
  裏裏巴祈請道:
  “拒納聲聞獨覺志,一心只求自安樂。
  高舉佛法勝義炬,除眾垢暗,那洛巴!”
  卡索裏巴也祈請:
  “那洛佛法大醫王,以聖法露為方劑,
  緩解煩惱所生苦,一切有情之大疾。”
  那洛巴合掌說:
  “依循上師佛陀教,
  並應金剛兄弟請,
  經續要義令彰顯,
  於蠻荒地黑暗邦。”
  (4) 那洛巴安置具器弟子入解脫道
  那洛巴在印度西部教化了一段時間,然後向著花嚴谷附近普拉哈裏地方的金山寺前進。抵達該處後,在此大轉法輪。
  有一天,本尊勝樂金剛露出了臉,對他讚頌:
  “以非凡語為甘露,洗淨煩惱之垢染,
  上師無異如意樹,由其指示淨流中,
  那洛巴轉妙法輪,此非凡俗之語詞。
  無雲晴空般若日,驅除眾生心暗垢,
  具足無二心性者,那洛巴甚陶詠之!”
  其後有一天早晨,於一片明光境中,他見到最好的徒弟馬爾巴譯師來到印度,和一位新受戒名叫般若辛巴的人住在一起。於是他派人捎信給般若辛巴:“有個西藏來的譯師和你住在一起,將他帶到我這裏來。”新受戒的那個人就和馬爾巴一起來到普拉哈裏,他做了一番介紹,馬爾巴則將大量的黃金獻給那洛巴,合掌禮敬,一再地表示敬意。
  那洛巴說:
  “吾之上師所授記,
  馬巴羅卓堪能士,
  善哉汝自雪鄉來,
  取法降伏惡魔境。”
  他說著,顯得十分快樂。
  尊貴的馬爾巴三次赴印度。
  第1次, 他從那洛巴處得到喜金剛的灌頂,並在上師指導下領受一切的教法、解釋、解脫道開示、大瑜伽法典諸如“密集金剛”、“當集”、諸法要義、大手印法之後,就回到西藏。
  途中,由於他的書掉落河裏,所以只好轉回頭再次去到印度,並且供養許多金子給各個上師,在印度境內學法十二年,其中有六年是跟隨著那洛巴學習。他接受了無上大威德密續教法及灌頂,而後返回西藏傳播法義。
  那洛巴有七位著名的弟子,在詮釋經續方面,與他成就無別,七人是:梅傑巴大師、師利桑提巴劄、丹毗巴大成就者、大班智達桑提巴、尼泊爾的宜瑟巴、般若辛哈以及喀什米爾的阿卡拉悉地。他有數百位班智達弟子,包括佛教及非佛教徒,例如大哲斯姆爾提、班智達桑提伐曼、加那卡拉、蘇馬提吉帝、德伐康劄、那嘎吉帝以及其他人等。他的成就者弟子有八百位,囊括佛教及非佛教徒,其中有潘汀巴等人。
  此外有五十四位瑜伽士受持了特定戒律,其中以班達巴為代表;還有一百位瑜伽母出現成就征相。
  他將所有弟子帶到解脫之境。
  西藏境內著名的父續教法,就是源自那洛巴的傳承。
  (5) 那洛巴的圓寂
  那洛巴的法、報、化三身行持無量利生之事,由於具足控制四大之力,他成熟並解脫了人與非人難以計數的有情。為了將其生命結束于圓滿次第中,他於八十五歲,鐵公龍年(西元一一零零年)正月初八,在普拉哈裏吉祥僻靜之地示現圓寂。
  具有清淨見地的人,見到他示現五重虹光金剛身,具足三十二相、八十隨好、種種莊嚴,音樂瑞香昭然並現,此相逐漸變細,化為究竟圓滿無生的法身,不壞之“阿”音,明光,然後完全消失掉。對於證得種種實相層次的人而言,他似乎是成就無死虹光,如同水泡一般地從眼前消失,或可說成就金剛身,而住於此境之中。對於業力尚未清淨的眾生而言,他似乎是入了涅磐,留下舍利之身,供後人生起虔誠心以及禮拜。
  當其肉身火化時,出現無數的舍利子。
  (6) 尊貴的馬爾巴獲得口耳傳承,於西藏廣傳教法
  當馬爾巴打算三度赴印度,正在收集旅途所需資財的時候,有三位身著天衣的女郎在他睡光中出現。
  她們要讓他這次艱辛的旅程有個好的緣起,並且圓滿那洛巴預言之意,因此說:
  “口耳傳承天空之花,
  騎在不孕母馬後代身上的勇父,
  灑落了言語難及的龜毛,
  以無生的兔角為杖,
  喚起深浸于究竟實相中的帝洛巴,
  透過靜默帝洛巴,那無可傳示的難以言喻之理,
  盲目的那洛巴見到了無見的實相而解脫,
  聾子那洛巴究竟法身的山上,
  跛腳的馬爾巴在不來不去的明光中奔跑,
  日月以及耶巴多傑——
  他們的舞蹈是眾相中的一味。
  海螺向十方廣布英名,
  呼喚著精進的具器弟子,
  以勝樂金剛為焦點,
  世間成為口耳傳承之輪,
  愛子,請不帶執著地轉動它。”
  言畢,她們就如虹光般地消失不見。
  由於這個境界的示現,馬爾巴到羅波龍去,因為還有幾天的關係,一位勇父就現身於尊貴的密勒日巴面前,說:“你長期以來修習禪定,雖已成就大手印成佛法及六法義,然而仍缺乏以很短的禪定即可成佛的遷識、奪舍特殊方便教法。”
  密勒日巴尊者就到馬爾巴上師處,請求奪舍法的教授。
  馬爾巴表示,是有這樣的法存在,但他也似乎沒學過。師徒二人翻遍了所有的書,找到許多關於遷識的著作,但是奪舍的書卻一本也沒看到。馬爾巴說:“你所見到的境界,就是我此行的目的,我必須儘快地離開這裏(去求此法)。”
  當他到達印度後,就找到般若辛哈,般若辛哈告訴他:“你來得太晚了,去年新月時分,那洛巴就入禪定了。上師對你讚歎有加,並且相信你會回來,而將他的鈴杵及這卷畫送給你。鈴和杵被人偷走了,但是那洛巴仍然住世。”言畢,就將一卷喜金剛的畫像送給馬爾巴。
  雖然馬爾巴見到遠道而來的結果竟是如此,但因心中對上師十分地渴慕,而流下了很多傷心的眼淚。他就像是個不准會見上師的人,或是因功德不足而無法見到上師的人一樣。
  他問般若辛哈是否有任何口耳傳承的教法。般若辛哈告訴他:“我連‘口耳傳承’的名字都沒聽過,但由於你的虔誠和具法眼的尊者悲心一樣深切,所以你一定會見到師父,但你應該用所帶來的一切黃金作為供養。”
  於是馬爾巴每個月做一次供養,法會上還有梅傑巴尊者、師利桑提巴劄、魯白姜康空行、般若辛哈以及那洛巴的金剛兄弟裏裏巴與卡索裏巴。
  馬爾巴得到的第一個授記是:
  夢裏珠寶臥皇旗,舞女側眼凝視鏡,
  鳥飛複落皇旗上,船長駕馭其舵盤,
  諸境之理甚分明,汝遇上師必可期!
  第二個授記是:
  夢裏尊貴那洛巴,具足大象之目光,
  照耀西藏四方境,其眼日月相昭昭,
  諸境之理甚分明,汝遇上師必可期!
  第三個授記是:
  夢裏螺響三山上,引領低谷眾生行,
  燈籠之光熾盛然,遍照人間一無餘,
  諸境之理甚分明,汝遇上師必可期!
  第四個授記是:
  夢裏盲人受引導,離開名“我”苦沙漠,
  愚蒙之眼已打開,得見心鏡清涼相。
  諸境之理甚分明,汝遇上師必可期!
  第五個授記是:
  達摩拉紮為助益,善願力徹祈請文,
  圓滿修持臻一境,汝遇上師必可期!
  第六個授記是:
  普拉哈裏金剛地,猶如滿月清涼輪,
  那洛巴尊將展現,心性法身光明鏡!
  馬爾巴得到這些吉祥授記後,甚為歡喜,遂動身前往大大小小的城邑聚落,尋找上師。途中遭遇到無數的困難,他曾被一位暴君監禁了三個月,被釋放後,他又苦尋了八個月。
  在第一個月中,他聽到這樣的聲音:
  “二女騎獅逮捉汝,於日月頂載歌舞,
  惑夢未能欺汝否?”
  第二個月中,出現這樣的聲音:
  “不策無竭信心馬,不揮精進虔誠鞭,
  如鹿陷入敵網(上四下古),二元輪回何能解?”
  第三個月:
  “不知師跡難尋覓,鳥過天際了無跡,
  猶如愚狗逐鳥影,雲何不落癡穀底?”
  第四個月:
  “莫須有物為工具,疑惑蛇結永難解,
  心性法身究竟義,空忙只如兩頭針。(毫無用處)”
  第五個月,他在境界中見到了上師。
  有個聲音說道:
  “不明師心空無欲,精妙猶如彩虹身,
  猶如盲人觀馬戲,個中變化何能臻?”
  第六個月,他在境界中見到上師,並向上師獻上黃金曼達,此時有個聲音說:
  “萬法自始本清淨,若舍實相作供養,
  貪欲和合金曼達,雲何不染世間情?”
  第七個月,他在境界中見到上師坐在谷地,吞食死人的腦物。他厭惡地拒絕了骨(左木右勺)上屬於他的那分食物時,一個聲音說道:
  “大樂器中大喜樂,原為一味無分別,
  若不如是受納之,大樂盛餐永難食。”
  第八個月,他徒勞無功地追逐境界中的上師,終於精疲力竭地癱坐下來。此時一個聲音說道:
  “無動光明究竟馬,毋須逐來亦不去,
  雲何賓士沙漠中,猶如麋鹿戀幻影?”
  他絕望地祈禱著,憶念大班智達那洛巴的種種事蹟,心中激蕩難安,一路行來,走著走著就到了裏蒙康叢林。他將一些黃金送給一位牧童,向其打聽那洛巴的消息。
  那人給他看一塊留著腳印的石英石,他心中想現在就可以見到上師了,刹那間的喜悅有如萬馬奔騰一般。他狂熱地祈禱:“父子終於要見面了。”當他見到上師時,心中的快樂好比歡喜地的菩薩一般,說話也語無倫次。
  他將上師蓮足捧放在自己的頭上,擁抱上師,然後就昏了過去。醒來之後,馬爾巴將所有的黃金做成一個曼達,獻給那洛巴。上師告訴他:“我不需要黃金。”但他仍然將黃金塞給上師。當那洛巴把整堆黃金丟到樹林裏的時候,馬爾巴心中不禁有些難過,說:“願這些成為對真實上師寶的供養。”
  然而,那洛巴尊者還是把黃金拿回來了,並且說:“我不需要它!這裏所有的東西都是黃金。”尊者大拇指一按,整個大地刹那間都變成了黃金。
  當那洛巴被請求傳授奪舍法及口耳傳承法的時候,他問:“你是因帝洛巴的恩慈才來到這兒的。這些授記過的教法,放在普拉哈裏。”當被問及授記的事情,他說:
  “普拉哈裏大寺中,
  驅除瑪提無明障,
  妙覺自在暖陽光,
  遍灑其身令解脫。”
  接著又說:“來!”,兩人就一起離開了。
  馬爾巴想到上師必須及時離開而感到惶恐,又害怕帝洛巴對他們的會面感到生氣,就繞禮那洛巴請求他的保護。
  那洛巴祈禱:“喔!上師尊請降臨,驅除魔女對馬爾巴羅卓——您授記之子所設之障礙。”
  祈禱完,帝洛巴及眾忿怒本尊現身,手持威猛武器,驅除了一切障礙。
  魔軍驚恐地合掌說:“全身都是駭人武器的可怕巨神啊!我們向您皈依,我們保證絕不傷害別人。月亮圓滿地升起了兩次,讓他騎上大乘之馬吧!尊貴的那洛巴,授記既已成就,請和非人眾生共同生活吧!”說完後,他們都消失了。
  據說,此時馬爾巴親見雲間出現帝洛巴的半身相。
  然後,那洛巴和馬爾巴就到普拉哈裏去。馬爾巴請求口耳傳承的教法,特別是遷識和奪舍法。
  那洛巴問他:“你是想到了來求奪舍法,還是得到什麼示現境界才問的呢?”馬爾巴回答:“不是我自己想到的,也沒有得到什麼示現的境界,但我有個叫做聞喜的弟子,是勇父向他示現的。”
  那洛巴說:“真是不可思議!在雪域西藏黑暗的國度裏,竟有這樣一位大丈夫,猶如太陽照耀於雪山之上。”
  於是,那洛巴雙手合掌放在頭頂上說:
  “敬禮聞喜大丈夫,
  猶如太陽高升於,
  北方陰沉黑暗邦。”
  他閉上眼睛,向西藏方向點頭示敬三次。
  據說普拉哈裏當地的山陵及樹木,也彎向西藏三次,直到現在,仍是彎向西藏的方向。
  過了兩個月,馬爾巴已得到了口耳傳承象徵灌頂和教法。
  有一天,那洛巴在天空中現出有八天女相伴的喜金剛相,然後問馬爾巴是要向他頂禮?還是要向本尊頂禮?
  馬爾巴回答:“向本尊!”
  那洛巴說道:“在沒有上師的地方,連佛陀之名也聽不到。千劫的佛陀,都有賴上師方得顯現出來。事實上,諸佛就是上師的化現。”
  言畢,本尊相就融入了那洛巴上師之身。
  那洛巴接著說:“由於這次事件,你的子系傳承將無法長留人間。但這卻對眾生有利益。你要歡喜,法系傳承將綿延下去直到佛法消失於世間。”
  在一場感恩法會中,那洛巴把手放在馬爾巴的頭上,唱了這首授記之歌:
  “究竟廣大法界中,
  五方佛鳥任翱翔,
  懷抱宇宙君王寶。
  子系傳承如花謝,
  妙法甘露成大川,
  輪回波瀾貪欲景,
  雖曾眩目終自散。”
  馬爾巴瞭解此理之後,向那洛巴行禮致敬。
  那洛巴立刻就和一位勇父隱入心性之境中。
  馬爾巴趕回西藏,將口耳傳承的教法、咐囑等,傳給法子密勒日巴。
  密勒日巴又將教法及成熟灌頂給了惹瓊巴和南宗巴,而將“解脫道”那洛巴六法傳給了岡波巴。
  因此,點燃了西藏雪鄉上的佛法之燈。
  第二佛陀那洛巴,神奇一生如是述。
  堅志向道大雄力,由此成就無上果。
  捨棄紅塵俗世間,圓滿具足戒定慧,
  人中之賢人中聖,闡明著論經續藏,
  普拉哈裏莊嚴地,尊者大轉戒律輪,
  那爛陀處摧邪見,住持方丈眾推崇。
  傾覆諸家異端說,經論甘露遍灑揚。
  勇父示現十二境,境境激蕩尋師心。
  得遇承事帝洛巴,十二苦行無遲疑,
  口耳傳承及奪舍,及餘法門四灌頂,
  盡皆體驗如實證,無上智慧妙覺心。
  成就之王生平事,忠實記錄無差池。
  口耳傳承精要藏,亦錄以令讀者明。
  蔣布毗巴吉祥地,正法千佛獅子吼,
  末法時期雪鄉國,經續教法廣宏揚。
  我,拉聰仁千南嘉,在布拉卡這個地方如實記下這個故事。
  布拉卡是那裏廓松地區的一部分,在過去,密勒日巴尊者已清除此地的修道障礙,它臨近觀音菩薩時常駐錫的宗卡宮殿,阿底峽尊者亦曾在此停留,是勇父空行眾等會集的禪修吉祥地,過去、未來聖賢莊嚴之處,猶如大鵬金翅鳥的羽翼一樣寬廣。
  以著此書善念力,回向這片土地上的和平富足,這片過去曾有光榮父子庫通松魯雍鐘與翁波雍那嘉商示現的吉祥之地。
  願互為慈母的一切有情,得暇滿身,並能值遇無上密續的教法,幸運地為成就上師所攝受。
  願由穿透外內限制的力量,本來不壞的氣脈與明點,眾生皆悟無始以來原具有的三身。
  並願此書的出現,使經續教法的精華長遠地流傳廣布、生生不息。願善增長!
  【附錄】
  大手印祈請願文
  上師本尊壇城諸聖眾 十方三世諸佛及佛子
  悲念於我及我所發願 助令如意成就祈加持
  我及無邊有情之所作 離三輪垢身心清淨業
  如彼雪山深溪所流水 願皆趨入四身佛海中
  乃至未得如此果位時 所有一切生生世世中
  不聞罪業苦惱之名號 願常受用善樂之法海
  具信智慧精進及暇滿 遇善知識得口授心要
  如法修持無諸中斷障 願受法樂生生世世中
  聞聖理量解脫無知障 思維口授永滅諸疑暗
  修生光明如量證實相 三種智慧顯現願增長
  離斷常邊二諦根之義 離增減邊殊勝道資糧
  離輪涅邊二利之果勝 於彼無錯謬法願常遇
  淨體明空雙運之體性 能淨金剛瑜伽大手印
  所淨忽爾迷亂之諸垢 願證淨果離垢之法身
  于體離諸增益為定見 守護於彼無散為修要
  一切修中此為最勝修 願常具足見行修三要
  一切諸法為心所變現 心本無心心之體性空
  空而無滅無所不顯現 願善觀察於體得定見
  從本未有自現迷為境 由無明故執自明為我
  由二執故流轉于諸有 願斷無明迷亂之根源
  一切非有諸佛亦不見 一切非無輪涅眾根因
  非違非順雙運中觀道 願證離邊心體之法性
  即此雲者誰亦難描繪 非此雲者誰亦難遮除
  此離意識法性之無為 願窮究竟正義得決定
  由不知此流轉輪回海 若證此性離此無佛陀
  一切是此非此皆無有 願證法性一切種要義
  顯現是心空者亦是心 明達是心迷亂亦是心
  生者是心滅者亦是心 願知一切增損皆由心
  不為作意修觀所垢病 亦離世間散亂纏繞風
  無整安住本體于自然 願得善巧護持修心義
  粗細妄念波浪自寂靜 無亂心之河流自然住
  亦離昏沉掉舉之泥沼 願得堅固不動禪定海
  數數觀察無可觀心時 宛然洞見無可見之義
  永斷是耶非耶之疑念 願自證知無謬自面目
  觀察於境見心不見境 觀察於心心無體性空
  觀察二者二執自解脫 願證光明心體之實相
  此離意者即是大手印 此離邊者即是大中道
  此攝一切亦名大圓滿 願得決信知一知一切
  無貪著故大樂續不斷 無執相故光明離遮障
  超于意識任運無分別 願無間修離勤之修持
  貪著善妙覺受自解脫 迷亂惡念自性法爾淨
  取捨得失平常心原無 願證離戲法性之義諦
  眾生自性雖常為佛性 由不了知無際飄輪回
  于諸苦痛無邊有情眾 願常生起難忍大悲心
  難忍悲用未滅起悲時 體性空義赤裸而顯現
  此離錯謬最勝雙運道 願不離此晝夜恒修觀
  由修所生眼等諸神通 成熟有情清淨諸佛刹
  圓滿佛陀勝法諸大願 究竟圓成清淨願成佛
  十方佛陀佛子大悲力 所有一切清淨善業力
  依於彼力自他清淨願 願得如法任運而成就

 

相關文章:
1029~帝洛巴─噶舉派白教第一代祖師 編輯部 緣氣:(5247)
652~噶舉派師徒三尊 himalayanart 緣氣:(4500)
噶舉派經典 密續 大手印之道 甘珠爾 緣氣:(8995)
香巴噶舉派的傳承與歷代上師因緣 江貢桑吉華 緣氣:(4539)
噶舉派祖師那洛巴尊者傳(一) 緣氣:(9382)
藏傳佛教噶舉派史略(下一) 措如·次朗等 緣氣:(6364)
香巴噶舉派的傳承與歷代上師因緣 香江貢·桑吉華 緣氣:(8841)
11世紀噶舉派大成就者瑪爾巴大師 陳曉東 緣氣:(4087)

上一篇(噶舉派祖師那洛巴尊者傳() 回目錄 下一篇(覺囊派寺院組織及修學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