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勒淨土法門初探
  如吉法師
  引言
  佛法中的修行,必須要實行境、行、果三部曲。現代高僧弘一律師以華嚴(宗)為境,以四分律為行,以彌陀淨土為歸(果);而太虛大師則以瑜伽真實義品為境,以瑜伽菩薩戒為行,以彌勒淨土為歸(果)。這二位大德分別以彌陀淨土和彌勒淨土為歸宿在佛教史上有著普遍意義,在唐朝善導大師大弘彌陀淨土法門以前,佛教徒造立彌勒佛像,發願往生彌勒淨土者比求生彌陀淨土者更多,可見,彌勒淨土法門在歷史上曾經有過輝煌的時期。本文試對彌勒淨土法門作一次粗略探討,祈行家批評指正。
  一、彌勒其人
  彌勒淨土法門,是以彌勒菩薩為宗主,修習者發願往生彌勒菩薩現在所居的兜率內院。彌勒,是梵文,華譯為慈,是菩薩之名,所以彌勒菩薩又被人稱為慈氏菩薩。有些經中所說的阿逸多,是彌勒菩薩之號,阿逸多,漢譯為無能勝,因為慈悲心偏勝,其他人不能相比之緣故。下面對彌勒菩薩在往昔最初發心和隨釋迦牟尼佛降生在印度的事蹟作一簡單介紹:
  (一)往昔發心:在過去久遠劫以前,有弗沙佛在南贍部州出世,當時有曇摩留枝王前往佛的處所時,見到一比丘正在修入慈心定,儀態安祥,放大光明,於是生大歡喜心,便問佛,佛告訴他這位比丘正在修慈心定,王聽了後信心大增,更加欽仰,說:“這種慈心定有這麼不可思議的功德,我也要發心修這種禪定!”那時的曇摩留枝王即是以後的彌勒菩薩,從此以後,修習慈心,未曾間斷,直到成佛。(見隋吉藏《彌勒經遊意》)
  (二)隨佛降世:彌勒菩薩自從發起大菩提心後,生生世世不斷地修習菩薩行,在即將成佛之前,也隨釋迦世尊降生印度,接受授記成佛。
  彌勒生在波羅捺國(印度當時的諸候國,跟釋迦佛的迦毗羅衛國相似)劫波利村的宰相家中,初生時具足三十二相,身紫金色,姿態和儀容都很奇特,宰相十分歡喜,請相師來為看相、取名,相師問到出生時的瑞相時,宰相告訴他,兒子的母親平素性情不很調順,但自從懷孕之後,慈悲心特別強,非常同情貧苦之人。相師經推算後,認為這種慈心便是兒子的志願,因此取名彌勒(慈)。由於父母極其愛重,使得彌勒殊勝的相貌和名子聞名全國,於是引起波羅捺國王梵摩達的憂慮,恐怕他長大之後奪取王位,就想在他未成年時設法除掉。父母知道後,立即將彌勒送到他舅舅波婆利那裏,波婆利是當時的大宗教師,帶領五百弟子在別的國家學道。彌勒來到舅舅身邊之後,不到幾年時間,便學通了當時的經典。後來波婆利聽說釋迦佛出世,便帶領彌勒等十六位弟子去親近佛,彌勒向佛提了四個問題:一問自己具足幾相,二問自己的年齡,三問他們一行的人數,四問自己的種姓。佛一一作答,並方便開示,其餘十五人得法眼淨,當即要求隨佛出家,佛說:“善來比丘,鬚髮自落,袈裟嚴身。”而成善來比丘,再聽佛說法,很快成了阿羅漢。彌勒這時才七歲,只是發心而已。
  彌勒後來跟佛回到迦毗羅衛國,佛的姨母波闍婆提親自紡線織布,為佛做了一件非常精緻的金縷袈裟,佛要姨母供奉僧眾,弟子們都不敢接受,只有彌勒才取披在身上。
  有一次,彌勒隨佛遊化到波羅捺國,身紫金色,又披上金縷袈裟,表裏相稱,行儀莊嚴,在大街小巷裏托缽乞食,眾人觀賞無厭,雖然很敬重,但無人給食物,只有一位穿珠子的工匠供養他一顆珠子,彌勒便將穿珠師帶到僧團中,僧眾為他廣說供養的利益,佛也為他舉例說阿那律過去因為佈施一條毛毯而生生世世不受貧躬之苦,也說明今天他佈施彌勒未來果報的事。(見《賢愚因緣經》卷十二)
  在《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陀天經》中,佛授記彌勒菩薩十二年後上生兜率陀天,教化天人,再過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後下生南贍部洲龍華樹下成佛,廣度眾生。
  彌勒菩薩現在雖然在兜率內院教化天眾,但也常常在其他各處示現,度化有緣。例如,在我國五代梁朝時,有一位自稱契此(又名長汀子)的聖僧在浙江奉化一帶游化,常以杖荷一布袋,供身之物皆貯於囊中,見物則乞,故人稱布袋和尚或長汀子布袋師。布袋和尚身材肥胖,眉皺而腹大,隨處寢臥,又出語無定,然而頗能示人凶吉、預知時雨。梁貞明三年三月,師將示寂,于岳林寺東廊下端坐磐石,而說偈曰:“彌勒真彌勒,分身百千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然後安然入寂。後來又有人在別處見師負布袋而行,因此,世人認定布袋師是彌勒菩薩化現,江浙一帶多畫其像流傳。(見《宋高僧傳》卷二十一)現在漢傳佛教各寺廟天王殿正中的彌勒佛像就是布袋和尚的塑像。
  二、彌勒淨土的處所
  斷盡欲貪聖者的報土通常是選擇在天上,例如三果以上聖者大多以五淨天(四禪天內)為依報,而補處菩薩以兜率天(欲界第四天)作為其居所,這是不無道理的。
  無色界天中,無形無相,不得說法,這與菩薩說法度生的志願是相違的。色界天中雖有色身及說法,而易染禪味,不能廣益眾生,所以菩薩居之也不適宜。下三欲界天人結使深厚、心多昏昧,上二欲界天人心多放逸,唯第四欲界天人心不昏不散;又下三欲天天壽短(四王天五百歲,忉利天一千歲,夜摩天二千歲)上二欲天天壽長(樂變化天八千歲,他化自在天一萬六千歲),只有兜率天四千歲,折合人間五十六億七千萬年,若彌勒菩薩從釋迦佛住世時即生兜率,過完四千歲天壽而下生人間,那時南閻浮提人壽八萬四千歲,善根淳厚,度化因緣成熟,因此兜率天是最合適的補處菩薩居處。
  另外,如果從人生人而成佛,人則起慢,諸天不信;若從人生天成佛的話,那麼不應該去教化天眾(因為天人自認為高於人類)。所以補處菩薩必暫借兜率天棲居之處,而後下生人間成佛。(見《大智度論》第三十八)
  三、所依經典
  彌勒淨土法門所依據的經典通常說為“彌勒六部經”或“彌勒三部經”。即彙編了敍述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以及從兜率天下生閻浮提成佛時,其國土,時節、種族、出家、成道、轉法輪等事的六部經典。皆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冊,六部經典是:
  (1)《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陀天經》,又稱彌勒菩薩涅槃經、觀彌勒上生經、彌勒經、上生經。劉宋祖渠京聲譯,是有關彌勒經典中最晚成立的作品,經中有“如《彌勒下生經》說”之語可為佐證。本經內容敍述了彌勒菩薩所居的兜率淨土的殊勝莊嚴,彌勒菩薩以及樹木、風鈴演說法音,並往生該淨土的方法,因此是建立彌勒淨土信仰最主要的經典之一。有關本經的注疏有多種,如吉藏《彌勒經遊意》一卷,元曉《彌勒上生經宗要》一卷,都是鉤提經的玄義,時彌勒菩薩的往昔發心因緣和兜率淨土的建立有明確的說明。窺基《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陀天經贊(或疏)》二卷,對經的文義解釋得十分詳細,是《上生經》最主要的窪疏。此外,還有憬興《彌勒上生經疏》一卷,守千《彌勒上生經瑞應鈔》二卷。這些注疏均可見于《卍續藏經》第35冊。
  (2)《彌勒下生經》,又稱《彌勒成佛經》、鳩摩羅什譯,注疏有憬興《彌勒成佛經疏》一卷,收錄于《卍續藏經》第35冊。
  (3)《彌勒來時經》,譯者不詳。
  (4)《觀彌勒菩薩下生經》、西晉竺法護譯,又名《彌勒下生經》、《彌勒當來下生經》等。本經內容敍述未來蠰佉轉輪聖王時,彌勒自兜率天下生,以修梵摩為父、梵摩越為母,成道後教化善財、父母等八萬四千大眾,迦葉尊者從雞足山出滅盡定,轉送釋迦佛所遣的僧伽梨衣給彌勒,並佐彌勒教化眾生,因此是彌勒下生諸經中內容最為完整、最受重視者。本經的注解有憬興《彌勒下生經疏》。
  (5)《彌勒下生成佛經》,唐朝義淨譯,它與竺法護譯《彌勒下生經》等,屬同本異譯,但具有單獨經的體裁,即以偈文為主要部分,卻缺有關大迦葉事蹟的內容。
  (6)《彌勒大成佛經》,鳩摩羅什譯。本經與什師所譯《彌勒成佛經》僅僅是廣、略不同而已。
  什師所譯彌勒廣、略成佛經與竺法護、義淨所譯的彌勒下生經相比較,後者略示慈氏下生人間教化,令中上根人獲益,後者更廣顯彌勒威力,令下根智者祈仰聖心而得度脫。因此,於下生經後,佛再說成佛經。(見憬興《彌勒成佛經疏》)
  (1)(4)(6)又稱“彌勒三部經”。以上“彌勒六部經”或“彌勒三部經”是古德所編定的有關彌勒淨土法門的經典。今人太虛大師將《彌勒上生經》、《瑜伽真實義品》、《瑜伽菩薩戒本》輯為“慈宗三要”,因為這三部教典的內容都以慈氏為宗,所以將彌勒淨土法門定名為慈宗,由此便把本法門完全納入了大乘教法的框架之中。(見《太虛全書·慈宗名義》)
  四、修習方法及成就的判別
  修習佛法,依據根基的不同和所使用方法的差別,產生的效果或成就也是不同的,修習慈宗法門也是如此。現根據修法者根器的等差略述三等成就:
  上等成就者,即上根之人,或修觀佛三昧,或修懺悔行法於現生中得見彌勒,隨心優劣,見佛形像也有大小等種種差別。這是《觀佛三昧海經》及《大方等陀羅尼經》中所說,如古印度的無著菩薩等,即獲得這種殊勝的成就。
  中等成就者,即中根之人,因作諸淨業,舍此身後,生兜率天,得見彌勒,至不退轉,這是《彌勒上生經》所說。然又因所作淨業的差別,往生者也有九品之不同,現簡略說明如下:
  上三品生者,如經雲:“佛滅度後,我諸弟子,若有精勤修諸功德、威儀不缺、掃塔塗地、以眾名香妙花供養、行眾三昧深入正受、讀誦經典。……應當繫念念佛形像,稱彌勒名,如是等輩,若一念頃受持齋戒、修諸淨業、發弘誓願,命終之後,譬如壯士屈伸臂頃,即得往生兜率陀天,於蓮花上結跏趺坐。”“是時菩薩隨其宿願緣為說妙法;令其堅固不退於無上道心。”若人受持淨戒,稱念彌勒名號,思惟彌勒形像,修習六種淨業,發願往生兜率淨土者,如六法中具五或六,得上上品生;能修三四者,上中品生;只修一二者,上下品生。六法者,(1)精勤修福,即于父母、師長、三寶、貧窮下賤之處勤修供養佈施之業;(2)守護淨戒,具足威儀;(3)整修道場,清掃佛塔等;(4)香花等供養,即對出家眾四事(衣服、飲食、坐臥具、醫藥)供給,于貧苦者隨時濟等;(5)修習禪定;(6)讀誦經典,演說修習等。
  中三品者,如經雲:“佛告優波離,佛滅度後,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天、龍、夜叉……,若有得聞彌勒菩薩摩訶薩名者,聞已歡喜,恭敬禮拜,此人命終,如彈指頃即得往生,如前無異。”若佛弟子,先不犯戒,也不造惡,罪輕微者,聞彌勒名,心生歡喜,發語讚歎,身行禮拜,便可得中三品往生:三種淨業全具者,得中上品生;具二業者,即屬中中品生;只修一業者,獲中下品生。
  下三品生者,如經雲:“佛告優波離,若善男子、善女人,犯諸禁戒,造諸惡業,聞是菩薩大悲名字,五體投地誠心懺悔,是諸惡業速得清淨。未來世中,諸眾生等,聞是菩薩大悲名稱,造立形像,香花衣服,繪蓋幢幡,禮拜繫念,此人欲命終時,彌勒菩薩放眉間白毫大人相光,與諸天子雨曼陀羅花,來迎此人,此人須臾即得往生,值遇彌勒,頭面禮敬,未舉頭頃便得聞法,即於無上道得不退轉。”犯戒造罪,能聞彌勒名而三業至誠悔罪清淨,並造像、供養、禮拜及繫念者,得下三品往生:行懺悔、造像、供養、禮拜及繫念全者,獲下品上生;修懺悔、造像、禮拜而不恒繫念者,得下品中生;作懺悔、造像、供養而已,不恒禮拜、不常繫念者,下品下生。
  以上是中根之人,修諸淨九品往生的大概情形。總之,欲求往生兜率淨土者,應當持佛禁戒,修十善業,必得滿願。如經雲:“佛告優波離,佛滅度後,四部弟子、天龍鬼神,若有欲生兜率天者,當作是觀,繫念思惟,念兜率陀,持佛禁戒,一日至七日思惟十善行十善道。”
  下等成就者,下根之人,作諸淨業而不樂生兜率淨土者,或欲往生而功德未滿者,於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後彌勒菩薩下生人間成佛時,也可見佛得度。如《上生經》雲:“設不生天,未來世中,龍華菩提樹下,亦得值遇,發無上道心。”然依淨業的等差,又分三會前後不同。《菩薩處胎經》第二卷雲:“汝生快樂國,不如我國苦。汝說法甚易,我說法甚難。初說九十六受我五戒者,次說九十四受持三歸者,後說九十二一稱南無佛。”即是說,除了現在往生兜率淨土、未來隨彌勒降生人間首先獲益者外,在龍華三會中,初會受度的九十六億人是釋迦佛時受持五戒,以及修寺、佈施供養、聞法、讀誦、禪思者,如經雲:“或有眾生,見迦葉身已,此名為最初之會,九十六億人皆得阿羅漢。斯等之人,皆是我弟子,所以然者,悉由我教訓之所致也。”(這部份所引經文都是竺法護譯《觀彌勒下生經》)“或于釋迦文佛所起立寺廟,來到我所,……補治故寺,來至我所。”“增益戒聞德,禪及思惟業,善修於梵行,而來至我所。”“或複有書讀諷誦,來至我所;或複承事供養,來至我所者。”第二會得度的九十四億人,是釋迦時勤修歸依者,以及護戒、供養者,如經雲:“彌勒第二會時,有九十四億人皆得阿羅漢,亦複是我遺教弟子,行四事供養之所致也。”“或釋迦文佛所,受持五戒、三自歸法,來至我所。”第三會獲益的九十二億人,是釋迦佛時,對三寶下至生一念歡喜心(即一稱南無佛)者。如經雲:“又彌勒第三之會,九十二億人得阿羅漢,亦複是我遺教弟子。”“繪彩及諸物,供養於塔等,自稱南無佛,皆來至我所。”
  由上可知,凡人於釋迦佛教法中生一絲因緣者,到彌勒成佛時都可成為受度對象,誠所謂“一稱南無佛,皆共成佛道。”(見《法華經》)彌勒世尊是末法眾生的大依怙主,現在凡愚之者,能發願往生兜率淨土者固然可佳,若缺往生因緣,切不可於棄種善根的良機。
  五、修習儀規
  本儀軌是依太虛的“慈宗修習儀”刪訂而成。為了便於初機,今別開三門而說之。
  (一)要儀
  每日一次,十分鐘或數十分鐘可畢;日日行之不輟,命終決定得生內院。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一拜;一切皆依釋尊遺教為根本故。
  南無十方常住佛法僧,一拜;依釋尊教皈命一切佛法僧故。
  南無本尊彌勒如來,一拜;普攝一切歸慈氏尊為宗主故。
  合掌跪或立誦偈:
  彌勒菩薩法王子
  從初發心不食肉
  以是因緣名慈氏
  為欲成熟諸眾生
  處於第四兜率天
  四十九重如意殿
  晝夜恒說不退法
  無數方便度人天
  南無兜率內院一生補處當來下生彌勒如來。
  南無彌勒如來,(坐念或經行念,四十九聲、百八聲、或千聲)。
  南無彌勒如來,當來下生,願與含識速奉慈顏。一拜。
  南無彌勒如來,大悲加持,願資現身修增福智。一拜。
  南無彌勒如來,所居內眾院,願捨命時得生其中。一拜。
  (二)略儀
  此以誦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隨文立觀為宗;而持名或持咒,得入三摩地為趣。
  1、三拜同要儀。
  2、坐或跪誦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一遍,或加誦彌勒法身咒印三遍。
  3、同要儀唱偈,持彌勒如來名五百聲至千聲數千聲,或改結印持彌勒菩薩法身咒百零八遍至百千遍。(咒見經藏)。
  4、回向三拜,同要儀。或唱彌勒佛四禮願文、四拜。
  (三)本儀
  此通境行果三,義境理觀,戒行理事觀,天果事觀。初習誦文入觀,習至純熟,則理事常相應矣。
  甲、晨課 宜在天未明以前。
  1、三拜同要儀。
  2、趺坐默誦真實義品,靜觀其義。
  3、閉目澄心觀照諸法離言自性,成習修四尋思觀數十分鐘。
  4、回向三拜,同要儀。
  乙、 午課 午前午後皆可。昔窺基法師所行者,蓋在乎此。
  1、三拜同要儀。
  2、坐唱:瑜伽論主,內院慈尊,契經散說集能仁,菩薩戒敷陳!覺路金繩,共遵出迷津!南無瑜伽戒菩薩摩訶薩。三稱。
  3、趺坐誦菩薩戒本。
  4、誦畢反省所行有違犯者,依羯磨文如法悔除。
  5、回向三拜,同要儀。
  丙、夜課 宜初夜分
  1、三拜同要儀。
  2、誦經同略儀。
  3、持名或持咒同略儀。
  4、唱誦贊彌勒佛,四禮願文,四拜;或回向三拜,同要儀。
  六、古今修習範例
  修習彌勒淨土法門者,古今都有,古代印度最著名者是無著菩薩。據西藏多羅那他的《印度佛教史》記載:無著出家後在山上岩洞中修習彌勒觀行十二年,無所成就,便感到灰心,認為彌勒菩薩太不慈悲,辜負了他的一片苦心。於是下山來走走,在路上見到一隻狗,狗身上長滿了爛瘡,瘡上流膿,並有蟲在吃膿,狗顯得非常可憐。無著想,如果把蟲從瘡上撿起來丟掉,蟲會餓死;若不把蟲撿開,狗太痛苦。想來想去,就乾脆用嘴去吸狗瘡上的膿血,忽然間,金光閃耀、威德莊嚴的彌勒菩薩顯現在他的眼前,獲得了修習慈宗法門的最高成就。此後常得親近彌勒菩薩聽聞大乘教法,傳出了《瑜伽師地論》、《辨中邊論》、《大乘莊嚴經論》等慈氏諸論,成為大乘瑜伽行派的開祖。此外,有世親菩薩、師子覺菩薩等都修習彌勒觀行,發願往生兜率淨土。又據《法苑珠林》卷十六載:“西方道俗,並作彌勒業,為同欲界,其行易成,大小乘師皆許此法。”可見,彌勒淨土法門曾在印度盛極一時。
  印度有修彌勒淨土法門求願往生者,中國也有,東晉時代最典型者要算道安大師。當時秦符堅遣使西域,攜回彌勒結珠像等,道安每開席講法時,總羅列尊像,佈置幡幢、香花供養。又常常與弟子法遇等,於“彌勒前立誓,願生兜率”。(梁《高僧傳》卷第五)後有聖僧來寺,道安請問自己來生所往處,他便以手虛撥天之西北,即見雲開,備睹兜率勝妙之報,那天晚上大眾數十人都同時見到。到本年二月八日,忽然告訴僧眾說:“我要離去了!”當日齋畢,無疾而卒。
  另據《名僧傳抄》載,南北朝時還有惠戒、佛陀跋陀羅、曇戒、智嚴、曇副、惠精、道法等發願往生兜率淨土。與此同時,有劉宋明帝、周顒、齊竟陵文宣王、南嶽慧思等發願于未來彌勒佛時,預入龍華三會、值遇彌勒尊佛。(見《出三藏記》卷十二)
  及至唐代,主要有玄奘、窺基師徒對彌勒淨土法門進行修習弘揚。據《續高僧傳.京大慈恩寺釋玄奘傳》(卷四)載,奘師一生研習弘揚慈氏諸論,常常發願生彌勒前,及遊西域(印度)時,又聞無著兄弟皆生兜率天,且頻頻祈請,都有顯證,因此“懷此專志,益增翹勵”。後至玉華宮(譯經處),只要有空隙,“無不發願生睹史多,見彌勒佛”。自從大般若經翻完之後,“惟自策勤行道禮懺”。麟德元年,告訴翻經僧及門人說:“對經論有疑問者,可速來問。”眾人驚疑不信,奘師便說:“此事自知”。於是造十億彌勒像,禮懺辭別。至正月十九日告寺僧說:“奘必死已”,便臥床示疾,開目閉目見到鮮白的大蓮花佈滿空中,並見到巍巍莊嚴的彌勒佛像,知道一定生到彌勒佛前。又于嘉壽殿與眾辭訣後,便默念彌勒,要在身邊的人稱念:“南無彌勒如來,應等正覺,願與含識速奉慈顏。南無彌勒如來所居內院,願捨命已,必生其中。”至二月五日中夜,弟子問曰:“和上定生彌勒前否?”答曰:“決定得生!”講完後便絕氣。過了兩個月安葬時“色貌如常”,後來改葬樊川時,雖久處地下,仍“色相如初”。道宣律師贊說:“自非願力所持,焉能致此!”窺基是玄奘的嗣法弟子,玄奘的所作所為他耳濡目染,因此平生勇精地造彌勒像,“對其像日誦菩薩戒一遍,願生兜率,求其志也。 ”(見《宋高僧傳》第四)某次在太行山過信夜寺時,發現寺中射出一道光久久不滅,於是循光尋去,原來是幾疊紙在放光,在紙堆中翻看,得到一部《彌勒上生經》,聯想到以在夢中二位天童交給他紙和筆的事,便確認是彌勒菩薩指示自己造疏弘揚兜率淨土法門。在造疏之初,筆尖突然出現十顆大小舍利,《彌勒上生經疏》造成,詳釋經中文義,成為後世研究慈宗法門的主要參考資料。
  此外,還有文備、神泰,寒山等也修習彌勒淨土法門。(見窺基《彌勒上生經疏》)居士中有白居易等也以彌勒淨土為歸宿,白居易的《畫彌勒上生幀記》雲:“願當來世,與一切眾生,同彌勒上生,隨慈氏下降。生生劫劫,與慈氏俱;永離生死流,終成無上道。”(見《白居易集》卷七十一)他在晚年的言志詩中也說:“吾學空門非學仙,恐君說吾是虛傳。海山不是吾歸處,歸即應歸兜率天。”
  五代、宋朝時,有恆超、守千等修習弘揚彌勒淨土法門。(見蓮池《緇門崇行錄》、守千《彌勒上生經瑞應鈔》)
  與此同時,古代的朝鮮、日本也頗盛行彌勒淨土法門。例如,古代新羅的憬興、元曉等都造疏弘揚彌勒淨土法門。(見本文第三所依經典部份)日僧宗性等以兜率淨土為歸宿。(見《名僧傳抄》附錄)
  降及現代,修習弘揚彌勒淨土法門者也頗不乏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應首推太虛大師。虛大師對各種法門平等弘揚,凡具緣之處,便拈出本法門以利眾生。一九二二年武昌佛學院初創時,虛大師便規定佛學院修持功課中,晚課誦《彌勒上生經》及念彌勒菩薩,回向兜率。以後凡大師所開創的道場,皆遵此而行。一九二四年春虛大師編定“慈宗三要”,並為學僧講授,(見《太虛大師全書.太虛自傳》)一九二九年大師寰游歐美期間,在法國巴黎為信徒們誦《彌勒上生經》,導唱三歸依,略示上生經大意,並以“慈宗三要”囑為譯傳流通。(見《太虛大師年譜》,印順法師編,以下簡稱《年譜》)一九三二、三三年期間,大師在住持廈門閩南佛學院(南普陀寺)時,集眾修習慈宗法門,漸成慈宗學會,編輯“慈宗要藏”。如《慈宗要藏序》雲:“……轉逢長老自小雪峰攜古銅彌勒像至,乃就兜率陀院,設慈宗壇以奉之。民二十一、二十二之交,旦夕禪誦其中,皈依者浸多,有慈宗學會之組。”大師還曾于浙江奉化雪竇寺、中塔寺、桂林佛教會館、香港居士林、杭州靈隱寺、西安慈恩寺、武昌佛教正信會等處弘講《彌勒上生經》,當時由弟子記錄成《彌勒上生經講錄》行世(現在已經散失)。又在廣州居士林、汕頭、漢口佛教正信會等處宣講《彌勒下生經》,後來留有竺摩記的《佛說彌勒下生成佛經講要》。並在上海玉佛寺講過《彌勒大成佛經》。(見《年譜》)
  至於虛大師個人對慈宗法門的修持,他自敍說:“民十三年元旦之旦,作慈宗三要序,集刊慈宗三要,奉以周旋,造次顛沛未嘗離乎是……。”(見《慈宗要藏序》)足見大師是將慈宗奉為個己的定課而勤行不廢。又據《自傳》和《年譜》所載,大師三五年底上海、三七年底于無錫都修彌勒靜七過年。三八年冬季,漢藏教理院建“太虛台”,大師說:“紀念台,如未做勿做,已做易名慈氏。自慚福德涼薄,望勿以名之。”而推尊彌勒。大師四七年三月十七日於上海玉佛寺入寂時,在側的緇素弟子為助念彌勒聖號,祝上生兜率,再來人間。四月八日荼毗,法尊法師拾取靈骨,得舍利三百餘顆,而以心臟不壞,滿綴舍利。(見《年譜》)可見大師願力宏深、功行不虛。當代,也還有發願往發生兜率淨土者,如一九九二年圓寂的江蘇蘇州靈岩山佛學院講師法因法師,平生研習唯識,以持誦《法華經》為日課,祈願往生彌勒淨土,臨終安祥舍報,荼毗後舌根不壞,留下各色舍利無數。
  綜上所述,彌勒淨土法門是源遠流長、不絕如縷,歷代都有德修習弘揚(無著、道安、玄奘、太虛都是一代宗師),因此,若有欲循流尋源者,必得滿願。
  七、與其他淨土之比觀
  1.與十方淨土之比觀
  所謂淨土,是相對於多苦的世界(穢土)而言,因此凡說淨土、西方彌陀淨土,東方藥師琉璃淨土、維摩經中所說的東方阿閦淨土、上方香積淨土、兜率彌勒淨土等都包括在內。故《法華經》說:“臨命終時,千佛授手,十方淨土,隨願往生。”即是隨有情之所好,十方淨土都可以往生。雖然如此,東方藥師琉璃淨土等,大家雖知它們的名稱,其往生的方法,有關經中是語焉不詳,可謂“有其名無其法也。”而西方彌陀淨土和兜率彌勒淨土不僅有完備的經典傳譯,如彌陀淨土有彌陀三經(《無量壽經》、《觀無量經》、《阿彌陀經》),彌勒淨土有彌勒六經或三經(如前述),而且歷代都有大德修習弘揚,可以說是教、證俱足。可見,惟有這二種淨土與此土眾生最為有緣。
  其次,由諸佛菩薩的依報所安立的淨土又可分三:(一)、究竟淨土,即法性佛土及自受用佛土,天臺教說為常寂光淨土及圓滿實報莊嚴淨土。(二)、他受用佛淨土,佛為十地菩薩所現淨土,天臺教安立為圓滿之實報莊嚴土。以上都不是凡夫、外道、二乘所能到的。(三)、方便攝受眾生淨土,這就是現在一般人所謂彌陀極樂淨土,乃至彌勒兜率淨土,是專為發心修行解脫或成佛而在這一生未得自在、轉世恐有退墮者,才攝歸方便淨土為作依靠。由這種意義所安立的淨土說,彌陀淨土與彌勒淨土也與我們有緣。(見《太虛大師全書.彌勒淨土與十方淨土之比觀》)
  2.彌勒淨土與彌陀淨土比觀
  隨著彌陀淨土法門的普及,大家對彌陀土淨心嚮往之,而對彌勒淨土茫然無知,甚或知之,也是誤解很多,現在將這二種淨土作一次簡單比較,以顯優劣。
  (1)退與不退:以往論者,都認為彌勒淨土在欲界兜率天,往生後恐怕難免輪回,而彌陀淨土才是不退轉的殊勝淨土。今依據《彌勒上生經》說,兜率淨土中,彌勒菩薩為說妙法,聞者皆得不退轉於無上道心。未來彌勒下生人間成佛時,隨佛降世,第一見佛聞法,獲得解脫。如經雲:“修諸淨土,發弘誓願,命終之後,譬如壯士屈伸臂頃,即得往生兜率陀天,於蓮花結跏趺坐。……是時菩薩隨其宿緣為說妙法,令其堅固不退轉於無上道心。……亦隨彌勒下閻浮提,第一聞法。”因此,欲求往生彌勒淨土者大可不必疑惑和憂慮。
  (2)往生難易:修習西方淨土法門,以往有觀彌陀法身,觀彌陀報身,報土及稱念彌陀名號等方法。時至末法,眾生根機暗鈍,由《觀無量壽經》、《無量壽經》所宣導的觀法身、報身、報土等法都不能相應,唯有由《阿彌陀經》所提出的“稱名”一法來傳承彌陀淨土法門的命脈。如《阿彌陀經》雲:“舍利佛,眾生聞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這就是說往生彌陀淨土的最低條件要具足信願,並持名至一心不亂,才有把握。現今眾生,平時惛沈、散亂嚴重,要命終時做到“一心不亂”,非常不容易。所以現在最為流行的“萬修萬人去”的彌陀淨土法門也鮮有成就者。
  修習彌勒淨土法門,雖有九品往生之不同,而往生的最低條件如《彌勒上生經》說,修習者即使是犯戒造惡眾生,能聞彌勒名而行懺悔,罪速得清淨,再造立彌勒形像,香花等供養、兼加禮拜、繫念、命終即可感得彌勒菩薩及諸天子來迎而往生兜率淨土(詳見本文第四部份──修習方法及成就之差別)。這些要求人人都能做得到,因此,對於兜率淨土凡願往生者,彌勒菩薩無不垂慈接引。
  (3)諸經讚歎:隨著西方淨土法門的普及,大家對它都十分注意,知道釋迦佛在其他經中對它也加以讚歎,如《華嚴經》等都勸令往生。而匯歸三乘於一佛乘、歷來在大乘佛教中居於崇高地位的“經中之王”──《妙法蓮華經.普賢菩薩品》卻說:“若有人受持讀誦、解其義趣,是人命終為千佛授手,令不恐怖,不墮惡趣,即生兜率天上菩薩所。”由此可知,釋迦佛也並未忽視彌勒淨土法門,而忽視它的只是後世眾生。所以,唐代以後的大德們偏弘西方淨土法門,若站在整個佛法的立場上來說,是有失公正的。這正如印順導師所說:“一部份淨土行者,以為‘南無阿彌陀佛’,一味阿伽陀藥,學佛盡此就足夠了!從全體佛法來說,這是有所見而有所蔽,算不得圓正。”(見《妙雲集.佛法是救世之光》)
  由以上比較可知,彌勒淨土法門是與我們十分有緣而又頗為契機的法門,願廣大的眾生依此方便而渡過苦海、到達涅槃之彼岸。
  原載於香港《內明》283期 (1995年10月1日)

 

相關文章:
彌勒淨土略說 如吉 緣氣:(6715)
彌勒淨土 彌勒淨土法門 陳義孝 緣氣:(7446)
彌勒淨土彌勒兜率陀天的由來 印如居士 緣氣:(6398)
也談彌勒淨土 張伯仁 緣氣:(7305)
彌勒淨土法門概要 緣氣:(10878)
彌勒淨土法門介紹 法 傳 緣氣:(7270)
勸修彌勒淨土法門 緣氣:(6563)
請修彌勒淨土應知的幾句要緊的話 彌勒菩薩 緣氣:(6768)

上一篇(彌勒淨土法門概要) 回目錄 下一篇(彌勒菩薩本事介紹)